认识佛学
郑石巖∵
佛学最主要的旨趣在于启发个人的生活智慧。佛家把学佛的训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它衔接佛教的信仰,满足宗教情怀的心理需要,又能独立于佛教之外,成为引导个人展现光明的一门学术。
学佛更不是一般人所谓的出家,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真正的出家是指一个人能从许多庸俗之务中解脱出来,不要被物欲的陷阱所诱,不要被成见、偏见和刻板印象所缚,不要被一切色相所障。当一个人能从这些陷阱中“出离”时,就做到了实质意义上的出家。这种出离的意识,可以使孩子更精进,更愿意去求真理,去展现生命之美。
学佛不是一般人所谓的隐遁和消极;佛教之所以被误认为消极,是因为“空”的观念来的。所谓“四大皆空”,所谓“无余涅槃”,所指的是要一个人把虚妄的欲念、不合理的抱负、强烈追求与占有的生活态度加以净化。人如果能将虚荣、贪婪、坏的习气予以摒除(空掉它),自己的心智就能不断成长。如能以虚心(空)的态度去学习,收获也必然丰富。
学佛者是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自己,历练自己。无论在品德、事业、宗教的情操上,都在精进不懈中实现着,而他们的心中时时系念着佛。学佛者透过拜佛和修行来达到醒觉、智慧和精神生活的圆满。在拜佛的宗教情操中,使自己得到依靠,有了光明的指引,有了心灵安定和护祐的力量;在努力修行之中,自己的心智坚强起来,有着丰足自在的情怀和宁静的创意。
学佛者在拜佛和修持中,提升了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养成开朗的心胸,孕育恬淡和活泼的处世态度。他们的志业得到伸展,他们的人生显得富足,他们的精神生活觉得自在有意义,感受到与佛同在,而且自己也展露出佛性的光明。
学佛的人最起码的事就是皈依。这表示一个人愿意接受佛陀的教化,也表示自己学佛的起点行为,就像报名入学和办理注册一样,有一个开始的仪式,并让你认识学佛是什么。人总是有个起点行为,才会真正行动起来;有个起码的认识,意愿才渐渐强大起来,所以皈依是最起码的要事。
皈依要找一位出家的法师,当然要找一位解行(解义和修行)圆融的出家人,由他为你举行皈依的仪式。一般人都说“我皈依了某某法师”,事实上,真正皈依的是“三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所以又称为“三皈依”,其旨义如次:
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佛的本义就是皈依觉,只有能自我醒觉,心智清醒,从种种障碍中解脱出来的人,才是真正奉行佛的教化的实践者。佛学的本义就是觉。觉的最起码涵义包括:
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实现自己。
2.了解别人,接纳别人,宽容别人。
3.明白事理,承担是非,事事无碍。
4.落实生活,放下妄念,精进圆满。
一个充分醒觉的人,一定能在理智和感情上得到平衡圆融,同样也能在智慧与幸福上福慧兼得,所以说“皈依佛,两足尊”。
其次是皈依法,旨在皈依佛陀的教化,实践经教上的法门,使自己成为清醒、安定、有智慧的觉者。一个人最忌讳的事是被物欲所蒙蔽,被色相的引诱所牵动,那就会误入歧途,迷失堕落。皈依佛法就是实践佛法,透过这项修行,学佛者解脱了种种烦恼和障碍,特别是使自己的心识从贪婪和执着的占有心态,转变为活泼和实现者的心态。这项转变,使心灵有了自由,使潜能得以发挥,使活力得以展现,使事业有所成就,所以叫“离欲尊”,是因离欲和实践佛法而使自己尊贵起来。
皈依法就是要实践六波罗蜜。波罗蜜是“到彼岸”的意思。也就是说,如果你努力实践六种修行,就可以从失败的此岸到成功圆满的彼岸,从无知的此岸到有智慧的彼岸,从烦恼的此岸到悦乐自在的彼岸。这六波罗蜜是:
布施:这是实现自己,服务社会和爱护有情众生的慈悲。
忍辱:能宽容别人,不受种种恶言、激动和诱惑所牵动。
持戒:遵守生活规律,培养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精进:要有光明的态度、积极的思想和努力实践的勇气。
禅定:平静和安定的生活态度,并从静虑中培养性情。
智慧:在待人处世上有了事事无碍的创意,在心灵上有了处处自在的襟怀。
其三是皈依僧。僧是净的意思,只有透过净化意识,才能使自己福慧增长。学佛者透过净的训练,培养出单纯的心智,这使人能专心弘毅,水滴石穿;透过净的行持,也能培养悦乐的情怀和深远的睿智。此外,皈依僧也表示着接受出家僧人的指导,接受他的教法,从而努力修行,见性成佛,悟入法界。
学佛除了三皈依之外,要学习戒、定、慧三门基本功课,一般称为“三学”。戒学的主要意义是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它帮助一个人不陷于紊乱,就像种下树苗,需要打下木桩来帮助其向上成长一样。当人的心智茁壮,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时,就是戒而无戒的心灵完全开悟自由的阶段。定学是指禅定的功夫,禅是指不被外境的色相所引诱或欺蒙,定是指心理不忧乱烦恼,这是培养正确思考和心理健康的最佳训练。慧学是智慧的开展,这是透过空的训练来的,虚心是空,所以才能落实所学;放下执着和刻板观念是空,所以能有真知卓见;排除对人的成见与偏见是空,所以才有大慈大悲的悦乐襟怀。慧学的本质是“真空妙有”,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的创造活动。
学佛可以提高生活的适应能力,培养愉悦的性情,实现成功的人生。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们睁开法眼,看出生命的究竟,契悟并证入佛的精神世界,看出生命的永恒和光明性。
学佛使一个人得到宗教情操和心灵的满足,同时也启发了自己,解脱心智上的困境和障碍,展现悦乐丰足的生活。它对于现代教育而言是一种启发,同时也与现代文明不相抵触。∵
摘自《觉·教导的智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