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外举他心智不成难
外人最后再提出一个有力的责问:外界的色等,虽是识所变现,没有它的实体;但他人的心识,在自心之外是有体的。若说不缘心外的实境,则他人的心识,就不应为自己所缘;然而佛法说的他心智,就是缘他心智慧。既是缘他人的心,就是缘心外的实境,不能说是唯识。现在我且问你:诸他心智能不能知道他心?假定说是不知,怎么可以叫做他心智?假定说是能知,唯识之理岂非不能成立?如是展转征问,非逼唯识者承认外境是有不可!
唯识学者回答他说:所谓他心智,虽以缘他人的心识为主,但并不是亲缘,而只是在自心中缘那所现起的他心之影像,不出自心的范围之内。严格说来,并不如实的称知彼心。外人本此复又问道:若凡若圣所有的他心智,既然承认是缘他心的,怎么可说于境不如实知?为此,唯识家不得不再举颂以答:
他心智云何∵∵知境不如实∵∵如知自心智∵∵不知如佛境
“他心智云何,知境不如实”?这是外人的问难。唯识家替他解释说:具有他心智的人,不能如实的知道别人的心事。基师述记说:“以他心为质而自变缘,名他心智,非能亲取他心等故,名他心智”。这个道理,“如知自心”诸所有“智”,亦“不”能真实的“知”道自心。知于自心的诸所有智,怎么会于境界不如实知?这主要的由于无知的无明,盖覆遮蔽着其心境,致令了知自心的诸所有智,不能如实的知道自心。同样的理由,了知他心的诸所有智,由于法执力的障蔽,如知自心一样的,不能如实的知道他心。不但凡夫、外道如此,就是二乘以及菩萨,在未成佛前,自心绝对不能真知自心的。这种不知,亦“如佛境”不能为我人所知,其道理是一样的。凡夫不知佛的境界,这是没有人可以否认的,因为佛所证的境界,体性离言,超思议道,我们凡夫浅智,怎能测度得到?不说佛的境界,就是菩萨境界,亦非凡夫所知。还有,初地菩萨在我们凡夫的心目中,当然已是了不起的圣者,可是佛法里有句话说:“初地不知二地事”,自然,二地不知三地事,乃至十地不知佛地事。所以不知自心,犹如不知佛的净智所行离诸言说的不可思议的境界。
结说推佛
唯识的理趣,不但品类差别,而且极为甚深,除了最高的佛陀,可以透彻的了解,没有那个可以详细抉择的。因此,世亲论师,在以上面二十颂,说明唯识的道理,虽然解除了一般人们对唯识学所产生的问题,但所显示的唯识理论,仍只是百千万亿分中的一分,且即这一分,也还是得佛陀的加被,始得次第说出来的,所以单从这二十颂中,还不能得唯识的深义,所以最后特再举出一颂:一方面以示对于上说的总结,一方面以示自己的谦冲为怀。
我已随自能∵∵略成唯识义∵∵此中一切种∵∵难思佛所行
世亲菩萨对于唯识的理论发挥到这里,复又极度自谦的说:我对唯识的道理,虽仅知道百千万亿分之一,但“我已”经“随”于“自”己的“能”力所及,“略”略的“成”立“唯识”的“义”理。可是“此”唯识“中”的内容,具有无量无边的义理,像我这样智慧短少的人,那能完全说得出来?因余“一切种”,是非所思议,超诸寻思的“难思”境界,唯是诸“佛所行”的。佛之所以能证这甚深的唯识理趣,由于佛具有一切境、一切种智。我上开显的唯识义,只是尽我一点心力而已。因此,我们不能把他所讲的部份,看成唯识的全体。唯识的究竟理趣,唯佛所能究竟通达的,自然也就只有佛陀方能彻底开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