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2日,参加安徽太湖助学联谊暨孝德奖颁奖活动的筹备的人员,在紧张的筹备工作之余前来拜谒赵朴初先生墓园。
朴老于1907年出生于安庆市太湖县天台里四代翰林府第中,是嘉庆元年状元赵文楷的后人。父亲赵思彤,任过县吏和塾师,母亲陈慧信佛,门前的水塘是母亲的放声池。朴老少年时代便受母亲的影响,早结佛缘。七岁时曾与一位先觉法师对对子,法师出上联“火神殿火神菩萨掌管人间灾祸”,朴老便答道“观音阁观音菩萨保佑黎民平安”。法师预言这七岁的孩子将来必成大器。日后,朴老将其一生投入到为国家为佛教为人民的事业之中,孜孜不倦,矢志不渝。
太湖是朴老的故里。仁爱人每次来太湖必会来拜谒朴老。安放朴老灵骨的陵园位于太湖县寺前镇麒麟村万年沖,陵园背倚峰峦竞秀的双凤山,面临碧波蕩漾的华亭湖,周围树木葱茏,环境极其优美。2004年10月4日,朴老夫人陈邦织女士亲自奉送朴老灵骨归葬故里,当时有10万太湖乡亲前来恭迎。
陵园坐北朝南,以一条中轴线为神道。分为“和谐自然”、“满园春色”、“硕果累累”、“永垂千史”四大区域,以苍松翠柏、本地树种为主景树木,乔、灌、花、草、果、常绿、落叶树合理配置,展现出凝重感、深度感和自然感。中轴线以山向为基础,因势随形,折转自然,层层环抱。自上而下,沿轴线配置广场、门坊、月塘、碑亭、朴老雕像。
从陵园入口计,轴线最大水平尺寸501米,最大竖向高差71.5米。神道宽10米,台阶456级。门坊长15.9米,高13.5米,采用著名的徽州青石牌坊,显得凝重、古朴而庄严。
神道两旁绽放着纯白的兰花草,使人不禁想到了那曾经首风靡两岸三地的校园歌曲——“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优美的曲调,难以明言的爱,从心头涌出,在血液中流淌。傍晚时分,夕阳映照下的兰花草,像被洗过一样的洁净。
月塘350平方米,内植9珠莲花,祈祝朴老乘愿再来。诗碑亭为重檐圆亭,设计为方形基座,亭内立石碑一块,正面刻朴老1990年回乡所作《自度曲·书赠太湖县人民***》,展示了朴老一片浓郁的爱乡情怀,背面刻朴老遗嘱,表达了朴老极其旷达的生死观。石碑经风吹日晒字迹已渐渐变灰,但惟独有一处像是刚刚写上去一样,这片区域正对着朴老的塑像。一行人等对此颇感不可思议。
塑像高9.3米,塑像采用著名的北京房山汉白玉,由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曲阳新颖雕厂董事长甄彦昌先生组织设计并精雕细刻而成。远远地便能看到朴老的塑像,朴老那一直凝望着太湖的神情,凝望着前来看望他的人们,凝聚着他心心系着的祖国和人民。
最后一段神道为93级台阶,寓意着朴老走过的93年不平凡的历程。这93级台阶很神奇,说有缘的人踩在上面会听到水滴的声音,每一级都能听到。仁爱人听到了,很开心与朴老有缘。
沿93级台阶往上,便是朴老灵骨的树葬地,朴老灵骨安葬于该处的银杏树下,其周围的祭扫平台为半圆形,有浓烈的敛聚、合围感;整个树葬地建筑以石材为主,显得古朴庄重。树葬地占地700平方米,由精雕细凿的花岗巖石砌成,梓州松柏萦绕,中间是汉白玉护栏,墓中栽植着三株银杏树,银杏树在佛教里被视为“北方的菩提树”。树葬是佛教上的一种葬礼形式,有两层含义,一为回归大自然,二为净化美化环境。葬地周围的灯盏样式很精美,有日本的风格。钟莹说,朴老在日本极受尊重,他为中日佛教的友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黄金纽带”的提出便是很好的证明。
大家一齐在葬地前礼拜,并绕三匝,以此缅怀朴老。我们静静地祈愿,愿朴老再来!
在即将出园时,看到一份园子的册子上印着仁爱的导师学诚法师在朴老陵园的照片,大家感受到我们是踏着师父学诚法师的足迹,带着师父的心愿前来拜祭朴老的。
拜陵后,大家来到朴老陈列馆。陈列馆位于陵园西侧,仿照朴老先人住宅而建。清朝道光年间,朴老先祖在太湖县寺前河建赵宅,人称“状元府”。
1911年,4岁的赵朴初随父母到状元府居住,在这里接受了启蒙教育,1920年离开状元府到上海求学。1958年,因修筑华亭湖,状元府被淹。朴老去世后,为满足世人对朴老的追思,太湖县***仿状元府建筑风格建设了朴老陈列馆。
陈列馆为“三进”、“三纵”布局。入口门前有青石抱鼓,东侧设接官台,后院设有水井一口。建筑沿袭了当地清代居室风格,粉墻黛瓦,马头墻,青石板内院铺地。馆内集中展示了朴老生平活动的照片,实物资料等。
走出朴老陈列馆,太阳西落,洒下金色的光芒。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朴老对生死的豁达,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忱,如闪耀的灯光一直照亮着后人前行的步伐。朴老,再见了,明年再见!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