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韩廷杰∵

佛教在印度经历原始、部派二个发展阶段後,於西元一世纪出现大乘佛教。大乘佛教有两个着名学派:中观学派和瑜伽行派。中观学派産生于西元三世纪,因主张一切皆空,所以被称爲大乘空宗;瑜伽行派産生於西元四世纪,因主张“万法唯识”,所以被称爲唯识学派。唯识学派因爲主张有识,所以被称爲大乘有宗。∵

大乘佛教出现空、有两个学派,这就爲大乘佛教奠定了理论基础。十分庞杂的佛教理论体系,可以高度概括爲空、有两个字。不仅大乘佛教如此,小乘佛教亦如此,小乘佛教的重要论典《阿毗达磨俱舍论》讲“有”,《成实论》则讲“空”。原始佛教也不例外,中观学派的“空”和唯识学派的“有”都可以追溯到原始佛教时期,详见印顺法师的《唯识学探源》和《性空学探源》两本书。∵

印度佛教如此,中国佛教亦如此。隋唐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此间形成的八大宗,其理论体系也可以高度概括爲空、有两个字,三论宗纯粹继承了印度大乘佛教的空宗理论,唯识宗则纯粹继承了大乘佛教的有宗理论。除此之外的六大宗则是空、有结合。禅宗有个着名故事,五祖弘忍爲了选拔嗣法弟子,让其弟子各作一偈语,神秀书偈如下:∵

身似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这显然是大乘有宗理论的具体应用。∵

弘忍的另一弟子慧能看到神秀的偈以後,很不满意,在旁书偈如下:∵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显然是大乘空宗理论的具体应用。∵

因爲神秀和慧能的分歧,使禅宗分爲南北二宗。以慧能爲代表的南宗主张顿悟法门,以神秀爲代表的北宗主张渐悟法门。由此可见,大乘空宗是顿悟法门的理论基础,大乘有宗则是渐悟法门的理论基础。∵

基於对佛教理论的这种总体把握,历来佛学院所设的课程都以中观和唯识爲主,以前的汉藏教理院,现在的中国佛学院,以及各省的地方佛学院,除天台山专宗佛学院外,无一例外。刚晓法师的《唯识二颂》是他多年从事佛教教育的结晶。刚晓法师在九华山佛学院任教十多年,近来又相继到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杭州佛学院任教,主讲唯识和因明,对《唯识二十颂》和《唯识三十颂》讲了一遍又一遍,在教学实践中屡经修改,逐步成熟,才得以现在的面貌与读者见面。其功力之深,可想而知。我确信:本书付梓後,将得到海峡两岸各佛学院共同欢迎,将被采纳爲佛学院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佛教界流传这样一句话:“讲有容易讲空难”。其意是说讲唯识容易讲中观难。这句话不无道理。这句话是从人们接受的难易来分的,不是从理论体系讲的。以《中论》爲代表的空宗是彻底否定的理论,它不仅否定客观物质世界,也否定人们的主观世界,即使被佛教视爲神圣的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佛、涅盘等,它都否定。不仅一般人难以接受,即使佛教徒也难以接受,认爲这种彻底否定的理论可能威胁到佛教的生存。在这种背景下産生了大乘有宗,即唯识学派。唯识学派彻底否定物质世界,这一点与中观相同;又主张主观心识的存在,这一点不同於中观。和中观的“空”比较起来,这种理论佛教徒易於接受。刚晓法师的《唯识二颂》用世俗事例并用通俗易懂的方言俗语进行讲解,行文生动,更易於使人理解接受。在通俗的讲述中,时时爆发出卓知高见的火花,与胁煌墓鄣悖钊硕恳恍拢匚段耷睢K浴段ㄊ抖獭芳仁呛胙锓鸱ǖ暮媒滩模志哂幸欢ǖ难跫壑怠<扔衅占暗囊蛩兀钟刑岣叩囊蛩兀芄黄鸬窖潘坠采偷淖饔谩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