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文物精萃

1、画像砖。西沟画像砖墓中的羌女归舍一图,绘一着彩绣长裙,长发披肩,身材修长,婷婷袅娜的青春女性,曳地长裙,包裹全身,但遮不住她动人的女性魅力。她在山坡上正向一顶穹庐帐篷飘然而去,芬芳的幽香沁人肺腑。整个画面的构图十分优美明朗,洋溢着浓郁的山野气息。

高闸沟画像砖墓中六块连续的“诉讼”画像砖,完整描绘了当时诉讼与判案的全过程。

彩绘“听讼”砖画:一位戴二梁冠、着官服的官员坐于其上,一男仆站立侍奉,一个小吏俯跪,正双手捧笏禀告某事。

彩绘“复议”砖画:两位戴二梁冠、着官服的官员面向东坐,前跪一小吏手举笏板正在向他们呈述详情。

彩绘“捕快”砖画:两名戴红帽、着红衣的皂隶,右手举刑具,快步疾走,直奔目标。

彩绘“申辩”砖画:两位戴二梁冠、着官服的官员,弓腰曲背,正小心谨慎地据理力争。

彩绘“行刑”砖画:两位有重大过错或犯罪的官员趴于地上,正被两个戴红帽着黄衣的皂隶高举刑具责打惩罚。

彩绘“结案”砖画:二位戴二梁冠、着官服的官员席地而坐,右旁一个大木笼,囚着一摘去官帽官服、披头散发形容不整的犯官。他触犯了某一刑律,或犯下了某一过错,罪不容赦,经过审理被革职查办。看起来表情沮丧,精神萎靡。

这种以彩绘画像砖存档的一整套诉讼断案全过程的形式,为文字史书所难以替代。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充分使用色彩的浓淡薄厚和线条的粗细直曲来刻画不同环境里人物的神情和心理活动。

2、造像石塔。北凉,国宝级文物。该塔为圆锥形,高42.8厘米,底径12厘米。塔底无榫头,由基座、经柱、覆钟、塔颈、相轮、宝顶六个部分组成。基座为八棱形,高八厘米,线刻八个供养人像,每面画一尊,四男四女。四女持花作供献状,形态各异;四男上身裸体,下着短裤,亦手持供物。据考证,这是根据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表示八个方位,寓意为父母及三男三女,各占一位,基座之上为圆锥形塔柱,高8厘米,上刻发愿经文二十八行,二百五十字,隶书线刻。发愿文有“凉,太缘二年,岁在丙子六月中旬,程段儿……”以此来看,时代应为北魏太武帝太延二年(公元436年),正值北凉永和四年,是一个名叫程段儿的为其父母报恩所立的。经柱之上为覆钵形塔腹,高8厘米,周开八座圆形供龛。有龛楣,龛上造像面型略长,发髻较小。佛像为高浮雕,结跏跌座于莲台之上,有背光。塔顶高1.6厘米,为突出的半圆球形,顶上有圆形孔,半圆球周围领下刻锯齿纹。

3、造像石塔。北魏,国家一级文物。塔呈正方形,基座边长15.7厘米,通高38厘米,顶盖厚3厘米,盖边长8厘米。基础四面无经文,共刻发愿文七十二字。其发愿文曰:“己卯岁,有信士曹天护仰玄宗遐邈……”以此来看,造塔时间应为北魏太延五年(公元439年),是一个叫曹天护的出资雕凿,石塔四面共刻佛像12幅。第一层包括释迦诞生,九龙灌顶,释迦成道;第二层为弥勒说法像;第三层为交脚弥勒、菩提苦修等。三层合计共有佛、菩萨五十五身。每面正中有龛,龛内为佛像,每龛两侧为二尊或四尊菩萨。

4、冥树灯。东汉,国家一级文物。1991年出土,灯高116厘米,青铜铸造。由灯座、灯柱、灯叶、灯盘组成。灯座上镂饰马、羊、鹿、象等祥瑞动物图案,灯柱上饰三层四出灯叶。第一层为四片厚叶,饰鸟、兽、人物图案,在叶端各置一灯盘,盘上配置一片小花叶;第二层两片厚叶同第一层相同,另两片薄叶为金黄色,叶片下部为七枚连续的钱币图案,上部饰一凤凰、一神兽,中间两美女与鸟兽嬉戏;第三层为四片金黄色薄叶,两片大一些的叶片上部饰一凤凰与四枚连续的钱币图案,下部饰五枚连续的钱币图案;另两片小叶片上饰一只老虎,两位勇士,前面一勇士手持长矛向老虎刺去,长矛的前部已从老虎喉管穿通,后面一勇士拉一弓箭,正准备射出,而被刺中喉管的老虎还在百般挣扎着。在灯柱的顶端也置一灯盘,盘上饰一小花叶。金黄色薄叶片给人的感觉是用黄金铸造的,但经中国历史博物馆专家化验鉴定,此灯不含一点金的成份,它是用青铜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5、青石卧牛。汉代,国家一级文物。1959年出土,青石雕凿。长28厘米,高13厘米,依照石头的自然形态雕凿而成。牛回首张望,尾巴紧贴身体,似乎是在田间小憩。虽然只是初具形态,但它简洁的雕刻刀法,却反映了汉代的雕刻艺术特点。汉代石刻提倡“非壮丽无以重”之风气,多采用大写意艺术风格,不刻意求精求巧,而是随意天成,形神俱备。

6、靴形罐。新石器时代,国家一级文物。罐高10厘米,直口,单耳,酷似少数民族穿的毡靴。靴上面有三对对称的剔刺纹,象穿鞋带的鞋眼,既是容器,又是艺术品。

7、云鸟纹铜镜。宋代文物。花纹简洁,器形大,传世少,更显珍贵。可惜的是,铜镜边缘上的几个洞破坏了这件珍贵文物的完整性。

8、博山炉。汉代,国家二级文物。是古代焚香的熏炉。博山炉,因盖上有众多的山峰而得名,盛行于汉魏时期,多用青铜铸造。它的盖高而尖,呈山形,像征海上的仙山。盖上遍体雕云气纹。点燃炉内的香料,青烟便从镂孔中袅袅而出,香气四溢。

9、长裙舞女彩陶罐。肃州区丰乐河陡峭的崖壁上出土的双耳圆口束颈鼓腹彩陶罐,完好无损。表面因烧制而呈暗红色,以黑色描绘了六个手拉手集体舞蹈的少女。她们身材窈窕、姿态姣美,穿着连衣长裙,裙裾随体摆动而微微鼓起。人物的上下,以起伏流畅的曲线做装饰,给人以清泉缓缓流淌的联想。这只舞女彩陶罐和马家窑文化、火烧沟文化同属一个文化系列。

这只双耳舞女彩陶罐珍藏着一段并非虚构的故事。四千年以前,这里曾是繁茂翠绿的世界,山花野草竞相摇曳,清泉湖泊波光莹莹,养育了众多的牧人。白天,在广阔的田野里放牧、耕作、采集、狩猎;夜晚,在星光月辉的照耀下,点燃篝火,煮烧食物。他们一边分享着劳动果实,一边尽情歌舞。这样的美好生活画面,自然成为当时艺术家创作的素材,他们用质朴而明快的笔调,把这个欢乐的场面描绘在陶罐上以为装饰。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群体强于个体,所以描绘在陶罐上的依然是群舞的形象。

岁月流逝,沧海桑田,绿洲渐渐被戈壁与荒漠所取代,这只陶罐却年复一年地被沉沙掩埋至今,成为凝固的舞蹈。然而这群舞形象,正向人们传递出多么强烈多么蓬勃的生命力和创造的欢乐啊!

10、四神铺地方砖。博物馆所藏墓葬出土的铺地方砖种类多,数量大,从汉代、至魏晋、至唐,朝代风格极其明显。如火焰纹铺地方砖、回纹铺地方砖、莲花铺地方砖、四神铺地方砖。尤以四神铺地方砖最为典型。

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在古代被称为四神。四神形象的文物在我国许多地区均有出土。河西地区在魏晋时期的许多陵墓里有彩绘的四神画像砖或模印砖、模印画像砖、四神铺地方砖。肃州崔家南湾出土的魏晋墓四神铺地方砖尤其精美。这些铺地方砖完全是以模子制作砖坯,然后烧制的。它呈正方形,四个角有同心半圆三个,中间是一圆圈,圆圈里有一盛开的莲花,沿对角是三条平行线把方砖分割成四个三角形的大面,四个大面依东南西北分别雕以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四神是中国古代星占学的产物,后来便与原始动物崇拜相联系。在古代中国的原始动物崇拜中,这四神都被视为灵物、神物,何况自然界中的这四种动物曾成为一些部族的图腾,还有古人畏惧来自天界的风雨雷电而产生的猜测敬服思想。

古代人把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按次序分成四组排列,每组七个,分别与四个地平方位——东西南北;四种颜色——红黑青白;五种四组动物——鸟、龟、蛇、龙、虎相匹配,就组成了四神形象,或叫四神、四象、四灵,也叫四陆。后人赋予了它们安天下、兆吉祥、保和平、促丰收的美好愿望,有的则成为装饰艺术的题材。道教创立后,四象则被引入作为道教护法神,以壮威仪。

四神一经“诞生”,便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渗透力流传了几千年,并走进古代中国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以此为基点为原祉,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