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人的知

知,是知识,亦可以说是人类的智慧。是人心对于外界事物由分析而了解的功能。这种由觉察,进而理解的功能,在眼是见,在耳是闻,在鼻、舌、身是觉,在意是知;人体六根的见闻觉知,都是属于人心智的作用。由于人内在心智的见闻觉知,面对外界事物时,引生眼等六识的分别,有深浅不同的层次,加以个人出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所受的教育与宗教信仰不同,故其知识,也高低不等,人类的思想,亦不可能一致,甚至陷于混乱与冲突,致使人类每因思想的冲突而战争。

我们欲想止息战争,建立和平,必须找寻一种能够令人彻底了解人生真谛的宗教,作为人类思想的导航,以提升人的知,使人的思想合理而统一,以促进人类的共识和合作,谋求建立世界永久性的和平。现在,先从一般人限于物理的知说起:

(一)限于物理的知

一般人无论是从经验、历史、文学、哲学、或科学各方面得来的知识,都是基于个人识心的想像与思考,然后加以个人主观的分析与判断。因此,一般人的知,只是对于现象界表面的了解,无法透过现象界而深达事物的本体;只能了解物理,无法了解真理,更不可能明白宇宙人生的原理。这种外来的知识,除了能够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以及促进物质文明外,始终无法开拓人类精神的文明,改善人类心灵的世界。

例如:文学的创作,只是人类经验的积累,属于个人主观的遗产,并非真理的发现,故无法适应任何时代的需要。故古代文学知识,虽然丰富,却被现代人视为思想落后。

哲学的思考,亦只是人类主观的测想,自我意识的表达,属于片面的理论,绝对不能理解宇宙的原理。加以人类思想不断的演变,古代哲学,往往被抛弃在时代后面。

至于科学的发明,也只是分析宇宙现象界的物理,似理,不断的假设,不断的求证,又不断的推翻,以及不断的创新;并非宇宙人生不变的真理,根本不可能开发人类内心深处的智慧,以提升人的知止于至真。

由此可知,一般学说给人传递的知识,缺点是在于不真。人类的思想,既然缺乏真理为依据,遂失去准的,只凭个人意识对人生作妄想的猜测,而产生种种不合逻辑的成见,偏见,与邪见;加上人性的固执,人类每因思想的冲突而引发战争,佛教名之为‘见浊’。

见浊既起,其他贪、嗔、痴、慢、疑、邪见等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劫浊,亦皆随之俱来;结果,人类社会,竟然变成五浊恶世,充满三苦、八苦、无量之苦。可惜,人们虽然陷于众苦交煎的恶劣环境中,却不知谋求解救,反而迷恋物质的享受,心被境牵,向外奔驰。顺境则贪,逆境则嗔;附我者荣,违我者辱。于是人生舞台,竟然变成强权就是公理,武器就是力量;而人生的悲剧,也就不断的上演。追究其根源,皆因人类的知不真所致。

(二)启发正智的知

释迦牟尼佛,为了解救众生因知见不正,引起成见与偏见的执着,而造成思想的混乱与苦恼,特别演说:‘三法印’的真理,以启发人类的正智,使人类对于宇宙人生,有正确的了解,将一般只限于物理的知,提升为人生真理的知,竖立人间的正知正见。

甚么是三法印呢?三法印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根据佛的智慧观察,宇宙间所有一切现象,无论是物理,或是心理,都是在因缘条件和合之下而产生,亦是在因缘条件分散时而幻灭。内则个人的色身,外则山河大地,时刻都在转变流动中。有情的我,有生、老、病、死;无情的物,有生、住、异、灭;至于世界,也有成、住、坏、空。世间一切凡有形象的东西,无一不是新陈代谢,自然演变,终归于灭,原非永恒,所以佛说:‘诸行无常’。

世间因缘生法,不止无常,而且无我。我是甚么?我是人类生命的代名词,在科学家认为,人的身体是由众多的碳、氢、氮、氧、硫、钾、钙、铁、磷等元素构成;佛教则说人的生命,不外是由四大、五蕴组合而成的假形象,世人皆执着此假形象为自我,执着外界无常变坏的事物为我所有,于是为了自我的扩展,为了我所有物的增值,不得不努力搏斗;结果,只知有我,不知有人,甚至演变成人人为我,我为自己。其实,人由四大五蕴所组合的身体,属于因缘生法,只是真理生命的影子,根本没有生命的主宰,时刻都在转变、移动、走向灭亡,最后一口气不来,就是生命的终点,根本就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故佛说:‘诸法无我’。

虽然,佛说世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但这只是从诸法的现象界言,如果透过诸法现象,深达诸法的本体,则在无常变坏的诸法现象中,却含藏着不生不灭真常永恒的本性。换句话说:人的色身虽然是无常,无我,但人的本性,却是真常不变;即此真常不变的本性,就是佛性,就是真理生命‘涅盘寂静’的真我。

所以佛教的人生观,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悲观、消极,厌世与舍离;其实,只是由消极跨进积极,由悲观走向乐观,由舍离苦恼短暂的世间,进而趣向快乐而永恒的真理生命。故佛教认为,人生的意义,不是在于假我物质的享受与占有,而是在于涅盘真我的开拓与证得。

学佛人接受佛说‘三法印’真理的启示,认识器世间现象界‘诸行无常’,明白有情世间‘诸法无我’,信解正觉世间‘涅盘寂静’;就会自动自觉放弃物质世界的追求,而积极转向精神文明进军,谋求扩展精神领域,改善心灵世界,以摆脱人世间的苦恼,获得‘涅盘寂静’真理生命的归宿。结果,由只限于了解物理的知,提升至对于宇宙人生正确理解的正知正见。

(三)不断提升的知

佛弟子修学佛法,启发正智,理解世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对于人生有了‘正知正见’之后,进而追究人生无常、无我的原因,找寻人生苦恼的来源,以及解除苦恼,获得真理生命的方法,所谓:‘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就可以将人间正知正见的智慧,提升至明白真空理性的知。

然而,苦集灭道是甚么呢?苦集灭道,就是佛为二乘圣人所说的四谛法——苦谛,集谛,灭谛,与道谛。

苦谛:是根据人类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种种逼迫与恼害的事情说:可以分为八苦与三苦。八苦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冤憎会苦,五阴炽盛等八种。

三种苦是:一来自自然界的寒暑风雨,水火雷电,海啸地震等天灾之苦;与来自人事界,嫉妒怨恨,侮辱侵犯,毁谤伤害,盗劫仇杀,拘禁刑罚等人祸之苦;令人苦上加苦,就是‘苦苦’。其次是世事沧桑,好景不永,所谓:‘好花不常开,好月不常明’,当人乐极生悲之时,就是‘坏苦’。即使是四季平安,没有天灾人祸的伤害,也没有意外破财,事业倒闭的危机,真的是万事如意,可是世间诸行无常,寒暑迁流,青春不再,百岁光阴一刹那,那就是‘行苦’。

人的一生,时刻都被众苦包围,恒受三苦、八苦、无量诸苦的煎熬,无论寿命长短,都是在苦难中度过,所以佛说:世间一切,真实是苦,不可令乐,是名‘苦谛’。

集谛:是指人心中烦恼的积集,作为招感众苦的主要原因。故说:‘众生之苦,因集而有。’众生由于内心积集贪、嗔、痴、慢、疑、与恶见等六种根本烦恼,而引生嫉妒、覆藏、忿、恨、恼、悭、诳、谄、害、憍等十种小随烦恼;无惭无愧二种中随烦恼;掉举、昏忱、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等八种大随烦恼;以及悔、眠、寻、伺等四种不定的烦恼。不管是小随、中随、大随、不定,或是根本烦恼,都是人的心理毛病,都能恼乱人的思想与意志,令人身心烦躁不安,策动于行为,必然恶多于善,害多于利;结果,人生的遭遇,也就苦多于乐。所以佛说:集谛是世间的苦因,苦谛是世间的苦果。我们欲想不受苦果,当断苦因;苦因既断,则苦果不生,自然可以取消人生苦恼的一面。

灭谛:是消灭了人生的苦恼之后,所展现人生快乐、永恒的另一面,佛教专有的名词是‘涅盘’。涅盘又是甚么呢?杂阿含经说:‘贪欲永尽,嗔恚永尽,一切诸烦恼永尽,名为涅盘。’可知涅盘就是消灭苦集二谛后,所获得的一种寂静、轻安、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也就是真理生命的真我,名为灭谛,又名解脱。

道谛:是离苦得乐的方法,亦是通往涅盘解脱的管道。我们欲想灭除苦因,取消苦果,证得真理生命的快乐,必须依照佛所说的道理,切实修改自己不良的行为,连根拔除能招致苦果的烦恼,自然可以扭转恶劣的命运,走向涅盘,获证永恒快乐的真理生命。

这种离苦得乐的方法是甚么?在小乘说:是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等三十七道品。综合而言,不外是戒定慧三无漏学。学佛的人,出家修行,首先就要受持佛的制戒,收摄身心,然后以清净的身心,修习禅定,取消见解上的错误,澄清思想上的混乱,将心中见思烦恼的沙石都去除了,就可以引生无漏的智慧,证得我空的真理,成就声闻人解脱之道。

或有一类学佛人,因闻佛说十二因缘的道理,知无明烦恼,是众生流转生死的根本;世间一切苦因苦果,皆起源于无明。

无明是甚么?无明就是不明,不明就是迷,迷就是不觉,不觉的反面就是本觉,起信论说:‘依本觉故而有不觉’。本觉是众生的真心,亦即是楞严经所说的如来藏性,起信论名之为心真如门。不觉就是无明妄想,起信论名之为心生灭门。心真如门是体,心生灭门是用;众生迷本觉心真如门的本体,而起不觉心生灭门的妄念,故有无明。

众生由于无明的不觉,引发内在自我主观的执着,对外境起智分别,善恶好丑,产生喜怒哀乐爱恶欲种种情绪,继而贪求财、色、名、食、睡等五欲尘劳,契而不舍,千般百计,欲据为己有,甚至唯达目的,不择手段。由于各种不善的心理,策动于行为,造作种种恶业,因业感果,遂招致无量生死的苦恼,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所以,无明是众生生死的根本,亦是一切烦恼的祖宗。

众生由过去无明(惑)与行(业)的二支因,引生现在识、名色、六入,触与受等五支果。再由现在爱、取(惑)、有(业)三支因,招致未来生、老死等二支苦果。如是惑业苦三,循环不已,前因今果,今因后果;因再感果,果再造因,前后相继,生死不断,遂演变成三界六道无穷无尽生死之流,而众生的苦恼也就无量无边,这就是十二因缘的‘流转门’。

生死洪流,既然始自无明;则欲截生死流,登涅盘岸,自当先断无明。如是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至此,生死尽,轮回息,出三界,证辟支佛果(缘觉),是名十二因缘的‘还灭门’。

或有一类善根深厚,宿植德本的人,虽然生不逢佛世,但喜爱孤峰独宿,春观百花开,秋观黄叶落,因悟世态无常,好景不永,宇宙万有,无不缘起性空,而专修禅定,寻求解脱,终于断见思烦恼,证得无生理,名为独觉。

不管是声闻,是缘觉或是独觉,都是同断见思烦恼,破我执,亲证偏空理,将世间的正智,提升至出世间的一切智;能知现象界一切诸法,无常,苦空,无我,进而深入诸法空性,证知涅盘寂静的真理。

若能回小向大,发菩提心,不停留于个人涅盘寂静的享乐,进修诸佛无量道法,入俗利生;内则断除尘沙烦恼,伏无明惑以自利;外则观机设教,广度众生以利他,就可以将二乘圣人的一切智,提升为菩萨的道种智。

道,是指诸佛所说的无量道法;种,是指众生各种不同的根性;智,是既然能够理解与修习诸佛所说的无量道法,又能够观察了解众生种种不同根性的智慧。菩萨本此智慧,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广修福慧,严净国土,直至福慧圆满,二利究竟,就可以将道种智,提升至佛道的智慧。

二乘圣人的一切智,证真谛理,偏于空;菩萨的道种智,证俗谛理,偏于有;各有所偏,见理未圆。虽然,内在的智慧,获得不断的提升,但所知仍然有限,还未能够完全开拓精神的文明,彻底取消心灵世界空气的污染。

(四)圆满究竟的知

圆满究竟的知,是指佛的一切种智。一切种智观诸法缘起性空,同于二乘圣人修空观所证的真谛理,但不落于空,而能超越于空;观诸法性空缘起,如同菩萨修假观所证的俗谛理,但不着于有,而能超越于有;观诸法相妄性真,圆证中道理,但不滞于中,而能超越于中。如是双照双遮,而又能够遮照同时,遮照不二,即空有二边就是中道,无须舍二边,然后取证中道;所以一切二字,是概括一心三观所证的三谛理。种,是指宇宙诸法现象界,种种不同的差别相;智,是能圆证三谛理,深达诸法实相,同时又能照见诸法现象种种差别相的般若智慧,合名‘一切种智’。

lsquo;诸法实相’是甚么?诸法,指宇宙间一切可以接触,或可以想像的事物,是佛权智所照之境;实相,是宇宙的原理,诸法的本体,也就是众生本具的佛性,是佛实智所证的真理。宇宙间一切事物虽然很多,但概括而言,不外是十法界众生的依报与正报等因果诸法。在佛的智慧观察,十法界众生,若圣若凡,内则正报的身心,外则赖以生存的依报世界,无一不是各自具足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等差别的现象,以及如是究竟平等的理性。

如是相:是根据世间人与物各别的形象而言,例如:人的形象,不同物的形象;植物的形象,又不同动物的形象;物相有长短方圆大小不一,人相有高矮肥瘦美丑不同。三善道众生的长相美丽端庄,三恶道众生的长相丑陋怪异;二乘圣人的相清净无染,佛菩萨的相庄严无比。十法界有情的圣凡,与无情的诸法,其相貌一定是彼此各异,不可混乱,谓之‘如是相’。

如是性:是指人与物内在的特性,人性不同物性,物性有寒冷温和燥热不等,人性有善恶无记各别。例如:水以湿为性,火以暖为性,地以坚为性,风以动为性,六道众生以善恶无记为性,二乘圣人以解脱为性,佛菩萨以智慧慈悲为性,十法界圣凡中,情与无情,皆各有其不同的个性。

如是体:是指人与物的体质。人的体质,不同物的体质,植物的体质,又不同矿物、动物的体质;六道众生由善恶业力招致色心组合的五蕴体质,不同于圣人由道力熏修而成五分法身的体质,更不同于诸佛菩萨福慧庄严,十力具足的体质;当然,佛所证的法身,报身,也不同于应身的体质。

如是力:力是力量,能力、功力。物有物的功力,人有人的力量。例如:水的力量可以解渴,也可以载舟覆舟;火的力量可以照明,也可以烧毁一切;地可以生长,风可以移动,房屋可以御寒避暑,五谷可以止饥疗饿,这些都是物的功力。至于六道众生,则以能承受苦乐为力;二乘圣人,以断惑离缚为力;菩萨以菩提心、四摄法为力;佛以智慧,慈悲,弘愿为力。力虽有大小强弱不等,但诸法无不各具其力;人力不同物力,圣人之力不同凡夫之力,永远如此,是无法更改的,谓之‘如是力’。

如是作:作是造作,力是潜在的功能,作是表现的动作。日夜转移,四季更改,春花秋月,夏雨冬雪,皆是物的造作;善恶好丑,是六道众生的造作;戒定慧是二乘圣人的造作;六度万行,悲智双运,是菩萨的造作;随机垂应,八相成道,说法利生,是诸佛的造作。情与无情,若凡若圣,无不各有一定的造作。

如是因:因是主因,原因。众生的一切造作,都可以形成一种惯性,作为引生未来生命或苦或乐的主因。譬喻大地含蓄的种子,是生长万物之因;人类造作善业或恶业,是轮回六道生死因;二乘圣人造作无漏善业,是出世涅盘因;菩萨发菩提心,广修六度万行,是成就佛果菩提因。所以世出世间一切的一切,无不各有前因。

如是缘:缘是助缘。事必由因之外,还需要有助缘,然后有结果。例如:植物是以种子为因,以水土阳光人工等为助缘,始可以萌芽、开花、结果。人则以善恶业为因,以父母为助缘,或扳缘于色声等六尘境界,所以轮回六道,生死不已。二乘圣人作无漏因,加以出世善法为助缘,所以能解脱生死,超出轮回。菩萨以般若为因,以善知识及布施持戒等为助缘,所以能觉悟成佛。诸佛以慈悲愿力为因,众生机感为助缘,所以来应生人间,成佛道、度众生。由于众生所作之因不同,助缘亦异,结果十法界圣凡苦乐不一。

如是果:果是结果。作如是因,必感如是果,凡夫作有漏因,招感生死果;二乘作无漏因,得涅盘果;菩萨作成佛因,得菩提果;因果不昧,因果相类,谓之‘如是果’。

如是报:报是受报,果与报不同。例如:五谷的种子是因,水土阳光是缘,五谷丰收是果,食用五谷时才是报。又如人立志创业是因,学问知识与亲朋的协助是缘,事业成功是果,享受应得的利润财富才是报。

六道众生作善恶业是因,取舍六尘境界是缘,轮回生死是果,受苦或受乐是报。二乘圣人作无漏业因,修出世善法是缘,证阿罗汉是果,享受涅盘是报。菩萨广学般若,上求下化是因,修行施、戒、忍、进、禅等是缘,证无上菩提是果,得大涅盘,常、乐、我、净是报。

因缘果报,是世间事物演变的层次,亦是众生六道升沉的原则;若是有因无缘,绝对不可能感果受报。十法界有情、无情诸法,虽然各各具足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等事相差别,彼此互异,但究其根源,不出实相平等之理,所谓:‘事有千差,理无二致。’因此,名为‘诸法实相’。

诸法现象是事,诸法实相是理;佛的智慧,不但能照见诸法现象差别的事相,还能深入诸法实相的理性,同时体验到即此理性,就是众生本来具足的佛性。此佛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平等无二,如金刚经所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此无有高下的平等理性,体虽真常不变,郤有随缘之用;众生随迷染因缘,而起惑作业,因业受报,受报时又起惑、又作业,是以生死不断,轮迥不息。

楞严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静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受轮转。’若果能够觉悟世间诸法,相妄性真,又能够舍妄归真,放弃物质的角逐,扩展精神界的文明,随悟净的因缘,广学般若,自觉觉他,自行化他,自利兼他,直至二利究竟,就可以证得一切种智,将菩萨的道种智,提升至佛道究竟圆满的智慧。

综上,我们应该知道,普通一般学说,只是能够了解现象界的物理,始终无法认识诸法本体的真理,更不可能揭示宇宙人生的真相,可以说:只是一种表面的、有限的知识。学佛人对宇宙人生正确的理解,虽然是属于正知正见,但亦是只知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而已,仍然未能亲证诸法空性的本体。

至于二乘圣人的一切智,虽然能够截断生死洪流,证入偏空涅盘寂静的空理,得一切智,达到人生自利之目的。但不知此诸法空性,有随缘的作用,而执着涅盘清净的境界,不肯回小向大,入俗利生,其智慧偏而不圆,精神文明有限,心灵仍然还有法执的毛病。

菩萨的道种智,既然能够亲证诸法空性不变的本体,同时理解诸法空性有随缘的作用。不但明白宇宙现象,都是‘缘起性空’,不再因迷恋于物质的享受,而执着于有;又明白‘性空缘起’,知道有善有恶,有因有果,而不落于空。因此,本乎同舟共济的精神,入世济世,广修无量善业,利益无边有情,其知也真,其行既善且美,可是修学未竟,见理不深,精神文明仍然未能圆满无缺,心灵还有少许无明障蔽,未能够彻底回复心灵世界的清净无染。

唯有佛的一切种智,能够亲证诸法本体的真谛理,又能够了解诸法种种差别相的俗谛理,更能究尽诸法实相的中道理;精神领域,广大无涯,圆满无缺,心灵世界,也纯净无染。故佛的智慧,是知的至真,世出世间,无过其上,因此,又名出世间上上智。

今天,我们讨论心灵世界的结果,应该知道:欲想提升人的知,止于至真,非皈依三宝,亲近善知识研究学佛不可。虽然,我们开始学佛,是绝对不可能即生成佛,立刻获得佛道‘一切种智’至真无上的智慧;不过,只要我们肯接受佛教正智的启示,将世间一般表面而有限的知,提升为明白人生真相的正知正见,知道世间‘诸行无常’,就能够寡欲知足,跳出物欲的陷阱,不再为追求物质的享受,损人利己,作诸恶业,流转生死,枉受种种不必要的苦恼。

知道‘诸法无我’,就可解除人生的迷惑,不致再被假我的蒙蔽,而能化私我为大我,乐与天下,忧与天下;一定可以扭转人恶毒的心理,清除心灵世界空气的污染,取消人间种种成见、偏见与邪见,使人类思想合理而统一,自然止息人类思想的冲突,取消斗争,导致和平。

若果能够再进一步,修习佛教三无漏学的课程,持戒修定,因定发慧。所谓:‘知若断集,慕灭修道’,不断发掘人生的真谛,一定可以取消世间的苦因苦果,发现真理的生命,获得出世‘涅盘寂静’永恒的快乐。然后,再回小向大,自利兼他,不断提升自己的知,终有一天,证得佛道‘一切种智’的无上智慧,使自己的知到达最高层次,止于至真,不知各位以为然否?

现在,还有二十分钟的时间,各位可以自由提问题,不过,让我首先声明,本人学识有限,如果知道的,一定会为各位解答,否则,唯有请各位原谅。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