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持法门

列表

能立法不成

因明研究“能立法不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因明学用语。因明三十三过的似同喻五过之一。即谓同喻虽与宗法相合,却与因法不合,从而失去助成作用的过失。如《因明入正理论》云(大正32·12b):“能立法不成者,如说声常,无质碍故,诸无质碍,见彼是常,犹如极微。”这是以声论对胜论的立量为例。此例同喻“极微”虽然具有宗法“常”的性质...

能立不遣

因明研究“能立不遣”。《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因明学用语。因明三十三过的似异喻五过之一。能立指的是因法,能立不遣就是异喻不能远离因法的一种过失。因明学规定,异喻必须远离宗、因,即与宗、因二法都不发生任何联系。如果异喻只异于宗法而不异于因法,这个异喻还是不能起到止滥的作用。《因明入正理论》云(大正32·12b):“能立不遣者,...

因明入正理论疏智解融贯钞卷八

因明研究“因明入正理论疏智解融贯钞卷八”。传法相宗沙门释基辨∵撰∵(自示因相始至遮过立初相名第六段终上)南都西京药师寺法相大乘疏。论因有三相(至)下示因相。钞曰。上来示相广陈中大文第一示宗相竟。自下大文第二示因相文。此中大分为三。初举论结前生后。二四门分别。三随文解释。此文即初也(四门分别者。基辨云。今牒论文就释因一字所立四门分别也。有三相...

印度逻辑——因明底基本规律(下)

因明研究“印度逻辑——因明底基本规律(下)”。二、不定者,意思是说:用此“中端”虽能成立命题,但不一定能成立正面的命题,故名“不定”。因为“中端”必须同品有,异品无,方能成立命题。今缺乏中端后二特征,同异品中,中端都和它发生关系,或不发生关系,没有揩准,故名“不定”The∵Uncertain。不定的谬误有五:一、中端过于广泛致可系属于两个矛盾的...

神泰《因明正理门论述记》评介

因明研究“神泰《因明正理门论述记》评介”。《因明正理门论述记》(以下简称《述记》)是唐初高僧神泰所撰。本书是对玄奘评讲陈那《因明正理门论》所作的记录和阐述。《述记》在唐以后长期失传,日本保存有残本三卷,清末随其它佛典回归中土。1923年由南京支那内学院印行,文字上作了校勘。《述记》残本三卷包括“引言”和“本论”两部分。引言部分解释“因明”、...

印度逻辑—因明底基本规律(中)

因明研究“印度逻辑—因明底基本规律(中)”。命题的构成及正确命题应避免九种谬误,已如上述。但逻辑学不仅是研究命题的结构,还要研究命题与命题涵蕴的关系,此而不讲,仍未尽逻辑学之能事。所谓研究命题与命题涵蕴的关系,其关键即在成立其中一个命题之后,我们能否根据它来推论另一命题。命题间专注重在意义上相依的关系而置其他,所以称这种关系为涵蕴关系lmpl...

因明入正理论疏智解融融钞卷七

因明研究“因明入正理论疏智解融融钞卷七”。∵∵传法相宗沙门基辨撰(自下出宗体始上至下示宗相竟上)南都右京药师寺留学上来明宗依文已。自下示相广陈中出宗体文也。疏。论差别性故(至)曰出宗体。钞曰。自下示宗相中第二出宗体。此中大分为四。初牒论示科。二释差别性三字。三释故字。四总问答。今即初也。疏。差别者谓(至)以为宗体。钞曰。此下第二释差别性三字...

因明学发展过程简述

因明研究“因明学发展过程简述”。列宁关于逻辑底格(即关于推论底形式)曾经写道:“它们表现着事物底最寻常的关系,人底实践,重复了人不止亿万次,在人底意识中以逻辑底格固定下来”[附注1];印度因明基本是属于形式逻辑的,它的推论形式与基本规律,当然也是通过人底不断实践过程,才把它们固定下来的。印度称学术为“明处”或简称为“明”,如中国“...

“因明入正理论”的内容特点及其传习

因明研究““因明入正理论”的内容特点及其传习”。因明入正理论(Nyāyapravea)一卷,商羯罗主(akarasvāmin)造,唐玄奘于贞覌二十一年(647)在弘福寺译出。因明(Hetuvidya)一词,梵本原来没有,译者因为要表示出这部论的性质才加上去的。作者商羯罗主的历史已难详考。据窥基因明入正理论疏说,商羯罗意云骨璅,是指自在天苦行时形销...

印度逻辑——因明底基本规律(上)

因明研究“印度逻辑——因明底基本规律(上)”。一、真理的意义真理二字,为世人常用的名词,其意义亦最广泛而难定。印度逻辑——因明——从某一种意义而言,亦属形式逻辑的一种,它是研讨思维的准则和我们衡量知识真伪的规范之学。换句话说,亦即致真之学。所以我们在未讨论思维的准则之先,应先提出一个先决的问题:“真理”是什么What,then∵istrue?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