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对气象变幻的关注

□∵张志鹏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世界各地的气象组织在每年的这一天都会围绕一个相关主题,举办宣传气象知识的活动。人类生活与气象变化息息相关,气象对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有深刻影响。“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面对气象变化和人生命运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宗教曾十分关注气象变化。然而,随着人类气象科学知识的积累,宗教和气象之间的联系也发生了转变。

在原始人类看来,狂风怒吼、电闪雷鸣、暴雨倾盆、冰雪盖地,其背后一定是有生命和意志的神灵在指使,于是人们崇拜自然物和自然力。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话中,天气现象是由不同的神来管理的。在古代中国,人们产生了有关风神本体和神力的种种幻想。如认为东西南北四方来风,分别有4个风神主宰。古人还将雷神当做主持人间正义、对恶人行刑的善神。至今在民间,人们在诅咒或发誓时,还会常说“遭雷劈”、“天打五雷轰”等话语。

早期宗教一方面将许多自然天气现象纳入自己的神仙谱系,一方面也试图通过与神灵的沟通来掌握和利用气象,求雨就是其中最普遍的一项活动。汉朝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求雨》中详细记载了“春旱求雨”的巫术仪式。之后,求雨受到了历代朝廷的重视,从皇帝到知县,每遇天旱,都要设坛祭祀。祭祀时,贵为一朝之君的天子也要向龙王下跪。在日本,同样有乞雨活动。乞雨时,人们首先集中在神社,他们一边敲钟,一边打鼓乞雨。参加乞雨仪式的人会唱“龙王降降雨……”他们相信龙王祠的窗户一旦打开,就会降雨。

宗教对气象的解释权曾迫使许多统治者承担起自然灾害的责任。例如,汉文帝于后元元年(公元前163年)曾因水旱疾疫之灾而下“罪己诏”。

基督教同样对气象进行了长期的认识和论述,间接地影响了近代气象学的发展。《圣经·创世记》中记载了上帝使洪水泛滥在地上,毁灭天下的场景:“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我把虹放在云彩中,这就可做我与地立约的记号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基督教会都接受了《圣经》中的这一说法,一些神学家还热衷于提出各种理论来补充说明天气的变化。

不同宗教对气候的解释权也存在竞争。公元2世纪末,罗马的马可·奥勒留皇帝与夸地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突然下起了一场暴雨,给罗马军队创造了取胜的有利条件。事后,异教徒认为暴风雨是罗马神话中的神朱庇特顺应他们的祈祷施放的,而基督教徒则坚持说,暴风雨是上帝耶和华顺应他们的祈祷而施放的。

近代以来,当富兰克林1752年用风筝从云中引出电火花的实验成功后,神父、教皇以及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众多重要的神学家所建构起来的庞大的神学气象学体系开始崩溃了。然而,基督教会对于雷电本质的接受仍很缓慢。据1783年德国一份权威认可的资料表明,在一个地区33年的时间里,雷电使近400座教堂塔楼被毁,120个敲钟人丧生。英格兰在富兰克林“风筝实验”成功10年以后,才在一座教堂上安装了第一个闪电导体。教条最终屈服于实践,在富兰克林的避雷针面前,基督教会“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地位日益后退了。

在气象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专业人员可定时获得各种气象和水文参数,进而做到对灾害进行早期预警,提前防范,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所造成的影响。虽然宗教组织已经失去了解释气象的特权,但他们也寻找到了关注气象的新途径,那就是包括对气象灾害的预防和救助,对制止全球气候变暖的呼吁和参与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