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佛教信众拜佛心态探秘

浮惠

中国有句古话:无事不登三宝殿。目前,我国有大小寺院9800余座,每逢农历的初一、十五,香客云集;一些比较有名的寺院甚至每天都门庭若市。这些香客都是些什么人?他们怀着怎样的一种心境而来?他们在祈求什么?对佛教界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多年的观察与调研,概括出烧香、拜佛的十三种心态,以及怀有此类心态的十三类人群,现分述如下:

一、随缘求安——此类香客以游客为主,约占入寺人流量的百分子四十左右。旅游行业有这么一句顺口溜:上车睡觉,下车看庙。在中国旅游,无论你跑的是哪一条线路,只要是跟随旅游团,在你所参观的景点中,必有寺庙。因此,当前,在入寺烧香拜佛的香客中,占绝大多数的仍是从四面八方拥来的游客。这部分人以参观为主,他们或许没有宗教信仰,也可能对佛教没有多少了解,但是,这部分人在导游和队友的引导下会随缘行事,或烧香,或磕头。在烧香、磕头的时候,他们可能没有多么明确的目的性,基本上是想什么是什么,或求全家平安,或求子学业有成,或求老人健康,或求万事如意,总之,都是一种吉祥的愿望。河南登封少林寺,每年接待游客240余万人次,真正的佛教信徒不到10%,但入寺后请香、拜佛的达到40%以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外出旅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据国家旅游局的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已突破11亿人次,其中:到寺庙参观旅行的多达4.5亿人次。∵按照40%拜佛比率计算,就有1.8亿人烧香拜佛。这部分人给中国的佛教寺院带来了人气,也给佛教寺院带来了大量的收入。中国佛教寺院每年收入在65亿元左右,有三分一的收入来自于这部分游客。

二、空门求净(静)——此类香客以信徒为主,群体固定,占入寺人流量的百分子十五至二十。在寺庙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只要寺庙里有活动,他(她)们都会到场,一是帮着操办;二是在活动开始时一并参与其中。平常,即使没有活动,在寺院里也会看到他(她)们。这部分人大多是佛教信徒,一般都比较虔诚,并且以中、老年居士居多。他(她)们有固定的团伙。有活动时,相互邀约,同来同去。这些人到寺院来,没有什么特殊的目的,只是出于一种习惯,犹如例行公事。你若问他(她)们为什么来?∵他(她)们会说,“是老佛爷让来的”;或者说,“这儿就是家”。

空门求净(静)的人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真正信仰佛教的,他(她)们向往西方极乐世界,希望死后能够往生。这些人来寺庙里烧香、拜佛、自省、忏悔、做功德,就是为了往生西方净土。另一类纯粹是为了求静。寺庙大多处在山林之中,环境幽静,空气新鲜,是休闲放松的好去处。这部分信徒来寺院就是为了图个清静,这类人求的是这方“静土”。

空门求净(静)在全国各个寺庙都存在,合计起来还是一个不小的队伍。他(她)们不仅在一个庙里活动,有时,还会到全国各有名的寺庙走动走动,即佛门所说的“朝山”。至于去哪一座庙,要看他(她)们与那些寺庙法师的缘分,尤其是寺庙住持、方丈的缘分。有缘分,他(她)们就会结伴前往,缘分深的,甚至还会住下来,帮上十天半月的忙再回去。对这种走动,他(她)们称为“朝山”。每年,我国∵“朝山”的佛教信徒大约在8万人左右。他(她)们是佛教信徒的“中坚”力量,也是我国佛教繁荣的基础。许多寺庙“打七”、“拜忏”,之所以能搞起来,就是因为有这批信徒的支撑。

三、患病求愈——此类香客不固定,但医院里有多少重症病人,寺院里就会增加多少香客。一位六十余岁的张姓老太,每逢初一、十五都来烧香,庙里的几十尊菩萨要全拜一遍,才肯回去。每拜一次,口中都念念有词,“菩萨给你烧香了,给你磕头了,让俺老头好了吧!”原来,她丈夫在体检中查出了癌症——胰腺出现了病灶。为了求得丈夫的康复,原来不信佛的张老太太,在别人的点拨下皈依了,成了一个佛教信徒。她除了初一、十五上山烧香之外,只要有空就来给菩萨磕头。在徐州兴化寺,象张老太这种状况的人还不在少数。他们烧香拜佛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希望家中的病人能得到佛的保佑。

癌症是一个令人谈之色变的话题,这两个字通常是死亡的代名词。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也进一步恶化,我国癌症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据《健康报》的资料显示,我国现有(2008年)癌症患者310万,每年新发病例为220万,因癌症死亡人数160万。近20年来,我国癌症死亡率上升了29.42%,癌症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构成的24%,居死因首位。癌症发病率增加了,然而,救治率却没有提高多少。第四届(2006年)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披露:由于缺乏规范治疗,中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25%,京津沪这样的大城市也仅为40%,∵农村得到规范治疗的患者不到5%。有不少患者因为经费问题,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只能靠烧香拜佛来求得安慰。

四、诉讼求胜——此类香客越来越多,由于司法腐败与不公,有理打不赢官司,在上访无门情况下,转身拜佛。经济社会所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在佛教寺院里也有反映。在烧香拜佛的人群中,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在法院开庭前,到庙里烧一炷香,一是希望有“青天大老爷”来秉公执法;二是希望有菩萨保佑,能打赢官司,挽回损失。来徐州云龙山兴化寺烧香的一位57岁的李姓老人,为自己的房屋拆迁补偿,打了四年官司,他反复起诉、上诉,保存的法院裁定和判决文书多达28份,平均每年就要打4场。每次开庭前,他老伴都要来烧一次香。以至于庙里的法师一见到她,就知道她老头又要上法庭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打官司成了平常事。据国家司法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各级法院受理案件达1071.1万件,审结、执结9839.4万件,在这一千多万个案件中,占绝大部分的是民事案件,如:劳动争议、道路交通事故、医疗事故、房屋拆迁、借贷纠纷、婚姻继承抚养、商品房买卖等。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产生了纠纷,私下解决不了,就要对簿公堂。在欧美国家打官司,只有有理有据,可能会非常轻松,可是,在中国就不行了。“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饿死莫作鬼,气死莫告状;非要去告状,撞到南墙上”。由于我国的司法腐败,钱权交易,致使一部分人(主要是社会中弱势群体)有理打不赢官司。在这种“打官司难,打赢官司更难”的情况下,有钱、有地位的人可以通过托人说情、请客送礼来打赢官司,那些一无关系、二无金钱的人只得把胜诉的希望寄托在佛菩萨的身上,希望菩萨赐福,保佑自己打赢官司。现在,为打赢官司,前来寺庙烧香、做功德的人不断增多。

五、高考求中——以家长、学生为主,也有教师,考前拜佛已寺院里的一道独特风景。每年的六月初,尤其是农历的五月初一和十五,各大寺庙的香客会忽然增加起来,捐钱、捐物、烧高香、挂吉祥带、吉祥符,看殿的师父有时甚至还应接不暇。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马上该高考了,为了孩子能考出一个好成绩、考上一所好大学,前来祈福的家长增多了。近两年,在一些有名的寺院里,甚至还出现了校长或高三班主任带领全班同学共同上山烧香的现象。下面是2008年高考前夕,一些地方报纸的报道:《高考临近部分家长和考生烧香求好运》(《重庆晨报》2009年3月18日)、《高考重压下的“烧香拜佛”》(《中国青年报》2009年6月3日)、《高考临近乌鲁木齐学生家长纷纷到寺庙烧香拜佛》(《乌鲁木齐晚报》2009年6月5日)、《高考前成都昭觉寺香火旺盛考生烧香拜佛》(《天府早报》2009年6月7日)。凡此种种,都说明在拜佛大军中,有一批为高考而烧香的队伍。

我国自恢复高考以来,读书、上大学就成为青年人出人头地的主要途径。从而也造就了中国特有的考试价值观。当前,我国应试教育依旧如日中天。从小学开始,分数决定一切,每年一次的高考,更是千万考生的人生独木桥。高考为家长和学校带来说不尽的苦处,也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沉重的负担。家长为了孩子能“金榜题名”,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学生为了释放压力,便纷纷前往寺院拜佛。

2009年,全国有1020万名高中生走进高考的考场;有5687万初中生走进中考的考场;有120万名大学生走进研究生考试的考场。三股考试大军加起来,正好相当于泰国一个国家的人口。近七千万的考生虽说不会人人都去寺院拜佛,但考前的拜佛之风已经形成,这种现象为全国各大寺院增加了不少人气。

六、商海求发——为商必供财神。在中国,商人、企业家、个体老板烧香、拜佛已成为必修课。有这么一个房地产开发商,每到初一、十五必来云龙山兴化寺烧香,每次都在功德箱里丢800元钱,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如今,在商海滚打摸爬的老板烧香拜佛的人很多,即所谓的“商人信佛热”。凤凰卫视董事长刘长乐就是着名的佛商,只要路过有佛寺的地方,必要礼拜,见到功德箱也必捐钱。双星集团的总裁汪海也是一位有名的佛弟子,在商旅中,也是见佛必拜,他甚至在青岛双星总部大厅设了一尊大弥勒佛像。香港旭日集团董事长杨钊,更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在驰骋于商界的同时,大力支持佛教事业,捐资兴建了多处佛教寺院与佛教院校。在内地,为事业的顺利,前往寺院里烧香拜佛的小老板、小商人更是不计其数,尤其是广东、福建及东南沿海一带,更为盛行。

目前,大陆的私营企业已经超过550万家,占全国法人企业总数的80%以上,加上2621万个体工商户,可以说,私营企业老板与个体户已成为我国企业群体的主要构成部分。然而,我国私营企业寿命普遍不长,平均寿命只有2.9岁,这种短命现象,说明我国的私营企业主与个体老板时刻都面临着关门倒闭的风险。他们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去庙里烧香拜佛,求菩萨的保佑,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现在,不能说百分百的老板“见佛就拜,见庙就烧香”,但至少百分之九十的老板是这样。

七、为官求升——升官发财,是中国男人的传统心理,当前官员拜佛就如一股暗流,在各寺院涌动。下面是春节期间东南沿海某寺院门前的场景:四面八方来的烧香客如潮水般涌上山道,私家车、公务车乃至警车,把山下的停车场塞得满满当当。从一些车的车牌号,一看就知道是党政官员的坐骑。

近年来,官员拜佛成为各地寺院的一股暗流。他们有的悄悄地来,与寺庙的住持、方丈私下里谈;有的让夫人代劳。北方某市的官太太们甚至组成一个拜佛小组,每年共同到中国有名的寺院去进香,一年一座庙,仅香火钱每年就达数万元。

一些***官员及官太太,之所以加入到烧香拜佛的队伍中,与整个社会没有形成正常的游戏规则(升迁规则)有很大的关系。当前,在中国的官场上,升迁几乎没有正常的逻辑可寻。有能力的升,没有能力的也升,甚至品行有问题的人也能一路高升。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除了这些人会来事,会打通关节,会送礼搞关系外,许多人把原因归结为他们命好,祖上积有阴德。一些官员之所以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烧香、拜佛、算卦等活动中去,潜意识里,就是想得到大师的指点,得到佛的点化,以便官运亨通。

目前,我国共有县处级以上干部62万多人,他们分布在从县级机关到中央的各个岗位上。中国的官场如战场、如商场、如赌场,充满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官员们通过烧香拜佛,以求高升或庇护,应该说与信仰无关。从心理上而言,是求一种安慰,从人性的角度而言,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八、身单求偶——就业压力的增大及离婚率的上升,使大龄适婚、离异待婚青年增多,在香客中也多了拜佛求偶的人。在一些寺院里,经常可以看到结伴而来的青年女子,她们三五成群(多为闺中密友),见菩萨就拜一下,有的甚至还要抽上一签、卜上一卦。她们的年龄大都在二十七八岁,再大一点的、三十四五岁。她们来干什么?来给菩萨磕头,希望能遇到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嫁一个好郞君。

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激烈,一些青年,尤其是白领女青年为了在事业上争的一席之地,往往无暇顾及自己的婚姻大事;还有一部分,虽在家长的操办下多次相亲,可是一直没有可心满意的,直到二十七八,甚至三十七八还是孤身一人。研究证明:男子到了29岁,女子到了27岁,如果还没有伴侣,就会进入婚姻焦虑期。因为这个年龄段的未婚青年,工作已普遍进入持续发展期,事业已经稳定。无论男女,在事业方面越具有稳定性,对婚姻的渴望就会越强烈。这个时候如果没有适合的婚配对象,他(她)们就会“乱投医”,上“交友网”,参加“万人相亲大会”,到婚介所悄悄备案。到庙里烧香拜佛,也是这种“焦虑症”和“乱投医”的表现。

目前,我国共有适龄或大龄单身青年920余万,35岁以上未婚大龄青年多达210万,另外,还有离异单身人士430万。当代青年的婚恋和再嫁(再娶)问题已经成为家庭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各地开办的多如牛毛的婚介所和各地每年举办的“万人相亲”大会,就是一个证明。这种现象反应在寺庙里,就是拜佛求偶的香客增加。

九、心离求和——网络化时代,外遇随时都可能到来,守护爱情与家园越来越难,白头揩老成为一种祈求。这是一个社会虚拟化越来越严重的时代,网络的诞生、通讯技术的发达,使人们的生活空间和情感世界扩大到不可想象的程度,这种扩大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结合在一起,造成“网恋、二奶、小三、一夜情”以及“吸毒、赌博”在一些城市里泛滥,这些不良的行为和嗜好严重威协着社会的基本细胞――中国的万亿个家庭。现在我国青年家庭的稳固系数相当低,尤其是80后的家庭。成都有一对小夫妇创造了我国最短的婚姻――在婚礼结束后不到24小时,就到民政部门办理了离婚手续,起因是婚礼现场杀出一个网络情人。据国家民政部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我国有57%的离婚诉讼源于婚外情。

目前,中国人的婚姻进入“猝死”阶段。据上海婚姻登记中心统计显示:2007年上海有1452对夫妇结婚不满1年离婚,其中658对夫妇结婚不满半年离婚,甚至有116对夫妇结婚不满30天,婚龄最短的夫妇,婚龄只有9天。

如此嬗变的情感,如此脆弱的婚姻,让一些人不仅对婚姻产生了恐惧,也对永固的爱情更加向往。因此,在前往寺庙的香客中,为爱情祈祷的人增多了。2009年8月23日,在兴化寺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二十五岁左右的李姓女子,泪流满面,大佛殿里长跪不起。原来她的丈夫有了外遇――在同城交友中结识了一个女孩,并与那个女孩发展到到宾馆开房的地步。为了家庭、为了他们才一岁的儿子,她希望丈夫能回心转意。

十、婚后求孕——目前全国平均每8对育龄夫妇中,就有1对面临生育方面的困难,送子观音面前的香火越来越旺。在拜佛的人群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身影,她们年龄在三十岁左右,衣着得体,举止端庄,模样俊俏,有一种成熟的美。这一类人要么是大公司的职员,要么是其他行业的白领。她们来到寺庙,无论是拜佛还是烧香,动作都不太规范,一看就知道,对佛门仪规还不甚了解,或者是不常来寺院,但她们一脸的虔诚。此时,她们为何而来?为求子而来。郑小姐就是这样一位女子。她是一家大公司的业务拓展部经理,结婚五年来,一直没有怀孕。今年郑小姐已经35岁了,马上就要过了适龄孕产的年龄,心里很急,多次求医,药也吃了不少,还不见怀孕的迹象,因此,在别人的点化下来观音菩萨面前烧香求子。如今象郑小姐这种状况的人还不少。

据《2008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近年来,由于污染的增加和饮食方面的原因,不孕不育症呈上升的势头,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不孕不育患者目前已经占育龄人口的12.5%,人数超过4000万,而且还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工业发达地区是我国生殖健康与不孕不育症发病率高发区。

下面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20年前,我国育龄人群中的不孕不育率仅为3%,处于全世界较低水平。而如今,全国平均每8对育龄夫妇中就有1对面临生育方面的困难,不孕不育率攀升到15%,接近发达国家15%~20%的比率。据今年8月底召开的《2009中国不孕不育高峰论坛》公布,我国不孕不育者以25岁至30岁的人居多,呈年轻化趋势。数字背后是一张张无助和焦虑的面孔。这些人在寺院里,则表现为一个个虔诚的拜佛者。目前在拜佛的人群中,为求子而来的多达8000万人,并且还在上升。

十一、年老求寿——我国老年人的医保政策补贴每年平均不到1200元,他们除了参加街头的健身活动之外,就是祈求菩萨的保佑了。目前,无论到哪座寺院,你都会发现,在寺院中晃动的身影,以老年人居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难道老年人更容易信佛吗?仔细分析一下,并非如此。老年人乐意到寺院里烧香拜佛,与当前的社会现实有很大的关系。自1999年,中国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10%(老龄化社会是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大于7%或60岁以上人口大于10%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1.44亿,约占全国人口的11%,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

中国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也就是说,是在物质准备、医疗政策,思想观念,都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单从物质准备来说,就非常地不足。据国家财政部的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养老金缺口就达2万多亿元人民币,即每年平均每位老年人欠付养老金1389.9元。在医疗方面,欠的更多,现在我国老年人的医保政策补贴每年平均不到1200元,仅相当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二十分之一(美国老年人的医保政策补贴平均3800美元)。在养老金和医疗补贴都欠缺的情况下,中国的老年人想健康长寿,就只有靠自己想办法了。他们除了参加街头的健身活动之外,就是祈求菩萨的保佑了。这也是各地出现“老太太佛教”现象的原因。

十二、远行求顺——我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和迁移,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拜佛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安慰。严氏夫妇有一对女儿,严氏是***某局的副局长,妻子是师范大学的副教授。两个女儿很有出息。一个在美国工作,已经定居;一个留学新西兰。两个女儿每次探亲回去,严氏两人都要带着一家老小,上山烧香。他们俩并不是佛门弟子,来烧香只是图个一路顺利。象严氏夫妇这种情况还不在少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出外劳务、求学、探亲的人不断增加。资料显示:自30年前开放留学的序幕拉开至今,我国出国留学生总数已达136万人,外出务工人员达470万人次。这部分出国人员,在离开家乡时,一般都会到附近的庙里烧一炷香,磕几个头,以求一路平安,安全抵达。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出国的进庙烧香,在国内出远门的人,也进庙烧香。据2008年的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流动人口约1.7亿左右。在上海、深圳、北京、广州、武汉等大城市,有数以百万计的流动人口活跃于不同的行业,而且每年还在以600万―700万人的速度增长。目睹春运时浩荡的民工潮,恐怕大家都会认同这样的判断:“我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和迁移。”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每年就达1.4亿左右。这部分人即使有百分之一的人在出行时进庙烧香,中国寺庙的香客也会增加140万人。

十三、失子求还——我国每年大约有20多万儿童失踪,在全国各地奔走寻子的人从没有低于过300万。在烧香拜佛的队伍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她)们面容憔悴、身心俱疲。他(她)们有的是独自上山,有的是夫妻双双。这些人前来拜佛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乞求菩萨点化,能尽快找到被拐卖的孩子。2008年3月1日一早,有一对从东莞来的夫妇上山拜佛,他们四岁的儿子阳阳2007年7月在家门口被人拐走。半年来,他们俩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见佛磕头,逢庙烧香。房子卖了,工作丢了,就是为了找到他们的儿子阳阳。这一次来徐州,是听到一个线索,说是有一个拐卖儿童的犯罪团伙被抓获,缴获三个孩子,他们想看看有没有他们的阳阳。

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20多万儿童失踪,在全国各地奔走寻子的人从没有低于过300万。如今,在拜佛的队伍中,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群体,与当前的社会现实有很大的关系。据《央视新闻1+1》分析:目前,农村几乎空了,除了老人,就是孩子,青壮年80%的出外打工。这部分外出人员,对待孩子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携子一起出行,要么丢给老人。携子出行的,由于受户籍和其他条件的制约,孩子不能入托或入学,他们只能在租住房或自开的小商店、小摊点附近玩耍;放在家里的孩子,由于老人要忙于耕种收获(外出打工者的土地,基本上留给在村中的双亲耕种),对孩子无力照管,使他们常常游离于爷爷、奶奶的视线之外,这两种情况都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孩子的丢失和被拐卖,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也给烧香拜佛的队伍里增添了一个个濒临崩溃的身影。这个拜佛群体虽然占的比例最小,但本文还是罗列了出来,之所以如此,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各界人士的深思。

社会大舞台,道场小舞台。中国的佛教历来都是世俗化的佛教、人间化的佛教、功利化的佛教。佛教寺院里的一跪一拜,都是社会现实的一个缩影,都渗透着人间的悲欢离合与酸甜苦辣,都影射着乡间闾里、世俗家庭的生活内容。佛教寺院作为接引众生的道场,是净化人心、度化众生的地方、也是亿万人的精神家园。千人千面,百人百心,上山下山,熙来攘往,各怀各自的心思。以上列出的十三种拜佛心态,当然是挂一漏万,不能全面涵盖众生相。因为贪官也拜佛,盗贼也烧香,一时不顺,前来临时抱佛脚的也不在少数,但毕竟不是主流。在中国,烧香拜佛多与信仰无关,只与人间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有关。这十三种人,十三种心态简单、真实地记录了我国社会的现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众的生活与他们的心灵诉求。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