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不会成为奢谈
皎旭∵
“孝道”,是一种人伦道德,是人类社会得以维持和发展的根本。孔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者,民之行也。”古往今来,国人秉承“百善孝为先”的思想,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使得家庭安宁、和美,社会稳定、和谐。遗憾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一些人抛弃了对老人应承担的责任,孝道几乎成为奢谈。
据报道,海门市正南村岁的谢老太,今年月摔断大腿住院手术,到出院时个子女为分担医药费产生分歧,竟无一人接其回家,被“弃”在医院长达两个多月,最终被迫进了镇敬老院。时下,像谢老太这样悲惨境遇的报道常见报端。比如,儿子住进了新盖的楼房,却将母亲抛弃在猪圈旁的草房里;媳妇给爱犬穿上漂亮的外套,每天还订一瓶牛奶喂狗,婆婆整日操持家务却只能穿破旧衣服吃剩饭剩菜;子女们住新房、开小车、却连父母的赡养费也不愿掏;更有一些孽子,骂父母,打父母,甚至将父母逐出家门……读来无不令人心酸和激愤。
以上所说的这些人,之所以不孝,固然有伦理道德欠缺及家庭矛盾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他们不知因果,不信因果,他们不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知虐待父母要堕恶道。在佛教的三归五戒仪轨中,法师证受皈依时要问:你曾于母亲生病时弃之不顾否,你曾于父亲生病时弃之不顾否。如果有这种情况就是重罪,就要在佛前发露忏悔。痛改前非。着名的“孝经”《地藏经》中就说:“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想想不孝的果报,我们还能不改恶向善孝养敬重父母吗?
再从世法上讲,现在我们正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弘扬孝道尤显重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应是所有老人的基本需求和***法权益,如今,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安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应当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作为子女,我们除了深信因果外,还要加强伦理道德修养,从点滴做起,真正关心父母的生活。***部门和社会组织也要通过多种形式营造“孝顺为荣,不孝为耻”的良好氛围,同时,还要完善相关法制,约束那些“不孝儿女”的卑劣行为,依法维护老人的***法权益。
但愿孝道不会成为奢谈!
岁男孩侍候疯娘不言苦(真人真事)
本报沧州电(记者刘树鹏)吴桥县运河小学五年级学生刘壮的求学路走得很难,因为他的妈妈患有严重的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而年前,瘫痪在床的爸爸又去世了。从此小刘壮与妈妈相依为命,一边独自侍候着疯癫的妈妈,一边刻苦读书。今年才岁的这名男孩对妈妈那份孝心、对学习那份坚持,让周围的人无不感动。
细心照料疯妈妈
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妈妈还在熟睡,小刘壮就起床了。捅着蜂窝煤炉子,是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他和妈妈的一日三餐都要靠这个小小的煤炉。烧水的间隙,刘壮洗把脸,再收拾一下屋子。这是一幢低矮的老屋,陈设极为简单,一张床、一张圆桌,衣柜和碗橱门都掉了。虽然简陋,但地扫得干干净净,几件家具也擦得没有一点灰尘。
早饭通常是玉米粥或煮面条,刘壮吃饱后,把饭热在锅里。一般情况下,妈妈起床后,知道自己吃饭。刘壮悄悄带好门,背着书包,到一公里以外的学校去读书。
在老师的记忆中,刘壮从没有迟到的记录。刘壮坐在教室里的时候,妈妈已经吃完饭,照例手拿木棍来到街上,在众人嘲笑、叹息或惊异的目光中,开始了一天的游逛。
放学铃响了,同学们在路上有说有笑,刘壮则一个人向菜市场快步走去。尽管生活困难,但他每天都坚持让妈妈吃上一顿炒菜。刘壮通常买的菜是土豆,他要询问多个摊位,选择价格最便宜的买,还忘不了和摊贩砍价。他和妈妈每个月有几十元的救济金,他必须精打细算,否则就要挨饿。菜炒熟了,刘壮要哄着妈妈吃饭。妈妈稍不高兴,把菜倒在院子里是常有的事。
挨打时死死护住书包
晚饭做熟后,妈妈如果还没有回来。刘壮就带上门,开始大街小巷四处找。吃完饭,妈妈跑累了倒在床上就睡了,刘壮收拾完后,一个人在昏暗的灯光下写作业。有时候因为太累了,写着写着,他不知不觉就趴在作业本上睡着了。
功课少的时候,刘壮会抽空到同学家看一会儿电视。前不久,亲戚家曾送来一台旧电视。刘壮非常高兴,上课时都偷偷想着那台电视。没想到,放学回家,电视机已经被妈妈砸烂,扔在了院子里。
妈妈疯病发作得厉害的时候,刘壮要想法子躲起来。否则一顿毒打肯定少不了。最可怕的是,有一次,妈妈把刘壮的书撕得乱七八糟。从那以后,每次挨打,刘壮都会死死护住自己的书包,任凭拳头巴掌落到身上头上。刘壮爱学习,很刻苦,成绩也不错,考大学是他的奋斗目标。翻开他的作业本,每一页都干干净净、工工整整。
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刘壮的境况,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同情。学校连续几年免除了他的学杂费。每到春节,老师会给他买来新衣服。星期天的时候,班上几名学生会到刘壮家帮着做家务。但这得选择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否则她会把脏水泼到同学们身上。
在老师眼里,刘壮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在学校,他总是抢着做义务劳动。当他听说另一所小学一个孩子得了白血病无钱医治,立刻把自己省的元钱捐了出来。
沧州市新华小学一名小学生得知刘壮的事后,给他送来一本《知识宝库》。刘壮非常爱惜,把书藏在家里,没想到却被妈妈卖给收废品的人。o人家送给我的东西,不能就这么没了!o刘壮感觉对不起那名好心小学生,心里很难过。放学后,他跑了好几个废品收购点,终于找到那本书,又买了回来。
o她是我的妈妈
有人曾提出要抚养刘壮,但刘壮没有答应。o我走了,谁来照顾妈妈呢?o尽管妈妈疯疯癫癫,与他很难有感情的交流,但他却从来没有嫌弃过妈妈,心甘情愿地为妈妈洗衣服,哄着妈妈为她洗脚,他知道妈妈爱吃饺子,就抽空给她包饺子吃。
有人问刘壮:o妈妈这个样子,还经常打你,你讨厌她吗?
不,我喜欢她!
为什么?
因为她是我的妈妈……
来源:《燕赵都市报》∵
这个孩子的事情我是在年月日的《参考消息》看到的
《参考消息》转引的还是英国广播公司月日的一份报道
其中有这么一段
艰辛的日子没有压垮刘壮,他心里充满阳光。他的衣服就那么几件,却洗得干干净净。他从来不吃零食,从没玩具,更没有去过网吧。在学校他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刘庄真希望自己快些长大,能撑起全家一片天。
薄养厚葬是不孝
百般敬顺是小孝
劝亲学佛是真孝
解脱众生是大孝
尝听人说,《地藏经》乃佛经中之“孝经”,此言虽无大谬,然则,若仅仅是理解为唯孝今生或三世父母,实是去道远矣!盖因,六道众生,皆是吾人累劫父母,可厚此乎?可薄彼耶?试想,欲孝六道罪苦父母,若无真实的修行与成就做根基和依托,可以成办么?我们的“孝心”和“愿力”又能有多大?堪可负载这“百千万劫”的积重么?
末学愚以为,《地藏经》中,婆罗门女和光目女的故事,在为我们譬喻o大孝o、“大愿”的同时,亦有其更深层的意味,那就是,行菩萨道者,不离“大智、大悲、大愿、大行”,不离慈悲心、出离心、菩提心……文殊的大智、观音的大悲、地藏的大愿、普贤的大行,是相辅相成的,缺一都无以成就。“大智”,离不开“大悲、大愿”的发心为基础、离不开六度万行的修持为方便;“大悲”,离不开“大智”为引导、离不开“大愿、大行”为实践;“大行”,是由“大悲、大愿”的发心、“大智”的引导而赖以成就;“大愿”,则更是以“大智、大悲”为前提、以“大行”来实现;至于婆罗门女和光目女的“大孝”,正是以其自身“大智、大悲、大愿、大行”的无量成就来实现的……∵
《地藏经》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云:“乃往过去无量阿僧只那由他不可说劫,尔时有佛,号一切智成就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命六万劫。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一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其邻国内所有人民,多造众恶。二王议计,广设方便。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余。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佛告定自在王菩萨:一王发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来是。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
——此“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正是集“大智、大悲、大愿、大行”于一体的具体示现!若无出离之心,何以有此“大愿”?若无“大智、大悲”,安敢发此“大愿”?若无六度万行,焉能满此“大愿”?若非满此“大愿”,“大孝”又从何体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