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法明门论》第十一讲

●作者:多宝讲寺函授部

《大乘百法明门论本地分中略录名数解》。

我们现在是讲的是最后的理。前面讲的事,一百个法,是事,那麽,后来讲的唯识道理,一切法的中间,就是中间是都没有“我”的。没有什麽“我”?一个是补特伽罗的我,一个是法我,这个都没有。那麽,这里是讲得比较简单了,我们昨天补充了一些《广论》的两个无我的道理。现在我们还是要补充一些。今天我们还是继续地把《广论》的道理,不(杭俚)大家了解一下。这个是甚深的毗钵舍那,就是一般学《广论》最害怕的那一部分,但是,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整个的《广论》,结晶品就在这里。前面的都是爲了这个,布下的一个基础。那麽,最后,就是达到这个要求了。我们的《百法》也是一样的,前面讲了一百个法,都是爲了达到最后的两个无我。

破人我与破法我

那麽,这个里边就是说,昨天我们讲补特伽罗无我,这个补特伽罗无我的见,那麽,这个跟法我的见,在唯识里边,它是说的阿罗汉破人我,菩萨是破法我。是不是截然的?也不截然。就是在唯识观里边,也没有把人执跟法执截然地分两个,这两个执是有互相牵连的。那麽,在唯识观里边,也就是说,不能说法我跟人我是截然地分割两个,就是阿罗汉他法我一点也不破,就破人我,也不是这麽回事。那麽,在中观里边,讲得更彻底一点。就是说,法我和人我,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那麽这里就得一个结论,是怎麽说的呢?他说,没有通达法无我的人,也决定不能通达补特伽罗无我。那就是说,法无我跟补特伽罗无我,两个是必定联系的,不能说一个不通达而把另外一个补特伽罗无我通达,是不可能的。那就是说,那麽一些,其他的一些宗派,他怎麽说的呢?阿罗汉没有破法我,但是破人我,他证了阿罗汉:这个话不了义。真正阿罗汉,我们的中观见来说,也是破了法我的,但是这个法我,破得不多,跟菩萨破的不一样,是比较数量少一点,但是不能说不破。所以说,一定要破了法我之后,或多或少地破些法我,才能够通达补特伽罗无我。所以说,假使你对一切法执着它实在有的,那你决定对补特伽罗是也执了实是有的,不会说,法执很坚牢,而补特伽罗的我执是去掉了,不可能的。因爲它们里边有决定联系,所以从中观的见来看,如果说你说一切法是有的,人是没有的,那麽,你这个宗派是不了义的。这就是说,仅仅是达到这个高度是不够的。那麽说,也不是说否定这个宗派不行,就是说,你这个宗派,到达你这个高度之后,还得往上进,就不是最高峰。所谓不了义,就是你不是最高峰,也是一个方便,到了这个地方,不能说到顶点了,还得要往前进。这个是一个人空法空的关系。

我们在《金刚经》也有这个,“若取法相则爲着我人猩僬摺薄>褪撬的阋醋欧ǖ幕埃歉觥拔胰诵生寿者”这个人的执着还是存在的,那就是说跟这个是一样的,一致的。我们要真正要通达人空,决定要把这个法空的道理要通达一部分,全部通达是菩萨成佛了,那麽,阿罗汉也决定要通达一少部分,所以说,我们这个地方,这个观点要树立。

“我”跟五蕴是一是异的分析

那麽,下边我们就是说那个了。下边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跟大家讲一下。在我们中观见里边,对五蕴的里边执了是我的看法,他是怎样子分析的。

一个呢说,我们现在是先把这个原则决定下来。在讲中观的时候,对一个法,它是一或者异,或者一或者多,这两个东西决定占一个,不能有中间的。不能说“亦一亦异”,“亦一亦多”。这个,我们天台宗、其他的宗派经常用这些,在中观宗里边两个东西,你要决定它是哪一个,要是就是一,要就是多,不能说亦多亦是一,非多非一,这样的东西不存在的。

那麽,就是说,我们要肯定这个原则,然后说我跟这个五蕴是一个,还是我跟五蕴是分开,要这样子观察,然后得到无我的结论。如果你说“亦一亦异”,就是跟犊子部那样的说法,是不允许的,因爲事实上表现东西要麽是一个,要麽多个。中间还有什麽呢?不是一就是多,不是多就是一,没有其他中间的,这个原则先要肯定下来。那麽,现在我们就要看了。

要达到补特伽罗无我,它里边有两个方式,一个是以车的一个比喻,这个比较难,我们就不说了。现在我们说的一个就是跟我们《五蕴论》有关系的,那就是说先要观察,“我”跟五蕴这两个东西还是一个,还是不是一个,就是说“我”就是五蕴,还是“我”离开五蕴之外另外有一个“我”。那麽这两边观察,发现这个“我”既不是一也不是异,那麽,这个“我”是不存在的,因爲你要存在的话要麽就是一,要麽就是异,你一也不是,异也不是,那说这个东西是没有的。

那麽,现在观察五蕴跟“我”,是到底一还是异。

“我”跟五蕴是一的过失

先是说一,假使五蕴就是“我”,那麽,这个里边,你如果这样说,有三个过失。应成派的观点,就是说,你照你这麽说,就会出现什麽什麽的过失,这叫应成派,把你过失指出来。那麽,现在你说五蕴跟“我”是一个东西,管你说“我”就是色也好,“我”是受也好,“我”是行也好,那“我”是最后了别的识也好,乃至这五个蕴都是,总起来是“我”也好,是一个东西的话,“我”就是五蕴的话,那麽,要有三个过失,他举三个。

第一个,你说五蕴就是“我”的话,那你这个“我”没有用了,本身就是五蕴,你还另外加个“我”干啥呢?

第二个,假使“我”就是五蕴的话,五蕴很多,那麽“我”也要很多。

第三个,五蕴是有生灭的,那麽你这个“我”也等于有生灭的。一般执了“我”就是常的,是能够独立自在的,那你有生灭的“我”,这个“我”成什麽东西呢?这个,下边还要说,有生灭的“我”,还有什麽过失。

那麽,这个里边我们就是看,假使“我”跟这个蕴——第一个过失,“我”跟五蕴是一个的话,那麽,你说有一个“我”,本来五蕴是我们都公认了,是有五蕴的,佛也说的,你说这个“我”是跟五蕴一样的,那麽,你这个“我”要它干啥?就是五蕴就够了,你还要这个“我”干啥呢?你说这个“我”,是毫无用处,就是五蕴的另外一个名字,体是一个,那你这个“我”就不需要了,这是一个过失。

第二个过失,假使你说五蕴就是“我”的话,那麽,这个,一个有情,那就是很多的“我”了,因爲五蕴我们知道色蕴有很多的色,受蕴很多的受,乃至行蕴更多,那麽,这样说,“我”也有很多了。那麽,五蕴很多,“我”也有很多。那麽,所谓执着个“我”,不能说很多的“我”,“我”当然就是一个的才叫“我”。那你这个不对头,五蕴就是“我”的话,那“我”要成很多了,那就有过失,这是第二个过失。

第三个过失,五蕴是有爲法,有生有灭的,那麽,你这个“我”就是五蕴的话,这个“我”就有生灭了。“我”有生灭,那麽,有没有过失呢?那过失很多,这些都是《入中论》跟《广论》里边,中观论里边的一些道理,很深,我们只介绍一下它的结论,中间的辩论现在也不能讲,讲了也不好懂的。那麽,所以日常法师把止观章是略掉了,也是因爲一般的人讲了也听不懂没啥意思,打瞌虫了。他又说假使“我”是有生灭的,那麽,这里边有三个过失,哪三个过失呢?

第一个,宿命就不成立了,因爲“我”是有生灭的,这个“我”,后面那个“我”,跟前面那个“我”,各是各的了,一断掉了前面,那麽你说,假使你说过去“我”是……,佛在世了,他过去他行菩萨道的时候,在什麽什麽时候他做什麽样的,在歌利王的时候割截身体等等,这个就记不起来了,因爲两个隔开了,就是依宿命的事情就不成立了。

第二个过失,你造了业之后,你说前面这个“我”造了业,后面这个“我”已经断掉了、灭掉了,那麽,这个受,它的业就没有人承当了,造了业就受果的人就没有了,他已经没有了,哪个来受果呢?

第三个过失,你假使说,虽然是他灭掉了,还可以下面生的那个“我”,可以承受那个业报——受果。那麽,这个里边又有过失了,你说这个“我”是有自性的,前面那个“我”灭掉了,后面那个“我”生起来了,各有各的自性,那麽,这个不是一个东西了,不是一个东西,那麽,你说他造的业他受果,那麽,也可以说某某人造的业,第二个人他去受果去了,这个也是讲不通的。

所以说“我”有生灭,也是有过。这样子,这样分析之下,“我”跟五蕴是一个的话,决定不能成立。

“我”跟五蕴是异的过失

那麽,下边就是说“我”跟五蕴是异,假使“我”跟五蕴不是一个,那麽,有没有过失呢?这是外道了,外道就是看到佛教徒跟你说,你说五蕴是跟“我”是一个的话,有很多很多过失,六个过失,那麽,这六个过失他也承认,认输了。那麽,他不甘认输,他就说五蕴不是跟“我”一个东西,就是离开五蕴之外还有个“我”,这是另外的。

那麽,你执异蕴的“我”,就是跟五蕴跟“我”是不一样,那麽,这个有没有过失呢?同样有过失。它的过失是怎麽说呢?他说五蕴是跟“我”不是一个东西的话,那麽,我们知道五蕴就是一切有爲法,一切有爲法有所造作了,那麽,你这个“我”跟五蕴不是一个东西,那麽,他就不是有爲法了。不是有爲法,那就是无爲法差不多的东西了,那他是没有生灭的了,他是常的了。固然常是对了,“我”是常的,但是这个“我”没有作爲的,无爲法的常,虽然是常,没有造作的,就是不会动的,这麽一个东西。这个“我”有啥意思?一个“我”虽然是常的,但没有变化的,也不能造作的,你这个“我”是毫无作用的“我”,这个也是毫无意思了,所以说,你说执了五蕴有“我”呢,是一个离开五蕴之外还有个“我”,那还是不能成立了,你这个“我”有什麽意思呢?这个无爲法一样的东西。

那麽,假使说,再一个说,假使五蕴跟这个“我”是两个东西,有两个东西的话,那麽,这个,假使是我们说,桌子跟凳子是两个东西,那麽,离开桌子决定有一个凳子可以看得到了,或者是能够了解得到了,但是我们说离开五蕴之后,我们再怎麽追求,六根去探讨,都不能探讨出一个“我”这个东西。所以说离开五蕴之外,还有一个“我”,那也是不成立的。

那麽,这样子,我们是讲的是结论了,中间要经过辩论,要因明的方法去辩出来,这才能够得到这个结论。那麽,我们说这样,爲什麽要这样子做呢?我们说,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要从这一方面看五蕴是对“我”是一的,有什麽过失,五蕴对“我”是不是一个东西的,有什麽过失,这两边一看,就可决定出五蕴之外没有再是一个“我”,是一个也不是,是两个也不是,那就是没有了,这个“我”是没有的,一定要经过这样的辩论,要知道五蕴是一有什麽过失,五蕴是异也有什麽过失,那麽,这样子决定了的了解得到了,那才可以说这个“我”是决定没有的,假使你没有经过这般细的辩论,你就是说煳里煳涂地说补特伽罗是没有“我”的,你这样子的样子,没有这个,单说一个结论没有辩论的话,没有论证的话,你终不能得到清净见,这个很重要的。你瞢里瞢懂地得了一个结论的话,这个是不可靠的,这个清净见不能生出来的,所以说,***的辩论不是搞游戏、争胜,是要得到清净见必须要经过因明的辩论。

那麽,我们如果自己内部不辩论,没有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你说你要得到清净见——得不到,清净的见得不到的话,也证也证不到,前面我们昨天讲的,你这个知见,正的知见没有生起的话,那你要证到这个正知见也不可能的,所以说,决定要生起清净见,决定要经过反复的辩论,是一是异,这样子抉择下来,知道它决定是一也不对、异也不对,那就是说“我”是没有的,这样子清净正见生起之后,然后你定中去修,才能够证到这个见。

如果你没有经过这一番的探讨,你单是煳里煳涂地“一切法空”,“我是没有的”,不行的,这个是证不到清净见的,所以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我们学佛法,不是说不动脑筋了,马马虎虎可以学到的,是要经过艰苦地分析推理,然后得到这个知见,这个知见得到之后,决定不移,成了胜解,然后你定中去熏修,那就成证到空性的无我见。如果你不经过这些手续的话,这些过程没有的话,是证不到的,这个是决定的,我们说是一切经论里边都是这麽说的,这是一个问题。破我与五蕴是一和五蕴跟我是异,用这个方式证到无我,补特伽罗无我的一个道理。另外还有七支的喻,以车的比喻,这个比较难了,就不说了。

那麽,下面我们说一个法我了,人我是破掉了,这个法我该怎麽破?法我的破也是比较一个、相当之复杂的一个问题。那麽,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边,他是就说,第二个抉择法无我,补特伽罗假使说是爲五蕴、六界、六处,这些,十八界,等等,这是法了,就是我们要安立一个补特伽罗在什麽地方安立呢?五蕴上安立,那麽,六界,地水火风空识这六界,十二处十八界,只是不外乎这些地方安立一个补特伽罗。那麽,在这个地方补特伽罗是破掉了,那麽,这些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是不是实在有的?就是这个问题了。

那麽,这个也要破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也没有一个独立自在的自性,这个方式怎麽破呢?要就是“诸法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以这个四个方式来达到一切法无生,这个道理是中观道理,当然一下子讲不清楚,但是这个方式可以告诉大家,用这个一切法不能自生,也不能是从他生,也不能合起来生(合起来生,两个瞎子加起来还是个瞎子,还是看不到的),那麽也不能无因生,无缘无故就生出来了。那麽,既然自也不生,他也不生,共也不生,无因也不生,那麽,怎麽生呢?因缘和合而生,所以一切法是无生,实际上是无生的,那麽说它如幻的这个缘起,和合而生,并不是说有自性的法,没有自性的和合生是可以的,有自性的法它就不能生了,要自生也不行,他生也不行,共生也不行,无因生也不行。那麽,以这个四个方式探讨一切法,决定是没有自性,就是无生,这个也是一个很比较重要的问题,但是中间的论证是很复杂的,也不能说几句话说完的,介绍一下。

那麽,我们再看一看关于空性的问题了。我们昨天讲过了,要出三有,决定要证到空性,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出生死,度一切苦厄,所以说,空性是一定要成立空性之后,才能灭烦恼,才能够解脱,所以说,空性是我们解脱道的命根子,离开空性就不能解脱了。那麽,离开菩提心也就不能成佛了,这两个都是,一个是母,一个是父,般若是母,一切空性三乘共的,有了空性才能解脱生死,有了菩提心才能成佛,这两个东西是我们的修行的命根子。

那麽,龙树菩萨说的,就是回复、回到我们这个问题了,声闻缘觉证不证法空的道理?那麽,根据我们应成派中观见,龙树菩萨他的说法,一切声闻缘觉也证到一部分法无我的空性的,不但是证到人空了,还证到法空的。那麽,这个跟菩萨有什麽差别呢?有差别。他,龙树菩萨的一些他的经论里边很明显地论证到一切声闻缘觉也是证了法空性的道理的。所以说,解脱生死你没有这个法空的见是解脱不了的,单是证人空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证人空不联系到法空,也是做不到的,人空跟法空不是截然分割的,有一定联系的,你要证得补特伽罗空,必须牵涉到一部分的法空。所以说真正要解脱生死,那必定要得到法空的道理,知道,才能够成办。声闻缘觉他在断烦恼的时候也要修法空见,但是烦恼断完了,以此爲足,他不要再修这个了(不要行菩萨道了,不要长时修三大阿僧祗劫了,所以一切的法空的道理没有断完),那就是烦恼障断掉了,所知障没有断完。

所知障什麽?障我们的法空的那些障碍,所知就是人法二空的道理,把你障住了。那麽,这个障,声闻就在要证到人空的时候把这个障断了一部分,当他人空证到之后,他再不继续断下去了,所以声闻缘觉断的法空数量少,而菩萨要断尽一切所知障,要成佛,自己生死了了还不满足,要度尽一切猩汲錾溃家煞穑潜匦氚阉兴隙贤辏蟀⑸蠼偈奔洌坏嵌贤辏肿右裁鹜辏庋硬拍芄淮锏匠煞鸬囊桓龈叨攘恕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