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市慈恩寺
沈阳慈恩寺是沈阳市最大的佛教寺庙,历史上着名的净土宗寺院,东北四大丛林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庙,1988年被列为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沈阳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慈恩寺位于沈河区大南街慈恩寺巷12号,寺庙坐西面东,呈长方形,砖木结构,四进院落,总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1987年,慈恩寺交给僧人管理使用,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现在,僧人在***的支持下,筹集资金维修殿堂,寺内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都得到重修,殿宇焕然一新,安放的释迦牟尼及诸佛塑像,瑞相庄严。
慈恩寺相传建于唐代,扩建于清初,在得胜关大井沿胡同。清代又再次重修,相传,清初慧清来到沈阳,在这里重修寺庙。顺治二年(1645年),慧清又对慈恩寺进行了重修,慈恩寺从此成为大寺。
民国十年步真老和尚又扩建慈恩寺,并改寺为十方丛林。到清代末年时,慈恩寺庙宇破烂荒芜,僧人所剩无几。光绪26年(公元1900年),有一个名叫沙霁的和尚来到沈阳,他与当时千山中会寺的法安和尚关系密切,两人商量在沈阳建一座大寺庙。这一设想还得到了当时管理佛教事物的官吏张深海的支持,他们就在原来简陋的寺庙旧址上,重新修建了这座规模宏大的慈恩寺。
现在,沈阳慈恩寺每逢佛教的重大节日,都举行隆重的佛事活动,不但沈阳和周边的佛教徒和香客前来焚香叩拜,近年来寺院还接待了国外来访的佛教徒到寺参拜。
在清代,慈恩寺的香火一度冷落,当时庙内的和尚大都是务农的,认不了几个字,连主持僧人也只能诵一篇金刚经。直到顺治五年(1648年),朝廷将一位名叫函可的和尚发遣来盛京慈恩寺“奉旨焚修”,慈恩寺的历史才起了变化。
函可,俗名韩宗騋,广东博罗人,是明代最后一位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作为名门之后的韩宗騋,原为江南名士,年轻时多才、好义、豪爽。因为明末腐败成风、宦官专权,韩宗騋27岁时,愤然出家皈依佛门,法名函可,字祖心,法号剩人,“剩人”的意思是希望躲避世俗世界。然而,这样并未使他完全斩断尘缘,其忧国忧民的思想仍然萦绕于怀。
顺治二年(1645年)春天,剩人和尚自广州来南京,正赶上清军南下,攻破了南京的南明弘光王朝。由于回广东的道路受阻,函可等僧人就只能久居南京。函可在朋友家躲了三年,清军南下时,他目睹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看到杀身成仁的明代遗臣,写下了传记体的《再变记》。
顺治四年(1647年)九月,函可通过与其父有师生关系已是清朝大员的洪承畴的帮助,取得了回广东的印牌。然而,当函可与他的四个徒弟出城的时候,他的《再变记》和所托带福王弘光帝的书稿被清兵截获。之后,他被押解到了北京受审。清廷对他从轻发落,敕往“慈恩寺”,以示大开“慈恩”。函可被流放到冰天雪地的盛京对佛思过。
函可离开了消失的国度与亲族,来到了东北这片荒凉之地。在他的身后,有150万人被陆续流放到这里。当时,东北塞外很多还是未开化之地,人烟稀少,冰天雪地。据史料记载,一次有170名犯人流放到东北,到东北只剩下50来人,死在路上的就超过了三分之二。
到达东北的函可,思乡之情与日俱增,然而之后得到的音讯却使函可更为伤心,他的族兄率领族属参加了东莞地区的反清斗争,清兵再次的屠城使韩家全部殉难。函可悲痛欲绝,写出了“我有两行泪,十年不得干”的着名诗句。
这些江南才子在盛京城外的村子里,用握惯毛笔的手来开荒种地;女眷们则用习惯于描眉的手,在冰天雪地之中洗衣做饭。这种难以排遣的烦闷与生活的贫苦,往往使这些失去希望的流人匆匆过世。
孤寂的流人们常常慕名互访,吟诗论文,聊以消遣。顺治七年(1650年)九月的一天,这些流人们在左懋泰的家里庆贺函可的生日,共同的命运使这些江南人士忘记了身份的差异,以至于函可提出模仿江南才子结社的风气,自创诗社时,得到了积极响应,当时在场的僧人3人,道士2人,士人16人,后来者8人等,共和诗32首。
函可称诗社为“冰天诗社”,在冰天雪地中,这些丧失了家国、丧失了故乡亲朋、丧失了自我身份的人,有了诗境的土壤。他们追随着逝去的王朝,抚摸着想象中的温土,也为这片零落着逃荒者与罪犯的黑土地,提供了最早的诗情。
函可和尚关心百姓疾苦,素以慈悲为怀。有一年春天,盛京干旱无雨,城内外瘟疫四起,许多人头痛腹胀,畏冷发热,上吐下泻,每天都有死人抬出城外,城乡各处一片萧疏,大街小巷时时传出跳神求鬼的鼓声。函可亲自率领全寺的和尚去东山嘴子一带采集马齿苋、藿香草等草药,挨家施送。遇到信巫不信医的,函可便采取借佛的办法,托口“观世音菩萨送来的救命草”劝人饮服,还到患者家中代煎汤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函可极高的诗文和品行使他获得了百姓极大的崇敬。每当他讲法时,听者总是如云,无论是凶暴之徒,还是愚钝之辈都愿意聆听他的教诲,至于来请他排忧解难的更是络绎不绝。除了在慈恩寺外,他还相继在普济寺等七座古刹作过道场。后来,他被奉为辽沈地区佛教开山之祖。
顺治十七年(1660年),函可在在盛京坐化,终年49岁,弟子们在千山璎珞峰为他修建了一座剩人禅师塔。函可着有20卷本的《千山诗集》与六卷本的《剩人禅师语录》。
剩人和尚函可在百姓中的深刻的影响使得清***惊骇不已,也给已经死去的函可带来了灾难。乾隆四十年(1775年),当乾隆皇帝在阅读各省呈缴应毁的书籍时,无意看到了函可的诗集,死去了116年函可的诗魂仍让乾隆紧张不已,他特别下令给奉天府尹,让盛京将军即速察办,要搜查销毁函可的著作及有关他的记载,从而使有关他的碑记等遗物都荡然无存,只有小部分诗文幸免于难。∵(作者:黄德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