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普遍认为,大公司破坏了环境,认为它们既贪婪又邪恶,而且深受短期利润的驱使。但事实上,现在很多企业已经明白确立环保型商业行为会给它们带来丰厚的收益。这种观点在环保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之间尤为盛行。
这些年来,我成为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保护国际这两大环保组织的董事会成员,与许多公司高管在一起共事。作为董事工作的一部分,我曾应邀考察过油田的周边环境,并与石油公司各级员工开诚布公地谈过话。此外,我还与采矿、零售和金融服务公司的高管共过事。我发现,尽管有些公司确实对环境具有破坏性,但也有很多公司在环保问题上属于全世界最强大的积极力量之列。
各公司总裁近年来越发关注环境问题,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减少环境资源的消耗在短期内能够节约资金;维持可持续的资源水平和避免污染从长期来看也能够节约资金;此外,公司的环保形象还可以减少来自员工、消费者和***的批评之声。
沃尔玛:寻求两全之策
很明显,一家公司找到保持销量与减少开支的两全之策能够节省资金。沃尔玛在燃料支出方面正是这样做的,该公司仅仅通过改变其庞大车队的管理方式每年就减少了2600万美元的开支。在外出送货司机每天长达10小时的强制停车休息时间里,沃尔玛公司并没有为了调节驾驶室温度而让汽车发动机转上一整夜,而是在卡车里安装了小型的辅助动力装置来调节温度。除了降低燃料开支外,此举还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当于停驶1.83万辆车。
沃尔玛还力争到2015年将车队燃料利用效率提高一倍,以此在汽车加油方面每年省下2亿多美元。在目前进行试验的样车中,有些卡车烧的是从沃尔玛熟食部废弃油脂中提炼出来的生物燃料。与之类似的是,作为美国最大的私人电力用户,沃尔玛还通过降低卖场能耗来节约资金。沃尔玛减少开支的另外一个例子是与包装材料有关的。沃尔玛目前在北美只销售浓缩洗衣液,此举将包装尺寸减少了50%。沃尔玛还拥有回收再利用废弃塑料的机器。该公司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包装无浪费。有关沃尔玛的最后一个例子还表现出这家公司是如何通过从运转稳定的货源那里进货,从而在长时间内实现节约。因为大多数野生渔场的捕捞不可持续,智利海鲈和大西洋金枪鱼的价格一路飚升。令我惊喜的是,沃尔玛在2006年作出决定,在5年内将所有野生海味的采购来源换成那些可持续发展的渔场。
可口可乐:保护水资源
可口可乐公司面临的问题与沃尔玛不同,因为它涉及到的大都是长期性的问题。可口可乐产品的主要原料是水。这家公司通过当地特许经营商在大约200个国家生产饮料,所有特许经营商都要具备来自当地的、可靠的纯净水供应。
但世界各地的水供应都面临着严重压力,大部分水都已经分配给人类使用。少量尚未分配的淡水都存留在偏远地区,如俄罗斯的极地地区和澳大利亚西北部地区,这些地区不适合建饮料厂。可口可乐仅靠淡化海水无法满足对水的需求,因为这需要能源,而能源同样日益昂贵。全球气候变化使水变得更加稀缺,尤其是在像美国这样人口密集的温带国家,可口可乐的主要消费国都位于这些地区。世界各地对用水争夺最为激烈的是农业,而农业自身也存在可持续性问题。
因此,可口可乐公司要生存下去,就不得不密切关注水资源稀缺、能源、气候变化和农业等问题。该公司的一个目标是使其工厂实现水平衡,将饮料中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等量归还给环境。另一个目标是致力于保护世界上7个江河流域,包括格兰德河流域、长江流域、湄公河流域和多瑙河流域——所有这些都是既向可口可乐供水,又存在重大环境问题的地区。
除这些长期目标外,可口可乐公司还开展了短期的、节约成本的环保行动,例如回收塑料瓶,用有机材料替代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塑料,减少能源消耗以及在增加销售量的同时减少用水量。
雪佛龙:环保支出的五个理由
第三家公司是雪佛龙。我曾5次访问一座由该公司管理的位于巴布新几内亚的新建油田,我在那里看到的严格环保措施,是我以前在任何一处国家公园都没有见过的。当我询问一家上市公司如何向其股东证明环保支出的合理性时,雪佛龙的员工和管理人员给出了至少5个理由。
首先,处理漏油的费用是非常昂贵的:防止漏油比清理漏油要便宜得多。其次,清洁作业将减少巴布新几内亚土地所有者被惹怒、进而提出诉讼要求赔偿损失和关闭油田的风险。(这家公司曾因此类问题在厄瓜多尔遭到起诉,在厄瓜多尔的那笔生意是雪佛龙在2001年兼并德士古石油公司后接管的。)再次,世界各地的环保标準都变得越来越苛刻,所以,现在就建造清洁的设施可以将日后更新设备的高额花费降至最小。此外,在一个国家的清洁作业可以使公司在其他国家投标租赁权时更具优势。最后,企业员工为环保措施感到自豪,这可以提高士气,有利于招聘人才,并延长员工为公司效力的时间。
反对意见为什么不能成立?
既然企业能够从环境可持续发展政策中获得如此多的好处,那为什么一些企业和很多政治家还会对此加以反对呢?这些反对意见通常有几种形式:
首先,我们必须在环境和经济之间取得平衡。这种说法的潜在意思是,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一定会带来单纯经济成本的增加,而不是赢利。这种想法属于事实颠倒。经济因素才是维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强动力,因为把问题推到以后解决比现在就面对问题所付出的代价要高,难度也更大。
美国人从2005年8月的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中吸取了教训,结果是***要花费10年时间和数亿美元修缮新奥尔良的防护设施,而我们遭受了数千亿美元的损失,更不用说在飓风中丧生的数以千计的美国人。正如白宫首席科学顾问约翰•霍尔德伦所估计的,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将在2050年以前花费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但如果拖延解决,环境问题造成的损失将达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0%~30%。
其次,技术发展将解决我们的问题。技术发展虽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是重大科技进步一般需要很多年才能取得并付诸实施,而且可能产生不可预见的副作用——比如取代有毒冷冻剂的无毒氟利昂最初受到欢迎,但却令大气臭气层遭到破坏。
再次,世界人口增长将趋于缓和,我们通常担心的环境问题将不复存在。的确,世界人口增长率正在下降。但是,真正的问题并非人类本身,而是人类消耗的资源和因此产生的废物。现在,与贫穷国家相比,富裕国家人口的平均资源消耗率和废物制造率高出32倍,随着发展中国家开始效仿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资源消耗和废物的产生也将大幅上升。
第四,劝说美国人降低生活水平是徒劳的:美国人绝不会在他人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放弃自己的生活享受。这涉及消耗与生活水平的关系:它们并不是相辅相成的,过度的消耗并不会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只是一种浪费。一旦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增加消费不一定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快乐。与美国相比,西欧国家的人均消耗率要低,但如果以医疗、退休后的经济安全度、寿命以及公共交通水平来衡量,他们的生活水平却更高。
第五,甚至连专家对气候变化的真实状态也存在分歧。30年前如此,直到10年以前,一些专家仍然持有异议。但今天,每位气候学家都承认,全球平均气温、变暖速度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此刻比地球近代史上的任何时候都高,而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温室气体的排放。现在仍然引发争论的问题是,到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是将增加13华氏度,还是“仅”提高4华氏度;造成全球变暖趋势的原因,人类的作用是占到了90%,还是“仅”85%。
第六,全球气候变化的程度和起因现在还没有定论。在我们对这一切有定论之前,我们不应该采取任何昂贵的对策。在生活的其它领域,比如在选择配偶、教育子女、购买人寿保险和股票、防治癌癥等方面,我们承认其确定性是不可及的,我们必须尽可能地根据我们所能掌握的信息作出判断。为什么单单是在气候变化采取行动的问题上,我们就要因追求不可能实现的确定性而裹足不前呢?
第七,全球变暖对我们是有利的,可以让我们在那些原本太冷不适合发展农业的地方种植庄稼。是的,“全球变暖”这个说法是用词不当;相反,我们应该讨论的是全球的气候变化,而这是不均衡的。全球平均气温的确升高了,但许多地区正变得越来越干旱,干旱、洪水和其它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正在增加。在这些事件当中,有些会是赢家,而另外一些地区必定是输家。我们大部分人都将是输家,因为我们大部分人所生活的气温带正日趋干旱。
第八,当我们不知道中国将采取什么行动的时候,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行动是毫无用处的。实际上,中国最近在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时,带来了一整套减少其“碳强度”的完备措施。美国农村地区蕴含着巨大的风力发电潜力,将那里的风能输送到美国急需能源的城市地区,这种远距离的输送让美国犹豫不决,而此时中国在这方面远远走在了美国的前面。它正在架设超高压输电线路,準备将中国西部农村地区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厂的电力输送到中国东部的城市。如果美国不采取行动发展创新能源技术,在这场争夺绿色就业机会的竞争中,美国不仅将继续败给芬兰和德国,而且还将成为中国的手下败将。
如果能在以上的每个问题上取得进展,美国企业将发挥与***一样大的作用,甚至更大。这并不是坏事,因为企业知道确立环保型商业行为会给它们带来丰厚的收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