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唯识论述要
雪松讲;陈健民记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29册
1978年11月出版
页1-23
--------------------------------------------------------------------------------
1页
第一章∵∵正明本宗
一、立宗有四家学说﹕(一)安慧义,以一分名识变----
能缘之见分,所缘之相分,皆自证分变现。二分无体,唯有
自证分一分有体。故以一分为唯识。或问﹕既为无体,何以
有能缘所缘功能显现﹖答﹕见相二分,虽无体﹔然以自证分
之有体法之显现,说名似有,不足为难。
(二)难陀义,以二分名识变----见分相分,皆有体法。
不另立自证分,以见分为体,变相分似外境相现,即此相分
,执为能取所取法,属无体法。
(三)陈那义,以三分名识变----自证分、见分、相分,
皆有体法。自证分同时变现后二分,似有外境显现。执此外
境,能取所取,为无体法
(四)护法义,以四分名识变----即证自证分、自证分、
见分、相分,皆有体法。
2页
┌所量…相∵∵分∵∵┌所量…相∵∵分
第一重┤能量…见∵∵分∵第二重┤能量…自∵证∵分
└量果…自证分∵∵└量果…证自证分
┌所量…自∵证∵分∵┌所量…证自证分
第三重┤能量…证自证分∵∵第四重┤能量…自∵证∵分
└量果…自∵证∵分∵└量果…证自证分
问﹕三分已足,何用第四﹖答﹕无证自证分,则自证分
无量果。二分皆内心现量,可互证也。问﹕何不以见分为自
证分量果﹖答﹕见分通于非量,不能为定量故。见分专缘外
相,自证分属内心。问﹕四分以何为体﹖答﹕自证分普证前
后,功用强故。证自证分,专为自证分之量果﹔功用仅一分
,故不为体。问﹕自证不易成立﹕若以忆念证成,而忆念本
为念心所功能,如七八二识无念心所相应,亦无忆念。反之
,七八应无自证。若以量果证成,是陈那推因明立比量所得
成果,无关识有自证。如是研究,于自证分,应不成立。证
自证分,更同蛇足。答﹕以忆念证成自证分,原非正义。取
现量说,亦有理由。唯主见分自证同种,乃就异用,立自证
名。如思立业,亦无不可。问﹕不立自证,只立二分较便,
且无须立,唯识义成。答﹕云较便者,其便如何﹖识
3页
体是一,义用分四,故有自证之用,即立自证分有何过耶﹖
﹗四家义本论取护法说。至于对小乘建立自宗,立如下量。
宗----安立大乘三界唯识。
因----以契经说﹕三界唯心。
喻----如眩翳者见发蝇等。
以同品喻眩翳见空中发等,唯心无实﹔推证三界,亦唯
识变。
二、释难﹕(一)难何谓大乘﹖释曰﹕大乘就行果言。修
唯识观,及六度法,证入佛究竟果。(二)难修六度法,当存
悲心。悲心从有情生,岂非心外有法耶﹖释﹕托有情质变现
相分,而生悲心,不相违。(三)难他有情五蕴追求无有我,
何质可托﹖释﹕他有情各有自种相续现行,不可拨无。(四)
难大乘来源何在﹖如为佛说,佛说亦属外境。释﹕托大乘言
教而变现之,不违。(五)难大乘佛说,依据何理﹖释﹕无大
乘法则无佛,无佛则不能向汝等说小乘法。∵[大乘成立有八
理,详庄严经论。]∵(六)难何以唯心教证成唯识﹖释﹕识心
名异体同。(七)难既有三界,何云唯识﹖犯有法违法,自语
失宗不离过。释﹕三界既心立名,显三界系欲色无色差别故
。虽有其名,终不离识。(八)难因中唯心,应无心所﹔既有
心所,何云唯心﹖释﹕心摄心所,就胜立名故,离于心所,
心不孤起。心通三性,亦就相应心所言故。(九)难经未曾说
心所,
4页
何以证明。释﹕经中说心,即心聚,摄尽心所。如调心等,
但道心字,意兼心所。(十)难喻支有过,容待下质。
细按前说,不成比量。论初说云﹕安立大乘三界唯识,
以契经说三界唯心。此三界唯心,即是圣言量,不为比量也
。如似此为因,喻不得成,以三界唯心,成立三界唯识,既
心识同,何异说三界唯识,以三界唯识故,亦不成因也,但
可如此作量﹕
宗----大乘三界唯识。
因----契经说故。
喻----如契经说三界唯心。
此以圣言为因,取证圣言以成立比量也。此等比量,唯是大
乘自比,教授学徒,或伏同教同乘异师之执,故无不极成过
。其实初引圣教,非比量也。下出理中,乃为比量。量曰﹕
宗----境界离识无少实义
因----内识现故
喻----如有眩翳者,见发蝇等
或量曰﹕
宗----外境无实
5页
因----内识现故
喻----如翳所见
此已具足成立比量,何更上取宗因。
第二章∵∵广破外计
(十)难﹕眩翳喻不成宗法。由眼亏损,于光明分,妄生
发相故。异大种生,令情执发故。释﹕光明非能生发。妄生
发相,极成见发等心。异大种不能令妄情起执,能则有大过
。如凡夫执常乐我净等,皆属颠倒见,非由外境起。(十一)
难﹕对境有定处,对境时有定时﹔欲言唯识,则不必定处定
时,境随心变故。且以各个识见同一境,何不随各个识而变
﹖友既属唯识,如翳发等,则拨无实用,本此理立三量云﹕
(一)量﹕
宗----非缘终南处,缘此识应生。因----执境实无,识
得生故。喻----如识缘终南处∵。(二)量﹕宗----有多有情
,同一时间,于一处所,应定见一,余不能见。因----执唯
识故。喻----如多有情,同一时间,于一发等,有见不见。
(三)量﹕宗----如翳所见,应有实用。因----执无实境,此
识生故。喻----如发等。总此三量﹕而成总量云﹕宗----定
时定处不定相续有作用物,皆不应成。因----说无外色等,
许此识生故。喻----如余处识等。释分二﹕
6页
(一)别释﹕梦有定处定时,可为识变。非梦亦尔。凡饿
鬼皆见水为脓等﹔凡鱼皆见水为宫殿等﹔凡天皆见水为琉璃
﹔凡见道者,皆会入空性﹕凡十地菩萨,皆随心而现。各趣
不同,无违识变。其同趣见同境者﹕以共业故。且同中亦有
见异者。如有饿鬼见脓河边,有持武器禁饮者。斯为别业,
更足证明唯识。又梦中交合,乃至遗精﹔梦中遇盗,乃至惊
醒﹕何尝无力用。就上述义,立四量如下,一量云﹕
宗----汝梦于是处,见有村等,应非处定。
因----境无实故。
喻----如余不见处。
二量,时如前。三量云﹕
宗----同于一时,同于此处,相续不定,其理得成。
因----许无实境故。
喻----如饿鬼所见脓河等。
四量云﹕
宗----眩翳非眩翳等,所见发等,有用无用成。
因----许无实境故。
7页
喻----如梦失精等。
(二)总释﹕狱卒等,非实有。同趣自识变现,逼苦事生
,定时定处等四事皆成。量云﹕
宗----余位处定等非不得成。
因----许无识境,此识生故。
喻----如地狱人等。
(一)难﹕梦时昧略,不可比非梦之心。释﹕汝所难者,
定时定处,梦有定处定时,于汝共许,故引为不定。(二)难
﹕梦无定时定处,如颂云﹕若眠于夜里,见日北方生,参差
梦时处,如何有定心﹖释﹕我所谓定时定处者,随识显现。
不应执实。(三)难﹕梦实有心外境,是其念故。缘过去境生
故。如生盲,梦中不能见青等境。立比量云﹕
宗----外境定有。
因----是忆念故。
同喻----如梦见山河。异喻----如生盲等。
释﹕梦境不关忆念。一、梦中昏昧,忆念易失故。二、
梦马有角,从何忆念。三、梦中明了境,觉时反无。且梦时
可忆念现起觉时之境﹕觉时当亦可现起梦中之境。今乃不尔
,故不关忆念。生盲亦可于梦中观青﹕特未能如不盲者计度
领会其色耳。立总量破云﹕
8页
宗----念境空无。
因----过去未来非现在。
喻----犹如非有。(四)难﹕梦境心外实有,由梦障力起
故。如定境,由定力起。释﹕梦境如实,应有质碍﹔否则不
成。如受心所、无碍为性。即就无表色言,亦有色性,能碍
有情,不为恶故。上来梦境,就共知喻言。实则觉时之所以
有定时定处者,良以眼识缘境,常托八识变现器界本质,八
识器界,由决定业所引,故有定时定处﹔常知散心意识,唯
独影境,不用托质,则亦无定处定时也。(五)难﹕器界为有
情共增上业生,非有情各别识现,如饿鬼各别见脓河,依谁
判定河之本相﹖释﹕汝不明所缘境非亲缘外境﹔乃由意识眼
识挟带相分而缘﹔而此相分,亦托八识变现脓河为本质,以
业相同、似同一境,非另有一脓河本相也。(六)难﹕缘脓河
识,现似其境,无别相种,应不缘脓河﹖释﹕彼依八识相分
别种,为其亲因﹔第二刹那意识与念相应,可以变缘。(七)
难﹕梦中遗精喻,觉时不尔。释﹕觉时欲心生,亦流溢。(
八)难﹕觉时梦时,非触女根遗精,由爱生故。释﹕爱心无
境,反成吾宗,唯识义。(九)难﹕吾不说梦﹕吾所问者为眩
翳发蝇之作用。释﹕有一分用,有翳则发无用﹔无翳则发有
用。如梦交﹕有遗,有不遗。此顺他意解。实则余发等,亦
无用。情所执故,犹如睡觉。(十)难﹕何哉汝所谓狱卒者﹖
释﹕吾所谓狱卒者,由狱趣有情识种功能及无明行为正因﹕
复假爱取有为顺缘转成异熟果,变现狱
9页
卒。(十一)难﹕何不许狱卒为狱趣有情﹖释﹕一、狱卒不受
地狱苦故。二、立名有异故。三、形量超胜,使罪者生怖故
。四、自无诸苦,而能逼害有情故。(十二)难﹕何不许他趣
充狱卒﹖释﹕无堕地狱业因故。(十三)难﹕天上有旁生∵[龙
等]∵何故不许旁生充狱卒﹖释﹕天上旁生,随其业因,能享
天乐﹔地狱狱卒,不受诸苦,其喻不成。立量云﹕
宗----狱卒非有情。
因----五趣不摄故。
喻----犹如木石。(十四)难﹕萨婆多部难云﹕狱卒为地
狱有情,心外造业所感自身以外异大种生起,非识生。释﹕
立量云﹕
宗----狱卒应有心起。
因----现种种相故。
喻----如梦心所见色等。又一量云﹕
宗----狱卒等物,皆不离识。
因----自许所知故。
喻----如心心所,(十五)难﹕经部难云﹕地狱有情心内
造业所感心外异大种所生狱卒,汝许否﹖释﹕立量破云﹕
10页
宗----汝恶业熏习,应不在识。
因----地狱业界,随心摄故。
喻----如地狱果。地狱果在识非余,非余趣业果摄故。
或地狱业果,随一摄故。如地狱业。(十六)难﹕经部难云﹕
汝既不许狱卒心外有,何以佛说色等十处﹖释﹕佛说十处,
破众生我执故。实则乃依八识相分之根身,为前五识俱有依
,因名五根﹔从自识变现之影相,乃立五尘名。唯别有十处
可执也。∵[至意法二处,共许不辨。]∵此就自许义言﹕惟经
部不许八识,可另释云﹕五识种子为眼等五根﹔五识现行,
为五尘。(十七)难﹕佛说十二处、何以别说唯识﹖释﹕令众
生悟法空。(十八)难﹕既云法空,何来唯识﹖释﹕法空者,
指能取所取,法自性空﹔非拨无幻有。龙树为破遍计执故,
隐有显无,总说无性。是密义。实则依圆二性,未尝拨无,
如般若经云﹕「色自性空,不由空故,色空非色,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中色不异空一句,
即是相宗依圆二性。此即自许,彼何不然﹖(十九)难﹕然则
性相二宗,不分耶﹖释﹕不同。龙树从空门遣法自性,即是
上引般若经中所谓色自性空,不由空故,色空非色,三句所
诠。无著是从用门,遣法自性。以显依圆不离义。辨中边论
云﹕虚妄分别有,于此二都无﹔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
初二句,即是显从用门,遣法自性义。(廿)难﹕空宗不承认
有自性,何能相比﹖释﹕相宗有自性,岂能执实﹔若执,则
亦在遣除之列。辨中边论﹔所取无,已明明遣除矣。
11页
(廿一)难﹕内心依他,非有实自性,何能成唯识﹖释﹕不尔
。如余识所执,境有则唯识理不成。成唯识论云﹕若执唯识
,亦成法执。辨中边论﹕能所取亦无,明明遣除矣。且所谓
依他即仗众缘义。(廿二)难﹕汝所建立种子,非自性耶﹖释
﹕种子熏习相续,离断常故。种子六义,有待众缘义,亦显
无自性故。云有自性者,从用假立而已。何可执实。(廿三)
难﹕若无外境,便拨无现量。释﹕吾人所见外境,非现量,
乃现觉。如梦中见山河,似若现量﹔然梦中实无境,觉来亦
如是。总破二家立量云﹕
宗----除梦等外所有现觉缘,非外境起。
因----许现觉故。
喻----如梦等现觉。此下分破﹕一、破正量部----心境
同时现量,汝所谓现量境,惟意识第二念分别山河,现量心
眼识前一刹那已灭。能缘心已灭。如何能证现量境。正量部
承认为外境一期生灭,心则刹那生灭﹔故不就境难,而就心
难。立量云﹕
宗----起此觉时,必非现量。
因----是散心位,境已无故。
喻----如散心位缘过去世百千劫事。二、破萨婆多部--
--萨婆多部认为前五识为现量。意识非现量心境。皆刹那生
灭,破云﹕前念现量心境已灭,汝念现觉从何更有现量境﹖
(廿四)难﹕
12页
前念无散心分别,定能亲证现量境。释﹕现量境离于名言,
前五识所证现量,乃亲相分﹔非心外境。(廿五)难﹕现量为
心外境,有何过失﹖释﹕立量破云﹕
宗----执彼色等外境为现量境。
因----是妄情执着故。
喻----如胜论彼此数量业等。∵(廿六)难﹕如不承认前
念心外境有,后念意识应不能生起忆念。释﹕前一刹那眼识
见境,已熏成种,后一刹那意识,与念心所相应,托彼种生
,是为有质独影。忆念能成。∵(廿七)难﹕现量心与后念忆
念心有何分别﹖释﹕前刹那见分缘现境生﹔后刹那忆念,托
种生起,缘过去境。∵(廿八)难﹕梦境非实,人皆知之﹔觉
境非实,人何不知﹖释﹕梦者处梦,不知境非实有,要待觉
时,得分别慧,随梦境熏成念种,一经明慧现起,知为非实
。梦既如是,觉时亦尔。无明熏习种子,随着身心数数现行
,见诸实相,与意识相应,妄生计执。由此渐次转增熏习种
子,存于八识。当于加行位,修唯识观,观能取所取空,到
世第一位,双印二空,引生见道。由见道智引生后得智,见
一切境界,唯心所现。大梦方觉。未得后得智,则犹如在梦
也。立量云﹕
宗----生死之识,不能称理,知自境无。
因----许梦识摄故。
13页
喻----如极成梦识。∵(廿九)难﹕诸有情类,近善友则
闻善法﹔近恶友反是。既唯心现,云何如是﹖释﹕闻教不过
托友教为本质,而自变现亲相分为所缘、非缘外境也。如教
师一理,诸生异解,若缘外境,何以不同﹖∵(三十)难﹕应
就梦中说,梦闻友教,友教原无,何以有质可托﹖释﹕不以
友教托质亦可。如一、楞伽举目扬眉,亦可为或说法方便。
本非教法,而悟教法岂非识变。二、如作书信,无有外境,
能作称扬语,乃缘内相分故。如梦中不缘本质可生起相同。
且托他质,亦不相违。以各皆有识可互托故。不直缘他人,
有何过失﹖∵(卅一)难﹕屠者杀羊,羊为外境﹔若唯心,何
能被害﹖云何得杀生罪﹖释﹕羊自心生,感杀业。托屠夫为
违损增上缘,变现亲相分死相,使不得一期相续,故被害。
屠既为增上缘,故有罪。(卅二)难﹕羊何以要变现死相﹖释
﹕如某仙人,以忆念杀人无数。心理学家试验亦如是。将受
试者陈于秘密室,剖以麦片,唱言破肚﹔倾水作响,唱言血
流过度必死。受试者即死,亦可证明。∵(卅三)难﹕屠者屠
羊,何云羊识变。答﹕通此道理如廿唯识疏说「盖山河大地
,其业所感,赖耶识变。各一宇宙,光光相网。有情根身,
亦互变其依处。是以余之根身。即是余之器界一分所摄。故
所为身语,亦互变之。以是为缘,自他相续,乃得互作增上
缘,互为损益受用也。自他相杀所以唯识者,盖他有情手足
等自亦变之,他所执刀自亦变之,如是他起恶意,动手足时
,我于他处所变手足随彼势力亦起动作,他持刀时自所变手
亦持自所变刀。同时自之根身处,他亦变有根身依处。故彼
乃得以其
14页
所变手及刀等持向彼所变之余根依处而杀断之。自识所变刀
亦自向自身行其杀害,因而根身破坏,第八识乃舍,而为死
也。是故此时杀业,彼能杀者,乃其自识所变身手,持自所
变刀向自所变他根依处而行杀害,故能杀之。其受杀者,乃
其自识所变他身处身手,持自所变刀,向自识变自根依处而
行杀害,故尔受杀。二者皆不越各自识变相分色等自行杀害
。由是说名自识转变增上力故,令他有情死耳。唯识之义是
以安立。此难既通,余尽迎刃解矣。或云若尔,能杀者既杀
身,云何不自感苦﹖曰﹕自不变他根识,他身自不执受,但
同器界一分损坏,故自不受彼苦。既被杀者还同自杀,云何
自杀而不知﹖如受暗杀者。曰﹕他身于己同器界摄,识不生
于彼,故不自知。不自知如是,不自主亦尔。若尔能杀者所
杀者皆同自杀,如何建立彼为杀者此为受杀者﹖杀业之罪复
云何成﹖曰﹕杀业之成,成于意乐。此怀毒心,因起杀害,
彼由是故而便命终,是以杀者被杀两皆得成,罪业成就。亦
如此有势力,由狠毒故,逼令他死。虽他之死,投井、悬梁
、服药、剖腹,皆悉自动身手,自杀自害。而能杀者,属他
非自。罪业之成,亦属于彼。君王赐死,臣下自尽,即说君
已诛臣,人臣逼君,君自饿死,亦名臣下杀君。两军交战逼
令赴河,彼军之死亦由此军杀之。世事如此,多不胜言。杀
害之罪,唯在自心自识负其责任。固不以余识相分,转变差
别故便谓自身不杀彼也。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佛
法重因,因善果善,因恶果苦。故唯识之义成,杀生之罪立
。两义不违,宁有乖失。若夫羊等实有,不证境实。此同友
教,义不
15页
重申。又或问言﹕身业之杀,识变相分,大种造色故成相违
。意业之杀如仙忿等既不假于手足。云何令彼国土为空﹖曰
﹕即由意业,转变外风,起石飞沙,令成杀害。或现幻境,
伤恼彼心,成极怖畏,因而致死。或即由意断彼命根,神力
境界,匪夷所思然即符咒催眠,疗治疾病,亦随意愿令彼事
成。取证不虚,不劳外境也」。(卅四)难﹕梦觉皆唯识,何
以梦中造业不受果﹖释﹕梦之成因,系独头意识,与睡眠心
所相应,意识薄弱,相应心所亦薄弱,故不成果。觉时反之
﹕且觉时缘无境事,如外道所缘,亦不成果。又梦中喜悦如
来出世等,当来亦可感果。(卅五)难﹕诸他心智,既缘他心
,何以云无心外境﹖释﹕他心智乃变带缘,非挟带缘。变带
缘者,乃托他心为本质,而亲变相分为自境、非直以他心为
自境也。[托质者﹕有他心种相,于赖耶中,托质而缘彰他
心事,实领自心。]∵(卅六)难﹕小外共难云﹕我等之心外境
,汝不曾破,数论主张云﹕有分色境,体唯是一。其理由四
大极微常住,坏劫不灭。成劫时母极微文极微结合而成,子
极微渐成,三千世界,作识等境。体唯是一,性乃无常。子
微名有分,有细分故。本但名分,不有他故。破云﹕汝有分
色为眼识等境,体非一物。有分色体,异诸分色,不可取故
。如粗细色。萨婆多主张﹕眼识等境,体为多实。极微眼识
等,唯缘细极微实体。意缘乃缘极微共聚假体,彼眼等功能
,能各各别缘故,亦不杂乱故。一一极微,成所缘境,立量
破云﹕
宗----极微各别,非五识所缘。
16页
因----眼等五识,不可取故。
喻----如眼根。眼根纵实,是眼识亲依之因,然而识上
无相,故非彼之境,极微亦尔。新萨婆多部主张云﹕极微和
和相资,而有相可为所缘境。此相是用,大于本极微,用不
离体,体既实有,成所缘缘。破云﹕非和合位,与不和合时
﹔诸极微体相,有异。故和合位,如不合时,色等极微,非
五识境。复总破一实极微云﹔第一量云﹕
宗----中间极微,应成多分。
因----一处无容有余处故。
喻----如粗聚色。第二量云﹕
宗----中一极微,应成六分。
因----与六合和故。
喻----如粗色与六色和合。第三量云﹕
宗----汝诸聚色,应如微量。
因----量不过微故。
喻----如一极微。第四量云﹕
宗----汝粗色应不可见。
17页
因----量如微故。或即微处故。
喻----犹如极微。若执聚粗亦不能成。离细无粗故。若
执有可分析,则不成一。若无分析,则有四过。一、若无方
分,则如无色,云何和合成光发影。日轮才举照柱等时,东
西两壁,光影各现,承光发影处既异.所执极微,定有方分
。二、又若见触壁等物时,唯得此边,不得彼分,既和合物
,即诸极微,故此极微,定有方分。三、或相涉入,应不成
粗。四、若无方外,应无障隔。外道复难﹕汝等何故亦说极
微﹖释﹕佛令除析非谓实有,诸瑜伽师,以假想慧,于粗色
除析,乃至尤有方分,而不可析,若更析之,便是空现,不
名为色。汝若执一无隔,大地应无渐次行义。下一足,至一
切故。如此足处,又量云﹕
宗----汝宗世间无隔物,无有一法。
因----世间有至未至,执是一故。
喻----如手握珠。又量云﹕
宗----于无障隔一方处所,多象马集一象住地,应余马
亦住此地。
因----执是一故。
喻----如此一象住地。又量云﹕
宗----无隔一处,象马二居,应不得有。
18页
因----中间空处,执是一故。
喻----如手握珠。又量云﹕
宗----小水虫等,依无隔水,能依虫等,应等所依之量
。
因----执所依一故。
喻----尤如无隔颇眠迦一所依色。
第三章∵∵旁征余论
以上就本论,显遮殆尽﹔兹复旁征余论,务使发明识变
(一)成唯识论两难﹕(甲)难----若一切法,皆从识变,何故
心心所有间断﹖而所缘色等,得百年五十年相住续耶﹖释﹕
前五识及意识见分,与所缘相分,固有间断﹔然外色相续住
,乃八识相种,递代生灭,一期相续,如灯油然。问﹕何以
有相续功能﹖答﹕有情识心缘此根尘,作百年或五十年行解
,由此熏种,后识生现行。所生根尘,亦百年或五十年相续
而转也,∵[余意八识一期相续,为引业所感,所现器界根身
,故亦受影响。且第六意识缘之,妄生外相,故有此相。至
无色界,则系缘种子]∵问﹕既有八识相种,何以云相分依自
体分变现﹖答﹕见分种,在种子位激动相分种,同趣现行,
相分生起,以见分为增上缘,此就显言,种子义隐故。其所
以不称见分而称自体分变现者,摄用归体故。问﹕四分同时
生,何以见分依自体
19页
分生﹖又四分就用立名,自体分就普证前后立名,何以能生
见分﹖答﹕此就变用言,实则皆因种子生。问﹕根尘依何理
成立﹖何不言无﹖答﹕与染净法为依处故。由境故,牵生能
缘心,由根发生五识、缘五尘。顺则起贪,逆则起瞋,是染
法依。若厌三界,渐修入圣位,故说根尘与净法为依。若此
皆无,应颠倒,亦无染净法。是故诸识,亦似色现。
(乙)难----有内识而无外缘,有情何能生死相续﹖答﹖
有四解。(一)二取种,∵[相分、见分、名色等。]∵为因,业
种为缘,因缘和合,生死果显。前异熟尽,后异熟生,如是
相续,二种不离,心心所法,为彼生死因果性故。(二)名言
习气,为生死亲缘因﹔我执习气,令生自他差别﹔有支习气
,招感善恶趣别,皆不离识。(三)惑∵[发业润生烦恼]∵业,
[能感后有诸业]∵苦,∵[业所引生罪苦]∵习气所生惑业为增
上缘,助生苦故。苦为亲因。(四)解﹔十二支﹔前十支为因
,后二支为果。所谓过去十支因,现在两支果,现在十支因
,未来两支果。两世一重因果。此中十支因,须辨。种子有
四﹔业种,识等五种,发业种,润生种,在未成熟位,发表
种为无明支。业种为引支。识等五种,为识等五支。润生种
,为爱取二支。成熟位、爱取支润生种现行,滋润业种、识
种,为成熟位有支。有支现行,为生支。异灭为老死支。
(二)摄大乘论八喻显唯识----外执尘等八争﹔乃以八喻
,显唯识以破之。一、心外无实,云何现世间有五尘所缘境
﹖为破此疑,说幻事喻。谓幻事虽无实象马等境,而现有幻
象等,心亦
20页
缘之,外境虽无实,心亦得缘之。量云﹔
宗----色等六尘,非真实有。
因----分明显现,为计度境。
喻----犹如幻象。二、无实五尘,云何得有能缘必起。
为除此疑,说阳焰喻以破之。谓春气上腾为阳焰,渴鹿见,
生水解。缘无境之妄心亦尔。量云﹕
宗----外器世间,虚非实有。
因----能生执实心心所故。
喻----犹如阳焰。
三、既无实境,何以有妻奴之爱,怨对之憎﹖为破此疑
,说梦喻。谓梦中不妨有爱憎境,觉时亦尔。量云﹕
宗----非梦之爱非爱境,虚非实有。
因----为爱憎心之所爱故。
喻----犹如所梦之境。
四、既无实境,何以有善恶业果﹖为破此疑,说镜相喻
。谓镜中相,虽无实境,自照面时,囗相好恶,生爱憎心。
量云﹕
21页
宗----善恶业果,虚非实有。
因----依他缘现故。
喻----犹如影相。
五、既无实现,云何以一眼能缘青黄多色﹖为破此疑,
说光影喻,谓光虽是一,而影有多,光影非真,识缘青黄亦
尔。量云﹕
宗----根识缘青黄等色,虚非实有。
因----种种转故。
喻----犹如光影。
六、既无外境,何以有世间言说,及世尊十二分教﹖为
破此疑,说空谷喻,谓空谷虚静,随声出响,由咽喉出言教
亦尔。量云﹕
宗----语业非实。
因----听所闻故。
喻----犹如谷响。
七、既无外境,云何定中作骨锁观,亦能现起﹖为破此
疑,说水月喻。谓水澄清时,天月自现。水无实月,故定中
亦无实骨相。量云﹕
22页
宗----定所现境,虚非实有。
因----依清缘现故。
喻----犹如水月。
八、既无外境,菩萨云何能为自他修苦行等﹖为破此疑
,说变化喻,谓世尊变化鹿王,虽非实有,为化有情,而权
变现。菩萨亦尔。虽无遍计执有情,于依他起有情类,由哀
愍故,而往彼彼佛所生处,摄受自体。量云﹕
宗----菩萨受生,虚非实有。
因----无颠倒心起故。
喻----犹如变化。
第四章∵∵结归行证
佛法阐明境、行、果三。上来言境竟。凡夫不了唯心之
所现,但以分别心,着种种相,不得解脱。是故楞伽经云﹕
「令知所见,皆是自心。断我我所一切见着,离作所作,诸
恶因缘,觉唯心故。转其意乐,善明诸地,入佛境界」。然
此亦匪易事。初当于资粮位,善备福慧二种资粮,修六度行
。于加行位,修四寻思,四如实遍智。了知能所取空,顺入
见道位。入已修出世无漏六
23页
度行,如理通达唯识性。至修道位,数数对治一切障。至究
竟位,乃离一切障。摄大乘论如是说﹕成唯识立二果五转,
大意修行即转依。转依中心,为赖耶。能藏染净种故。修行
证圣,无非转令舍染得净。舍余有漏及劣无漏,引极圆明纯
净本识。得大菩提果。此就持种依言。离二障种,不复现行
妄执我法。于真如理,亲证无余。得大涅盘果。此就迷悟依
言。资粮加行能覆二障种。是为损力益能转。至见道位,通
达唯识性,断分别执二障粗重,证得一分真实转依。是为通
达转。修道位断俱生二障粗重,渐次证得真实转依,是为修
习转。至究竟位,金刚喻定现前时,永断本来粗重。顿证佛
果圆满转依。是为果圆满转。
五位所修观行﹕如大乘经庄严论云﹕福德智慧二资粮,
菩萨善备无边际。于法思量善决已,故了义趣唯言类。此显
资粮道。次云﹕若知诸义唯是言,即住似彼唯心理。便能现
证真法界,是故二想∵[能所取]∵悉蠲除。初二显加行道。后
二显入见道。次云﹕体知离心无别物,由此即会心非有,智
者了达二皆无,等住二无真法界。此正显见道。慧者无分别
智力,周遍平等常顺行,灭依棒梗过失聚,∵[即所依中,杂
染法已灭。]∵如大良药消众毒,此显修道。佛说妙法善成立
,安慧并根∵[根指根本心]∵法界中,了知念趣唯分别,勇猛
疾归德海岸。此显究竟道。其毋忽诸。∵∵∵∵∵∵∵∵∵∵∵∵∵∵∵∵∵∵∵∵∵∵∵∵∵∵∵∵∵∵∵∵∵∵∵∵∵∵∵∵∵∵∵∵∵∵∵∵∵∵∵∵∵∵∵∵∵∵∵∵∵∵∵∵∵∵∵∵∵∵∵∵∵∵∵∵∵∵∵∵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