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易生。

∵∵∵∵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

∵∵∵∵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

∵∵∵∵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

∵∵∵∵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

∵∵∵∵六、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损道义。

∵∵∵∵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

∵∵∵∵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九、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亦动。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怨恨滋生。

∵∵∵∵是故圣人设化,以病苦为良药,以患难为逍遥,以遮障为解脱,以群魔为法侣,以留难为成就,以敞交为资粮,以逆人为园林,以布德为弃屣,以疏利为富贵,以屈抑为行门。如是居碍反通,求通反碍。是以如来于障碍中得菩提道,至若鸯崛魔罗之辈、提婆达多之徒皆来作逆,而我佛悉与记别,化令成佛。岂非彼逆乃吾之顺也,彼坏乃我之成也?而今时世俗学道之人,若不先居于碍,则障碍至时,不能排遣,使法王大宝由兹而失,可不惜哉!可不惜哉!

[题解]

∵∵∵∵妙□,明代僧,洪武年间作《宝王三昧念佛直指》,简称《念佛直指》,共二卷,分”极乐依正“等廿二篇。主张修行应”理事***“、”禅净一致“,以念佛三昧为诸禅三昧中之宝王,劝勉禅者修直指西方往生之行。此<宝王三昧论>即节录于其中的第十七篇<十大碍行>。

∵∵∵∵妙□依经创立十种大碍之行,名为”十不求行“,谓此十种大碍之行,摄一切诸碍。行者若能于此十大碍中,一一照察觉悟,躬身实践,持之不失,则能入诸魔界,不被群魔退转其心;循诸色声,不被色声惑乱其志;乃至憎爱名利之境,人我得失之场,都能居于碍中而不为其所碍。此十碍即是”一切众生大善知识,亦是众生良佑福田,可以了死脱生,可以超凡入圣,于诸世间所有美味、上服、金刚、珠玉,一切众宝所不能及“。

[习题]

一、试举例说明”以遮障为解脱“。

二、为什么”居碍反通,求通反碍“?

三、试说明你现在正面临那一项障碍?

四、如何礼诸圣贤,感恩发惭愧心而道心不退?

五、如何从人生的顺逆境界上起念观照怨亲平等,行菩萨道?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