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二、生艰辛(分二科)卯一、引经说(分二科)∵辰一、举二量(分二科)

巳一、血量(分三科)∵∵午一、标

生艰辛者:如薄伽梵说,汝等长时驰骋生死,身血流注过四大海。

这个「生杂染」,三杂染里面最后一个是生杂染,一共是分成四科,第一科「生差别」讲完了。现在是第二科「生艰辛」,就是在三界五趣里面,流转生死是很艰难,是很辛苦地,这一段文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分两科,第一科是「引经说」,「引经说」里面先「举二量」,二量第一个就是「血量」,流血的数量。第一段是先「标」。

什么叫做「生艰辛」呢?「如薄伽梵说」,像世尊所说的,是「汝等长时驰骋生死」,就是你们这一切众生,从无始劫以来长时期的「驰骋生死」,从生到死,从死到生,光阴非常的迅速,像是「驰骋」似的跑来跑去。「身血流注,过四大海」,这身体里面的血流注出来的,如果把它积聚在一起,能超过四大海的海水那么多,可见生死有多多,生死太多了。这是「标」出来,底下第二科是「征」。

∵∵

午二、征

所以者何?

∵∵

午三、释(分二科)未一、举生象马等中

汝等长夜,或生象、马、驼、驴、牛、羊、鸡、鹿等众同分中;汝等于彼,多被斫截身诸支分,令汝身血极多流注。

这底下是解释。佛说「汝等」众生在长夜,「长夜」就是生死的流转中时间太长了,但是都没有光明,没有智慧的光明。在这样的生死境界里面做什么呢?或者是生在大「象」里面,或者生在「马」,或者是骆「驼」,或者是「驴」,或者是「牛」,或者是「羊」,或者是「鸡」,或者是「鹿」等等的这些众生里面,也可能是做蛇,也可能做老鼠。「众同分中」,各式各样同类的身体,老鼠与老鼠是同分的,人与人是同分的,大象与大象是相同的生命体,但是各有各的分,各有一分。「汝等于彼,多被斫截身诸支分」,若在象、马、驼、驴、牛、羊、鸡、鹿等中呢?那个身体多数是被斫,被截断了,这个身体分成一分一分。「令汝身血极多」的「流注」出来,这种事情,这是这个「血量」。

∵∵

未二、例生人中

如于象等众同分中,人中亦尔。

这第二段「例生人中」。前面说我们若生在大象,生在马、驼、驴等畜牲世界这样子,「众同分中」。「人中亦尔」,我们生到人的世界来,也是一样,也是这个「身血极多流注」,也是这样。

∵∵

巳二、泪量

又复汝等,于长夜中,丧失无量父母、兄弟、姐妹亲属,又复丧失种种财宝,诸资生具,令汝洟泪极多流注,如前血量。

这是第二科是「泪量」,前面是血的数量,现在说流泪哭了。

「又复汝等」,在「长夜」之中是丧失掉了,失掉了无量无边的父亲,无量无边的母亲、哥哥、弟弟、姐妹亲属,一些亲爱的人,这是失掉了这么多亲爱的人,就是要流泪了。「又复丧失种种财宝」,很多的「资生」资「具」,心里面也是在痛。「令汝洟泪极多流注」,是亲爱的人死掉了,或者贵重的财富也失掉了,就使令我们鼻涕眼泪极多的流注,就像前面那个流血那么多。这以下第二科「例乳量」。

∵∵

辰二、例乳量

如血洟泪如是,当知所饮母乳,其量亦尔。

「如血洟泪如是」这么多,「当知所饮母乳,其量」也是这么多,超过四大海水那么多。这底下第二科「结应知」。

∵∵

卯二、结应知

如是等类,生艰辛苦,无量差别应知。

我们应该知道,应该这么想,这个生是苦,流血是痛,流泪也是痛,就是饮乳的时候,母亲也是爱,儿女也是爱,因爱而有痛,因爱而有苦,所以「应知」。

∵∵

寅三、生不定(分二科)卯一、显不定(分四科)辰一、于父母(分二科)

巳一、明算计

生不定者:如薄伽梵说,假使取于大地所有一切草、木、根、茎、枝、叶等,截为细筹,如四指量,计算汝等长夜展转所经父母。如是众生曾为我母,我亦长夜曾为彼母;如是众生曾为我父,我亦长夜曾为彼父。

「生不定者」,这是第三科「生不定」,这「生不定」分两科,第一科「显不定」,先说这个「于父母」,这一方面先计算一下。

「如薄伽梵说,假使取于大地所有的一切草、木、根、茎、枝、叶等,截为细筹」,把它割成小小的筹。这个「筹」就是计算数目的一种用具,或者是有四寸长,或者是多少长。「如四指量」,像四个指头横着立起来这么的尺寸。「计算汝等长夜展转所经」过的「父母」,这一生谁是我父亲,谁是我母亲,我死了以后又到一个地方去,又会有父亲、有母亲。「如是众生曾为我」做「母」,做母亲,「我亦长夜曾为彼母」,她给我做母亲,我也可能长夜为她做母亲,谁做谁的母亲不是决定的,所以说「生不定」。我给他做父亲,他也可能给我做父亲,就是这个人他是我的儿,但是来生可能是我的父亲,就是不定,不决定的。「我亦长夜曾为彼母」,说是这个人不是我父亲,也不是我母亲,是我的怨家,他那怨家就可能是你的儿,也可能是你的女,也可能是你的父亲,也可能是你的母亲,因为你若相距几千万里不会做怨家的,就是因为亲爱就有恨,恨从爱来的,那也是彼此有亲厚关系的,所以真实说起来,不应该有恨,也不应该有爱,所以这是彼此亦不决定。

∵∵

巳二、释无尽

如是计算,四指量筹速可穷尽,而我不说汝等长夜所经父母其量边际。

「如是计算,四指量筹速可穷尽」,这是第二科是名「释无尽」。这个大地所有的草木、根梗、枝叶把它截断了做成筹,这么多的筹来计算的话,「速可穷尽」,很快的筹就没有了,就不够用了。「而我不说汝等长夜所经父母其量边际」,这样说那么,那个筹不够用,还有很多不能计算的,所以我不说你们长夜生死里边所经过,为你做父亲的,为你做母亲的,那个数量的边际是不能说的,这个边际是不可以说的,太多了,这是彼此自他的更互不定。底下「苦乐」不定。

∵∵

辰二、于苦乐(分二科)巳一、举苦

又复说言:汝等有情自所观察,长夜展转成就第一极重忧苦,今得究竟;汝等当知,我亦曾受如是大苦。

「又复说言」,佛又这么说,「汝等有情自所观察,长夜展转,成就第一极重忧苦」,这个苦从那来的?从执着来的,不要执着苦恼就轻,你老是执着,苦恼就多不可,就很多很多的苦恼。「汝等有情自所观察,长夜展转成就第一极重忧苦」,这个「汝等有情」自己观察自己的情况,不要说佛说,就是自己观察一下。「长夜展转」,在无明黑暗的生死里面,展转的流转生死,由前边就可以看出来,成就了最强的极重大的忧苦,受过了很多的苦,受到了很多的苦。「今得究竟」,这句话是佛说的,说现在遇见了佛法了的时候,有希望这个苦是停下来,到此为止了,遇见佛法以后就究竟了,这个苦到这里可以没有了,有希望停下来了。那就是因为学习佛法的关系,你要学习佛法才可以,也就是心里不执着才可以。

「汝等当知,我亦曾受如是大苦」,你们知道,这是佛这么说,你们知道我现在成佛了,但是你们知道我以前没成佛的时候,也和你们众生一样的,也曾经受过这么大的苦,这么多的苦啊,极重的苦也是受过的。受过的,可是遇见善知识了,知道修行,所以成佛了。这是说这个苦是这么样的情形。

∵∵

巳二、例乐

如苦,乐亦尔。

这是例这个「乐」,前面说举「苦」,这是举「乐」。说我在生死里受苦很多,一点没有乐吗?也不是,也有乐也是有,但是不决定。忽然间苦了,忽然间乐了,忽然间乐了,忽然间又苦了,老是靠不住的,所以这是苦乐不定。这「生不定」是苦乐不定。

∵∵

辰三、于处所

又复说言:我观大地,无少处所可得,汝等长夜于此处所,未曾经受无量生死。

这是第三段「于处所」,前面第一段「于父母」,第二段「于苦乐」,现在是「于处所」。佛又这么说,我观察这么大的土地,这广大的世界,没有小小的地方可以得到,「汝等长夜于此处所,未曾经受无量生死」的,说那个地方你没有在这里受过生死,你想找这个地方很少的,广大的土地之中,遍一切处啊,就在那里生过,也在那里死过的。「无少处所可得汝等长夜于此处所,未曾经受」过生,受过死的。这可以知道受的生死太多了,不过太多了都忘掉了,记不住。

∵∵

辰四、于眷属

又复说言:我观世间有情不易可得,长夜流转不为汝等,若母、若父、兄弟、姐妹,若轨范师,若亲教师,若余尊重,若等尊重。

前面说这一生在这一个范围内,另一生又在另一个地方,这「处所不定」。总而言之,遍一切处受生死。这底下「于眷属」。佛又告诉我们说,「我观」察「世间」的「有情不易可得」,就是很难得到一个人,「长夜流转不为汝等」,做「父」亲,或者做「母」亲,或者是「兄弟、姐妹」的;很难可得一个人,没给你做过阿阇黎的,没给你做和尚的,「轨范师」就是阿阇黎,「亲教师」,就是和尚;「若余尊重,若等尊重」,「若余尊重」其余的,若和尚、阿阇黎,这个和尚的同学,阿阇黎的同学,那也都是叫做「余尊重」。「若等尊重」,也不是和尚的同学,也不是阿阇黎的同学,但是他同样是有道德的人,所以也是可尊重的,都是有过这样关系的。这么多的有情里面,说是要找到一个人,没给你做父母、兄弟、姐妹的,不容易,没给你做过轨范师、亲教师、若余尊重、若等尊重,也是不容易,就是可见人与人之间,都是有过深厚友谊,深厚的友谊关系的,所以小小的不如意,应该把它放下,不要执着。

∵∵

卯二、显生量

又如说言:若一补特伽罗,于一劫中所受身骨,假使有人为其积集不烂坏者,其聚量高王舍城侧广博胁山。

这底下「显生量」,显生的数量。「又如说言」,又如佛这么说,「若一」个「补特伽罗,于一劫中所受身骨」,不要说无量劫,就说一劫,一劫中或者一个中劫,或者是二十个中劫,二十个中劫算是一个大劫。「所受身骨」,所受生命的那个骨,「假使有人为」,假使有这么一个人好管闲事,把这个骨头堆积起来,「为其积集」,而没有烂坏的话。「其聚量高王舍城侧广博胁山」,那个积集起来那个骨身的那个量,那个数量,那个体积,能比王舍城旁边的广博胁山还要高,堆积起来。这个「广博协山」,旧的翻译叫做富罗山,现在这个《瑜伽师地论》上,玄奘法师翻个广博胁山。「胁」什么意思呢?就是阿修罗的胁,那个山的形式像阿修罗的胸部的那个胁似的,就是很陡,大概是那个意思。这是这个苦恼的境界是这样子,这是第三科「生不定」。底下是第四科「生流转」

∵∵

寅四、生流转(分二科)∵卯一、征

云何生流转?

这个众生在生死里流转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这一科比较麻烦一点,复杂一点,分二科,第一科是「征」,第二科解「释」。先是「征」,「云何生流转」?底下解释。

∵∵

卯二、释(分二科)辰一、约自身辨(分三科)∵∵巳一、标

谓自身所有缘起,当知此即说为流转。

这个解释里面,先约自己的生命体来说,先是「标」。「谓自身所有缘起」,这个「生流转」,就是自家的这个生命体,他的「缘起」,这就叫做生流转;「生流转」不是自然的,是由因缘生起的。「当知此即说为流转」,这就叫做生流转,这个生命体有因缘故,现出生命来又结束了,又现出生命来又结束了,这样子。这是「标」,解释里面先是标,底下又问。

∵∵

巳二、征

云何缘起?

这个生命的「缘起」,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是问。底下又解释,分两科,先是「嗢柁南」,把他列出来。

∵∵

巳三、释∵(分二科)∵午一、嗢柁南列

嗢柁南曰:

体门义差别次第难释词缘性分别缘摄诸经为后

这就是这么多,这是「嗢柁南」。底下就是「长行」解「释」,长行解释在这个窥基大师的略纂上,这是分十科,但是现在这里的《披寻记》是分九科。这个「体」是一科,「门」是一科,「义」是一科,「差别」是一科,「次第」是一科,「难」是一科,「释」是一科,或者难释词是一科,「缘性」是一科,「分别缘」是一科,摄诸经为后又是一科,这有分九科的,有分十科的,那么到下面看吧,看他们究竟怎么说。这底下长行的解释,分九科,第一科是「缘起体」,第一科是「征」。

∵∵

午二、长行释(分九科)∵∵未一、缘起体(分三科)∵∵申一、征∵∵

云何缘起体?

生命是由缘起来的,缘起的体性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是问,底下就解释,解释先略说,先是「标」。

∵∵

申二、释(分二科)酉一、略说(分二科)戌一、标

若略说,由三种相建立缘起。

这是「标」说,先是这个标,底下是解释。「若」是简「略」的解释缘起的体性,很简单就是三种相,「由三种相建立」这个「缘起」的道理,很简单。这是一个「标」,底下解释,看怎么解释的。

∵∵

戌二、释

谓从前际,中际生;从中际,后际生;中际生已,若趣流转,若趣清净究竟。

「谓从前际,中际生」,这是一个相,第一相;「从中际,后际生」,又是一个相;「中际生已,若趣流转,若趣清净究竟」,又是一个相,这是三相,就是这样子三种相。三种相前两种相,「谓从前际,中际生」,「从中际,后际生」,这两种相是生死的流转相。这个「中际生已,若趣流转,若趣清净究竟」,这是还灭,就是入涅盘了,就是这样子。

「从前际,中际生」,「从前际」就是过去,从过去的时代,现在我们生命体的缘起叫做「中际」,我们的中际是从那来的?从过去际来的,从过去际来的。这个「从中际,后际生」,我们现在这个生命体的情况,这在时间上说刹那刹那的也会过去了,那么将来,将来还有生命,那个「后际」就是未来,未来的生命也不是自然有的,是从「中际」来的,就是从现在的生命体创造而来的。「从中际,后际生」,那么这是过去、现在、未来,这个生命体分这么三个阶段展转的生起,是这样子。

这样子说其中的事情,在这里简单说一下,也有这个需要。「从前际生」,这里面就是说十二因缘,十二缘起。十二缘起「从前际生」是什么呢?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这是「前际」;那么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这是「现在际」;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缘老死,那么这就是「后际」,分这三个阶段。这是「谓从前际,中际生;从中际,后际生」,是这样子。

「中际生已」,现在说,过去的先不说了,就说现在那个「中际」,中际这个生命现起来以后,以后这个时候有二种情形:一个是「趣流转」,一个是「趣清净究竟」。这个「趣流转」,就是我们对于生死的情况,感觉到满意,虽然是流了很多的血很痛,流了很多的泪又是很痛,但是还是感觉满意,那你就继续的流转生死,这是很难停下来的,是「若趣流转」。「若趣清净究竟」,如果你对于这个生死的苦,生的艰辛,艰难困苦啊,流了很多的血,流了很多的泪,感觉到没有意味,生了厌离心了,那就转过来了,就能到涅盘那里去了。「若趣清净」,「趣」者向也,就是向涅盘,清净的涅盘那边去了,那就是究竟的解脱了惑业苦,究竟的解脱了烦恼杂染、业杂染、生杂染,都停下来了,就是得大自在了,就是成了圣道了,成了圣人了,所以「若趣清净究竟」。

这一段文就是「略说」,简略的说缘起的体性,就是这样子。下边就是广说,「广显」,第二科是广显,前面是略说,这就说广显。「广显」分两科,第一科是「从前际中际生中际生已复趣流转」,说这个意思。那么这一科里面分两科,先「征」。

∵∵

酉二、广显(分二科)∵∵戌一、从前际中际生中际生已复趣流转(分二科)∵∵

亥一、征

云何从前际中际生,中际生已复趣流转?

这句话是什么意义呢?你讲讲我听听,你解释解释我听听,这是问。底下就解释,解释分两科,先「辨相」。「辨相」里面先是「辨」,「辨」里面先说这个「受生义」,先说这个受生的意思。「受生义」,也先说「前际摄」,「前际摄」里面先说「无明缘行」。

∵∵

亥二、释(分二科)∵∵∵天一、辨相(分二科)∵∵地一、辨(分二科)

玄一、受生义(分二科)∵黄一、前际摄(分二科)∵宇一、无明缘行

谓如有一,不了前际,无明所摄,无明为缘,于福非福及与不动身语意业,若作若增长。

这底下解释。这个十二缘起,很多的地方都有,很多的地方都有解释,但是我感觉《瑜伽师地论》解释的很广很广的,解释的很详细很详细的,和别的地方讲的,应该要注意,要解释。因为这个无明缘行,行缘识,光解释那一句话的意,也不能说不懂,也应该懂,但是里面复杂的关系,这《瑜伽师地论》里面,可是发挥的很多很多,希望你们各位也注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