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论
佛学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云何可入?曰可依唯识。何以然耶?盖宇宙万有,皆为心
法色法,有为法,无为法所总摄,若了知唯识,则宇宙人生问题,即迎刃而解。觉之则支配
宇宙人生,得大自在丶大解脱。何以故?盖宇宙观乃是第八识之相分,而人生观是第八识之
见分。是故,唯识之旨乃要吾人识破妄相,即相归性之极则也。是以师曰:「是相乃心之相
,心乃相之心,若无心自不有相,无相则何由显其心哉。」由是万法唯识,且性相圆融明矣
。
(二)释明唯识
「唯识」二字何作义解。「识」者了别也。凡吾人能识别事物者,即是此识。又吾人认
识朋友此识即代表吾心也,眼见即眼识,耳闻即耳识,虽眼见耳闻,亦必由识而有了别之作
用。「唯」字是遮除义。谓世间万事万物皆唯「识」之所造,除识之外无有一法。经云一切
唯心造,万法唯识所变是也。譬如山河大地,世人皆执为实有者,依唯识言,乃为心识所现
之相分耳,非实有山河大地之本体也。
(三)释初能变要义
颂曰:「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文分三,初自相门阿赖耶,此云「藏识」谓此识
能藏一切法之种子。故曰能藏,持种义。又此识为前七识杂染现行法所熏丶所染丶所覆。故
又曰所藏,又此识为第七识所执者,故曰执藏。有情执为自内我也,是故阿赖耶识因缘力故
自体生时内变为种子,有根身,外变现器界。
次果相门阿赖耶识别名异熟识,异熟义有三,一者异时而熟谓由因至果,时不同故,如
今生所造善恶业,过一二生,或百千生,後受报,名异熟。二者变异而熟,谓由因变异为果
而熟,名异熟。三者异类而熟,谓由因至果,性质不同,因有善恶果则无记,名异熟。如是
第八阿赖耶识,由前世造之「因」,而成异熟之果报,故时间不同,既由前世所造之因,至
成熟时理当变易,由少变多,由小变大,故「因」中所造之善恶业,至受「果」时变成非善
非恶之无记果,即异熟果也。世人谓种善因得善报,恶因得恶报,吾人未即见受报,是以谤
无因果。殊不知众生所得果有「异熟果」及「等流果」,若就藏识之体论,则因有善恶,果
唯无记性之异熟果。若就藏识中所藏之种子论,则因是三性果亦有善丶恶丶无记三性之等流
果也。譬如富贵人之身体与贫穷人,同是五官百骸,无有差异,此即无记性之异熟果,若至
所受之富贵丶或贫贱丶智愚丶美丑等之果报。此即等流果也。
复次因相义,阿赖耶识名一切种识,谓此识能执持一切法之种子,令不遗失,具缘起现
行也,何法名为种子,谓本识中,亲生自果功能差别。今日科学亦证实此识之种子确有其功
能,如遗传学所谓染色体,基因等不同,是故有文学丶数学丶音乐丶种性等遗传。然世尊早
在二千多年已言及,是故颂曰:「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忘,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是
故「菩萨畏因,凡夫怕果」。是以凡修道者必深信因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则念佛当可往生矣!
(四)释第二能变要义
思量识为第二能变,此识名意,又名染污意,恒审思量故,此识所依第八识中自识种,为亲
因缘依。又依第八识现行为增上缘,此识起相续攀缘第八识见分,而自变其相分,由是执之
以为我也,第七识相续不断缘第八识见分。犹如电影机相续不断放映始觉其人为活,世人所
执者即此影相分也。如是则具我痴丶我见丶我慢丶我爱,此四常起烦恼内心,令外转识,恒
成杂染,有情由此生死轮回,不能出离,故名烦恼。我执起於是为自我争名夺利,小之则斗
争流血,大之则天下大乱。而生物学家达尔文观之人类进化曰生存竞争,优胜劣败,由是马
克斯唯物邪思横行,即由我见而起所造之祸也。
修道者,唯在破见思惑,而见思惑之根本为我执也。是故论曰:「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
」。即为此「我」,说法四十九年,我见既离则八识无明转。而一心之义显,由是观之何相
而不归性耶,即金刚经谓:「无我相人相寿者相者即菩萨」。
(五)释第三能变要义
第三能变为了别境识,随所依根─(眼识乃至意识)和所缘境─(色识乃至法识),而
有六种差别,虽有不同,但皆以「了境」为「体性」─(即自证分缘见分为境)。亦皆以「
了境」为「行相」,即见分缘相分为境也。
八识通名心王,但第八识乃为生死王,此为无记之异熟果,八识心王皆不造业,其作善
恶业乃心所也,而此第六识虽通三性丶三量丶三境,亦是藉心所造业,所造之业则招异熟果
,如世人家之奴仆作恶,累及主耳,是以颂曰:「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
如第六识与五偏行心所相应,五偏行者谓「作意」丶「触」丶「受」丶「想」丶「思」
。此五心所乃善恶最初之动念也,虽有五法,实总成一念。何以故,心性本廓澈圆通,灵明
虚湛,无奈八识田中,含藏无量劫来善恶业习气种子,内熏鼓发不觉动念,即是作意,此生
心动念之始也,如起信论言:「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是也。故众生无始以来
未曾离念,故禅家之参话头,净宗之念佛皆堵截意识不行,即是不容作意,离此一念即是真
心也。是故修道者必运用第六识来念佛,以制其妄念也,大势至念佛圆通章曰:若众生心忆
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也。此乃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
也,若是六丶七识因上转,则五丶八识果上圆矣。
(六)释净土宗与法相宗
盖念佛与唯识关系最要。何以故,由上所述亦可知,兹再举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以证之。
要解言:「此则以弥陀种种庄严,作增上本质,带起众生自心种种庄严,全佛即生,全他即
自,故曰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弥陀种种庄严,作增上本质」。此乃以弥陀大圆镜智,作增上本质,带起众生自心中
种种庄严也,吾人之所以能念佛往生,即以弥陀大圆镜智,作为增上本质境。以阿弥陀佛之
万德洪名为所缘缘,带起自性清净心之无漏种子,即八识自体为能缘,苟能此净念相续,此
乃等无间缘。则念至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寂而照,照而寂,能所一如,则全佛即生,全他
即自,决定往生。故曰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此乃性相圆融也。
第49期∵公元1975年12月20日发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