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摩科西看上去像个历经沧桑的老战士,带着未被衰老磨掉的尊严。夏洛特·杜马按下了快门。

“9·11”十周年时,在距离世贸中心遗址8条街的一家小型美术馆的一个小展厅里,荷兰女摄影师夏洛特用自己的方式纪念“9·11”。这里展出的是当时参与搜救的救援犬如今的照片。摩科西的“肖像”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这是夏洛特最喜欢的一幅作品。

夏洛特拍摄的摩科西

当大多数摄影师都在忙着用照片勾勒跟“9·11”相关的人或建筑画面时,她把镜头焦点定格在15只“9·11”救援犬身上。

从今年3月开始,她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扛着相机穿梭于美国9个州之间,从加利福尼亚到田纳西,寻找并拍摄还活着的救援犬。

她的成果摆放在大约50平方米的展厅里,四面雪白的墻壁上挂着8幅精选的救援犬肖像照片。它们都曾在十年前参与了救援活动,那时候它们最小的也有2岁了。而如今照片里的它们已经进入暮年,有的照片上的主角在拍摄后已去世。

“为动物拍肖像照”,是这个工作了近8年的摄影师一直坚持的方向。她拍摄过杂技团里失明的老虎、流浪狗、军警的马。

可是,拍人不是会更容易出名吗?这样的建议夏洛特不止一次听到过,但是她只是不加修饰地哈哈大笑起来,沉默片刻后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我只能说那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想追随自己的兴趣做事情。”

人们很容易在夏洛特的身上找到“与众不同”的地方。不施粉黛的她穿着简单纯色的T恤,金色的头发随意地拢在脑后,看上去就像是还没毕业的女大学生。可事实上,今年34岁的她已经是一个在美国纽约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分别有工作室的职业摄影师了。

为“9·11”救援犬拍照是在夏洛特心里栽种了十年的愿望。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从18个州调集了近百只救援犬到达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的五角大楼地区参与救援,而夏洛特也还记得在报纸上看到了它们的照片,“一只救援犬坐在篮筐里,顺着高架的缆绳被运送到废墟上,还有的救援犬聚精会神地在瓦砾之间穿梭,寻找生命迹象,而在工作间隙,救援人员还会为它们滴眼药水”。

可关于救援犬的消息却仿佛卡带一般,久久定格在救援的那一刻,再也没有更新。10年来,没人再为它们拍照,除了夏洛特。

“直到现在我都还清楚地记得那些景象,救援犬给予人安慰,让我们在突如其来的灾难前看到希望。”而这些难忘的画面种在夏洛特心里的种子渐渐发芽,让她对它们的现状产生好奇——如今这些救援犬还有多少活着?它们现在过得怎么样?抱着碰运气的心态,夏洛特联系了FEMA,寻找昔日救援犬的下落。

很快,夏洛特拿到了答案,近百只救援犬中只剩15只在世,它们依然和十年前的主人——也是它们的训练员——住在一起。于是,她一个人背上相机包,按照FEMA提供的联系方式,开始了寻找救援犬的旅程。

来机场接她的是救援犬摩科西和它的主人。当他们看到联系方式列表的时候才发现,另一只救援犬塔拉住得离摩科西很近,而十年间他们彼此并不知道对方就在附近。

塔拉是一只黑色的拉布拉多犬,今年已经16岁了。当夏洛特见到它的时候,它一动不动地趴在地毯上,它已经衰老到站不起来了。而10年前,塔拉在当天凌晨一点就到达了世贸中心,连续搜救了8个昼夜。在它一生长达9年的工作经历里,多次参与野外搜寻工作,还曾在起重机倒塌事故中成功搜寻到被掩埋者。

“狗是一种活在当下的动物,它们应该不记得十年前的事情了,但是十年后能够让昔日的‘同事’重逢,对于它们的主人来说也许意义更重要。这就像是被埋葬的宝藏重新被发现,我想这也是这次摄影工作的好处之一。”夏洛特说。

夏洛特试图给塔拉拍照,可塔拉已经虚弱得站不起来了。夏洛特迟迟没有按下快门,她一直在变换位置,避免显示出塔拉无法站立的窘境。她陪在塔拉身边,等了几个小时候,才拍出塔拉清醒的表情。照片里的塔拉睁着黑色的眼睛看着镜头,虽然略显疲惫,但是丝毫看不出虚弱。

“我想要画面里,塔拉不是惹人发笑的可爱宠物,更不应该是令人怜悯的可怜虫,它是一只曾经坚守岗位的职业救援犬,它现在老了,但它依然有尊严。”夏洛特说。

塔拉在拍摄后不久去世了,夏洛特相机里的照片成了这个救援犬最后的影像,这让夏洛特下定决心完成这个拍摄计划。

于是,夏洛特就像一根针一样,在十年后重新穿起了散落在美国各地的“纽扣”,每周奔波在美国不同的地方,一个人跑遍9个州,把15只救援犬的故事一针一线地缝制在自己的影像记录里。

而这个缝制的过程,夏洛特也显得像个“特异分子”。在数码单反相机成为主流的现在,她依然坚持用需要在暗房里沖印的老式胶片机拍照。而她也拒绝使用日臻成熟的闪光灯或者反光板的辅助,“一切拍摄都在自然光的环境下,呈现最自然的状态”。

在讲求高效精确到秒的时代,夏洛特却“更喜欢用一种缓慢的节奏做事”。相对于很多拍摄进度按小时计算的“高产”同行,夏洛特是一个“低产”的摄影师。在过去的8年里,她平均一年出一个系列照片,有时候一年只出6到9张作品。

在为救援犬拍照之前,夏洛特总要花很长的时间去了解这个拍摄对象。在给摩科西拍照的时候,夏洛特花了整整一个下午陪着摩科西去它常去的码头散步,听它的主人讲摩科西的故事——它在世贸中心搜寻了8个昼夜,它帮助救援人员认出6具尸体。摩科西7岁退休,此后就在海边跟着主人捕猎,度过余生。

就在散步的时候,3月中旬的海边突然飘起了雪花,洁白的雪花星星点点地落在褐色的摩科西身上。而它也渐渐停了下来,立起身子端坐在甲板上,安静地望着远方。

“那一刻的景象就像一幅油画一样,摩科西身上凸显出所有我想要的元素。”夏洛特终于等到了自己想要的画面,她迅速蹲下降低到跟摩科西相同的高度,斟酌下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后,按下了快门。

“我相信图像是拥有力量的武器。你对待事物的态度直接反映在你的照片上。照片不该故意惹得人拍着桌子暴跳如雷,也不该一心勾着人掉眼泪。它不该是硬生生地告诉你该怎么想,而应该是用装了满满一卡车的真实,结实地迎面撞击观众的心。”夏洛特说。

于是,夏洛特希望在照片里包含最平等的态度。在她为15只救援犬拍摄的照片里,她总是这样降低高度,保持和救援犬同一高度拍摄,而照片里的救援犬也都处在照片中央,正视镜头,是标準的“肖像”。

在夏洛特看来,“动物是反观人类的一面镜子”。但是,给动物拍照有一种危险,会把它们拍成惹人爱的宠物,或者招人疼的小可怜。事实上,它们是和人类一样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有职业也有亲情,它们会老,但也如人类一样,可以老得很有尊严。这样的物种,“值得拍一张有尊严的肖像”。

夏洛特完成了对15只救援犬的拍摄,而就在她筛选照片、后期处理图像的时候,其中四只去世了。她终于赶在“9·11”十周年纪念日到达前举办了摄影展,并将摄影作品印刷成书。

照片一出,反响很好,美术馆狭小的展厅被参观者挤得挪动不得。报纸上将救援犬称为“无人唱赞歌的英雄”,媒体纷纷想要采访夏洛特。

就在“9·11”纪念日后的第二天,夏洛特在时报广场偶遇了救援犬凯撒的主人。正是由于夏洛特的摄影展,凯撒被邀请到纽约做节目。在他们居住的酒店里,夏洛特再度见到了凯撒。可是,从印第安纳州坐飞机来到纽约的凯撒还要上电视,显得非常疲惫,趴在床上一动不动。

凯撒的主人却很开心:“谢谢你让更多人知道了它,在它这么老的时候,还能有人记得凯撒做过什么,是一件让人温暖的事情。”

夏洛特的摄影展和书有同一个名字《救援》。有书评说,照片里的救援犬,在十年前是人类的救援者;十年后,摄影师重新“救援”了它们,用胶片记录了它们的暮年。

但在所有人的视线都聚焦在救援犬身上的时候,夏洛特却悄悄做了另外一件事——她将其中5幅救援犬的照片拍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给美国先遣急救队。

展厅里,有一个特殊的观众。她久久凝视着墻壁上的一幅照片,眼睛里满是泪水。照片里的主角是跟她一起在“9·11”废墟上搜救了10天的伙伴——救援犬布莱特妮。

布莱特妮没有来。它已经老到不能承受长时间坐飞机的行程。但在这间斗室里,这些救援队员终于能够再度在照片里集合,它们个个都骄傲地面对镜头,展示出“老战士最后的尊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