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莲杂思

荷抑或莲,佛人尊为神圣之物,至少是美好与神圣的象征与指引。比如,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的座下之物即为莲花,莲花怒放,祥云缭绕,鼓舞人心向善。因此,在佛教胜地,每每有莲池,供养着一方幽然,散淡着几丝高洁,氤氲着淡淡禅意。

据传,北宋理学奠基人周敦颐一生爱梅、柏与莲。在江西南安府任职司理时,公闲之余,喜欢与通判程大中及其二子程璟、程颐携手行步于庾岭梅关,在梅花的氲氤中吟风弄月,将思想的触角伸入儒、释、道的深奥处;喜欢独往大山深处的丫山古寺去,与老方丈探讨佛学道理,议论天下大事,然后,独对寺中那一池青莲,流连忘返,徘徊徜徉,思索人生,久而久之,竟然悟出了许多凡人所不能体察到的道理,以致后来竟写出了寥寥一百二十九字却光照千秋的《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如痴,在他后来的为官岁月里,处处都散淡着莲的韵味,品行高洁,孤傲不群。一方面他以物言志,如他在赣县梅林植梅种莲,在雩都罗田岩植柏种莲……一方面他以行表态,如虔州任通判时,主持公道,明断狱案,公余时间从不附庸于浮躁的仕文化圈,只倾心于贡水之东“清溪书院”的理学传授(书院名由赵、周二人各献一字而成,即知州赵清献之“清”字;周敦颐湖南老家在濂溪,以“溪”字怀念之),以致早先在南昌与之有过节,时任虔州知州的赵拚(字清献),也为他的胸怀洒落之情操所感动,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同朝的黄庭坚更加推崇他,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世事纷繁,做人很难纯粹,也很难脱俗。由做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莲花,是人类对品格高尚之类人物的比照,一般来说,能写出这样一句千古名言的人,必定如莲花一般“出污泥而不染”。周敦颐便是如此人也。

自古以来,荷与莲常常被人用混。如古人有的轻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有的浅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捧读《辞海》,方知莲即是荷,莲为荷的别称,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因此,荷与莲用混了并不要紧,两个字眼,一样意义。至于是先有荷的说法,还是先有莲的说法,则难以说得清楚了。如同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一样,迷离得很。民间有一种说法,远古时中原辽阔,文化隔绝,这种“根茎细瘦如指,向下生须根膨胀大成藕,向上抽长圆叶并生出花蕊,夏天开淡红或白色花,花谢后留下蓬子的植物”,有的地方称荷,有的地方称莲,直到中原文化汇合后,觉得荷、莲都有其存在意义,便荷、莲并用了。

古人将荷神化、美化了。在中国古代,出于对观音的敬仰,人们把农历六月初六设定为观音生日;出于对荷的敬仰,风雅至极的江南人则设定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这天,王亲国戚,才子佳人,无不往荷池涌去,或赏莲花,或吟青莲,或画莲景……欢乐情景从清晨日出一直延续到月上西楼。

古人如此敬仰荷,自有其道理。荷谐音合、和,合欢花、合家欢,和美、和谐、祥和,莲谐音连、年,连年有余、子孙连绵……尽是美好之词语,观荷赏莲可以惬意心情,舒畅美意,岂能不钟爱之?在江西南方散落着无数的明清时代留下的客家民居和祠堂,它们虽然饱经沧桑,却仍然庄重而华美。在这些古屋的大门门楣上方有种种浮雕图案,以及镂空雕刻着精美画图的室内花门和花格,其中蕴涵着相当深厚的文化思想。其中内容就有不少与莲有关。客家人巧妙地借用装饰图案中主题名称的同音字,来表达相关的吉祥意义(客家研究中叫作“谐音比拟”)。比如某个图案中,若是莲花底下配以游鱼,就寓意“连年有余”;若是荷搁置在盒中,则有“和合美好”之意;若是瓷瓶中插了一支荷,取的就是“平和”或“和平”的意思。

荷或莲是地道的中国原产物,如同粽子诞生于中国一样。粽与莲都是很有文化意义的物。粽子寓意屈原与端午节,蕴藉着一丝丝凄凉之美;莲仿佛为诗歌而存在,富蕴诗情画意。记得孔仲平的《观舞》诗:“云髻应节低,莲步随歌转。”莲步,美女的脚步,当然,也指古时女人的三寸金莲。莲步轻移,人面桃花,杏眼流转……莲一旦拟人化,竟是如此栩栩如生,令读者眼前一亮,一个绝色女子飘然而至。

明末清初着名画家南昌八大山人朱耷,画过一幅着名的中国画《荷花双鸟图》。画的右方悬崖畔侧出荷花莲叶,秀削恣肆;左方莲叶荷花自下扶摇而上,豪放婀娜;湖石上一鸟回首斜睨,突岩顶一鸟白眼傲视,形成高低左右的呼应,以其苍劲冷峻的意趣,隐喻着这位明朝朱氏王朝后人对满清的不屑与鄙视。世人评其荷“胜不在花在叶”,即俗人所说的“红花还需绿叶扶”。艺术的表现与欣赏是需要智慧的。荷花大美,无论是含苞或是怒放,都让人触景生情,然而,荷花的大美正是田田的莲叶以其铺张的绿衬托的必然。有谁画荷花不画莲叶的?独画枯枝败叶可以坦然入画,独画荷花难言其美。“留得残荷听雨声”,至少枯叶会令人想象它曾经的丰姿、底部的肥藕,以及它所经历的风雨沧桑。而一支肥大的荷花,可以予人多少哲学思想呢?

其实,荷或莲最早的功能并不在于供诗人画家写诗作画,也不在于供哲学家产生思想。古代荷莲最早的实用功能是用来裹物和食用,其次才是入药、欣赏。硕大的荷叶,是古代最好的包裹纸,包熟牛肉,包碎银,裹玉兰花,裹米糕……以后遂有了荷包之说,有了以锦缎、皮革代替荷叶之演变。锦缎做成的荷包,往往是长大成人的女儿家送给相中的青年男子的定情物,里面置了些香花,泛出芬芳,诱男人坠入爱情之河;皮革做成的荷包,则成了今天大众化的钱包,贮存着人类的财富与虚荣。如今,赣粤闽的客家人依然把荷及荷包的最原始意义留存了下来,比如大余新城镇用荷秆做成的酸菜,成了风味极佳的客家小吃;南康的荷包肉,取硕大的荷叶裹上拌好佐料的猪肉,用柴火猛蒸一天一夜,便成了散着荷香、肉香的一道客家名菜“荷包胙”。

在江西南部,荷莲最盛的地方是石城。石城,本是山石峥嵘之地,往往给人以穷乡僻壤之错觉,天工造物,它却是得天独厚的荷莲生长的乐园!在无数的大山皱褶之间,在大片的田畴之上,乃至在每一块空地上都种满了荷,荷叶田田泛绿,莲花亭亭玉立,开满乡野阡陌,山石累累的石城竟被一地荷花柔化得诗意荡漾。风月无边的莲,承传着客家人对中原文明的苦苦追寻,也点缀得这块“石耸如城”的古老乡村宛如芳菲世界。

在丹霞风景区通天寨下的王家百家屋,古树葱茏,几片池田植满了绿色的荷莲。偎着大山的土地,仿佛汲取着天地灵气,这里的莲叶长得异常的青绿,荷花开得异常的洁白,没有一丝俗气,没有一点浮躁,只有一种顽强与韧性在我们的眼中弥漫。

看来,周敦颐的思考是对的。莲,最终还是属于哲学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