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与唯识●日∵向∵∵∵明伦月刊407期2010/9

∵以现今的科技与医学知识而言,见闻嗅尝等的感官作用是建立在生理的基础上。例如:视觉作用的产生是因为外境经光线的折射,为眼球所接收,经过视神经的传递,到达大脑,最後由大脑转化成一影像,而为人所认知。其中,眼球只负责接收外界资讯,而真正负责「看」的则是大脑。不仅视觉如此,听觉、嗅觉等的其他感官作用也是如此,最後都是由大脑的各个不同区域负责处理相对应的讯息,而让人对外界有所认识。

∵对唯识学来说,所有的感官作用皆奠立在心识之上。外境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接触,进而被六根所接受,然後再产生心识作用,此一心识作用则能对外境有所了别。

∵乍看之下,两者对於感官作用的过程的描述似乎相差无几,但事实上,两者间却在立论点上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一者是以生理为基础,一者却是以心识为基准。虽然表面上的描述雷同,但立论点的不同,将导致其内涵南辕北辙。

∵动身发语独为最

∵科学认定大脑是人类最复杂的器官,具有思想、记忆、判断等功能,统合身体其他器官所传达来的资讯,经过处理後,再对其他器官发出命令做出适当反应。因此当大脑受损时,依其受损程度深浅,可能会造成对外界的认知错误,乃至於完全丧失对外界的感受能力,甚至於失去日常生活的行为能力。脑中风或是植物人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唯识学里,大脑并不具备如此的功能。唯识学的分类里,大脑属於「色法」,跟其他的器官一样,是物质性的东西,并不会自行思考、判断,真正负责这些工作的是「意识」。

∵「意识」,也就是唯识学中说的八识心王中的「第六识」。《八识规矩颂》中提到「动身发语独为最」,指明了意识的作用在於「动身发语」。意指:意识在思心所的帮助下,经过了审虑、决定的过程,最後会驱动身、口二业去造作种种的行为。在这样的过程中,大脑只是负责提供一个能让第六识运作的平台,而并非是整个认知作用的主体。

∵∵(大脑是最复杂的器官,但并不负责思考、判断及记忆。)

∵大脑为浮尘根

∵以唯识学的角度来说,心法才是认知作用的主体(识),而色法中的一部分是被认知的客体(尘),另一部分的色法则是主体认识客体的媒介(根)。为了强调心识才是认知的主体,针对为色法的「根」仍有需要进一步辨明的地方,例如「浮尘根」与「净色根」。

∵在解释两者之前,先解释什麽是「根」。佛学辞典解释,根有「能生」之义。如同草木的根能生起草木一样,六识的根也能生起六识,因而根是心识生起的重要条件之一。当根与尘境相和合时,便能生起心识作用。根又分成两种,一为「浮尘根」,一为「净色根」。

∵「净色根」,也叫「胜义根」,是根的实体,有发识取境的功能,是心识生起的真正依靠。虽然它也是色法,但用肉眼却难以发觉,类似现今医学上所讲的神经。

∵「浮尘根」,以其虚假不实,故名「浮」,无见闻觉知的功用,故名「尘」;又名「扶根尘」,意即能够扶助净色根的色法。有了它,净色根才能顺利地运作,而心识也才能发挥其作用。在唯识学里,身体上那些明显易见的器官,如眼球、鼻子等,即属此类;大脑虽然藏於体内,但也不出此范围,亦为浮尘根之一。

∵由以上可知,大脑并非是认知的主体,并不负责思考及判断,只是认知过程中负责传递资讯的一个媒介而已。

∵(根、尘二者和合生起心识。)

∵记忆靠阿赖耶识

∵再者,科学认为大脑所具有的另一个功能——∵记忆,在唯识学里头,则有另一种心识负责,即第八识,也就是「阿赖耶识」。

∵「阿赖耶」,是梵文,翻译成中文,意思是「藏」,所以第八识,就叫「藏识」。前七识在攀缘境界之後,会在第八识中留下印象,这些印象被称为「种子」。第八识如同田地一样,负责保存这些种子,等待因缘成熟时,可以再一次地被前七识所运用。这是第八识的主要功用之一——「持种」(执持种子),即是科学所谓的「记忆」功能。

∵总而言之,在科学里,所认定的大脑功能:思考、判断、记忆等,其实皆为心识所负责,这是不可否认的!

∵但是,它并非一无用处,别忘了,吾人身处这有情世间,必得假借色身以资生,乃至修道;若能善养色身,让它能维持基本运作,那麽修行的路途上,障碍便会少了许多。

∵(浮尘根如钵,净色根如土,净色根才是心识生起的主要条件。)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