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中秋节,不少人在期待着这个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一般讲,人们期盼此节,并不是为了品尝月饼的美味,更不是为了图增加一天的休閑。说起中秋节,前些日子里,受到网友们议论纷纷的“月饼税”一事,也给这个即将到来的节日平添了许多话题,增加了不少热度。只不过,吃月饼、赏明月、聚亲友、话团圆……传承了2000多年的中秋节传统习俗,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似乎显得有些单调和缺乏新意了。

其实,古时中秋节习俗丰富多彩。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时至今日,全国各地仍有许多颇具地方特色的欢度佳节习俗。除了大致相近的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可惜的是,如今大多数地方人们对中秋佳节已渐渐失去了浓郁兴致。究其原因,不外主要有:第一,生活水平的提高,月饼已不再是难得“罕见之物”,想吃就吃,想吃不同馅的也大多可以满足,让不少人特别是上些年纪的人非常怀念过去物质匮乏时期吃月饼时的那种香甜可口感受。第二,文化娱乐的丰富,过节已不再是聚会团圆难得借口与契机,想玩就玩,想玩新鲜的花样也层出不穷比比皆是,节日的文化氛围自然就相对减弱,兴趣趋低。第三,近年不时曝光的月饼掺假霉变、偷工减料、添加剂多等食品安全隐患存在的现象,使大众有口难张、有饼难咽。第四,高价月饼的涌现,也导致了对过中秋节的负面影响。在物价长期居高不下、生活性支出高位盘旋的情况下,对广大工薪消费人群来说,无疑是负担沉重,加上“天价月饼”的推波助澜,一些收入在平均线下、尤其是贫困线下的人们,只能“望饼兴叹”了。

除了这些原因外,传统文化及其佳节的宣传教育也没有跟上,使老年人找不到从前过节的感觉,小孩子不知道中秋节为何物,也很是杯具。记得曾有年轻朋友说过:“我们不是不爱过中秋节,而是中秋节到了这么发达的时代,各地还是那些老习俗,缺少新意,逐渐被冷落是自然的必然的。”∵再就是,如今许多年轻人对中秋节的了解,远不如对圣诞节了解得多,甚至有些孩子连中秋节是农历哪一天都搞不清,更谈不上懂得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了。这些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很想呼吁,国家有关部门不能仅仅把传统佳节定位在制定了法定休假上,而要利用宣传舆论工具,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加大对佳节氛围的营造,加快对民俗精髓的挖掘,使传统文化和民族习俗焕发新的青春,使广大群众过上一个既有新意又有创意的中秋佳节。若中秋节还是随民俗、随大流,任其自由发展,怕只怕到后来会丢掉的是发展,剩下的仅是空洞形式,使中秋节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月饼节”了。

纵观古今中外,每个时期、各个国家,都对传统文化极为重视,我们也不能放任不管才好。切莫忘记了数年前,韩国与我们争抢“端午节”作为本民族传统佳节的那一幕……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