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佛教图书馆规范建设刍议

陈林∵徐建华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地区佛教图书馆的建设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形成了许多特色。该文在对上个世纪初以来大陆地区佛教图书馆的历史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当今大陆佛教图书馆的建设特色,并对规范今后佛教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一得之见。

关键词:佛教图书馆规范建设策略分析

中国古代佛教寺院藏书,自东汉明帝时“白马驮经”进入中国后即已有之,至今已近二千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记忆和研究的丰富的历史与文化遗产。但这种以“藏经阁”面目示人的藏书形态的最终目的是供养,严格来说,是一种修行的方式,与现代意义上以提供公众阅读为目的的图书馆是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的。

1传统的佛教图书馆建设

带有现代图书馆意味的佛教图书馆,大约是20世纪初,在得风气之先的上海首先出现的。据相关研究记载,1922年,世界佛教居士林就设立了对林友开放的佛教图书馆。开始时馆内只陈列各方捐赠的图书、报刊30余种,200余册。后随着书报刊的不断增加和读者的日益渐多,世界佛教居士林图书馆于1933年进行了扩建。新扩建的图书馆分为内、外两部分,内部为佛教书库,收藏的是各种佛教经典,包括汉文的线装、精装的大藏经及各种单本佛典、梵文经典、血书经咒,以及相应法器等,其中最珍贵的是一卷唐人写经;外部为阅览室,有座位50个,陈列中、西、日文的非佛教书籍和报纸杂志,全天向佛教居士及社会各界人士开放。整个图书馆的运作,除接受捐赠外,还拨有专门的购书经费。至1936年,藏书已达4716种,其中大藏经就有《频伽藏》、《续藏经》、《大正藏》、《缩印大藏经》、《碛砂藏》、《南传大藏经》等,佛典以外的大型图书有《古今图书集成》、《丛书集成》和各省通志等,并编有专门目录。后来,世界佛教居士林图书馆又搜集适合儿童兴趣的读物数百种,建立了专门的儿童部,以从小培植他们学佛的因缘。

除此之外,据不完全统计,1932年,上海佛学书局也开办了佛学流通图书馆,除了陈列自家出版的佛教图书外,还广为搜购其他出版机构出版的图书,包括一部分佛教以外的书籍,以供僧、俗四众①借阅。这个图书馆的最大特色是外地读者可以办理邮借。

上海佛教净业社也于1935年10月建立了佛教图书馆,后又在觉园内建造新馆,1937年2月建成后,定名为法宝图书馆。

1940年,陈法香居士在创办大***书局之外,还创办了大***图书馆,定期供读者阅览和借阅。

1942年5月,玉佛寺创办了上海佛学院,附设图书馆,收藏《频伽藏》、《续藏经》、《万有文库》等内、外典籍数千册。当年9月,弘一法师圆寂,震华法师等发起成立弘一大师纪念会,并在图书馆内设立弘一法师纪念会图书馆,收藏弘一法师的墨迹和手稿。

1946年10月,上海佛教青年会亦设立佛学图书馆。

1948年6月,兴慈法师在兴慈中学内创办了兴慈图书馆。

民国年间,广州的大佛寺成立了阅经社,在某种意义上,应该是一个佛教图书馆。

新中国建立后,大陆的佛教图书馆建设在相当一段时间基本处于沉寂状态,而在海峡对岸的***,以及香港、澳门地区,由于佛教的普及与发展,为多途径、多角度、多层次地向社会传播佛教,佛教图书馆建设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辅助传教手段,使得佛教图书馆的建设进入到一个蓬勃发展时期。不仅建立了较大数量的佛教图书馆,编制了馆藏目录和统一的佛教图书分类法,进行了数字化改造,还编辑、出版了专门研究、交流佛教图书馆建设经验与心得的学术刊物《佛教图书馆馆讯》等,使得整个佛教图书馆的建设能够在一个比较高的层面上开展,并能够不断地进行理论提升。

2当今大陆佛教图书馆的建设成就

改革开放后,随着各地佛学院的恢复和建立,佛教图书馆的建设开始受到大陆佛教界的重视。着名的有中国佛学院图书馆等,虽有别于传统的“藏经阁”,但属于白化文先生所说的“寺院内部出家五众阅读经卷与若干外典的阅览室”,理论上是不对外开放的,不是我们正在讨论的面向僧、俗四众和其他有兴趣读者开放的佛教图书馆,而是寺院和佛学院的一个内部机构。

进入新世纪后,具有较完全意义上的佛教图书馆的建设日益得到了佛教界的重视,各地纷纷建立了规模不一的佛教图书馆,如2000年6月,在上海玉佛寺方丈觉醒大和尚的倡导和关心下,弘一图书馆在其前身“弘一纪念会图书馆”的基础上恢复。2004年5月,为提高专业水平,又与上海图书馆结为“合作共建单位”。目前该馆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藏书2万余册,其中包括10余种珍本大藏经,全年无休息地对外开放。

2000年9月,广州大佛寺住持耀智法师决定恢复民国年间大佛寺曾有阅经社的传统,成立了广东第一家面向社会开放的现代化佛教图书馆,并于2003年成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分馆。图书馆位于寺院东侧,原占地664平方米,后进行扩建。2008年6月2日,正式揭牌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大佛寺佛教分馆。新馆占地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实行现代化、自动化管理,是国内目前较具规模的一所现代化佛教图书馆。馆内设有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资料室、藏经室、视听室、流通处等,发放借书证。除此之外,还定期开展一系列弘法利生活动,如迎请高僧大德讲经开示,举办各类佛学班,开辟网上佛学论坛,设置佛学疑难解答留言薄等,集阅览、视听、刻录、流通、传讲、检索等多项功能于一体。

2003年,杭州灵隐寺为了让寺内僧侣和杭州的四众弟子有一个了解、学习佛教经典之所,经过多年筹备,在浙江医科大学图书馆周子荣馆长的全程参与下,建立了云林图书馆。云林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分为图书、报刊和声像资料三部分:图书以佛教类为主,社科类为辅,藏经有《大正藏》、《乾隆大藏经》、《永乐北藏》、《房山石经》、《敦煌大藏经》、《高丽藏》、《碛砂藏》、《频迦大藏经》等12种,还有一些英、日、朝鲜、泰国文的佛教典籍,社科类图书包括中外哲学、史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报刊方面有国内外佛学杂志60多种,普通期刊46种;声像资料主要为录音带、CD和VCD碟片,内容有佛教音乐、梵呗、经诵、高僧大德的讲座实录等。

2007年,按照峨眉山佛教协会会长永寿大和尚的规划和设计理念,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戴龙基馆长的指导下,于大佛禅院的普贤殿边,建起了峨眉山佛教图书馆。整个图书馆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环境幽雅,可容300多人同时阅读。馆内安装了局域网,连接大佛禅院和四川峨眉山佛学院,实行了先进的数字化管理,所藏的普通社会科学类图书按《中国图书分类法》分类,佛教图书则按北京大学白化文教授的《佛教图书分类法》分类。目前存有各类图书及音像资料25000多册,其中包括《四库全书》、《永乐大典》等珍贵典籍。

2009年3月部分开放的扬州鉴真图书馆,大约是大陆地区近年来建设的规模最大的佛教图书馆。

此馆为***佛光山星云大师捐建,2005年6月5日破土动工,2008年基本建成,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图书馆主体是四坡顶主殿,共三层,底层为半地下庭园,主要有书库和远程教学中心、文印中心;二层为书刊借阅处,阅览室可容纳200名读者,另有44张座椅及4个小型讨论室;三层为“扬州讲坛”报告厅,有905个座位,空调和声光设备齐全。厢房围其四周,为仿唐式四合院建筑。鉴真图书馆纸本馆藏与数字化馆藏并重,一期设计藏书10万册,以汉传佛教的教史、教理、传记、礼制丛书等为特色,同时提供文艺、语言学等学术着作以及重点社科期刊。目前已拥有6万多册图书,共有《南传大藏经》、《乾隆大藏经》、《大正藏》、《净土藏》等22种版本的“大藏经”,以及钦定文渊阁版线装《四库全书》、《中国贝叶经全集》等,涉及英文、日文、巴利文等近10种文字。鉴真图书馆不仅是目前大陆最大的佛教图书馆,同时还创下三个“扬州第一”:即最大的四合院、最大的半地下庭园、最大的非***投入文化事业项目。

除此之外,重庆华岩寺在重庆工商大学图书馆杨因馆长的指导下建成了觉初佛教图书馆,杨因先生对成都文殊院、西园寺的佛教图书馆建设同样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作者考察,苏州寒山寺和重元寺也都有较为完备的佛教图书馆,寒山寺的佛教图书馆是由苏州科技学院图书馆沈传尧馆长指导的。

据闻,庐山东林寺也建成了佛教图书馆,并曾有募书之举。有关类似信息,理应还会有一些,限于资料,只得从阙。

值得欣喜的是,佛教图书馆在建设中意识到提升人员素质的重要性,于是,2008年10底,在重庆华岩寺方丈道坚大和尚和成都文殊院方丈宗性大和尚的主持下,聘请周子荣和杨因二位先生,联合开办了佛教图书馆管理人员培训班,开学典礼在华岩寺的弘法楼举行,闭幕式在文殊院举行。

更使人感到吃惊和欣慰的是,今年5月底至6月中旬,广州大佛寺依托寺内图书馆举办了广州首届佛教读书节,这有可能也是大陆首次由佛教界主持举办的读书节。活动主题是“书香寺院·智慧人生”,目的是倡导大家多走进图书馆,多读书,读好书,“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获取生活智慧,提升人生品位,真正体会读书的乐趣!具体而言,读书节举办了“佛教绘画艺术展”,还延请多位书画家现场挥毫创作;举行“佛教与人生”系列讲座;向读者推荐10本好书;开展唤醒沉睡借阅卡的活动;评选出2008-2009年度十大“读书之星”。

此外,随着2008年底杭州市图书馆新馆的开放,杭州市图书馆的一个新的工作重点是择址建设一个全新的佛学图书馆,借景西湖,以琴、棋、书、画、经典、文物、茶、素斋等来阐释佛教文化。这标志着佛教图书馆的建设已经超出了佛教界,作为社会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图书馆开始介入佛教图书馆的建设,这代表着一个新趋势的出现。

3当今大陆佛教图书馆的建设特点

对于当今大陆佛教图书馆的建设,归纳一下,大致呈现出如下几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特点:

3.1建设主体的多元化

从已建成和将要建设的佛教图书馆来看,建设主体已由传统意义上的本寺院独家投资建设,扩大到海外资金的捐助和进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并且,以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建设形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件好事,标志着大陆地区佛教社会化程度的加深。

3.2服务范围的扩大

从新建成鉴真图书馆和将要建设的杭州市佛学图书馆的宗旨来看,服务范围已经从传统的僧、俗四众扩大到全体社会成员。服务范围的扩大,标志着大陆佛教公共形象的明晰和公共关系的改善,同时也表明社会公众对佛教接受度的提升。

3.3尊重专业

中国现代图书馆学的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构建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框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最近建成的佛教图书馆,都能够克服骄慢之心,主动与图书馆合作,求得切实的专业指导,如弘一图书馆与上海图书馆的“合作共建”,大佛寺图书馆成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佛教分馆,云林图书馆聘请周子荣先生的参与,峨眉山佛教图书馆由戴龙基先生全程指导,寒山寺佛教图书馆由沈传尧先生指导,觉初佛教图书馆和文殊院、西园寺佛教图书馆由杨因先生促成,并且还举办了管理人员培训班,这不仅表明大陆佛教界对专业的尊重,同时也显现着大陆佛教界现代化程度和现代意识的提高。

3.4占据数字化的高度

人类正在稳步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一个最基本标志是全社会的数字化程度大大提高。适逢其盛的当今大陆佛教图书馆建设,从一开始就占据了数字化的高度,数字资源和非数字资源并重,日常工作的计算机管理,网络共享成为了现实。使得当今的佛教文化建设,紧紧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具有非常明显的现代化色彩。

3.5佛教图书分类法的编制

目前,大陆已编制了两部佛教图书分类法,分别为:2001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白化文先生的《佛教图书分类法》,2005年香港云林出版社出版的周子荣先生的《云林佛教图书分类法》。两部分类法各有千秋,分别为不同的佛教图书馆所使用。佛教图书分类法的编制,不仅可以解决各佛教图书馆对佛教图书的加工和组织的需求,同时也反映了大陆佛教界对于佛教经典体系的整体思考。

4规范建设和发展佛教图书馆的对策

近年来,随着佛教现代化形象的日益明晰,佛教介入社会文化生活程度的加深,社会大众的佛教接受程度的提高,佛教图书馆作为佛教界护法安僧、化世导俗的一个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回向社会、善施众生的有效手段,以及为当今佛教获得更好发展的重要文化保障和公共关系的必要举措,必将会在一定时期内有一个较大规模的发展,并且有可能形成一个事业。为了使今后的佛教图书馆建设能够少走弯路、规范发展,我们认为,这不仅是佛教界自身的事,或者说,不是佛教界自己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僧、俗两界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从目前的情况看,应该首先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1明确不同类型佛教图书馆的定位

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有着不同的宗旨、职能、收录范围和服务对象,佛教图书馆也不例外。在这其中,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从已建成的佛教图书馆来看,有专为佛学院学生服务的专业性图书馆,有兼具有为僧、俗四众及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普及型图书馆,更有如鉴真图书馆那样的具有学术活动、阅览、修持、出版、教育、艺文休闲、佛学研究七大功能的提升性图书馆。目标明确,定位明晰,方能够有的放矢地去努力。不同类型的佛教图书馆,应该根据本馆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自己的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

4.2开阔眼界,提升办馆意识

办好佛教图书馆,不应仅仅将眼光放在一个个具体的图书馆上,而应将办馆理念、办馆意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不要仅仅着眼于扩大佛教传播,更要与提升佛教的现代形象和文化品位结合起来,

因为佛教的现代化离不开佛教图书馆的支持和保障作用。佛教图书馆的建设最好能够融入到当地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多途径、多层次、多角度地介入当地的社会文化生活,以增加佛教文化的辐射能力,并与当地的城市品牌、地区形象相匹配,增加当地的文化内涵,努力建成为城市的文化坐标。

4.3加强交流与合作

办好佛教图书馆,积极、主动地加强交流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交流与合作大致包括三个层面:一、加强与海外佛教图书馆界的交流与合作,港、台地区的佛教图书馆建设远比大陆成熟,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和学习;二、加强与大陆图书馆界的交流与合作,以求得理论支持和人才帮助;三、加强大陆佛教图书馆界内部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稳定的交流、合作与协调机制,举办各类学术活动和培训工作,共同努力,在办好各自图书馆的基础上,共同繁荣整个佛教图书馆事业。

4.4重新编制一部海内外佛教图书馆通用的佛教图书分类法

图书分类法是对图书进行加工、整序,使一部部孤立的图书成为一个完整知识体系的根本保证。目前,海内外汉传佛教图书馆界通行三部佛教图书分类法,分别为:海外大部分佛教图书馆使用的***香光尼众佛学院的《佛教图书分类法·1996年版》,大陆佛教图书馆使用的白化文教授的《佛教图书分类法》和周子荣教授的《云林佛教图书分类法》。这三部佛教图书分类法皆有所本、各具所长,但无法互通。因此,如何能够跨越意识形态的桎梏,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根据佛教教义的本质和佛教文献的特征,集中各方力量,协调、统一地编制一部两岸四地以至整个佛教界均能适用的佛教图书分类法,以使海内外佛教图书馆能够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使两岸四地的佛教文化能以统一而整体的形态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4.5制定统一的佛教图书馆建设标准

建立统一标准,搭建平等、快速沟通的平台,对于繁荣佛教图书馆事业是非常必要的。这方面除了通用的佛教图书分类法之外,还应该包括统一的着录条例、统一的佛教图书管理系统、统一的网络标准、统一的佛教图书馆基本收藏书目等等,以使得整个佛教图书馆工作都能在一个规范而较高的层面上开展。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统一编目,建立佛教图书馆书目编目数据库,以提供相关服务。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专家队伍,在适时的情况下,为佛教图书馆的新建和已建图书馆的提升,提供全方位的整体服务。

与此同时,大陆图书馆界,尤其是各级公共图书馆,也可以将佛教图书馆建设作为延伸服务的一个新的方向,在当今的图书馆服务创新体系中予以考虑。发挥自身在观念、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为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增添新的内容。

5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文化事业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投入的增加,公众文化选择多元化的扩大,可以想见,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大陆佛教图书馆的建设必将会出现一个较快发展的过程。

今后佛教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除了注意上述诸方面的因素之外,我们认为,还可以结合佛教图书馆的建设,重新恢复中国佛教自古以来重视教育的传统,在正常的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之外,建设专家和顾问队伍,开展诸如驻馆研究、资助学术出版、举办相应讲座、展示佛教文化成就、鼓励指导阅读等工作,以扩大佛教影响、提升佛教形象、增加佛教亲和力和社会公众接受度,最终实现与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目的,这一切,都是应该在整体思考的范畴之内的。

搞好佛教图书馆建设是一件自利利他、自利利国、自利利民、自利利时代的好事,不能等闲视之。归根到底一句话:僧、俗各界,尤其是当今佛教界,要将佛教图书馆的建设上升到事业的高度,当作时代的使命来完成。作为中国图书馆事业主体的大陆图书馆界,自然不能置身事外。

出自:∵《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年2期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