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和平的佛教理念
∵∵∵∵
佛教导我们世界的和平或战争取决于我们如何面对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世界的局势也不是我们无法掌握或是无可救药的,但是如果我们不关心,不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那么谁会做呢?世界的和平或战争是掌握在我们的手中的。佛法的基本宗旨是和平,不单只是我们周遭的世界,也包括整个的宇宙。佛教导我们达到和平的第一步是先要了解和平的因果。当我们了解导至和平的原因时,我们才能知道从哪方面下功夫。火炉上沸腾的热汤,不管我们如何搅动,都不会冷却,但把这锅汤从炉上移开,汤就会慢慢地冷却下来。搅动这锅汤是可以加快汤冷却的速度,但首先必须先把汤从炉火上移开。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探讨寻找很多对和平有帮助的方法和行动,但如果我们没注意到最基本的问题所在,那么任何的方法和行动都于事无补的。
佛教导我们有祥和的心境,就有平静的语言和平静的行为处事。如果人类的心境祥和平静,那么世界会是和平的。你认为谁的心境是平静的?我们大部份人的心境都是处于不安、妄想的大漩涡状态,很少在短暂和宝贵的时刻把我们的心境沉静下来。“圣人的心境是很真而且非常祥和平静的,但那些时刻几乎是很少,∵两只手指都算的出来。”即使等到我们全部的人都成为觉悟的圣人,这个世界有多大的机会是和平祥和呢?虽然我们的心不是完全平静下来,也有减少社会的暴力倾向或降低战争的机率吗?
让我们先从佛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包括因果报应的运转,从那儿我们可以找出战争的起因。当起因确定时,我们可以从佛的角度、意见和教导中来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因有佛教理论的启发来了解问题的本性和解决的方法,我们可以运用佛教的基本原理,来寻找坚固而适用的方法,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佛教徒一些的世界观
佛教教导我们,全部的众生都有相同的基本心灵上的来源,称为觉悟的本性、成佛的本性。佛认为众生的本性是没有分别的。佛教导我们人死后会再投胎转世,有可能再为人身或转世到畜生道或其它六道。相对的,动物可以投胎成为人。所有有情的众生都在这个永无止静的轮回圈里打转,经过生老病死再投胎;又经过生老病死,不断地轮回着。
业力:因果报应的关连
“业力”决定你的转世轮回:不管你得男身或女身,动物身或其它身,这都是业力主宰着。不管你身体健康或有病,聪明或愚笨;你的家境富裕或贫穷;你的父母慈悲具同情心或残暴,这些也都是由业力的牵引所产生的。
业力是梵文,起源字根是警惕,意思是“做”。它涉及“身、口、意”的活动,也支配复杂因果的模式。业力基本上分成两种:一种是自己的业,另一种是共业。
个人的业力不只限于在一生一世。你今生所遭遇的环境,取决于你累生累世所做的一切。如果你前世行善,你今世就好。换句话说,如果你前世做了不好的事或行为,那么这世你的遭遇就不会好的。如果这世你的行为举止比较像动物而不像人,那么来世你就会转世为动物。
“共业”涉及我们与其它人或非人类,或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同一种类的生命,会相聚在类似的环境中,遭遇到相似的际遇,这是因为前世共事的果报。
业力不是由命运注定的,而是我们个人的责任促成。虽然你这世的遭遇是取决于前世所做的事,而你现世所做的事和行为,或所处的处境,却是自由的,完全不受限制的。当然,你会不由自主地依照以往累积的习惯方式,来处理平常的事情,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变更的。你有潜能去留意你做的每一件事,而仍感觉轻松自在。但你本身必须了解到你有选择做每一件事的权力,所以“领悟”是心灵真正成长的开始。
佛教导我们“无明”是“苦”的根本起因。我们最根本的无明,就在于我们对于“我”的错认,不知居于我们生活中心的这个我,主宰我们如何看世界的这个“我”,决定我们一切利己的行为的这个“我”,只不过是一个幻觉罢了。这个幻觉,是我们所有苦的由来,使我们在这个变化不息的人生之中,要保护自己,使我们在这个无时不在变化之中的世界,想保持不变。
当生命以“自我”为中心时,自然就会倾向自私。自私以贪欲毒害我们;贪欲不得逞时,则转为嗔怒。这些情绪能覆盖我们原本光明的心性;自性里的智慧,本具的慈悲,由着虚幻肤浅的认知,左右着我们的思想和作为。
战争的由来
战争的起因太多太多了,列出来都难,何况做知识性的探讨?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佛所认为的战争的基本原因--那热汤下的火。战争不是抽象的;战争是因为时势的变迁,在两个团体之间所引起的。战争的起因也不是抽象的,至今为止,我们还未曾有以电脑中的逻辑思路引起及控制的战争;战争不是设定好的,它是“人”所引起的。虽然战争可以变成世界性的,但它的起因是在起于“人”的决定。所以在我们讨论世界战争前,我们先来讨论“人类个体之间”的互争阶段。
战争,开始于一个国家领导人的恼恨,或贪念没有得到满足。例如贪利益,贪钱财,贪经济利益,贪权力,又或者他们的欲念被阻碍了,或他们的自尊心被触怒了等等,这些都可以在种族或国家间的骄慢上显示出来。他们误认为答案可以向外求得,武力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事实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于他们对事情的心境和所持的态度。
水战的故事
在佛陀证悟的四年后,有两个城国Kapilavastus和Kilivastus有场“争水”之战。当佛陀知道这事后,在两国开战前就连忙赶去阻止这场战争。当佛陀庄严地站在两国大军中间,军队中引起了好大一阵骚动。有人说:“现在我们看到圣者佛陀,我们不能射杀我们的敌人了。”因此士兵们都把他们的武器丢在地上,佛陀传唤两国的将军问他们:“为什么你们聚集在此?”两国将军回答:“打战。”佛陀又质问他们:“为什么你们要打战呢?”他们回答:“争水来灌溉”。释迦牟尼佛又问:“那么你们认为水和人的生命,哪个比较有价值呢?”他们回答:“水的价值是微不足道的。”佛陀又问:“那么你们为什么为了微不足道的水,而杀害宝贵的生命呢?”然后释迦牟尼佛给了他们忠实的启示:“人因为误解而引起战争,而互相杀戮和伤害;人应该用正确的态度试着互相了解。”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劝告他们,误解会带来人类的悲剧,因此两大军队在佛陀的劝阻下止息了战争。
业报使我们知道暴力、强压,甚至杀害都不能解决任何事。杀害,聚集了恐惧不安,惊慌愤怒,只会增加更多的恐惧不安、惊慌愤怒,这是个错误的循环。这世你杀了你的敌人,转世后你的敌人会找机会来杀你;一个国家侵略、杀害、征服另一个国家,不久被征服的国家会有机会报复,去征服当初侵略他们国家的人。到目前为止,有哪一个战争我们是真正用正面的态度来解决的?我们所称的“以战止战”这句话,只引会起更大的破坏性和更大的战争。
现代武器越来越进步,所以人的杀心能够杀死的人也越来越多。古代的人愤怒时,只会用他的棒棍打死几个人;现代,假如美国的总统发脾气了,谁能预料现代的科技武器会杀死多少人?然而,我们现在正处于世界大战的边缘,世界大战威胁到全地球的生命。世界大战哪时候会发生呢?或许是当人类聚集他们的自私自利及追求他们的欲望--对性、财富和权利的贪念,而把愤怒怨恨不满都发泄出来时。然而这种隐形的心灵压力,会使不安的心更不安定,而促使我们用手去按原子弹的开关。当人类的心灵倾向祥和穏重时,这个世界就会比较和谐;相反的,如果我们的心灵倾向暴力,那么这世界就会有战争。
佛教的处方
人类身体上的健康和财富不一定会带来和平。Lewis∵Lapham说:“很明显,‘贫穷’不是促使犯罪的真正原因;促使犯罪的原因是‘怨恨贫穷’。贫穷社会里的穷人,因‘真正赤贫’而犯罪;同样地,‘怨恨贫穷’使得富裕社会的人,在与富人相较之下生出的‘贫穷感’,也会促使他们犯罪。”关键在于我们精神上的态度,及这种态度所引起的行为。
不管众生的意识里察觉到否,佛教徒相信所有生命的心灵是互相关联影响着的。关于“互相关联”这点,打一个简单的比喻: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传达和接收资讯的电台,而这个电台时时刻刻都在和其它众生传达、接收心灵上的资讯。即使是我们最微小的想法,也会影响其它的众生,更不用说当我们有负面的态度想法时,由此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暴力行为的影响程度了。换句话说,每一个人的念头可以使我们更接近,或更远离世界性灾害的爆发。所以每一次当我们感到暴躁、烦恼,受困扰,被激怒,受挫败时,我们应该仔细反省这会给我们身、口、意带来的后果。或许当我们思考后,我们会做一些对世界和平有贡献的行为。如果每次我们对妻子、丈夫、女朋友、男朋友、父母、孩子发脾气时,注意到我们在将这个世界推向到战争的边缘,所以我们必须仔细衡量,值不值得因我们的愤怒而带来这样的后果。纵使我们觉得我们是正义的,而我们的想法、言词、行动引起了对非正义的战争,我们仍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变成了问题的一部份。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专心地保持心境的祥和,那么这种祥气息就会散播开来,我们的行为就会促成和平。我们专要用祥和的心境来为和平而努力。
从佛教来看,因为众生心灵之间的关联,我们所伤害甚至杀死的生命,都有可能是我们前世的父母、孩子、妻子、丈夫或好友。
因为佛教徒认为战争是业力的报,它的解决之道就是修行和进行正确的伦理道德的教导。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战争的种籽得到战争,和平的种籽得到和平。
佛教最基本的道德戒律是对生命的尊重和不杀生。一般来说,一切众生都好生恶死。对于生存的渴望是最强烈的,而当这种渴望被阻扰反对时,众生的反应是令人难以置细信的愤怒。跟其它的宗教不同,佛教不准杀生。没有例外,也不能以任何借口来违反它。这不止包括人类的生命,更包括一切有情众生的生命,减少杀生,就好比把锅子从炉上搬开的道理;如果我们停了杀生,这个世界就会有和平。
不偷盗,较确切的说法是,没给你的东西你都不能拿。不管是个人,团体,或国家从事偷窃,起因都是自私的贪念。从Trojan战争时期以来,邪淫也成为了战争的起因,妄语也是一样。历史上,国家领袖因服用药物而头脑馍糊不清的情形并不少见,所以他们的领导就很难公正平和。在世界的大部份地区,国际间毒品交易本身就是阻碍和平的主要因素。因此佛教根本戒条中,吸毒也是严禁的。
在佛教徒的眼中,所有的生命都是神圣的。贪嗔痴的行为并不会破坏所有众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当去除了自私的扭曲之后,这种互动关系的基础就是每个生命都能够觉悟的潜能。
实际应用
有人会说:“这是多么美妙的见解啊!”但是如何把佛教的这种和平的见解运用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呢?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吗?不是的。现在正是列举出大略的具体步骤来实现和平的时候。在开始阶段,有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
杀生造的业就好比汤锅下的火。如果我们把火关小一点,那么就能对暴戾、战争的骚乱产生直接影响。在我们的社会和生活中,我们必须减少具杀生和暴戾气氛环境。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简单地以素食来做到这一点。∵
古圣人说:“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试听屠门夜半声。”∵
近代作家萧伯纳写了一首“和平歌”:“我们住在被杀动物的坟墓里,它们为了满足我们的食欲而被杀。我们从未停顿一下来质疑那丰盛的餐会。动物是否可以像人一样拥有活着的权利。礼拜天的祈祷会赐与我们光明,引导我们要走的道路。我们很讨厌战争,我们不要打战。想到这些,我们的心就充满忧虑。然而我们还是咽下了那桌上的肉。像乌鸦一样,我们吃肉而活。无视屠杀所带来灾难和痛苦。如果我们为了利益如此对待无力自卫的动物,那么我们如何能希望这个世界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真正和平、祥和呢?如果我们祈祷世界和平却还是残杀动物,在上帝眼中就违反了道德伦理的戒律,残酷的后果就是战争。”
为那些还没有看到这种逻辑关系的人,我再解释得更清楚一点。佛教认为非人类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命并非本质上不同。动物跟人一样,临被杀时也经常会有愤怒、怨恨和报复的心态和反应。临终时,那些愤怒、怨恨和报复的毒素散布在它的肉中。在它死后,脱离肉体的神识对着那些杀它和吃它的人,发布愤怒、怨恨和报复的讯息。想一想,单单在美国一年之内被杀的牛、猪、鸡、羊就有几亿只。如果你曾经经过加州Coalinga高速公路旁的屠宰场,就应该注意到那里的恶臭和恐惧、害怕、暴戾的乌云。那一个郡的整个地区,∵暴力气氛普遍都很浓。这种气氛很容易和我们的心产生共鸣。
在现代的社会中有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所造的业即使很有威力,常常是间接的,而且并不明显。虽然我们只是买在超市中包好的肉,但我们所负的责任并不亚于我们亲自杀死那些动物。就好比当我们把化学药品倒掉时毒害了环境,某企业毒害了环境而我们在那里工作或购买其产品,我们所负的责任并不亚于在食物中亲手下毒。杀死那些动物。且也伤害了人类。我们可能不知不觉地在支持这世界上很多的冲突和战争。当然对地清楚地知道这是错的还去做,比糊里糊涂地去做要糟得多。但无知并不能免除我们所犯的过失。
第二个步骤:
当人群暴力、愤怒的平均状况到达到沸点时,都可能带来战争,不是内战就是触发与其它国家的战争。因此只要我们能做任何可以减少这种暴戾、愤怒平均状况的事,就能很大地帮助这个社会减小战争或内乱的可能性。教导社会倾向于暴力的主角之一就是电视,所以要永远关掉你的电视机。
Michael∵Nagler曾经写过:
-96%的美国家庭都最少有一台电视机。
-每家平均每天看电视6个钟头。
-通常的电视节目中,每一个钟头就有8次的暴力画面。
-在5~15岁之间的美国孩子,已在电视上看过13,000人被杀的∵画面;到18岁时已有15,000小时的暴力画面呈现在美国孩子∵前,而他们也从电视上目睹了超过20,000次的暴力行为的画∵面。
-97%给孩子们看的卡通片,都有暴力的画面。大众媒体传播研∵究中心表示,每个礼拜天早上的电视节目,平均每3分半钟就∵有暴力行为在电视中出现。Geroge∵Gerbner博士认为是每2分钟就有一次暴力行为在电视上出现。∵
-根据近年来一群忧虑的母亲们的观察,在最佳的电视时段,在电视上孩子们目睹了5,000个谋杀、强暴、殴打、刺害的画面,1,300个通奸行为画面和2,700个性挑衅的谈论。
这样的情况这么能有助世界和平呢?小孩子从小就被灌输“暴力行为”是最好解决事情的方法,而且他们也认为这个社会是接受并认同用暴力来解决自己与他人间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要把电视关上。
第三步骤:
当我们不断地为净化身口意而观照它们时,那么我们就将形成一股和平、祥和的力量而不会形成一股引发战争的力量。因果报应的道理告诉我们,无论我们的理由多么正当,观念多么正确,如果其中有愤怒和怨恨的成份,结果只会是产生更多的愤怒和怨恨。不管我们的理由是如何高贵伟大的,如果我们的心里尽充满了斗争、战争的情绪,那么我们也是在促成战争发生。佛教对业报的教导毫无含糊地指出,要去除不好的情绪态度,将之转化为对一切众生无我的慈悲,∵其先决条件是过根本性的道德伦理生活。有许多我们可以在自身采取的努力来搅动热汤,使汤锅冷却下来。但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醒自己留意内心的处事态度。否则无论多么用力地搅动,我们或许在无意之中使火烧得更旺。∵
该如何改变我们内心处事的态度,去除使心中混浊、杂乱的强烈负面情绪呢?在菩萨道中有一部份是用修习布施对治欲望、贪心、悭吝、渴求,修习忍耐对治愤怒,修习智慧对治愚痴。
第四步骤:
我们应该要有系统地扩展我们的慈悲心给他人,从我们的心灵层次到言词与行动的层次。我们可以从我们身边的人开始散播慈悲心,从我们的亲人,然后渐渐地扩展到整个社区,社会以至全世界。
或许你们很多人对这些提议有点失望,或许你们在找寻更有刺激性的东西。但我希望你们能感觉到,这些佛教的观念确实是有效的。印度Mauryan的皇帝,纪元前268年即位的阿育王,在血腥地征服了Kalinga后,对残杀深感厌恶,成为了佛教徒。他下令严禁任何残杀的行为,提倡慈悲地对待他人和动物。***人在接受佛教之前曾经是残暴和好战的。他们的邻居蒙古人也是一样的。从中国到(奥国)维也纳的城门,蒙古的成吉思汗的军队,恐怖地统治了许多人。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他们更凶猛残暴的人了。在佛教传道者慢慢劝导下,那些蒙古人变成了亚洲最和平祥和的人。佛教从来不曾提倡或鼓励战争,也不曾允许宗教战争的想法。菩萨(觉有情)的理想是自愿生生世世再回来我们这个苦难的世界,来教导我们找到内心永恒的和平,这也是世界达到真正和平的唯一道路。
不论是对我们或世界上的圣人而言,和平只能从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的念头中寻求。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和平,才会是有效力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