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二‧四一九「不可知」者,谓此行相极微细故,难可了知。
【疏翼】
第二别解行相所缘中,第二解「不可知」。于中有二︰初、解「不可知」,次、问答辨论。初中又二︰一、解见分不可知,二、解相分不可知。此即初中初文。
【述记‧卷十六】
自下第二、解不可知。有二︰初、解不可知,后、问答辨论。
谓前颂说「不可知」言,第一、见分行相难可了知。
【论文】
二‧四二○或此所缘,内执受境,亦微细故,外器世界,量难测故,名不可知。
【疏翼】
第一初解「不可知」中,第二解相分不可知。
【述记‧卷十六】
此中第二、相分难知。
「内执受境」,即有漏种及有根身,细微[1]难知。非执受境「外器世间」,量大难知。总第二段,如《瑜伽论》五十一说︰于欲界中,缘狭小境。此中谓约身器为小。色界「广大」[2],亦约身器。初禅器,等小千界故[3],身大可知。空、识无边处,「缘无量执受境」,即约种子生现行识时,作此行解故,缘此无量行解之种,名缘无量所执受境。无所有处等,准此应知[4]。
既缘种上差别功能,故知亦缘二无心定!
此理不然。所言「缘」者,从果为名,非缘此种子无量行解。故不缘无心定等,如前已说。
【论文】
二‧四二一云何是识取所缘境,行相难知?
【疏翼】
第二解不可知中,第二问答辨论。于中分四︰一、问何以难知,二、举灭定为喻答经部,三、立量答萨婆多,四、更举无想等为喻。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六】
谓外问言,即经部等、萨婆多等:既行难知,应非是识!
此「行相」言,但言见分。
【论文】
二‧四二二如灭定中,不离身识,应信为有。
【疏翼】
第二问答辨论中,第二举灭定为喻答经部。
【述记‧卷十六】
此、举喻答。
此、答经部。彼末[5]计许灭定有心,故以例答:如灭定中不离身识,行亦难知。
应信第八识恒体有。此答上座及末经部有细意识,于此可然。
【论文】
二‧四二三然必应许灭定有识,有情摄故,如有心时。
【疏翼】
第二问答辨论中,第三立量答萨婆多。
【述记‧卷十六】
萨婆多等,定中无识,如隔日疟。答萨婆多──彼不许灭定有识故──以理答之,比量如文。
【论文】
二‧四二四无想等位,当知亦尔。
【疏翼】
第二问答辨论中,第四更举无想等为喻。
【述记‧卷十六】
此、亦所立同。二宗[6]各解不同无不定过[7]。
【疏翼】
以上第二颂下半至第四颂共二颂半,以十门解释中,合第四所缘、第五行相二门解释讫。即解第二颂下半及第三颂上二句中前七字讫。
--------------------------------------------------------------------------------
[1]∵「细微」,论原作「微细」。
[2]∵色界缘广大执受境。
[3]∵《大毗婆沙论》卷一百三十四初云︰
色界云地下狭、上广。谓初、二、三、四静虑地,如次等彼四洲、小千、中千、大千诸世界量。
[4]∵智周《演秘》云︰
身即是器,非外器器;五十一中,依身器器以明宽狭。
[5]∵「末」,即末经部。
[6]∵「二宗」,谓经部、萨婆多。
[7]∵智周《演秘》云︰
若对经部上座,亦是指例。若对萨婆多还以比量成;若无想等不入宗中,灭定比量,便有不定过耳。此中亦有无心、闷绝、睡眠等位,唯自所许,或皆「等」中。此等﹝位﹞有识,自下广成。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