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信论上说:「心生则种种法生」,我人因无始以来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於是幻现万法
,自变自缘,渐迷转深,而堕入流转不息的六道轮回。由於二执炽盛。对自身以及环境作种
种的计度而引发招得了无量无边的烦恼与痛苦。静观我人从生到死,所受的一切无非是苦上
加苦,丝毫不得清凉自在。何况不闻佛法,则死後三途有分,苦更不堪言。∵释迦慈尊正为
了对治我人这样的迷惑颠倒,所以从大觉心中流露出「万法心造」的道理来,使我人由之起
唯识观,而证入自性大光明藏之中。我人之所以流转生死,就是因为不了「万法心造」的道
理。因此,为求解脱,这种道理不可不知。
我人当知一切诸法,是唯心所造,刹那变化,虚幻无实。内而种子根身,外而器界,无
一不是我人的八识所幻现,因有无明痴本,使第七识妄执第八识之见分为相分,而生出贪爱
等的根本烦恼。这些烦恼又引动第六意识及其思心所等,主使前五识,去攀缘外境,造作身
口意三业。既造了业,便有一种业能,使第六识牵引第八识总报体,入六道受报。於各各道
中,又复造业,辗转受报。如此惑业苦三障,互为因缘,流转不息。观其正报,上而天道,
下而地狱;观其依报,上而无想禅境,下而地狱刑具,无一不是唯识变现。求其自性,了不
可得。可是因我人不了唯识变,不作唯识观,所以不免要起惑造业而招感苦报了。若是了知
一切法无非是空花水月,则种种痛苦,其性亦空。所受既无,能受也不存在,则当下自在清
凉。但这全是证悟的境界,若没有实际功夫,单凭了解一些概念,这於解脱分上丝毫不着力
。因此,在了解万法唯识变後,紧接着须作唯识观,才能有几分相应之处。修作唯识观,唯
识宗说有五重,由浅而深。直至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次第井然,功夫严密,境界精细。我
人生当末法,观智粗重,欲从这里下手,实是不易。求其下手易,用力少,收效速,致功高
的,当以净土宗持名念佛法门为最佳的契机。一句弥陀名号,念兹在兹,伏住妄识分别。能
分别之识既伏,则唯识所现之境亦不现。然识亦虚妄,其体本空,揽性而有。若持名念佛,
念至理一心不乱,则并此妄识亦灭,真心开显,圆智透露。可知一句弥陀名号,不可思议,
唯佛究了。仗弥陀名号,直可转妄识为真智,其功能岂可小视。
自性大光明藏本有,妄识本无,则我人岂可自甘沉沦六道,舍真而取妄,舍智而取识,
不也迷惑颠倒之至乎。众生皆具有佛性,皆可成佛,此一肯定,给与我人以无比的信心与希
望。我人何幸,又得遇闻净土法门,固当放下万缘,一句弥陀名号将心提起,绵绵密密,蓦
直念去,自能优入极乐净域,以至彻见真如自性。何等便宜,何等自在,我人学佛,於此一
大事因缘万万不可错过。
第30期∵公元1974年2月20日发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