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习位──广释行义.三学相摄门(续二)
三学相摄门者,谓修习位菩萨,修习布施等十种胜行与戒定慧三学,互相收摄之部门也
。
《成唯识论》九,先释戒定慧三学,後明二者相摄。三学则先释戒学,科判如左:
(三)广大殊胜
谓菩萨戒,望彼二乘,有四种广大义,故曰:广大殊胜。何等为四?无著菩萨《摄论》
卷下云:「一由种种无量学处广大故,二由摄受无量福德广大故,三由摄受一切有情,利益
安乐意乐广大故,四由建立无上正等菩提广大故。」由此四种广大义,显示菩萨戒殊胜。兹
分述如左:
(1)由种种无量学处广大故──学处,修学之处,即指戒律。如五戒亦名「五学处」,
八戒亦名「八学处」,十戒亦名「十学处」。今说菩萨戒,亦可名为「菩萨学处」。
菩萨戒,品类繁多,如唐终南山道宣律师之《净心诫观法》一云:「菩萨戒有八万威仪
,声闻戒有三千威仪」。
《大智度论》五十八亦云:「毗尼(律藏之梵名)中,略说则八万四千,广说则无量(
无边)。」故知八万或八万四千,皆在形容大乘菩萨戒微细之行仪甚多。
问:菩萨律仪(戒律仪则)何以比声闻戒多?
答:《净心诫观法发真钞》卷上本云:「菩萨多而声闻少者,以菩萨通护心戒,声闻止
在七支故。」(案:七支戒,谓戒止身三口四之恶业也)。
此即约菩萨之「律仪戒」之品类数量繁多,说菩萨戒望彼二乘戒殊胜!
(2)由摄受无量福德广大故──由於菩萨能持「摄善法戒」,即菩萨能修学一切有为无
漏善法,能摄受无量福德资粮,能证得无上菩提道故,非「二乘戒」(唯有一种「律仪戒」
)所能及也。
此即约菩萨之「摄善法戒」,以彼能摄受无量福德资粮故,说菩萨戒望彼二乘戒殊胜。
(3)由摄受一切有情利益丶安乐意乐广大故──由於菩萨能以慈悲心,去摄取一切有情
。即菩萨能於一切有情,劝令修善,而令彼等於现生之中,获得种种利益(此即名为「利益
意乐」),菩萨并期望此诸有情,将来都能获得「胜果」──最究竟圆满之佛果(此即名为
「安乐意乐」)故,此亦非「二乘戒」(唯有一种「律仪戒」者)所能及也。
此即约菩萨之「饶益有情戒」,以彼能给与一切众生丰厚之利益安乐故,说菩萨戒望彼
二乘戒殊胜!
(4)由建立无上正等菩提广大故──由於菩萨戒,能兴建成立大菩提(即佛菩提)故。
《华严经.贤首品》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
《梵网经》亦载佛云:「微尘菩萨众,由是(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成正觉」,正觉即
指大菩提!
无著菩萨之《大乘庄严经论》十二云:「菩提有三种,谓声闻菩提丶缘觉菩提丶佛菩提
。」二乘之无漏慧,为菩提而非大;唯佛之无漏慧,乃为菩提而大也。
此大菩提,唯由菩萨戒建立;二乘戒则只能建立声闻菩提及缘觉菩提耳。
此即约得果广大,说菩萨戒望彼二乘戒殊胜!
上来「菩萨戒殊胜」之三「广大殊胜」已略释讫。(未完待续)
第407期∵公元2010年9月发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