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富饶的生命
人生在世,短如浮光掠影,在虚幻无常的境相中,人们就算费尽心机,又能够把抓到些什么呢?纵使积聚万贯家财,总抵不过无常与死亡的逼迫;纵使勤加保养,身体还是一天比一天衰老。人们总是惧怕失去,因此不断积聚,但是越是积聚,肩上的负担却一天比一天沉重。尚未拥有的,人们总是强烈渴求;已经拥有的,也惧怕这些财宝、亲友、爱人、名利、地位、美食有一天离我而去。无奈是抓得越紧,执着越深,捎来的烦恼与痛苦却也越重。
这是个什么样的心态呢?窥探这种心态的底层,其实是颗「缺乏」与「不安」的心。虽然表面上风风光光,穿金戴银,但是心中却有着深深的惧怕,惧怕这些东西有一天我会失去。当你心中出现这种想法,你的生命就注定落在贫穷与困乏的窠巢中。而这却怨不得人,因为这是你自己的深层意愿,也就是你自己选择的生命。我们的心,其实具有创化属于自我的世界的能力。虽然大多人表面上都渴求幸福快乐,但这意味着我们的心态呈现一种「缺乏与不安」的景况,因为心中缺乏幸福快乐,所以我们才会渴求幸福快乐的永恒存在。但是这份缺乏、贫瘠的心灵,却又会转而创造出属于我们的贫瘠生命。于是众生便永远在不足与匮乏的世界里轮转。说这是业力也行。什么是业力?业力说穿了就是心力、就是心的轨迹。
《华严经》云:「一切唯心造」又云:「如是思维,则如是显现。」虽然我们的表层意识渴望幸福快乐,但是我们潜意识∵(深层的心)∵却显现出贫乏的景况,如果说浅层的意识有一分的力量,那么深层意识的力量大概有一万分左右。所以真正创造自我世界的,当然是深层的心。所以当我们的贪欲炽盛,欲求不满,我们的心就更加贫瘠,因此就会创造出贫困的果报与世界。所以悭贪到了极点,纵使生前家财万贯,死后也必然要堕入饿鬼道,生在一个连饮食都不得饱满的极度困乏的世界。其实饿鬼道,只是我们那颗贫瘠的心所变现的影像罢了。
不如放下吧!不如布施吧!我说。因为真正的富足,是付出而不是占有。举例来说:路人甲布施给路边的乞丐乙1000块钱。那我们会认为路人甲还是乞丐乙比较有钱?当然是路人甲。甲因为富足,所以方能给予和付出;乙因为缺乏,所以接收、积聚。因此,我们得到了结论,富足的心灵,在于能够付出,在于能够舍得。当你越能布施,你的心灵就越是富足,于是富饶的生命世界必然就会向你显现。古语说:「舍得,舍得,能舍就能得。」道理就在这里。
布施,并不一定专指钱财。布施钱财得富足,布施知识、世间法得聪明,布施佛法得智慧,布施医药的健康,施予众生无畏,则获得安乐。以上属于外布施。你说,我没钱!所以没办法布施钱财。这是否意味着我无法藉由布施得到富足呢?其实,布施佛法、世间法难道不会获得财富上的富足吗?我想也是会的。举例来说,一个众生听了你所布施的佛法之后,打开的原本悭贪的心,开始懂得去布施,因此获得富足的生命,你不也是间接使其富饶吗?所以证明法布施无法获得财布施的果报这种想法,恐怕有点站不住脚。
至于内布施,那范围就更广了。布施之所以在六波罗蜜中居于首位,也正因为其能总摄一切法之故。《金刚般若般罗蜜经》照理说是谈论大智慧到彼岸的法门,为什么经中却大谈特谈布施的重要性?大家可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其实彻底的放下就是彻底的布施,因此,禅宗可谓是将布施发挥的极为透彻的宗门。把心中一切的贪、嗔、痴布施尽净,便是无上持戒般罗蜜,因为无戒可犯,自然而然活在戒律中,从心所欲而不踰矩。不断的布施,本身就是精进般罗蜜,精进就在布施当中,没有离开布施而能有的精进的道理。一切外境都将其布施尽净之后,万境外缘不染其心,一切荣辱犹如梦幻,自然无忍而无不忍,便是无生法忍,也是忍辱般罗蜜。既然于一切外相均能布施而不染,其心自然如如不动,这不是无上大禅定是什么?体证了无相布施的奥义,不住于相,亦不住于不住,无所住而生其心,这自然冥契了般若般罗蜜的旨趣了。如此看来,布施一法,便统摄六度万行,所以金刚经特别强调布施一法。
有趣的是,同样的一件事布施行为,以不同的心态布施,果报的差异却是极其悬殊的。所以《金刚经》提到:「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耶稣也教导我们:「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平平布施一万块钱,为什么有相(着相)布施和无相布施的果报会差异这么悬殊?其实秘诀还是回归到,这个世界是我们的心所显现、所造。当我们抱持着为了要获得福报、为了要升天、为了要修行菩萨道、为了博得对方感恩回报、为了要创造富足人生的心态来布施,也就是「有所求」、「有目的」的有相布施,其实里面就隐藏了「我不足」、「我缺乏」的暗示讯息在里面。因为我有种种的缺乏与不足,所以我才会「有所求」,才会「有目的」。因此这种缺乏的心态,与布施的富饶心态两相抗衡,正负两股力量抵销之后,所剩余的福报就只有一点点而已。所以永嘉大师《证道歌》云:「着相布施升天福,譬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相反的,无相布施由于无所求,由于施者也空,受施者也空,布施物也空,一切法象本自空寂,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世界一如,心量广阔包容宇宙太虚,因此果报福德也是无边无际(毕竟成佛是最殊胜无边的果报了,而事实上又无成佛与不成佛,一切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因为毕竟的布施,就是毕竟的放下,《楞严经》云:「狂心顿歇,歇即菩提。」正示此理。
《六祖法宝坛经》提到:「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其实我们的心,本自圆满具足,十法界、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无数无边众生,皆不离此心,皆是自心之所显现。也祝愿大家,找到自心中清净圆满的如来宝藏∵(《法华经》以垢衣藏宝珠譬喻之),于是每个众生都本来富足,不假外求,便能永远脱离贫乏的世界,回归本来清净圆明的家乡。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