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县文物遗产收录

乞丐岭遗址:∵乞丐岭遗址∵[云霄县火田镇∵青铜时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发现。遗址面积5000多平方米。采集有石锛、石斧、石戈、石刀、石镞、石玦和夹砂灰陶片、泥质黑陶片、泥质黄陶片、灰硬陶片、釉陶片。陶片纹饰有条纹、篮纹,可辨器形有豆、钵、罐等。

军陂遗址:∵军陂∵[云霄县火田镇竹树潭村唐-明∵县文物保护单位]

唐总章至仪凤年间(668-679)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军入闽,屯垦时兴建的水利工程,因称“军陂”。清代重修。现存堰坝为块石垒砌,石灰勾缝。水坝高5米,断面成梯形,底宽4米,上面宽2米,原长约120米。今残存三段,共约30米。后人利用原渠道筑坝六处,水渠依山蜿蜒开凿,总长约4公里,受益面积1000余亩。陂左右尚存清咸丰八年(1858)“圣王陂”碑2通。陈元光庙墙上嵌清咸丰十一年(1861)碑1通,碑文379字,内容为云霄厅同知叶宗元关于判决船户运输与灌溉水利纠纷的判文。

漳州古城遗址:∵漳州故城∵[云霄县火田镇西林村∵唐、元∵县文物保护单位]

唐垂拱二年(686),陈元光奏准在此创立州郡,以漳江命州名。城址平面呈狭长的椭圆形,周长约4公里,总面积1.5平方公里。今存城基、部分城垣,水门及下水道。城北护城壕尚明显可辨;西北端残存古行台遗迹,分三层,生土夯筑,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元代总管同知陈君用曾事修筑。明代始渐湮废。今存城基、城墙、将台、码头、渡口、过渡石阶等残迹。

水头瓷窑遗址:∵水头瓷窑址∵[云霄县火田镇水头村∵宋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1957年发现。窑址在碗匣山西南山坡范围东西50米,南北200米,散布着大量青釉瓷、青白釉瓷片和残瓷器及大量匣钵,垫饼等,器形多为碗类,另见盘、碟、执壶、器盖等。装饰方法除素面外,仅见釉下刻花或划花一种,具体有单线勾勒、斜刀剔刻、篦纹填饰等。

下营将军庙遗址:∵下营将军庙址∵[云霄县莆美镇前埔村西向500米∵唐-清]

原为开漳将士下营驻地,唐嗣圣元年(684)建庙于此。初供奉开漳始祖陈政将军,后供开漳圣王陈元光,成为首祀陈元光的官庙。元初因陈吊眼起义,毁于兵火。后于原地填土重建。1997年省考古队清理遗址,发现大量唐宋陶瓷片及红色筒瓦,灰硬陶瓦饰,并有嗣圣元年、垂拱二年(∵)与太极元年(∵)等唐代纪年铭的文物残片。该庙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坐北向南,依坡地而建。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碧湖岩:∵碧湖岩∵[云霄县马铺乡枧河村∵清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明天启三年(1623)始建,清乾隆七年(1742)、乾隆五十年(1785)、嘉庆二十年(1815)、1981年、1983年多次重修。祀释迦牟尼佛。寺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由前殿、后殿及左右两厢房组成,前、后殿之间有天井。抬梁、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后殿面阔、进深各三间。

龙湫岩:∵龙湫岩∵[云霄县东厦镇白塔村∵清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又称“白塔岩”。明崇祯四年(1631)始建,清代及近年重修。祀释迦牟尼、观音。寺依山势分建上、下岩,占地面积共约1000平方米。上下两座建筑物均坐东南向西北。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顶。辟左偏门,正面前墙开敞窗。旁有天然石室及摩崖石刻多处。山门石匾“铃袈深处”为黄道周手迹。壁间嵌有“龙湫岩考实记”碑,高0.90米,宽0.60米。为1926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士吴有容撰书。计431字,记建岩寺始末及名人题刻等。

南山寺及南屏书院:∵位于云霄莆美山山腰。南山寺又称莆美岩,明弘治间(约1500年)前后建,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重修,1981年再次维修。寺宇占地1200平方米,山门、前殿、后殿、僧舍依山递高,后殿悬山顶。寺内有鱼池。相传宋帝丙南奔时曾歇于此,故大殿挂有“皇帝万岁万万岁“匾。寺前石殿有”白云古道“石刻。寺后有虎尾泉。南屏书院建于寺石侧,传为林偕春之父、明万历庠生林文贡读书处。院里有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建的“梅亭”,亭内祀林偕春。

威惠庙:∵威惠庙∵[云霄县云陵镇享堂村∵明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建,弘治四年(1491)、崇祯四年(1631),清道光(∵)、光绪(∵)年间屡有修葺。祀唐代开拓漳州的陈政、陈元光、陈王向、陈怀玉、马仁、李伯瑶等。庙占地约2000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由前殿、天井、大殿及两廊组成。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殿内柱联15对,其中有清云霄厅同知欧阳骏等题,如“漳水云山开万世衣冠文物,馨香俎豆报千秋伟绩丰功”。

剑石岩(包括摩崖石刻剑石):∵剑石岩∵[云霄县列屿镇城内村东北山∵清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因寺后有一石笋高20米,状似宝剑出鞘,故名剑石寺。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建,道光十五年(1835)重修。祀释迦牟尼等佛。寺背山面海,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分上、下两殿,中有天井,左侧为厢房,两侧禅房紧连正殿。大殿进深三间,面阔五间,抬梁、穿斗式木构架。

石矾塔:∵石矾塔∵[云霄县东厦乡漳江口∵清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清康熙九年(1670)建,后倾圮。嘉庆十九年(1814)云霄厅知薛凝度重建,1981年修缮塔建于江口礁石上,作为风水塔及航标用。七层八角楼阁式石塔,高24.81米,底座周长22.2米,各层均设拱门,各层错开门窗各二个,第二层门额刻刻:“斯文永昌”。外壁为素面条石砌筑。塔内有石梯插入壁间,盘旋至顶,葫芦形塔刹。塔右岩石刻刻“健笔凌空”,字径0.4米。

五通庙:∵五通庙∵[云霄县火田镇西林村∵清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又称“王爹庙”、“广平尊王庙”。唐代始建,祀汉将周亚夫。元至元年间(1264-1294)汀漳道总管陈君用修城时,增祀“五方之神(五通神)”,并悬匾“五通庙”。清代重修,清同治三年(1864)毁于兵火,1984年重建。庙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坐西南向东北,前堂后殿,台基高筑。前后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

碧云亭与戴郡马神道碑:∵碧云亭∵[云霄县火田镇七里铺村∵明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又称七里桥亭。明崇祯年间(1628-1644)建。清康熙(∵)、乾隆(∵)、光绪(∵)以及1986年重修。原为“和义桥”桥亭,祀观音。亭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圆形石柱,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亭外立康熙、乾隆、光绪年间重修碑3∵通。亭后有唐代陈元光女婿戴君胄的墓葬。

戴郡马神道碑位于云霄县火田七里埔村,是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季女陈怀金与婿戴君胄合葬墓的神道碑,系戴氏后裔立于宋代,长期湮佚。1984年发现,碑高2·12米,宽0·8米,上镌“唐钤辖司崇仪使郡马副元帅兼竭忠辅国大将军……”等楷书。1986年重立于原址,并新建“戴郡马亭”保护之。

柔懿夫人庙:∵在云霄山列屿山前村。祀唐陈元光之次女陈怀玉。相传陈怀玉自幼聪颖好学怀大志,可异英年夭折,宋绍兴十三年被追赠为“柔懿夫人”。庙始建于明弘治戊申年(1488年),历代重修,后毁于火,1987年旅外华侨和台胞捐资修复。

菜埔堡:∵在云霄火田菜埔村。明天启五年(1625年)出任宁波知府的本村人张士良建。城堡平面呈椭圆形,堡墙夯土结构,周长600米,高5至8米,上开垛口。开东西南北四门。北门额匾镌“拱极门”,门外有与城堡同期建造的“贞德垂芳”石坊。环堡凿有护城河。堡内今尚存明、清所建宅院四座及明代浮雕麒麟石照壁一面。

顶关帝庙:∵顶关帝庙∵[云霄县云陵镇大园街南强路∵清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又称“协天大帝庙”。因云城东北区有关帝庙两座,民间以其地理方位称为“顶庙”与“下庙”。明嘉靖年间(1522-1566)始建,清代重建。庙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坐西南向东北。二座一院,西侧有庑。前后殿面阔、进深各三间,抬梁、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清光绪六年(1880)重修,云霄厅同知、秋瑾的祖父秋嘉禾题“圣不可知”匾额。

古楼庙:∵位于云霄火田古楼村外。原为唐古杰驿驿站。旧云霄志载,唐李德裕被贬岭南过此时,宿此驿,曾留题壁诗。明初改祀开漳圣王陈元光,故又称为威惠庙。庙面积250平方米,。庙埕右侧立一石碑,高达3米,碑文已剥蚀难辨。1982年重修复原。

龙章褒锡坊:∵在云霄火田西林村。坊为石仿木结构,高10米、宽6米,三间三楼四柱。正楼以梁枋隔为三层嵌装正匾和镂雕花版。正匾两面分镌“龙章褒赐”、“天宠贝也封”。大梁上两面同刻“为明敕赠承德郎户部山西司员外郎叶元浩立。”

水月楼:∵水月楼∵[云霄县云陵镇溪美街∵清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始建,清嘉庆十年(1805)重修。楼建于长20米、高4米的石砌拱形北城门上,面积约350平方米,坐西南向东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木构架,单檐歇山顶。门额上刻:“水月金容”。

太平庙:∵在云霄马铺大坪头村。庙祀关帝。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历代重修。有相连的拜亭和大殿,大殿歇山顶。现尚存明代的神像、神龛,还有清代石碑多方。这里曾是清代天地会活动点。

天后宫:∵云霄天后宫∵[云霄县云陵镇大园街南强路∵明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俗称“妈祖宫”。明代始建,清乾隆(∵)、嘉庆(∵)、光绪(∵)年间均重修。宫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坐西南向东北,有前后两殿。后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抬梁、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宫内有清代透雕蟠龙石柱和牡丹凤凰石柱各1对。

英济宫与莆美堡:∵在云霄莆美镇莆美村。宫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祀本村张氏祖姑。旧云霄志载:“夫人张氏女为云娘,夭殁、屡见灵异,族人立庙祀之。嘉靖中倭寇攻莆美城,显灵胞回乡谒祖时捐资修葺的。英济宫所处的莆美堡亦建于明代,现仅存城门和部分城垣。历史上当地军民曾凭堡抗倭,勇立战功。

青崎岩画:∵青崎岩画∵[云霄县列屿镇青崎村∵青铜时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在海滨帝爷庙左侧,由凿刻四个符号组成,分布面积宽0.5米,长0.6米,竖行三组,中部刻有两个符号,分上下相连,构思奇特,粗犷简练,笔画刚健有力,似字似画,内容难辨。

“降灵宝塔”摩崖石刻:∵“降灵宝塔”摩崖石刻∵[云霄县列屿镇后垵村∵宋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在村北莲花石下,一块高、宽各约7米的岩石上,东南面向大海,上刻楷书“降灵宝塔”四字。字径约0.4米。右下方刻“时大宋嘉定六年(1213)五月吉日金刚经会众建”,“都士纪事会首梅川居士郑琚君佩敬书”等铭文。

仙师洞石刻与岳坑关帝庙:∵位于云霄火田岳坑村东南3公里处。石刻“别一蓬莱”,刻在仙师洞庭湖口。世传洞口晋葛洪炼丹住处。字系清康熙间进士、礼祠侍郎蔡世远(1681—1734)所题,字径0·5米。其左侧崖壁上也镌有四个满文。

烈士陵园:∵位于云霄县献宝山东麓。1953年7月东山保卫战大捷,在战斗中牺牲的解放军253团和公安80团烈士安葬于此。陵园依山而建,纪念碑巍然矗立于墓前。

秋瑾诞生地(七先生祠)∵:∵秋瑾故居——七先生祠∵[云霄县云霄县云陵镇享堂村∵1879年∵县文物保护单位]

秋瑾(1879—1907),字睿卿,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清光绪三十年(1904)留学日本,入青山实践女校,参加发起“共爱会”、“十人会”,创办《白话报》,宣传反清革命,提倡男女平权。并在横滨加入“洪门天地会”,受封“白纸扇”(军师)。1905年加入光复会,是年秋加入同盟会,被推为浙江主盟人。旋为反对日本取缔留学生而归国。次年赴浔溪女校任教,随后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继至浙江联络会党,并任绍兴大通学堂监督。光绪三十三年(1907)与徐锡麟等准备在沙丘、皖同时兴事,后徐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遇害。秋瑾于6月5日在大通学堂被捕,次晨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是中国着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

故居系清嘉庆八年(1803)云霄厅同知李承报所建。初为紫阳书院(文祠)学舍,继为清代置厅云霄后的邑宰官邸,再后作为奉祀施邦曜、陈汝咸、汪绅文、江环、薛凝度、章辅廷、倪惟钦等七位先贤之所,故称“七先生祠”。清光绪四年(1878)农历八月,秋瑾的祖父秋嘉禾(浙江绍兴人)携眷出任云霄厅同知,父秋寿南、母单氏随寓此。翌年(1879)农历十月十一日,秋瑾诞生于后堂左卧房。故居占地面积350平方米,木石结构,二进一院,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悬山顶。

林太史祖祠:在东厦镇佳洲郭墩自然村。明林偕春筹建,并作《霞洲祖祠堂上梁文》。此祠坐北向南,二进一殿,三开间,主殿面宽三间,进深四间,悬山顶,抬梁式结构。前置进厅,中辟天井,两侧廊庑。建筑面宽13.78、深20.5米,面积282平方米;外埕条石墁地,埕内立旗杆座6套,占地239平方米。该祖祠于1994年重修,总占地面积521平方米。所存“新廊承眷”行书石匾,高0.39、厚0.18、长1.14米,字径0.25米,为“崇祯甲申腊月吉立”,字径0.07米;祠前照壁嵌一花岗岩石碑,碑高0.58米、长2.04米,镌行楷“海国乔宗”,字径0.5米,上款“崇祯乙亥春吉”,下款“九皇谱古书”,字径0.09米。祠堂横梁上悬挂清光绪乙未科林镇荆的“进士”匾额一方。

林偕春故居:在莆美镇前涂村。为明万历间林偕春故居,现为林氏宗祠。林偕春(1537-1604)字孚元,号警庸,晚号云山居士,世居佳洲郭墩,因近海多盗,其祖母择迁莆美前涂村,遂生长于此。后历官翰林院编修、两浙学政、南赣兵备、湖广布政使司右参政、亚中大夫等职,着《云山居士集》载入《明史·艺文志》。文集中《前图家宜祖两浙文宗祠堂上梁文》、黄道周《旌表节妇林母王太孺人墓碣》及《明亚中大夫湖广布政使司右参政前翰林院编修林公墓志铭》详述林偕春改旧居为宗祠的经过。该建筑二进一殿,三开间,大殿世德堂面宽三间,进深四间,悬山顶,抬梁式木石结构。前为门厅、天井,两侧回廊,前辟三门,正门两侧抱鼓石高1.25、鼓面直径0.61米,埕前配建照壁,总占地568、建筑面积324平方米,仍保存明代中期建筑风貌,现供奉林偕春灵牌及其神像。

吴原享堂:位于云陵镇享堂村望安山南麓,建于明弘治9年(1496),系孝宗皇帝敕赐营造的一座高规格宏伟壮观的殿堂建筑,属于明代户部左侍郎吴原墓的配套部分,用于拜祭吴侍郎。吴原(1431-1495)字道本,别号云坡居士,云宵县人,明天顺8年(1464)进士,官至正议大夫、资治尹、户部左待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是一位政绩卓着的明廷京官。享堂建于吴侍郎墓前,现存前后两殿、内外及两翼部分厢房,占地面积约1222平方米。堂前原竖立华表一座,两侧依次列置羊、虎、马等石雕各一对;墓道东侧蹲花岗岩石雕龟趺一件,背负大理石御制墓表巨碑,系着名宰臣、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撰书。该墓1955年曾被省文管会列为分级保护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0年曾因云宵一中扩建及公路改线而遭到严重损毁;后被县粮食部门长期用为厂房,今主殿坍塌,石兽被盗,亟待维修与保护。吴原享堂系我县现存布局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为研究明代殿堂建筑结构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凭证。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