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三.三六七又契经说:寿、暖、识三,更互依持,得相续住。

【疏翼】

第二引经申其理证或依经附理十证中,第五三法互持证。于中有三︰一、引经,二、遮余非或正解,三、归本识。初引经中分二︰一、引经颂意,二、总申正理。此即初中初文。

【述记‧卷二十二】

自下第五、三法契经。文各有三,准上可解。

此《经》有颂[1],谓:寿、暖及与识,三法舍身时,所舍身僵仆,如木无思觉。[2]此中更互依持之经,是长行文,与颂稍别。

此经意说︰于有色界有寿、暖处,有能持识,「三法」摄故。识如彼二,亦应相续,故以为证。

【论文】

三‧三六八若无此识,能持寿、暖,令久住识,不应有故。

【疏翼】

第一引经中,第二总申正理。

【述记‧卷二十二】

总以理成,下自别解。

【疏翼】

以上第五三法互持证中,第一引经讫。

【论文】

三‧三六九谓诸转识──有间、有转,如声、风等──无恒持用,不可立为持寿、暖、识。

【疏翼】

第五三法互持证中,第二遮余非,或正别解。

【述记‧卷二十二】

第二、正解有三︰先、非转识,次、即赖耶,后、难异执。此、非转识。

六种转识于五位有间断,于三性有转变。由斯义理,无恒持用故,如声、风等。此中三量,因有三故︰一、有间,二、有转,三、无恒用。不可立为持寿、暖、识,通破诸部。

或彼设言转识有持用,而非恒持,即以此一[3]为极成因。设言有细第六意识有恒持用,今以为法「无恒持用」,有间、转故。如声、风等。亦得为量。

【论文】

三‧三七○唯异熟识──无间、无转,犹如寿、暖──有恒持用,故可立为持寿、暖、识。

【疏翼】

第二遮余非或正别解中,第二即赖耶。

【述记‧卷二十二】

此、即赖耶。取第八识,立为持寿、暖、识,无间、转故,许有恒持用故。犹如寿、暖。

此喻有失,以寿、暖非能持识故。又识可持暖、寿二法;暖不持暖,寿不持寿故。

今可应言︰我第八识可能持暖。许无间、转故,及恒持用故。如寿。或能持寿。因如前。喻如暖。

又第八识可为能持。许寿、暖、识中,三法摄故。如彼二法。论无此因,此因通故。然此论文,义具为论,非要文具,故论文云「持寿、暖、识」,以寿、暖为喻。

或复成立第八识性有恒持用,及无间、转,前以「许无间、转」因,后以「许有恒持用」因。

次以义逐。

【论文】

三‧三七一经说:三法更互依持,而寿与暖一类相续,唯识不然,岂符正理?

【疏翼】

第二遮余非或正别解中,第三难异执。

【述记‧卷二十二】

后、难异执。于中有三︰一、申难,二、返质,三、解征。此、申难也。

经说三法更互依持,余二相续,独识间断,岂符正理?缺一,不可名「互依持」。彼说六识,故言间断──间者,断;转者,易。

量云︰三法中识,应一类相续。三法摄故。如寿、暖二。又或应返质:寿、暖二法亦应间断。三法摄故。如彼许识。

此论主征。

【论文】

三‧三七二虽说三法更互依持,而许唯暖不遍三界,何不许识独有间断?

【疏翼】

第三难异执中,第二返质。

【述记‧卷二十二】

此、外返质。

虽说三法互持,两家共许唯暖一种不遍三界,非寿与识亦如于暖。今者论主何不许识独有间断?

例言︰三法更互依持,暖不遍三界;依持许三法,何妨其识独许间、转?

【论文】

三‧三七三此于前理,非为过难。谓若是处具有三法,无间、转者,可恒相持,不尔,便无恒相持用。

【疏翼】

第三难异执中,第三解征。于中分二︰一、无有间转理无过,二、三法不齐解。初中又二:一、前理证恒持,二、简「识」言非诠转。此即初中初文。

【述记‧卷二十二】

下、解征也。

论主释言︰此,于我前理非为过难。经中说三法互相依者,谓若是处具有三法,即欲、色界;无间、转者,可恒相持。「不尔,便无恒相持用」,谓有间断名「不尔」者,如六转识无恒持用。经言三法更互相依,非令无色亦有暖法。

【论文】

三‧三七四前以此理,显三法中所说识言,非诠转识,举暖不遍,岂坏前理?故前所说,其理极成。

【疏翼】

第一无间转理无过中,第二简「识」言非诠转。

【述记‧卷二十二】

前者我言「恒持用」理,显三法中所说「识」言,非诠转识,意目第八恒有用故。汝举暖不遍,岂坏我前理?我前所言识「不遍」者,可以暖为例。我以识无恒用,何得以暖为例[4]?

彼救意言︰识有间故,无恒持用;暖无色无,亦应如识!

论主意解︰具有三法处可有恒持用,在欲、色界,为难于汝。此则不可,具三法处唯识间、转,寿、暖不然。非于无色唯说暖无,便则例令具三法处,许识间、转、有恒持用。故我前说,「其理极成」。

【疏翼】

以上第三解征中,第一无间转理无过讫。

【论文】

三‧三七五又三法中,寿、暖二种既唯有漏,故知彼识,如寿与暖,定非无漏。

【疏翼】

第三解征中,第二、三法不齐解。于中有二︰一、前不齐解,二、别难。此即初文。

【述记‧卷二十二】

前、不齐解。

设复任汝识间、转如暖,汝宗六识为此中识,应不通三性及与无漏,如寿与暖故。论无三性,准例应成。故云「又三法中」,乃至「定非无漏」。

此亦不然!如寿能持暖,非是寿以能持故,寿应非寿。彼既不然,此云何尔!是故何得以识能持故,令如寿及暖,非通三性及非无漏[5]!

此意不然!谓无漏法不持有漏故,识应如寿、暖,唯有漏有持,岂得言三性、有寿非寿等?为例成失[6]!一切难中,俱有此例[7]。

【论文】

三‧三七六生无色界,起无漏心,尔时何识能持彼寿?

【疏翼】

第二三法不齐解中,第二别难。

【述记‧卷二十二】

又此中文,第二、别难。

且许有色界以色身有故,识无漏时,寿、暖可在;或有色界有色身故,设识无漏以义隐故,今不为难。生无色界,既无于暖,起无漏心,尔时何识能持彼寿?无色身故,何所依持?

【疏翼】

以上第五三法互持证中,第二遮余非或正解讫。

【论文】

三‧三七七由此故知有异熟识──一类,恒遍,能持寿、暖;彼识,即是此第八识。

【疏翼】

第五三法互持证中,第三总结或归本识。

【述记‧卷二十二】

总结之也。

由此,故知有异熟识──无记「一类」,相续「恒」有,体「遍」三界,「能持寿、暖」──「彼识即是此第八识」,如《俱舍》第五[8]命根中难[9]。

然今以识种上功能为寿,即现行[10]望种为互依持。

此义如何?

种生于现有力因缘,因望所生,能持可尔;现望于种,既非能熏,无力引生,能持宁在?因缘义者,非要能熏,种自类生,为例即是[11]。第八现行,虽非能熏,望彼种子亦非因缘,然称有力,若无持者,便失坏故。此中相持,非因缘义。由此,识、寿两互相持更互为缘,于斯义立[12]。

【疏翼】

以上第二引经申其理证或依经附理十证中,第五三法互持证讫。

--------------------------------------------------------------------------------

[1]∵《经》,谓《阿含经》,《俱舍论》卷五亦引。

[2]∵《俱舍论光记》卷二十云︰

若三舍身,身便僵仆──仰死名「僵」,伏死名「仆」。亦有侧死,且言「僵仆」,或从多说。

道邑《义蕴》云︰

「僵」,犹仰也,「仆」,犹覆也,随其男女有仰覆故。

[3]∵「一」字,疑为「二」,即「有间、有转」。

[4]∵「例」,合《演秘》牒释,余均作「理」。

智周《演秘》云︰

我前若言转识不遍而不能持,汝可举暖不遍为例;但说转识间断不持,何得以暖不遍为例?

[5]∵道邑《义蕴》云︰

此外人难云︰识﹝能﹞持寿、暖,汝即令识同于寿、暖定非无漏,亦可寿持于暖,寿应同暖而非是寿!彼寿既不随所持名非为寿,故知识亦不随所持是非无漏!

[6]∵道邑《义蕴》云︰

初论主以识例同所持寿、暖,不通三性及漏,他遂例寿同所持,要非是寿;既不如是,何得以识同于寿、暖,不通三性?

[7]∵道邑《义蕴》云︰

汝若寿应非寿,以能持故,如暖者,亦应难云︰声应非声。所作性故。如瓶。即一切难皆不成也。

[8]∵《顺正理论》卷十三同。

[9]∵有部说别有寿体,即「有别法能持暖、识相续住因」,经部难之。《俱

舍》云︰

若尔,此寿何法能持?﹝答﹞即暖及识,还持此寿。

﹝难︰﹞若尔,三法更互相持相续转故,何法先灭,由此灭故,余二随灭?是则此三应常无谢!﹝答︰﹞既尔,此寿应业能持。随业所引,相续转故。

﹝难︰﹞若尔,何缘不许唯业能持暖、寿,而须寿耶?﹝答︰﹞理不应然,勿一切识从始至终恒异熟故。

﹝难︰﹞既尔,应言业能持暖,暖复持识,何须此寿?﹝答︰﹞如是识在无色界中,应无能持,彼无暖故。

﹝难︰﹞应言彼识业为能持!﹝答︰﹞岂得随情数为转计,或说此识唯暖能持?或复说言唯业持识?又前已说。

﹝难︰﹞前说者何?﹝答︰﹞谓前说言勿一切识从始至终皆是异熟。是故定应计有别法能持暖识,说名为寿。

﹝难︰﹞今亦不言全无寿体,但说寿体非别实物。﹝答︰﹞若尔,何法说名寿体?

﹝难︰﹞谓三界业所引同分住时势分,说为寿体。由三界业所引同分住时势分相续决定,随应住时,尔所时住,故此势分说为寿体,如榖种等所引,乃至熟时势分,又如放箭所引,乃至住时势分。﹝答︰﹞彼体一故,无障碍故,往趣余方急、缓、至时,应不得有。又应毕竟无堕落时。若谓由风所障碍故,应初即堕,或无堕时,能障碍风无差别故。有别实物能持暖、识,名为寿体,是说为善。

《顺正理论》卷十三亦云︰

又所引喻,于证无能。如种所引相续无断,乃至熟时,恒随转故,放箭所引相续无断乃至住时,恒随转故,此二可有,乃至熟时、住时势分。非业异熟于一切时相续无断,可言业谢,犹有所引住时势分,相续决定,随应住时尔所时住。故所引喻,于证无能。是故寿体实有别物,能持暖识,说为命根。如是命根,非唯依身转,于无色界,有命根故;非唯依心转,处无心位,亦有命故。

若尔,命根依何而转?此依先世能引业转,及依现世众同分转,其众同分,亦准命根。

[10]∵「现行」,谓第八识。

[11]∵此句意云:因缘义者,非唯要能熏,亦有种自类前后相生,为例即

是因缘。

[12]∵灵泰《抄》云︰

今言「因缘」者,非是亲因缘。但为法生时,即藉因托缘方得起也。着者,显也。善恶种自力能起,不藉他力。若名言无记种,自无力能起,要藉善恶引,方能起也。且如一个善业引得一个识名言种子令现行时,此名言种有其二力︰能生同念现行、又能引后念种子。如是不绝,以后皆然,以为有为之法当念灭故。且如种子前后相引,不藉能熏,亦是因缘。

现行识能持诸种子,诸种子各生同念现行,亦是因缘,何藉能熏?又如种生现行等,皆是也。然第八现行虽不能熏,望自名言种亦非因缘;然由第八现行识于种有力,由现行识方持种子,若无能持现行识,其种子即失等也。故现行识能持寿种,种能持现行识,又由暖亦疏远能持识也。若身无暖,即舍第八识,故暖能持识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