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大乘百法明门论研究〈十五〉∵∵作者:智果

本文:

上来已明善法第一条「信」,谓内心对於实、德、能,有了殊胜的了解之後,遂生起一

种崇敬、仰慕、好乐、渴求之心,叫做「信」,百法云:信的业用为「乐求善法」,即此种

坚定的信心,是鼓舞人们孳孳为世出世善的原动力!亦即:信乐殷重,即为精进之因!以下

即明善法第二条「精进」。

二精进─约字义言,「精」就是精纯,一点挟杂也无。譬如炼钢,首先得把铁矿中掺杂

的沙粒、石头、泥巴等杂质淘汰净尽,然後用猛火来烧,用铁鎚来打,每烧打一回,即去一

分渣滓,如此烧了打,打了又烧,烧了又打,经过了千锤百链的功夫,才锻链出精纯的钢铁

来!一点杂质也没有,谓之「精」。再以念佛而言,净土行者念佛必须求其精纯!何谓精纯

?即万缘放下,佛号提起,绵绵密密,一直念下去是也!若是「口里念佛心散乱」,一边念

佛,一边念着五欲六尘,则是不精纯!

再说「进」字,就是勇往直前,不管顺境、逆境,始终不变初发心,永不到转,谓之「

进」。譬如:净土行者,欢喜时一句阿弥陀佛,烦恼时还是一句阿弥陀佛,赞叹来时一句阿

弥陀佛,毁谤来时也是一句阿弥陀佛,不论顺境、逆境,始终不改念佛往生的愿力,不达目

标,决不终止,谓之「进」!

总之:精进,就是一种努力向上、向善、向光明的进取心!

蕅祖百法直解云:「精进者,於断恶修善事中,勇猛强悍而为体性,对治懈怠,成满善

事而为业用。」

由上文可知,「精进」之体性要点有二:

〈一〉断恶修善─即勤断一切恶法,勤修一切善法,方可谓之精进。绝对不可说很努力

的为恶,也叫精进。假若是孳孳为恶,不但不叫精进,反而是最大最大的懈怠!故百法直解

云:「设於染事而策勤者,亦名懈怠,退善法故。」

断恶修善之事甚多,今可归纳为四条,即「四正勤」:

﹝1﹞已生恶令永断:谓五盖等烦恼覆心〈即贪、瞋、眠、悔、疑等五盖〉,离五种

善根〈即信、进、念、定、慧等五根〉,故一心勤精进,方便断除,不令更生!

﹝2﹞未生恶令不生:谓五盖等烦恼恶法,今虽未生,後若生时,能遮五种善根,故

一心勤精进,方便遮止,不令生起!

﹝3﹞已生善令增长:谓五种善根已生,为令增长,故一心勤精进,方便修习,令不

退失!

﹝4﹞未生善令得生:谓五种善根虽未生,为令生起,故一心勤精进,方便修习,令

得生起!

毗婆沙论云:「断已生恶法,犹如除毒蛇;断未生恶法,如预防流水;增长已生善,如

溉甘果栽〈栽,苗也〉;未生善令生,如钻木出火!」

〈二〉勇猛强悍─指在「断恶修善事中」,吾人要刚毅果决,要抖擞精神,如救头然,

慎勿悠悠忽忽、散散漫漫!尤其在断恶方面,一定要起劲用力,说改就改,决不拖拖拉拉,

犹犹疑疑,也不必今天等明天,明天等後天!小的过恶,像被尖剌戳在皮肉里头,要赶紧将

它挑出来舍弃它!大的过恶,像被毒蛇咬伤了手指头,假若不把这一只手指头斩去,那麽等

到毒散布到全身,人就会死的,所以要用斩钉截铁的手段,快刀斩乱麻的决心,斩去手指头

,不可以有一丝一毫延宕疑惑之心!因此「勇猛强悍」之相,正是佛法三种精进中的「被甲

精进」,行者於断恶、修善二事之中,必须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犹如战士披上

盔甲,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上来研究精进之体性已竟。

其次再谈精进之业用,要点也有两条:

〈一〉对治懈怠─「懈怠」就是懒惰,不能断恶修善,百法将它列为八大随烦恼之一,

与「精进」善法,恰为对立,精进生则懈怠灭,懈怠生则精进灭,故云「对治」。

〈二〉成满善事─精进能成就圆满世出世间一切善事!世间善事如修侨、补路、救济贫

穷、怜恤孤儿等,出世间善事如持戒念佛、六度万行等,皆因精进而得成就!何以故?以佛

法所谓的精进,是一种理智的行为,而不是感情的冲动了譬如甲乙二人爬山,甲好胜、逞强

,拚命的往上跑,这固然是不错,可是才爬到半山腰,就气喘如牛,体力用尽了,只好半途

而废。乙却从从容容、老老实实,一步一步的,不错乱、不失速、不间断的往前走,终於登

上了最高峰!前者谓之急进、躁进,不能成满善事!後者方可谓之正勤、正精进!唯有正勤

、正精进才能到达了生死、成佛道的终极目标!

三惭─第三条善法,就是一种羞耻心,一种反省、自觉的能力!吾人每天从反省、自觉

之中,发现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有很多不合道德的地方,於是羞耻之心,油然而生,谓

之「惭」。

百法直解云:「惭者,依於自身及法,生於尊贵增上,由斯崇尚敬重贤善,羞耻过恶而

不敢为,以为体性。别则对治无惭,通则息诸恶行,以为业用。」今依此文,分两点研究之

〈一〉惭之体性─先明羞耻心生起之因,即「依於自身及法,生於尊贵增上」一句。「

自身」,指自己的身躯。「法」,指教法,谓:「我这巍巍堂堂的七尺之躯,不但具有与十

方诸佛相同的佛性,而且又听闻到无上甚深微妙的教法,我不作善行也已经够可耻的了,怎

麽可以同流合污,去为非作歹呢?」由於对此自身生起尊重增上,及对於教法生起贵重增上

,遂生起羞耻心来!

其次说到一个人经过这一番反省、自觉的功夫之後,即生起两种效果:

(1)崇尚敬重贤善─凡见一切贤人、善人等有德之人,皆十分恭敬、尊重,待之如

父兄,事之如师长!

(2)羞耻过恶而不敢为─由於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先,即自我反省:「我这麽做

,是否对得起我的身分地位?及我所接受的教法?」经此自反、自责的功夫,种种的罪恶过

失,便可止息下来!

以上说明「惭」之体性已竟。

〈二〉惭之业用─有两点:

∵∵(1)别用-对治「无惭」,以「惭」为善法,「无惭」是烦恼法,善与烦恼是相对

立的,故云「对治」!(按:「无惭」是中随烦恼之一,其定义为:「无惭者,不顾自法,

轻拒贤善为性。能障碍惭,生长恶行为业!」)

∵∵(2)通用─「息诸恶行」,止息种种的恶行,即有羞耻心的人,必不会为与人同流

合污,为非作歹!

四愧─第四条善法,也是一种羞耻心,不过这种羞耻心是来自对於世间舆论的顾虑!平

素对「惭愧」二字常合而说,克实言之,此二字稍有差别,即惭是「惭自」,愧是「愧他」

百法直解云:「愧者,依於世间、他人,诃厌增上,轻拒暴恶,由此羞耻过罪而不敢为

,以为体性;别则对治无愧,通亦息诸恶行,以为业用。」今依此文,分两点研究之:

(一)愧之体性─先明此种羞耻心生起之因,即「依於世间他人,诃厌增上」一句。当

知我们处在世间之中,并不是我们独自一个人而已,我们的上下左右前後,都有着广大的人

群。生活在人群之中,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必须时时处处考虑到他人!亦即大家要有尊重

「公德」(公共的道德),大家公认这样做是对的,合理的、有益於人群的,我们就要去遵

守。

反之,大家公认这是不合理的,不道德的,有害於社会人群的行为,我们就要远离它、

不去做!否则,就会招来舆论猛烈的攻击,与他人强烈的厌恶!依此世间舆论的讥诃,与他

人的厌恶,而生起的羞耻心,谓之「愧」。由这种羞耻心便生起两种效果来:

∵∵(1)轻拒暴恶─轻视拒绝暴虐的恶人,羞与恶人为伍!

∵∵(2)羞耻过罪而不敢为─有了羞耻心,自然不敢去造作杀盗淫妄等恼害众生之坏事

以上言「愧」之体性已竟。

(二)愧之业用─亦有两点:

∵∵(1)别用─对治无愧。

∵∵(2)通用─息诸恶行。

总之:以上这两条善法「惭」与「愧」,若是具足了则能培养成高尚完满的人格,人人

具此惭愧心,则世界和平,社会安康,家庭幸福。反之,若失去了惭愧心,人人寡廉鲜耻,

则与禽兽无别!增一阿含经云:「世有二妙法,拥护世间,所谓惭与愧也,若无此二法,世

间父母、兄弟、妻子、尊长,大小不别,即与畜类同等也!」遗教经亦云:「惭耻之服,於

诸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是故比丘,常当惭耻,无得暂替!若离惭耻,则

失功德。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

今日之下,国家处境艰难,社会风气日趋下流,人心多陷溺在五欲六尘之中,难以自拔

!究其原因,乃起源於一般人多失去了良知、理性的自觉,一任私慾之放纵无度,鲜有自省

、自励及惭愧的德行所致!人一旦失去了惭愧心,憍诳傲慢之心必起!憍慢心一起,凡事则

自是非他,只见他人不是,不见自身过恶,染心强,瞋心炽,慢心重,不接受诤言,不求改

过,以致自身陷溺於恶业之中而不自觉,此为最可悲怜悯者!大家相因,习非胜是,遂成为

一时代不良的风尚!今欲求积极拯救之道无他,唯有人人从内心的自觉开始,而自觉之道,

唯有从谨遵圣言量,常怀惭愧心做起,如此则人类的前途庶几才有渐露曙光的希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