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花木漫谈—逢庙必栽银杏树
银杏为上古孑遗树,被植物学界称为“活化石”。银杏属则起源于1.9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现存的银杏其历史可追溯到7000万年以前的古新世(第三纪早期)。第四纪冰川之后,在中欧及北美等地的银杏全部灭绝,现在世界上银杏树科植物仅存一属,一种,生长在中国,是很中国的古老树种。
郭沫若赞誉银杏为“东方的圣者”、“中国人文有生命的纪念塔”。
越古老的树木越像神,想一想银杏的年龄,令人敬畏,只有它能说见证沧海桑田。如果真的有来生,我愿意做一株银杏树,当然,还有一个条件,请给我一个爱人,一株雌性的银杏,让她结出白果。事实上,银杏雌雄异株,相伴相对而生,方能结果。《本草纲目》有介绍。
银杏高大长寿,因生长缓慢,木质则细腻,而且银杏树的汁液具有一定的杀虫作用。佛家用银杏木雕刻佛像,木坚硬细腻,指甲虽薄,亦雕刻如真,不损不破不裂,各地千手佛皆以银杏木雕成,故有佛指甲之称。
古代的方士常取其木刻制作法的符印,传说具有召神袪鬼的作用。故而道教、佛教的宫、观、寺、院中多植此树以示吉祥。《京口记》载:“胜国寺禅堂前银杏一株,可泉上人房之侧,本,人五抱。”《泰山记》载:“五庙前银杏大者围三仞。”僧侣们称银杏树为圣树,称其果为“圣果”。因此,“圣果”、“圣果树”是唐及唐之前宗教界对银杏树的尊称。唐代佛教盛举,寺庙建筑叠起。至今保存完好古老银杏大树多半见于寺庙,是僧侣们精心保护的结果。我觉得古代的僧侣就是植物学家、园艺专家,让我们有幸看到一千多年前的古木。我所在的青岛地区流传一首诗“逢庙必栽银杏树,劳(崂)山风气古来殊,至今到处依然在,幸免斧斤得散俱。”青岛市区及崂山,银杏颇多,与这风气有关。
仍记得6前的一个秋日,天高云淡,枫红荻白,我和二三朋友去崂山寻胜觅幽。那时我还在一所师范学校任教职,工作没有如今繁忙。躲开崂山的热闹去处,去的是游人罕见的华楼山。入得山中,满身清爽,秋风瑟瑟,草木发出飒飒的声响。峰回路转,在山顶一平整处,看到两棵高大的银杏树,巍峨屹立在静谧的山林中,不知渡过了多少岁月。银杏树附近,有断砖残瓦,看得出是昔日庙宇的痕迹,不知那朝香火旺盛的寺庙,如今变成一片废墟。也不知这高大壮观的银杏见过多少人,如今,等来了我。更不知今后还有谁会来此静观,与银杏树邂逅,默想。仰头张望满树金灿灿的银杏树叶,仿佛有幽暗的香气萦绕,将人的心思过滤了,人心沉静下去,全身的感官异常敏锐。在静默的无言中,我和朋友、和这银杏树,有一种灵魂的默契和沟通,进入佛家的禅意中。∵银杏树的旁边,有一所茅屋,柴门半闭,门前一地金黄的树叶。小小的木制窗台上,窗子下方的一方光滑的石板上,凉晒着白果……我猜想这茅屋的主人是一位山中隐者,和这银杏树一样有着风雨沧桑。此刻,隐匿在山中某一角落,或在拣拾柴禾,或采摘野果。也可能是一位须发飘逸的僧人,下山化缘,谁知道呢……
许多年后。我仍然怀念那银杏的气息和境界。断瓦,银杏,茅屋,山中岁月,浮生的片刻欢娱……我相信银杏蕴涵的佛性,它内化了佛教的精神。
银杏本身就是一本“佛经”。银杏也是一本“诗经”。
银杏小小的树叶,典雅而美丽,有着长长的叶柄和犹如打开的小折扇似的叶片,如果将叶柄与叶片平面成直角折一下,就好象一只步履蹒跚的鸭脚,因此古人给银杏起了了个形象的名字,“鸭脚树”或“鸭掌树”。银杏叶不易被虫蛀和染病,拾几枚金黄色的银杏叶夹在书本中,就是一枚枚精美的书签。古人以美丽的银杏叶作为传递友情的信物,北宋词人梅尧臣《酬永叔谢予银杏》诗“去年我何有,鸭脚远赠人。人将比鹅毛,贵多不贵珍。虽少未为贵。亦以知我贫。……何用报珠玉,千里来殷勤。”欧阳修收到梅尧臣寄赠的鸭脚(银杏叶),感而赋诗:“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这诚可珍。”就是俗语“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的来历,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像僧人参禅的顿悟,原来,这里所讲的鹅毛,就是银杏树叶!君子之交淡若水,指的就是这种境界吧。
宋代诗人苏东坡在河南净居寺读书时,十分喜爱唐僧道岸、定易二人合栽的银杏树,在其盛果时赋诗一首,抒发感情:鸭脚生江南,名实本相符。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陆游有“鸭脚叶黄乌桕丹,草烟小店风雨寒”描写景色的诗句;兆补之有“五百年间城郭改,空留鸭脚伴琼花”之喟叹。
苏东坡的诗透出一个重要信息,宋朝时,地方以鸭脚子作为礼品向朝廷进贡。有传说,皇帝问及此果之名,进贡的地方官员知道鸭脚子名称不雅,恐皇帝不悦,急中生智,回答此果为“银杏”,龙颜大喜,连连称赞,并厚赐了送贡品的地方官员。自此以后,“银杏”之名先在朝官中,继而在文士中,最后在百姓中流传。明代《本草》中曾有简述“叶似鸭脚,因认为名,宋补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
除此之外,银杏又称公孙树。银杏雌株树龄在20年以上才结果实,因此在民间留下了“爷爷栽树子孙吃果”的俗语,民以此联系隔代人之间的感情,故名。银杏树种多有根部分蘖的特性,常在主干基部周围萌生出许多小树条形成子株,象一群子孙围绕老公公一样,故名,此为因形得名。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