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大乘百法明门论研究(四)作者:智果
本文:
略释题意
「大乘百法明门论」这七个字是这一部论着的总题,上面六字「大乘百法明门」叫别题
,因为那是本论专有的名字。最末一字「论」叫通题,因为此一字通於其他诸论,如俱舍论
、往生论、大智度论等,通通叫做「论」。
∵∵∵∵现在将总题七个字,分为四段来解释。(一)大乘(二)百法(三)明门(四)论。有
人说:题目并非正文何必要解释呢?当知:题目是这一部论的总纲,而正文则是细目。若能
明白题目,便可了解这一部论的大意,犹如「网提其纲,则众目皆张;衣挈其领,则群缕必
直」。因此,在进入正文之前,实有解释论题之必要。
∵∵∵∵(一)大乘──乘是车乘,今用来比喻释迦牟尼佛的言教。因为车乘能运载人从甲地到
乙地,而佛的言教,则能运载众生从生死此岸到涅盘彼岸,所以把佛的言教,比喻为乘。
释尊之一代时教,虽然是浩瀚无边,可是归纳言之,不外两大类,即小乘教与大乘教。
小乘教,譬如小车子,其特点是以完成自我解脱为目的,所谓「但求自了」,「独善其
身」。小乘行者,有时固然也随缘度化,但毕竟是以「自度」为主。
大乘教,譬如大车子,其特点则是以度他为主。但并不是说大乘行者,不求自度。当知
「自度」乃大小乘行者,共同必经之路。只是大乘行者,并不以「自度」为满足,「自度」
了还要「度他」。如华严经言:「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身求安乐」,终日披星戴月,席
不暇煖的,为利益众生不停的奔波忙碌,这便是大乘菩萨积极入世的伟大精神!
就整个佛法来说,虽有五乘、三乘或大小乘之分,然而,全部佛法的重心却在大乘,大
乘佛法的自行化他,广度众生,同了生死,同圆佛道,才是佛法的真精神与符合释尊出世的
本怀!
那麽本论是人天乘?是小乘?还是大乘佛法?曰:是大乘佛法!何以知之?我们从上一
讲次「明造论意」即可知之!论主天亲菩萨造作本论之总目标即在利乐一切有情,欲令一切
有情皆得了生死,成佛道的大利益、大安乐!故知本论属於大乘佛法。
∵∵∵∵(二)百法──俱舍宗立七十五法,成实宗立八十四法,以总括宇宙万有,唯识宗则立
五位百法。原来,弥勒菩萨在他所说的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将释尊所说「万法唯识」的道
理,略为六百六十法,到了释尊灭度後约九百年,论主天亲菩萨,悯物心切,为使人易知易
从,遂再将六百六十法,浓缩为百法!天亲菩萨以为宇宙森罗万象,虽然无量无边,但总不
出这五位百法,所谓:
1、心法八种。
2、心所有法五十一种。
3、色法十一种。
4、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种。
5、无为法六种。
以上所列即为大乘之百法。「百」是数目字,「法」呢?「法」梵语叫「达磨」,法在
佛学上是一个代名词,一个共名,万事万物都叫做法,一切事一切理也叫做法,山河大地或
日月星辰,固然都是个法,信进念定慧或贪瞋痴慢疑,当然也都称之为法。按照唯识学的解
释:「法」是「轨持」的意思。
先说什麽是「轨」呢?轨就是「轨解」或「轨范了解」的意思。即我们无论是看到、听
到或想到一样有形或无形东西,由於它们都有其一定的规模、范畴或者界说,因此我们就能
够对那样东西生起认识、了解。凡具有上述之「轨范」意义的东西,唯识学家即称之为「法
」。譬如孔子学说是仁,孟子学说为义,仁与义,都各有其确切的定义与界说(此即「轨」
义),决不会使人混淆不清,因此都可以称之为「法」。
再说「法」的另一个意义:「持」。什麽是「持」呢?持就是「任持」,「任」字有「
保」的意思,任持就是保持。凡是具有保持其自体之相状,不会散失的东西,就叫做「法」
。如竹有竹之自体,梅有梅之自体,有形的事物,固然有其自体,无形的道理,也有其自体
,所以都叫做「法」。
总之:天亲菩萨把整个宇宙与人生,归纳成为一百种法,也可以叫做一百种东西,这其
中包括了物理、生理、心理的种种现象,共有一百种,所以叫做百法。
∵∵∵∵(三)明门──「明」,就是光明,有破烦恼的意思,在此持指能缘的无漏智慧。「门
」,就是门户,有畅通无阻的意思,在此用来比喻所缘的百法,一百种法犹如有一百道门,
从任何一道门,都可以通达到真如本性!所以蕅祖在百法直解中说:「若於一一法,照达二
空,则一一皆为大乘证理之门!」意思是说:我们对於百法中任何一法,假若都能用无漏智
慧去观照、思维,了达二空的道理,那麽任何一法都是通达到大乘理体(即真如本性)之门
!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在日用平常
之中,对於世间诸法,若能以如梦、如幻等六喻去观察它,从这观察中,洞悉世间诸法,无
不是假的,一切皆空,了不可得!如此用功,便能使无明烦恼,渐渐淡薄,道心渐渐增长,
如初生之月,渐渐光多闇少,以至於月轮圆满,光辉焕然,性体完全显现!这便是「百法明
门」四字的意思,由此可知本论之力用真是不可思议!
∵∵∵∵(四)论──就是论议,焚语阿毘达磨,亦名阿毘昙。俱舍论云:「教诫学徒,故称为
论。」意思是说:论主为断除有情众生的疑惑,於是将自己研究之所得,假立宾主,自问自
答,藉此以教导後学,断其疑惑,开其智慧,心未定者,令心得定;心已定者,令得解脱,
故名为「论」。
然而,论有二种,一种是宗经论,即以大小乘经教为所依而造之论,如大乘起信论等。
另一种是释经论,即解释大小乘经义而造之论,如大智度论等。今此论为宗经论,即论主天
亲菩萨宗华严,解深密等六经所造,横该大藏,以说明万法唯识的道理,故为宗经论。
按佛所说一代言教,综合为三藏─经藏、律藏、论藏。现在所研究的,是属於论藏,故
名为论。
以上分释题意已竟。兹再将「大乘百法明门论」七字,总合起来讲,约有四义:
(一)此论共有一百种法,是唯识学的名相提纲。
(二)此论是大乘佛教之唯识宗,对於心理学的简要说明。
(三)此论为宇宙万有之分类,明乎此则知「万法唯识」之旨,因此可得正确的宇宙人
生观。
(四)此论不但是研究唯识学之初门,而且也是进入性相二宗最主要的一部论。
第172期∵76年3月发行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