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无境之说,意显宇宙间万事万物皆离不开有情自识而存在,虽世间上的事物看似有实在的东西存在,但这一切事物皆不真实,只是如梦如幻而已,唯识称之为影像,而这所有影像无不是有情心识所变现的。释尊在《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中对弥勒菩萨说。∵“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此中无有少法能见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由此圣言,即可了知唯识无境的道理。
唯识一名的含义在《唯识三十颂诠句》中对此解释道:∵“云何唯识,唯有二义。一者决定义;表有内心,说唯有识。二者简别义;遮无外境,识唯有识。世间现见诸色等法。体虽非无,然是识相,识若起时,相方显现,识若无者,相亦非有。由此故说诸色声等皆不离识,故名为唯识。”此为古说。
现代唐仲容居士对唯识也有较精辟的说法:∵“谓世出世间,染净诸法皆无定性。但随有情认识正确与否为转移,故名唯识。”
然以上诸义虽可说明唯识无境的道理,但为什么世间上所见到的一切事物却客观存在,怎可说唯识所变呢?如果说自识所现的话,那为何人们所见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高楼大厦、男女老少等这一切事物分明实有,人人皆可见知,怎么可言唯识无境呢?以唯识思想来说,此种种问难非理,以下列举几点来印证唯识无境的事实。
唯识无境之说其理有四:
一、随情各异:同是一物,由于有情业力差别,所见就不同,如一江河,人见清水,鱼见游园舍宅,天见宝庄严地,鬼见脓血充满。又如人见木材,白蚁见为房屋;人见臭沟,鸭见食堂,蚊子见安乐窝;人见死虫,蚂蚁见为美食等。同看一轮明月,有人欢喜赞叹,有人落泪伤心;同游一处风景,有人心旷神怡,喜气洋洋。有人满目萧然,感极悲泣等一系列事例,这不就有力说明了外境不实,唯识所现吗?如果说外境是实在的话,那为什么有情各见有异,而不是同见一致呢?
二、如梦空寂:《金刚经》对梦作了最精到的分析,认为有情所执外境事物的存在,就如梦境一样,并非离识外才有实在的物体。经中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是具有生灭、造作的一切现象。如梦,梦境虚假不实,这是人人皆知的,但当人在梦中时却执一切皆为真实,一定要待醒觉过来才知虚妄不实。世间万法,皆是如梦如幻。但世间有情由于无明妄想故,执假为真,智者从无明颠倒梦中觉醒,故知诸法不实,皆是唯识所变。其实人们白天所见的事物,亦是由有情自识所现,如同梦境,唯识所说白天只是如梦,但并非真正是梦,而是像梦似梦而已。《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同经又说:∵“三界心心所,皆虚妄分别。”这不正好说明了世出世间的形成,并道出了迷悟之间的差别。由此可知,并非离识外,才有实境。只不过当人在梦境时,不知所见的一切皆是做梦人自识所变。是假非实罢了,于是生颠倒见,执为真实。
三、倒见实境:由于一切众生不知诸法皆是心识所现,更不知心识亦是缘起性空,皆是如幻如泡,于是生颠倒见,内执有我,外执有法。∵“缘起性空”是说世间上的万事万物,无不是由众缘和合而生,其实质是空。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有为现象的存在,都是由众多条件和合,由条件而决定它的存在性。
如现代物质发达的社会,人们总认为识外的事物都是实有,而不知这所有事物皆是众缘和合而有,但由于有情妄想执着,颠倒认识,故不能明白此中道理。这一切皆是遍计所执的实我实法所起的认识作用。有情的法执非常普遍,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对名言概念产生执着,在名言概念中尤其对自己的名字执着得特别厉害。我们把名言概念都看成实在的,当你听到别人恭维赞叹你几句,说你长得很漂亮,很有才华,你就非常欣喜;倘若听见人家诽谤你,骂你是驴子、王八,你就会气得暴跳如雷。其实,语言只不过是一种符号,对某个事物安立的名词而已,它是人类约定俗成的,它与事实并不是一个东西,就像我们说刀不会割嘴一样。然而有情愚痴颠倒,错误地把语言概念执为真实。
有情的我执也很普遍,比如执身体为我。色身乃是四大假合,哪里找得到一个实在的我可得,但有情却把它(色身)执以为我。因此,有人为自己色身强壮而欢喜;有人为自己的色身长得不好看而感到自卑;有人为色身衰弱而忧愁;有人为色身魁梧而自豪,世人整天都在为他(色身)做奴隶。难怪老子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吾若无身,复有何患。”佛陀也说:∵“身为苦本。”之所以这么认为,都是因执身为我的缘故,由于众生强烈的执身为我,才造成了人生的种种颠倒妄想和无量苦痛。众生的执着千差万别,举要言之不外乎我法二执,由此二执故不能正确认识世界,所以有情生颠倒见,起惑造业,感果受报,流转六道轮回,不得解脱。如果执外境是实有,不从唯识所变的话,那么众生所见的一切皆属真实,不应颠倒,既不颠倒,则一切众生不应流转生死,而应超脱生死,成为觉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由此应知,凡是执着识外有实境的众生,皆是颠倒邪见之凡夫,与唯识无境之理恰好相乖违的颠倒认识。
四、随心生灭:谓已得不可思议自在解脱的诸佛菩萨,皆能随自胜神力,变化无穷;自在随心。如维摩诘居士能将自己的丈室变成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可容纳无量诸菩萨声闻众,而不觉得狭小;又如观音菩萨随类化身度众,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者,观音菩萨即现什么身而为说法度化。不但无量诸佛菩萨皆具如是不可思议的殊胜神力,就连那些已证得了五神通的外道仙人也能随心转变外境。《唯识二十颂》第十九颂:“弹宅迦等空,云何由仙忿;意罚为大罪。此复云何成?”此中的弹宅迦、羯陵迦,未登迦三位仙人在山中修行,后来因种种因缘招受国王及国中人民的污辱,一怒之下,将三个繁荣富强的国家毁化为山林。这不都是活生生的事实,皆可成立唯识无境的道理吗?如果说离识外是实有的话,那他们又怎能转变外境,随心变化呢?是故应知,境由识变,离识之外,无有一个绝对客观实境可得,以此推论,唯识无境之理,绝对成立。
如上四点虽可说明唯识无境的道理,但还有一个问题不能解决,唯识说的识外无境,而离开自有情外还有其它有情存在那不就是识外之境了吗?然复应知,大乘唯识圣教所说的唯识无境,是说一切有情的识外无境,并非指某个有情的识外无境。如果说某个有情的识外无境,那就成了唯我,而不是唯识了。是故《成唯识论》云:∵“识言总显一切有情各有八识,六位心所,所变相见,分位差别,及彼空理所显真如。识自相故、识相应故、二所变故、三分位故、四实性故、如是诸法皆不离识,总立识名。”
作者:定赞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