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五受阴平等舍住正念正智经之瑜伽师地论释“胜利”(二)

/陈重文∵译述

(大正藏第30.786;或《杂阿含经论会编》上册92~94页)

∵应如此中有二净天:一、不善清净,二、善清净。若唯能入世俗定者,当知是天不善清净——放诸谛中不了达故,其心未得善解脱故;若能证入内法定者,当知是天名善清净——于诸谛中已了达故,其心已得善解脱故。

∵应该知道此中有二种(依于各种禅定而得以进入的)净天:一是不完善的清净,二是完善的清净。如果只能进入世俗的禅定的(世间禅),当知(依此禅定而进入)此天所获得的清净(比起欲界虽算清净,但却)是不完善的──这是因为他对于诸谛(四圣谛)的道理不能明了通达的缘故,他的心便未能获得完善的解脱之故。如果能够证入内(正)法所说的神定﹝指正定﹞的人,当知(所进入的)此天就可称为完善的清净──因为他对于诸谛的道理已明了通达的缘故,他的心能获得完善的解脱的缘故。

∵当知无乱亦有二种:一、无相无分别,二、有相有分别。此中第一是善清净天,第二是不善清净天。

∵又当知道不淆乱也有二种:一是无相无分别,二是有相有分别。这里面第一是属于完善的清净天,第二是属于不完善的清净天。

∵前清净天,于自不死,无乱而转,是故说名不死无乱。后不清净,若有依于不死无乱有所诘问,便托余辜矫乱避之——以于诸谛、无相心定,不善巧故,先兴心虑,作是思惟:“我等既称不死无乱;复有所余不死无乱,于诸圣谛无相心定,已得善巧,被所成德,望我为胜。彼若于中诘问于我,我若记别,或为异记,或拨实有,或言非有。”彼于记别见如是等诸过失已,作是思惟:“我于一切所诘问中,皆不应记。”

∵前清净天,对于自己的不死(不会死后又轮回而生),不会跟随混乱而转,所以叫做“不死无乱”。后不清净,若有依于不死无乱而加以诘问的话,便假托其余的事件顾左右而言他的矫乱逃避——这是由于(他们)对于诸谛、和无相心定不够善巧的缘故,就先兴起了心的虑想作用而这样想着:“我们既已自我宣称是不死无乱者,但是又有其他的不死无乱者,他们对于所有的圣谛和无相心定已经获得善巧;他们所成就的道德,相望之下是胜过我的。他如就中(就不死无乱的问题)向我加以诘问,我如果加以记答,或做不同的记答:(只能)或者拨除实有(对真正存在的如四圣谛等,认为不存在的邪见),或者允许非有(对于认为有我这些不存在的,却认为是存在的邪见)。”(但这样的回答是有过失的,)他于记答发现有如上所说的那些过失之后,便又这样想着:“我对于一切来诘责问难的所有的问题,都不应该加以记答。”(以上是第一种不死矫乱论者)

∵又于是中,见有余过,谓他由此鉴我无知,因则轻笑不死无乱。

∵又在此中(指上述对来诘问的所有问题都不加以记答的那点),发现也有其他的过失,也就是说会被来诘问的人由此而察照出原来我是愚痴无知者,因而就用故意轻视和讥笑(那些)不死无乱者的态度来掩虚自己的无知。

(以上是第二种不死矫乱论者)

∵有行谄者,作是思惟:“我于此中应如是记:非我净天一切隐密皆记别——谓自所证及清净道。”如是思已,故设诡言而相矫乱。

∵又有行为谐诈的(不死矫乱论者),他这么想着:“我对那些来诘问的人,应该如下那样的加以记答:不是我所居住的净天中的一切隐密境界都许可加以记答的──指自己所证得的以及证得的清净道。”这样想过之后,就故意设计一些诡诈的言论来互相淆乱。

∵彼既如是住邪思惟,遍布其心,于彼最上清净天所,故称我是不死无乱。由怀恐怖而无记别,勿我劣昧为他所知!由是因缘,不能解脱,以此为室而自安处。

∵他既已这样的住到邪思惟里面,(整个邪思惟)普遍的分布在他的心中,对于他自己所认为是最上等的清净天所,(当然就会)用意自称我是“不死无乱者”了。(但是)由于他内心怀有恐怖而不敢做确定的记答,也是为了不愿自己的下劣愚昧被别人所知道!就是由于这个缘故,终于不能解脱,也就以此做为自己的居住之所而自安处下来了。(以上是第三种不死矫乱论者)

∵又有愚戆专修止行,不能以其谄诈方便矫设乱言,但作是思:“诸有来问,我当反诘;随彼所答,我当一切如言无减而印顺之。”由是计度有差别故,建立四种。

∵还有愚痴戆直只知专修止行(而不会修观行)的人,他没有能力应用谄诈的方法来矫设混淆之辞,所以只有这么想:“所有来向我问难的人,我应该(拿同样的问题)反过来诘问他们;然后随着他所做的回答,我当一切照着他所回答的一无减少的加以印定而顺可之。”(意谓你的答案正是我要说的回答,以上是第四种不死矫乱论者)(同样是不死矫乱论者),由于有上述的那些计度上的差别存在,所以建立为有四种(不死矫乱论)。

∵由依世者,谓依过;去及现在世起分别故,名计前际;依未来世起分别故,名计后际。

∵四、由依于三世的,指如依于过去世与现在世而起分别的话,叫做计想前际;若依于未来世而起分别的话,叫做计想后际。

∵由依诸见者,谓依三见,如前应知。

∵五、依于各种见解的,则指依于三种见解,应知已如前面说过的那样。(案指常见、断见、现法般涅盘论等)

∵由依初见,于现法中计我有色,后或有色有想,或无有想,或非有想非无想。

∵由依于第一种见解(常见),于此生中计度我是有色,以后或者会有色有想,或无有想,或者会非有想非无想。

∵依第二见,于现法中计我无色;于后所订,如前应知。

∵依于第二种见解(断见),于此生中计度我是无色。以后的计度跟前者相同。

∵依第三见,我论有二:一者,说我有色、无色;二者,说我非有色非无色。余如前说。

∵依于第三种见解(现法般涅盘论),认为有我的论调有二种:第一种说我是有色,或者说我是无色;第二种说我既非有色也非无色。其他的也跟前面所说的一样。

∵又即计我是有色者,或言狭小,或言无量。计我无色,当知亦尔。

∵还有计度我是有色的人,或者说我是狭小的众生,或者说我是无量的众生。计度我是属于无色的,当知道也是同样的情形。

∵此二我论,依第三见,立为二论:一者、计我狭小,二者、计我无量。

∵上述的二种我论,依于第三种见解而建立起二种论点:一者、计度我是狭小的众生,二者、计度我是无量的众生。

∵由是四种我论差别,说我有边,说我无边,说我亦有边亦无边,说我非有边非无边。随其次第,如前应知。

∵就由上述四种差别不同的我论,有的说我是有边的,有的说我是无边的,有的说我是亦有边亦无边的,有的说我是非有边非无边的。随着他们的次第,应知如前面所说的。

∵案:四种差别是指:一、欲界的狭小众生计我有色或无色,这是有边论者;二、无色界的无量众生(应包含色界的广大众生)计我有色或无色,这是无边论者;三、欲界的狭小众生计我非有色非无色,这是亦有边亦无边论者;四、色界的广大众生和无色界的无量众生计我非有色非无色,这是非有边非无边论者。∵∵又即依止如是诸见,及依我论,复宣说我清净解脱,于欲静虑皆得自在,随其所欲,多住变化。如其所欲,安住静虑,以清净见,游戏受用方便法乐。如是名为依诸见故,应知安立。

∵再者,即依止于上述的各种见解及与我论,复再宣说我是清净解脱者:于欲界的静虑通通得到自在了,能随心所欲的多住于变化之中。就如他能随心所欲的安定的持续于静虑之中的样子,这是以清净的见解,能如游戏般的(自在)受用各种法乐(此即所谓现法般涅盘论)。这就叫做依于各种见解,应知他们之所以安立于上述各种见解的缘故。

∵由生处者,谓我有一想,乃至广说。

∵有一想者,谓在无色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有种种想者,谓在下地。即如所说,随其次第,应如说我有狭小想,(乃至)有无量想。

∵六、由依于生处的,是指说我有一想,乃至(我有少想、多想、无量想等种种)应广说。

∵有一想的,是指属于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和识无边处的领域。有种种想的,是指属于欲界(即下地)的领域。就如以上所说的,随着众生层次高低的次第,应知因此而说我有狭小想(说我是欲界的众生),(说我有广大想——我是色界的众生),说我有无量想(我是无色界的众生)。

∵案:以上是从众生的所缘境来说明其种类(想),以下就感受的苦乐来说明其种类(受)。

∵一向有乐者,谓在下三静虑;一向有苦者,谓在捺落迦;有乐有苦者,谓在鬼、傍生、人、欲界天;有不苦不乐者,谓在第四静虑以上,乃至非想非非想处。

∵又一向都能拥有快乐的,是指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等下三静虑的范围。一向只有痛苦的,是指地狱的范围。即有快乐也有痛苦的,则指饿鬼、畜生、人类以及欲界的天众。即非痛苦也非快乐的,是指从第四禅以上,直到非想非非想处的有顶天为止的一切领域。(待续)

(1991.10.《新雨月刊》第50期)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