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患有抑郁癥的人越来越多,这个令西医头疼的疾病中医却有着很好的疗效。不仅起效迅速、疗程较短、费用较低、不良反应少,且依从性好、复发率低,已被临床实践证明是防治抑郁癥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广泛运用于抑郁癥的临床防治工作中。

抑郁癥是指以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抑郁癥即中医所言之郁证,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对郁证病因病机的全面理解。传统医学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在抑郁癥的治疗方面确实有独到优势。

临床上中医治疗手段非常丰富,诸如中药、针灸、中医五音治疗、静坐疗法等。结合中医药整体治疗及辨证论治的优势所在,通过调整人体阴阳气血,调动人体正气,调整人体体质,从而有效减轻抑郁情绪,缓解相关癥状,阻断及扭转抑郁癥病情进展,甚至可达到痊愈的效果。

中药疗法重在调节肝脾肾

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五脏、情志、体质、运气、六经功能失调、气血逆乱、阴阳失调致郁等关于郁证的病因病机认识。在此基础上,后世医家结合临床实践,对郁证的病机认识有了一定发展,多将之归于肝气郁结,总不离郁、痰、瘀、虚等病理因素。究其病因,除情志因素外,更多的归结于阴阳、五行、运气、脏腑、气血等方面的失调所致。现代医家多沿袭古医家郁证乃情志不遂所致,以肝气郁结为病机核心的观点,对于临床多见的肝郁气滞型、心脾两虚型、气结痰阻型、脾肾阳虚型和肝郁化火型等证型,辨证论治以疏肝理气,养心健脾,行气化痰散结,温补脾肾以及行气降火等,均取得一定疗效。

针灸疗法宜补泻兼施

根据患者的全身癥状、舌质、舌苔、脉象等,可对抑郁癥予以辨证分型,以为针灸配穴提供依据。

体针:(1)肝郁脾虚证以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穴为主。取穴:期门、太沖、丰隆、脾俞、足三里、天突。随证配穴:胸胁痞闷者,加内关。腹胀、便溏者,加上巨虚、天枢。针用补泻兼施法。(2)肝郁气滞证以手阳明大肠经、足厥阴肝经穴和督脉穴为主。取穴:百会、印堂、神门、内关、太沖、大陵、肝俞,太沖、期门。操作:针刺用泻法,肝俞平补平泻法。(3)心脾两虚证以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穴和背俞穴为主。取穴:神门、心俞、脾俞、三阴交、足三里、中脘、章门。随证配穴:兼郁闷不舒者,加内关、太沖。针用补法,加灸心俞、脾俞、足三里。(4)肾虚肝郁证以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穴和任脉穴为主。取穴:太沖、期门、内关、膻中、关元、肾俞。随证配穴:偏阳虚者,加志室、命门以温肾助阳,引火归元。偏阴虚者,加三阴交、太溪以滋补肾阴,培精固本。腰膝酸软者,加腰阳关。针用补泻兼施法,偏阳虚者加灸志室、命门。(5)肝胆湿热证以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穴为主。取穴:行间、侠溪、三阴交、中极。随证配穴:阴囊潮湿者,加阴陵泉。小腹灼热者,加曲泉。操作:针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耳针:根据患者具体癥状,将王不留行籽压于耳穴,用胶布固定,嘱患者定时按压,每日3次,每次3~5分钟。能疏通气血,安神定志。取穴:心、肝、脾、肾、内分泌、交感、神门等。

对不同体质用不同五音治疗

通过体感音乐床垫及五种音调的音乐,对不同体质的患者进行调治,并辅助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以更快见效。(1)肝郁脾虚证:角调式乐曲,有疏肝之功;配合宫调式乐曲,可入脾,以健脾气,助运化,两者合用以达到疏肝健脾,理气化痰之功。(2)肝郁气滞证:角调式乐曲构成了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的旋律,曲调亲切爽朗,具有“木”之特性,可入肝疏肝;若患者有实证表现,亦可选用徵调而泄肝。(3)心脾两虚证:宫调式乐曲,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有如“土”般宽厚结实,可入脾以健脾养血;或徵调式乐曲,入心养心。(4)肾虚肝郁:羽调式乐曲,可入肾;角调式乐曲,具有“木”之特性,可入肝疏肝。两者合用以滋肾阴,疏肝郁。(5)肝胆湿热:角调式乐曲,曲调亲切爽朗,有疏肝之功,可清热疏肝,祛湿解郁。每日治疗1次,每次30分钟,共治疗20次结束。

静坐疗法有助凝神安心

分四个步骤:(1)打坐正身。打坐正身讲究姿势正确,安稳协调,身体端正,两侧对称,四肢自然,目不斜视,耳无外听。(2)入静收心。此阶段为静坐疗法之关键,要求静居一处,收心于内,排除杂念,使杂念归于正念,由正念而止念,由止念而无念,力争进入“一念不生,寂然不动”之境界。(3)意念循行。此阶段要让意念在入静后沿督脉而上,再循督脉而下,此阴阳两脉有助于调和气机,阴平阳泌,意守集中。(4)意守丹田。依次止念意收上、中、下丹田,凝神安息,心目内注,达到超然。每静坐一次60分钟,每天两次(中午和晚上入睡前)。3周为1个疗程。

总之,抑郁癥是遗传、心理和社会环境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一般可以分为内源性抑郁癥、心因性抑郁癥、抑郁性神经癥、继发性抑郁癥等。不同类型抑郁癥的治疗方法也是各有侧重的。内源性抑郁癥主要是依靠药物;心因性抑郁癥和抑郁性神经癥则应以心理治疗为主,给予患者指导和帮助,使其能适应环境及取得社会支持;继发性抑郁癥的治疗应力图消除致病因素,并尽力治疗躯体疾病。

(作者:李艳∵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主任)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