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这里只是一个规模小、环境简陋的老工业区,承载着上海和田路地区污染企业“三废转移”的功能。如今,这里绿化覆盖率已达45%,高端微排产业集聚,后工业时代特征凸显,并正积极建设全国首个“微碳零排”示范园区。上海市北高新园区在近20年间完成了一次变蛹为蝶的华丽蜕变。

上海市北高新园区成立于1992年8月,前身是市北工业园区,总面积3.13平方公里。经过“十一五”的转型发展,而今,市北高新园区已经形成了总部经济、通信电子、研发设计、服务外包、物流服务和商贸服务等产业的集聚发展。2006年国家发改委批复园区为省级开发区,2008年园区整体纳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范围,2009年园区成为“上海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2010年园区批準建设上海首个云计算产业基地和基础软件产业基地。

产业转型——

推进高端微排的生产性服务业建设

市北高新园区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正逐步实现从发展制造业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产业转型。园区以现有的产业集聚为基础,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柱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培育新能源产业;强化现代服务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进一步“腾笼换鸟”,完全转移、淘汰传统制造业,加快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区域特色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外部条件带来产业转型机遇。在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聚焦九大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基础上,以上海建设“四个中心”以及后世博项目的启动为契机,市北高新园区继续做特做亮上海云计算产业基地、上海国产基础软件产业基地和上海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基地三大平台。

园区以上海市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加速云计算上下游产业链在园区的壮大和延长。园区实施“腾笼换鸟”的举措,充分利用原有制造业企业搬迁后遗留下来的厂房所具有的建筑承重强度高、电力接入设施配备丰富的特点,以及园区四大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和光纤网络高密度集聚等优势,大力发展单位面积产出较高的数据中心(IDC)产业,全力支持上海数据港投资有限公司的发展,建成获得美国LEED认证的数据港大厦,打造中国首个商用公共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将产业集聚扩展到云计算和互联网领域。据悉,上海市云计算产业基地揭牌一年来已取得丰硕成果,落户基地的云计算企业达到68家,总注册资本超过15亿元,总营业收入突破20亿元。目前,园区已与微软、戴尔、甲骨文、英特尔等全球知名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园区大力推进上海国产基础软件基地建设,牢牢抓住国家“核高基”扶植战略契机,大力引进中标软件、达梦数据库等一批国产基础软件龙头企业,努力打造全国首个国产基础软件集聚区。

园区还以金融后台服务业平台为抓手,大力引入为大型金融机构提供专业分包服务的类金融企业,业务涉及保险代理、金融衍生品交易、金融信息服务、数据服务、风险投资、风险评估、贷款咨询等,为上海建设金融中心做出贡献。

新能源及环境服务业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园区以晶澳太阳能、野马环保等企业为切入点,促进新能源及环境服务业的集聚和发展,进而推进产业转型。

在新能源方面,园区重视新一代薄膜太阳能电池、晶体硅电池、聚光电池、燃料电池、有机结构电池以及太阳能聚光光伏发电系统等产品的研发,并不断加速引进新能源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

在环境服务方面,园区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主线,围绕国家和上海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需求,重点发展低碳技术服务和咨询企业,建设园区微碳零排技术服务平台,吸引相关企业入驻,在促进社会低碳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为市北高新园区创建国家生态产业示范园区形成良好的技术支撑。园区致力于发展提供环保技术、设备等方面的绿色产业,重视园区污水及垃圾的低碳处理,及时做好园区生态效率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投资及风险评估、环境保险理赔等方面的环保服务。

形态转型——

推进绿色生态园区的环境建设

市北高新园区积极建设高度连续的“两横两纵、两环五心”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园区内绿地系统主要由集中公共绿地、滨水绿地、道路绿地和防护绿地4部分组成。规划构建东西两个环型防护绿化带,为园区提供一道生态屏障,对园区与周围环境进行隔离,降低生态风险,并沿园区内河流两岸及道路两侧分别构建滨水绿地及道路绿化隔离带、高压走廊防护绿地。此外,在园区内建设5处公共绿地,为区域提供景观娱乐、净化污染物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同时,加大对走马塘等河道的整治力度,实施园区东部水系调整工程,拆除原有水闸,增强水循环动力,并加强河道两岸的绿化和护坡建设,改善园区环境。围绕园区内的走马塘、中扬湖河水系,加强滨河环境建设,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

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环境建设。结合上海市生活垃圾新分类方案的实施和推广,以及对上海世博会台北垃圾处理经验的借鑒,市北高新园区开展厨余垃圾源头集中分流和专项收集,通过堆肥等方法实现厨余垃圾在园区内就地资源化,建设园区生态绿化肥料循环示范项目。结合上海市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在园区实行电子废物集中专项收集,促进电子废弃物的资源化。同时,开展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完善特征污染物在线监控系统,建立生态文化宣传平台,深入开展生态园区建设主题活动,培育生态文化意识,实现园区全方位微碳零排。

实践楼宇低碳技术,打造零碳楼宇。园区在建设中借鑒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展示的新兴能源技术和生态技术,依靠“楼宇经济”发展模式,在单位面积产出、载体建设、楼宇品质方面都形成了比较优势。园区在楼宇建设过程中引入美国LEED认证,注重节能和环保科技的应用,建设中大量采用节能新材料新产品(保温性建材、水循环系统和建筑照明LED灯),并在部分楼宇建设中首创性地应用地源热泵技术,降低能耗近30%。

功能转型——

推进资源节约的循环经济能力建设

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市北高新园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土地资源“寸土寸金”。近年来,园区不断加快传统工业用地转型,深化总部经济集聚区的建设,大幅度提高土地容积率,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利用,提高了土地开发的经济社会效益。在上海市经信委公布的《2011年上海市开发区综合评价》中,在全市小型园区综合发展指数中市北高新园区排名第一,单位土地利润产出强度和单位土地税收产出强度均排名全市第二。

能源节约和低碳发展。在园区东部地块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加强世博低碳技术在园区建设中的利用,通过建筑节能、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发电、分质供水、循环节水设备的利用,打造零碳示范建筑,使园区单位面积的综合能耗进一步下降。同时,在园区推进“办公云”系统的普及应用,降低商务成本,节约能源,并推广无纸化办公,实现办公废物零排放,促进园区低碳建设。

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园区通过产业转型、形态转型和功能转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园区从2004年开始,以二期开发建设为依托,相继完成了都市信息园、前沿产业园、总部经济园和市北半岛国际中心、市北半岛商务会所的建设,成功实现了园区从发展第二产业向发展2.5产业的转型。截至2010年底,市北高新区集中企业2600多家,其中优质企业1600余家,以总集成总承包、咨询服务、设计创意服务等业态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比重已达到70%,实地经营的企业超过300家。2010年,园区完成税收22.46亿元,第三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93.9亿元,排名全市开发区第三位。

“十二五”期间,市北高新园区将借助国家发展生态文明和低碳经济的热潮,围绕“智慧转型、产业高端、资源集约、微碳零排”的总体定位,以高端微排的生产性服务业为转型主体,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集聚为动力,通过以资源集约利用为内容的循环经济能力建设、以微碳零排为目标的精品楼宇打造,将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建设成为全国首个“微碳零排”示范园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