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间佛教较完整的理念,最初散见于《太虚大师全集》及印顺法师《妙云集》。后来学人广泛进行讨论、梳理,大抵是延袭二位法师之主见。为便于当今佛子对人间佛教理念的关键部位有个合情合理的把握,此处就人间佛教的有关问题略陈个人见解如次。

∵∵∵∵∵∵一、关于人间佛教的的定义与内涵

∵∵∵∵∵∵诸多学者以为“人间佛教”单是印顺法师的提法,而认为太虚大师只涉及“人生佛教”理念。其实太虚大师也多次提及“人间佛教”,在太虚大师文集中,专有《人间净土建设》一文,综观太虚大师的理念,既是人生的,也是人间的,正如***着名学者江灿腾先生所言:“太虚大师……在态度上是人生的;在范围上是人间的……就个人言是人生的,就社会言是人间的”。“人生”是以人为本,是人间的正报;“人间”是人的依报,依正二报相辅相成,并不能脱节。当然,相比之下,印顺法师在人间净土建设方面有着更为具体的发挥,但不能因此就判定太虚大师是“人生的”、印顺法师是“人间的”。现在我们所言的人间佛教理念,实际上应涵蕴“人生佛教”与“人间净土建设”两大内容,只不过太虚大师对此分而言之,而印顺法师统而论之罢了。

∵∵∵∵∵∵二、人间佛教的理论构架

∵∵∵∵∵∵综合太虚、印顺、巨赞、赵朴初等高僧大德之论述,人间佛教理念的总体构架,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体系:

∵∵∵∵∵∵(一)人间佛教的内涵

∵∵∵∵∵∵1、契理性

∵∵∵∵∵∵(1)判教:所谓判教,就是对佛教的演变传承进行基本的划分,中国八宗各自有自己的判教标准。列宗判教的目的,一是借以抬升自宗的地位,二是显示本宗的宗旨,并明确本宗所依之经论。人间佛教是一种理念,而非属某宗某教,照理是不必涉及判教问题的。太虚、印顺二位法师于人间佛教理念中涉入的判教,其实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判教,只不过是对历史上的佛教传承和演变从不同角度重新进行的一次梳理,从而将人间佛教的理义,从纷繁的教理中突显出来加入重视与倡导,这种判教不是以立宗分派为目的的。

∵∵∵∵∵∵二位法师对判教各有自己的主张。太虚大师有三期、三系、三级与三宗之说;印顺法师有五期、四期、三期与三乘之论。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对大乘教法的类分上,大虚大师对大乘教法总结为法性空慧、法相唯识、法界圆觉“三大系”,而法界圆觉一系又涵盖了前二系及中国化大乘教法在内;印顺法师则类分出性空唯名、虚妄唯识、真常唯心“三大流”,从而将中国后期大乘归入佛梵一如的真常唯心系,独立于前二流之外。后来学人论及太虚、印顺师徒之差异时,将此处列为重点。对此,印顺法师在晚年却深刻地进行了反思:“虚大师说的对,确有法界圆觉一大流”,二位大师的主要分歧,到此应该已然了结。

∵∵∵∵∵∵(2)契教:以五乘共法(缘起)、三乘共法(三法印)、大乘不共法(一实相印)的类分法,来阐释由人乘直接菩萨行果的教法依据。

∵∵∵∵∵∵(3)契理:从三宝的人间性、人性的优越性、即人而佛论、即世间而出世论等四个方面寻求人间佛教的契理性。

∵∵∵∵∵∵2、契机性

∵∵∵∵∵∵(1)方便适应性;

∵∵∵∵∵∵(2)适合根机;

∵∵∵∵∵∵(3)适合时代;

∵∵∵∵∵∵(4)对治性。

∵∵∵∵∵∵(二)人间佛教的特质

∵∵∵∵∵1、人性论:即人成佛;

∵∵∵∵∵2、人欲论:大乘以方便化欲;

∵∵∵∵∵∵3、人生观:于五本(人本、物本、神本、我本、佛教)中特重佛教,于佛教诸乘(一心法界、三乘、大乘)中特重大乘;

∵∵∵∵∵∵4、道德观:重人间的伦理道德;

∵∵∵∵∵∵5、社会观:以影响、改善社会为已任;

∵∵∵∵∵∵6、世界观:太虚大师重点提出了“缘成的自由史观”。

∵∵∵∵∵∵(三)人间佛教的实行

∵∵∵∵∵∵1、学佛与做人的关系;

∵∵∵∵∵∵2、重视居士学佛之道;

∵∵∵∵∵∵3、僧伽制度进化;

∵∵∵∵∵∵4、重视人菩萨行;

∵∵∵∵∵∵5、超越宗教与国界的的教化;

∵∵∵∵∵∵6、辩证的修证次第与实践。

∵∵∵∵∵∵(四)人间净土建设

∵∵∵∵∵∵1、建设人间净土的途径:分世俗的方法、佛教的方法和二者的有机结合;

∵∵∵∵∵∵2、建设人间净土的步骤:主要有倡导人乘正法以止恶扬劝善、改良社会环境;以大乘菩提心、即世而出世之道来完善人格;重视自然、社会、心灵环保以美化生存环境,此外还有理性、民主、人文精神的高扬等。

∵∵∵∵∵∵3、人间净土建设的目标:参照《长阿含-世纪经》、《中阿含-转轮王经》、《弥勒下生经》等祖典,归纳人间净土的大体理想标准——自然环境优美宜人;生活用品富足如需;人们道德水出平极大提高;人类生理缺陷得到根本改善

∵∵∵∵∵∵三、关于太虚、印顺师徒之争

∵∵∵∵∵∵关于这一点,我曾在“关于人间佛教之思考”∵一文中详辨。

∵∵∵∵∵∵对于二人之间观点的同异是非,今日之学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论未休。我个人的观点,以为对二位大师之诤,应以辩证的原则合理把握。首先,应承认∵在判教、对治目标、阐述角度方式、局部深入的程度等方面是有差别的;其次应认定二者的上述差别,相对人间佛教的总体理念来说,并非是原则性的分歧,更非是严重的对立;再次,对二者的观点,应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来对待,互为补充、互为印衬;最后,在比较二者的观点差异时,不掺杂个人的感情与偏执,以理为鉴,以人间佛教理念的大方向为鉴,切莫将对二者差异的讨论作为当前人间佛教理念研讨的主旨,而耽误了对人间佛教现实问题的探讨与实践。

∵∵∵∵∵∵四、关于佛教各宗与人间佛教理念的对应关系

∵∵∵∵∵∵中国现存几大佛教宗派——禅宗、净土宗、藏密、南传上座部,都可以从契理与契机两方面来考察其与人间佛教理念的对应关系。在这方面,中国禅宗似乎与人间佛教思想渊源相通,其禅理与禅修的态度多与人间佛教理念相合,所以当代着名的禅宗道场如云居山、柏林禅寺等,能够积极将人间佛教的理念贯穿于日常行持中。净土宗学人应注意人间佛教中“对治天、神、永生”的提法,特别要弄清人间净土与西天净土的对应关系,以及净土往生资粮中的“善根福德”与五戒、十善、六度、四摄等人菩萨行的对应关系,将实践人间佛教、建设人间净土与念佛往生统一起来。南传佛教特重的四《阿含》与广律,也正是太虚、印顺法师倡导人间佛教主要契理依托,照理说南传上座部与人间佛教的因缘更为殊胜,但在契机上如何倡导,值得南传长老们思索探讨。

∵∵∵∵∵∵五、人间佛教与佛学研究

∵∵∵∵∵∵虽说人间佛教的内涵包含了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但却自有一条清淅简明的独特理念构架,不可能替代各宗各派已有的个体理念与行法,对于佛教各宗宗脉源流、修持特法的研讨,也不能因为人间佛教理念的倡导而失去学术上价值。同时,人间佛教只是一种理念与导向,不等于佛学的全部,佛学则包涵了教史、教理、行果及相关的文化、社会关系等,因此人间佛教研究不同于泛泛的佛学研究。但是,由于人间佛具备了一定的包容性,特别是在教理上,可以融贯很多方面,如果角度、层面把握恰当,可以提纲契领地带动整个佛教学术研究层面。况且,人间佛教从太虚大师力倡以来,虽已经历半个世纪的研讨,但悬而未决之难题还非常之多,特别是在人间佛教的实践方面,大有文章可作。人间佛教理念,在学术上是领先于当代潮流的,在实践上又是当今佛教迫切需要的。因此,人间佛教学术研究意义重大,毎一个热衷于佛学研究的学者,都不妨多多着眼于对人间佛教的探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