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马来半岛南端的小岛,在地理位置上,不但是亚、澳洲之间的桥梁,也是印度、太平两大洋间的孔道;在东南亚地区诸国中,是华人最集中的地方,全国人口有四分之三的居民是华人,因此北传大乘系的中国佛教在此广为流传,成为新岛佛教的主力。此外,也有一些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的移民,南传上座部佛教在此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新加坡的佛教与中国广东、福建等地的汉传佛教甚有渊源。西元一八九八年,由中国前来弘法的贤慧、会辉和转道等诸师在新加坡建造了第一座寺院——莲山双林寺,汉传佛教正式扎根立足。一九二六年,圆瑛大师和太虚大师相继赴新加坡弘法,受戒听讲者数千人,于是开始有“新加坡佛教会”、“中华佛教会”和“青年佛教会”等组织的设立。四○年代末,从中国大陆前来新岛的僧侣增多,随着移民人数不断增加,逐渐形成闽派和粤派两大系,分别属于净土和禅两大宗门。五○年代期间,新加坡的佛教主要受到***佛教界的影响,两地的僧侣往来密切,很多新加坡的僧侣都在***的佛寺出家或担任过住持。

六○年代,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的佛教界针对青年们不了解佛教,宗教观念日益淡薄的情况,展开“佛教青年运动”。他们开办各种佛教星期学校,编写和出版大量的佛教书刊,成立“新加坡佛教青年会”、佛学研究团体,这股青年运动一直持续到七○年代。佛教界为了鼓励社会大众关心佛教,还举办有佛教征文大赛。一九八一年,新加坡举行主题为“依法生活”的法会,泰国和***的僧伽也参加了这次活动。一九八三年,新加坡举办“佛教文化史展”,有二十多个佛教文化团体和寺院参与展出,得到新闻界的热烈支持,报纸、电台、电视台都给予详细报导。

新加坡的面积虽然只有五百八十五平方公里,是香港的一半,但是境内寺庙林立,属于北传的寺院有一百五十所。其中,双林寺既是该国第一座寺院,也是最大的丛林。毘卢寺于六○年代修建,香火鼎盛,寺内供养毘卢遮那佛。报恩寺是新加坡侨领李俊承居士为报答父母恩而修建的佛寺。光明山普觉寺是新加坡僧界领袖宏船法师的道场,也是新加坡最兴隆的道场。自度庵是着名的女众道场。其他的佛寺还很多,形成“两巷一庵,一街三寺”的特殊景象。新加坡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约有二十余所,他们分别由斯里兰卡、泰国、缅甸和越南的佛教徒管理。

一九五一年,新加坡成立“世界佛教徒友谊会新加坡分会”,毕俊辉居士曾长期担任领导人,并担任过世佛联的副主席。一九五六年,成立“世界佛学社”,一九六六年,成立“新加坡佛教僧伽联合会”,他们都是各族佛教徒的联合组织,在该国很有影响力。其他组织有印度“摩诃菩提会新加坡分会”、“新加坡佛教联盟”、“佛教青年联合会”、“新加坡锡兰佛教会”、“中华佛教会”、“佛教居士林”、“英文佛教会”等。发行的佛教刊物有《佛教联盟时事通讯》、《南洋佛教》和《佛友资讯》等。

在教育方面,从六○年代开始,致力于佛教教育的普及化,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先后有灵峰菩提学院、弥陀学校、新加坡女子佛学院等佛教教育机构成立。近年来,新加坡佛教界与中国大陆佛教界的交流频仍,各佛教团体经常率领代表团前往参访。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