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一九九二年四月,我笔录的第一本上广下超法师佛理讲稿《佛学基本知识》正式出版,在短短的几个月中获得新、马佛友热烈的反响,前后流通了一万一千本。一九九三年初,在中国福建莆田广化寺的协助下,出版了三万本。佛教界人士如此热心地在精神与金钱上所给予的鼎力支持,使我感激不已,铭心难忘。

广超法师现年四十岁,肄业于南洋大学理学系。一九八〇年礼光明山普觉寺住持宏船老和尚为师。法师曾参访***、香港等地高僧,并在泰国、斯里兰卡参学修道。最近几年,法师则到中国结夏,致力于个人修学。

广超法师的佛理渊博,深受中观、般若等经典的影响,其所演说的佛法义理精深博大,由始至终都不离此思想体系。

法师开演佛法别具一格,经常以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故为例,深入浅出地诠释那深奥难懂的佛理。法师有时会苦口婆心地对于某些佛法,说了又说,讲了又讲,这无非是要层层剖析,好让闻法者明了且受益。法师的语言表达方式特殊,口语化中别具有它传神的一面。

笔录广超法师的佛理演讲稿,并非易事。如果照句笔录,恐怕会显得太口语化;假如以比较浓缩的文笔来表达,虽然文句比较简练,可是恐怕又会失于准确度不够;还有一种可能是,因笔录者文笔表达的关系使笔录的文风,不符合法师说法的风格。

在我们笔录的过程中,虽然花费了不少心血和时间,面对许多困难,包括学识上的不足,智力的有限,但我们还是抱养对佛、法、僧的信心来一一地克服。我们努力地寻找资料,尽量把法师所要表达的原意笔录出来,怀着续佛慧命的理想而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笔录的工作。谈及修行,本人深感惭愧,然而在笔录《大乘百法明门论》的当儿,带给我不少的新启示和新意境,如法师所说:人的心念繁杂难知,佛教将它分为八大心王,它们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其他跟随心王而生起的心念皆称之为心所生法,亦称为心所。依大乘唯识宗在此论中说,我们重要的心所共有五十一个,若以善恶来分,其中烦恼与随烦恼这二十六个心所是恶的;有十一个是善心所;四个不定心所是善恶不定;遍行和别境这十个心所是没有善恶的的。对于修道者来说,他应当知道如何断除所有的恶心所,保持善心所,将不定心所转化为善性,令善心所一直生起;觉知遍行、别境心所,才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其他心念。

由于人的心念生灭神速,所以有些心所必须有相当的静坐功夫才会真正了解,不过先知道这些心王与心所,对于静坐会有很大的好处。因为我们学佛法应以修心为主,一切戒、定、慧都是为了明心见性,能把握自心者,就能把握生死。

佛陀的教诲中,“智慧”部分发展我们理性的一面,可达致越来越深地自我了解。“慈悲”部分发展我们感性的一面,表现出来的是对众生无限的慈爱。菩萨行者的行径就是努力不懈,精进勤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有道是“五度如盲,智慧如眼”,可见智慧非常重要。《大乘百法明门论》是属于大乘佛教的论着。倘若能依据论中所阐述的百法修学,就能觉悟真理,进入智慧之门,证得解脱生死的涅盘境界。

至诚感谢佛菩萨的慈悲加被,感谢广超法师在百忙之中,抽空为我们批改与核对这些演讲稿,使这本笔录更具精辟、深广、圆融的佛法义理。特此以诚敬的心,以笔录与流传此书的功德,愿法师福德广增、所愿皆满、菩提增长、广度众生。同时,对从旁协助的法师、道友,以及出资敬印此书的人士,我们深深地感激。祈愿大家法喜充满,但愿佛法常住世间。

最后,承蒙中国福建莆田广化寺的鼎力协助,使此书能顺利出版,并流通到中国各处,与有缘的佛友广结法缘,同沾法喜,谨此我们深表感激。一九九四年一月二十一曰果逸写于新加坡马西岭。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