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帝企鹅“快乐的大脚”在返乡途中失蹤的消息让人揪心。

9月4日,新西兰动物研究人员在南大洋海域放生了几个月前误闯新西兰的帝企鹅“快乐的大脚”。放生前,研究人员在企鹅身上安装了一个GPS卫星定位装置。

但从9月9日起,研究人员再也没能接收到信号,他们解释说,“快乐的大脚”可能被食肉动物吃掉,也可能只是GPS定位装置失灵或是在它游泳时脱落。

尽管此次新西兰科研人员的试验并未获得满意的结果,但利用先进的遥感信息技术进行野生动物监测和保护,仍是世界范围内较为热门的研究方向。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野生动物的生境受到愈来愈严重的威胁。如何準确、及时、动态地获取野生动物生境的现状及变化信息,并对导致其变化的因素作出可靠的分析与评价?科学家们开始借助3S技术。

“野生动物生境研究和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科协第53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刘雪华说,3S技术结合进来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3S技术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中也面临瓶颈:如应用精度问题,怎样向基层单位推广以及3S知识的科学普及问题。

所谓3S,是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简称。例如,通过为野生动物戴上GPS项圈来随时随地跟蹤、监测它们的行蹤。

我国的3S技术在野生动物生境研究中的应用较晚,但在生物多样性、生物资源管理方面已呈现良好的应用势头。在我国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就有一群野生大熊猫戴着定位装置在竹林中生活。

“我们利用遥感信息技术、野外调查与监测、DNA检测技术等,揭示大熊猫的行为模式、汶川地震对大熊猫行为和生境利用的影响以及野外种群的个体间亲缘关系。”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欧阳志云,是为这群大熊猫戴上“项圈”的人。

经过多年的跟蹤研究,欧阳志云有这样一种感觉,“在野生动物保护上,3S技术还只是一个工具,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原因在于,做模型时如果数据不精,“得到的结果很可能就变成狼跑到湖里去游泳,森林变成草地,草地也可能变成农田。这样的数据对于监测研究没有任何用处”。

欧阳志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地形太复杂,既要弄清楚底下有没有植被,还要分什么类型的植被。目前的技术还做不到如此精细。

个人所得数据如何共享,也是3S技术应用中碰到的棘手问题。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李言阔深有感触地说,在某次湿地生态系统调查中,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都用到了3S技术,却发现“一些基础数据,尤其在基层很难找”。他建议,可以为基本的数据库搭建一个共享平台。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孙悦华直言,3S技术的应用还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研究实践中,要将3S技术所得结果与细致的野外调查紧密结合。“未来工作在提高数据精度方面尚有可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