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天古刹话千年

杨美煊

“山在云中挺,路从天上来”。这是20多年前一位旅马高僧回莆,笔者陪他朝拜龟山祖寺攀登梯道时口占的两句诗。而今每当沿着新开造的盘山公路驱车上山,仰望高处形若白带的公路,我心头不禁涌起李白“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

龟山唐号龟洋,又名龟洋山,古刹全称为龟山福清禅寺,坐落于莆田市西南10多公里的三紫山后部,古隶文赋里,今属城厢区华亭镇后塘村。这座古刹是唐长庆二年(822)高僧无了禅师开山创建的,迄今将及一千两百年的悠久历史。根据现有史书记载,该寺早期称“院”,是闽中历史上第一座标立为“禅院”的宝刹,也是莆田历史上高僧开山故事最详细记载于各级方志和佛教史籍的一座古刹。

史书记载,唐代无了禅师只身策杖披榛,攀藤附葛,闯上这座“狼虎有穴,樵采无径”的原始森林,遇“六眸巨龟”,引四只小龟向无了行礼三下,一刹那间消失无踪。无了便在遇龟处开山造寺,并号山曰龟山,寺前小平坞曰龟洋。这是自唐代八闽文章始祖黄滔《黄御史集》之后,历代20多部史乘文献与佛教典籍相沿记载的事实,也应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名句;因为无了遇龟与开山之前,此山未有其名,遇龟之后始名龟山,况且佛祖亦称为“仙”,仙字本来就为佛、道二教所通用。

但是,无了遇见六眸巨龟而开山的故事,一千多年间僧俗人们俱感神奇,认为世上哪有六颗眼睛的大龟?于是历代传为“神龟”、“神物”指引,“山神”显灵献山造寺等等,流传种种活灵活现的神秘说法,令人莫衷一是。笔者早年研究龟山寺史的长时期间,对六眸龟之事,一直存疑不解,及至晚年补读许多古籍和《全唐诗》部分诗作,才发现古籍与唐诗中涉及六眸龟的记述亦不乏其例。特别是看了1988年6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题为《鸳鸯六眼龟来到人间》的一篇报道,我惊奇地发现,六眼龟不但是古今现实中一种极其少见的龟类,而且也是非常宝贵的珍稀动物。于是龟洋开山造寺因缘之奇,1000多年后的今天完全破解了。

龟山寺初创23年时,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佛”间被拆毁,两年后重建并扩大规模,朝廷赐额命名“龟洋灵感禅院”。相传是时漫山扩建大小属院多座,开辟茶寮十八处,出现“龟洋寺村”,合山僧众盈千。五代后梁贞明四年(918),闽王王审知赐匾改名为龟山福清禅院,明初改院称寺。尔后至今,历代寺宇兴废不一,寺名始终不易。但是,龟洋古刹千余年来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原因是出了“肉身祖师”。他就是开山祖无了禅师,于唐懿宗咸通八年(867)坐化伊始,肉身保存了一千多年,及至“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现在仅存全副遗骨和牙齿,将其安装在重塑的无了禅师体内。寺宇20多年来亦重建一新。

龟洋寺周群山环峙,三紫凌云,松林叠翠,溪声如弦;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寺前迎面而立者,是一列如平的的几座小山峰:左为“签筒峰”(又名“笔筒峰”),右为“笔架山”;假如大刹是一位巨人的话,他一伸手就可以从笔筒峰取笔作书绘画,或将大笔往笔架山搁放。与签筒峰相连处一阜突起,类似龟背,取名“小龟峰”。龟峰之左隔一条幽涧,前面是一座如蛇爬动的“蛇峰”,后面是形若僧人食器——钵盂覆地而得名的“钵盂山”。上述诸峰,互为左右,迂回曲折,相依崛立,这些源于天造的自然景物,恰似人工造作,精巧摆布于斯,凝合而成寺前一派别有天地的风光胜景,也为名山宝刹增添物华祥瑞之紫气。然而,纵观龟洋周袤众山之高,乃以矗立寺西的观音佛山为最,气势嵯峨,岿然挺拔,令人大有“连峰去天不盈尺”之感,因其整座山峰宛若一尊巨大的观音大士坐像,于是立名“观音佛山”,更有山腰一阜隆起,状似一个童子正向观音大士顶礼膜拜,又名“童子拜观音”。

龟洋古刹开山及历代兴、废都是因缘造成的。佛教说的“因缘”,近似机缘和条件,但其中以“因”为主,以“缘”为副,二者和合,凡事必然成功。上述唐时龟山大盛,乃是口传资料或从一些遗迹推论,未见史书记载。现在龟山住僧虽然仅有20多人,但从丛林古刹布局与扩建规模着眼,自1983年以来龟山寺宇重建面貌巨变,可以说是有史以来之最。按佛教因缘论分析,这20多年来龟山寺貌所以大变,是以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因,侨僧真经和尚等愿意捐资兴建祖寺为缘,因缘俱足,终于获得成功。下面略说龟山古刹20多年来三大主要兴建成果:

一,全寺原有破旧殿堂寮舍,一律按清代规模结构扩大重建,焕然一新,其中有些建材更加高档。增建龟山寺历史上不见史书文献记载和未闻言传的许多殿堂,诸如规模宏大的“学戒堂”、“新客堂”,以及“观音殿”、“藏经楼”等,这四座丛林大寺中必不可少而龟山历史上所缺的殿堂,20多年间先后填补了空白。此外,还增建各殿堂许多寮舍,重塑全寺各殿堂佛像,开凿创建寺周及全寺内外各处必要的防火、防水设施,重铺全寺各处地板,并将全寺重建与新增建的殿堂寮宇建筑群,全部油漆一新。

二,创建有史以来第一座立体多层,而又最高大壮观的“定光舍利塔”。此塔矗立于观音佛山南麓,其造型为楼阁式,七层全高35米强,平面八角形。每一层厅中主奉一尊石造的佛菩萨或祖师圣像,镌造四圣、八大金刚和阿罗汉等计84尊浮雕石像。每层各造真门三个,影门一个。各层环塔栏杆内外,雕刻花鸟与佛教故事等各种装饰艺术品。全塔镌刻匠工之精美,塔形综合设计与塔院配套建筑布局之别致,可谓“人间巧技夺天工”!现在这座七层大宝塔,也为文物古迹湮没殆尽的龟洋古刹,平添了一大建筑艺术瑰宝。

三,龟山四周千余年间原来只有八条羊肠小道可通山下,1987年才由高僧真经和尚捐资,开建有史以来第一条自华亭镇到龟洋的盘山公路。此路直抵龟山古刹三门前,不仅大大有利于振兴发展龟山各种事业,而且永远为游人佛教徒们上山游览进香带来极大方便。

以上龟洋古刹三大兴建成果,都是在1983年后的25年来陆续取得的。现在这座千古驰名中外的龟洋大刹,以巍峨壮观,融古今建筑特色为一体的新姿,屹立于高耸入云的古莆阳中部山系——龟洋山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