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作“仲秋节”,民间俗称“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您知道吗,中秋节还有若干未解之谜呢……

一、唐与宋:中秋节形成之谜

一般认为,中秋节起源于唐朝。实际上,在唐朝,中秋仅是文人雅士的赏月活动,尚无节日的性质,中秋赏月,在南北朝时便有之。《昭明文选》卷三十所收南朝刘宋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即为中秋赏月之作。入唐,中秋赏月屡见于诗文。检索《全唐诗》,咏八月十五中秋之诗,计110多首作者至少有65位。这些以八月十五、中秋为题之诗,其主题有二:一是玩月、望月、赏月,二是感伤岁月不再,思念友人。值得注意的是,玩月、望月、赏月活动,乃作者与同僚、知己的雅兴,但是,我们没有发现与家人玩月、望月、赏月之诗。

构成节日的要素,一是有约定俗成的时间;二是有特定的民俗活动;三是大多数人的共同参与,特别是民间节日,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在唐代,中秋赏月仅是少数文人学士的雅兴而已。

入宋,文人学士中秋赏月、宴饮聚会成为惯例,市民阶层也竞相效仿,中秋逐渐形成一个节日。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始有“中秋节”这一名称。孟元老是北宋末年人,他在《东京梦华录》一书中说: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榅勃、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桔,皆新上市。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去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这是关于中秋节的最早的文字记载,中秋节已具雏形。

北宋亡,南宋偏安,人们倍感山河破碎、亲朋离散之痛,将家国团圆的愿望寄托于月圆中秋。于是,中秋节的“团圆”特征及其象征意义被凸显和强调。“团圆”涵义的加入,使中秋节俗内涵趋于完整,节日性质和地位终于确定。

二、山∵:新罗僧赤人“法华月院八十五节”之谜

日本仁明承和五年(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六月十三日,日本第十八次“遣唐使”从九州博多启航,45岁的日本佛教天台宗高僧圆仁随行。七月二日,圆仁一行到达扬州海陵县白湖镇桑田乡东梁丰村,由于唐廷没有批準圆仁去天台山求法的请求,圆仁滞

留扬州多日,后来溯海北上,于开成四年(839年)六月七日到达登州文登县清宁乡赤山村,住进了赤山法华院。赤山法华院是新罗侨民在唐朝境内建立的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圆仁在赤山法华院住了八个月,开成五年二月十九日才离开。

在赤山法华院期间,圆仁度过了一个令他难忘的“八月十五”:十五日,寺家设饨饼食等,作八月十五日之节,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老僧等语云:“新罗国昔与渤海相战之时,以是日得胜矣,仍作节乐而喜舞,永代相续不息。设百种饮食,歌舞管弦以昼续夜,三个日便休。今此山院追慕乡国,今日作节。其渤海为新罗罚,仅有一千人向北逃去,向后却来,依旧为国。今唤渤海国之者是也。”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四个问题:

其一,开成四年八月十五日,赤山法华院的新罗僧人“设∵饨饼食等”欢度佳节。

其二,此节新罗名“八月十五”。

其三,八月十五日之节,唯新罗有之。

其四,八月十五日之节,是从新罗战胜渤海的庆典演化而来,前后持续三天。

中国的中秋节,民间亦谓之“八月十五”,这一点与新罗相同。但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的核心内容是家人团聚赏月,新罗人的八月十五日之节没有这项内容,他们的“八月十五”乃若干人的欢庆活动。

唐朝的外来侨民颇众,他们的衣食住行、歌舞娱乐等等对唐朝产生了巨大影响,从王公贵族、文人学士到黎民百姓,对外来习俗情有独钟。唐朝文人学士尤喜与日本、新罗等外国文人学士交往,如大诗人李白、王维等与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的深厚友谊,崔致远与江东诗人罗隐、顾云的交往,等等。

圆仁来华前后,唐朝境内八月十五日有两种活动,一是文人学士的赏月,二是新罗侨民的节庆。新罗侨民的八月十五之节对于喜欢“胡俗”的唐朝人,不能没有影响。

笔者上述观点发表后,网上骂声四起,有网友甚至说笔者“俨然是韩国贿赂的文化强盗”云云。实际上,笔者只是认为:新罗侨民的八月十五之节对于中国中秋节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仅此而已。

三、八月十五杀鞑子:月饼起源之谜

月饼是中国传统中秋节的标志性食品,中国民间俗传中秋节吃月饼与元末汉族人反抗元朝统治有关,如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编纂的《牟平县志》卷十《杂志》云:“俗云:‘八月十五杀鞑子’。相传当时各村皆置鞑子,管辖村民,横行无道,各村密谋杀之,先期以月饼裹文,互相馈送,约于八月十五,酒醉鞑子而杀之,故今中秋望夕,犹食月饼以为纪念。按此当为元末时事,虽不见正史,亦可为民族革命之一证。”

在蒙古族中,也曾流传这个传说。

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的刘家营村,聚居着千人左右的蒙古族,他们是蒙古斡罗那歹氏的后裔。元世祖忽必烈时,斡罗那歹氏的一支来临淄驻防。元朝倾覆,他们隐匿了自己的身份,对外概称汉族,姓氏也改为“刘”取“留”之意;村名为“留下营”,后改为“刘下营”,再改为“刘家营”。不过,家族内部口耳相传,他们来自漠北。

刘家营蒙古族刘氏相传,本族曾有纪念农历八月十五的活动。这一天,全族不吃不喝,静坐至深夜。族人相传,元代往某些村落派驻蒙古人,元朝覆亡前夕,被统治的村民用月饼传递信息,相约于八月十五晚上,杀掉驻守当地的蒙古官人。这个事件给刘家营蒙古族刘氏留下了深刻的伤痕,从五代到七代,一直举行悼念活动。八代以后,逐渐皈依当地风俗,按汉族的风俗过中秋节。

“月饼”之名最早见于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蒸作从食》,周密为宋末元初人,其《武林旧事》所记为南宋之典章制度与杭州之山川风俗,故“月饼”之名至迟于南宋时已有之,“月饼”起源与汉族人反抗元朝统治无关。从刘家营蒙古族刘氏五至七代的悼念活动看,应是人们利用月饼传递起事信息。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