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二、列句
彼复云何?所谓地、根、境、法、补特伽罗、自性、差别、作用、自、他、有、无、问、答、取、与、正性、邪性句。又有听、制、功德、过失、得、不得、毁、誉、苦、乐、称、讥、坚、妙、智退、沈量、助伴、示现、教导、赞励、庆慰句。又有七言论句,此即七例句。谓补卢沙、补卢衫、补卢崽珔、补卢沙耶、补卢沙摫、补卢杀裟、补卢铩,如是等。又有施设、教敕、标相、静息、表了、轨则、安立、积集、决定、配属、惊骇、初、中、后句。族姓想、立宗言说、成办、受用、寻求、守护、羞耻、怜愍、堪忍、怖畏、拣择句。又有父、母、妻、子等,一切所摄资具,应当广说。及生、老等,乃至所求不得、愁叹、少年、无病、长寿、爱会、怨离、所欲随应、若不随应、往来、顾视、若屈若伸、行住坐卧、警悟、语默、解睡、解劳句。又有饮啖、咀味、串习、不串习、放逸、不放逸、广略、增减、寻伺、烦恼、随烦恼、戏论、离戏论、力劣、所成、能成、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时、方、数、和合、不和合、相似、不相似句。又有杂糅、共有、现见、不现见、隐显句。又有能作、所作、法律、世事、资产、真妄、利益、非利益、骨体、疑虑、惊怪句。又有怯弱、无畏、显了、不显了、杀害、系缚、禁闭、割截、驱摈句。又有骂詈、忿怒、捶打、迫愶、诃责、烧烂、燥暑、摧伏、浑浊、圣教随逐比度句。
「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时、方、数、和合、不和合、相似、不相似句」,这是「众多言说句」。昨天讲到「次第」。
「时、方、数、和合、不和合」,这个「时」,就是一切因缘果报,这一切有为法里面有生灭的变化,因此而安立时间的。这是因缘生法已经生起而灭掉了,就是过去的;已经生起而没有灭,就是现在;还没有生灭的时候,就是未来。所以,在因缘生法的生灭相上安立时间;若是离开了这一切法,这时间是没有自性的、没有自体性的。所以,时间也是假的,不是真实的。但是这个假的时间里面,也很复杂。譬如说是在昨天来说,今天是未来;在今天来说,昨天就是过去了。这过去里面也有过去、现在、未来;现在也有现在的过去、未来;未来也有未来的过去、未来、现在的。这样说,每一个时间都是过去、现在、未来,有这种情形,这是说时间。
「方」,就是东、西、南、北,上、下、四维,就是十方。十方,也是按照因缘生法而安立的。我们在这里就可以安立东、西、南、北,但是随任何的地方都可以安立东、西、南、北的。那一个地方,你站在那里,都有东、西、南、北。所以从这样情形看:东,也是东、西、南、北──四方、上下的;西,也是东、西、南、北──四维、上、下的,是每一个地方都有十方。这样说这个「方」,一切因缘生法所陈列的地方、所在的地方,也有这么多的复杂性,它也是假安立的;离开了因缘生法,这个「方」也是不可得的。
「数」,也就是在因缘生法上,一一法各有不同的性格,也就安立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数目了。这数目也不是真实的,离开了因缘生法,数目也是不可得。
「和合」,就是一切因缘生法,它所具足的因缘都具足了,就是「和合」了。如果有所缺,那就是不合,不合就是没有因缘,所生法就不可得了。
「相似」,就是彼此相等的、相同的,那叫做相似。这就是那个等流果,等流的的因果就是相似;异熟的因果就是不相似,它是不一样的。或者人与人有相同的地方,这叫相似;人与畜生就不相似。所以彼此相对,有很多很多种的「相似、不相似」。「句」,这都是言说,这么多的言说句。
「又有杂糅、共有、现见、不现见、隐显句」,这是第七门是「杂糅」。这个「杂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糅合在一起。譬如说这个灯光,这个灯的光和那个灯的光和合在一起,那么叫做「杂糅」。或者人与人合作,也叫做「杂糅」。或者说这个世界是共业所成,共业所成,就是彼此的业力也是「杂糅」。但是你用力最多的地方,虽然是「杂糅」,你的业力多一点,譬如你拿钱买这个房地产了,虽然这个房地产也有其他人的业力,但是你的业力强一点,但是又不是固定的,你可能出售,又变成别的人了,所以里面的变化也是很大,叫「杂糅」。
「共有」,也是、也有「杂糅」的意思,是共同拥有的事情,那么叫做「杂糅」,也叫做「共有」。「现见、不现见」,「现见」,是现在的事情大家「现见」;过去的事情、未来的事情是「不现见」。「隐显句」,就是现见的事情里面边,它也有隐显的不同,它里面的形相有很显着的容易知道、还有很隐微的不容易明白。像我们的心思,这第六意识你就容易明白一点;倒是第七识、第八识就是隐微,不容易明白的。那么一切法都有这种情形,这些也都是些语言。
「又有能作、所作、法律、世事、资产」,这是第八门「众事不同」。「又有能作」,「能作」就是因缘,「所作」就是果报了;或者是人是「能作」,一切事是「所作」,各式各样的情形。还有「法律」,世间上也是有法律,共同规定出来的、共同遵守的一种规律,「法律」。
「世事」,世界上所有的这些私人的事、大众的事,各式各样的事情。「资产」,他的财富,或者世间上也有诚恳的、真实的;也有虚伪的、虚妄的。「利益、非利益」,世间上大家欢喜做这种事情,但是这种事情有对人有利益的;也有对人不利益的、有伤害的事情。「骨体」,或者就是这个众生身体里面的骨,以骨为体,叫「骨体」。或者是「疑虑」,对于这些事情心里面不决定,就是「疑虑」。「惊怪」,特别的事情,心里面感觉到惊、感觉到奇怪,这也都是一些众多的言说句。
「又有怯弱、无畏、显了」,这底下是第九:「劣弱衰丧门」。就是「怯弱」,就是恐怖了。「无畏」,是不恐怖。「显了」,或者是读书说什么样的道理;或者所读的书有的「显了」,有的「不显了」。一样道理,你说得很明白、或者没有说明白,或者那个道理不容易明白,叫「不显了」。还有人与人之间、众生与众生之间的「杀害、系缚、禁闭、割截、驱摈」这些事情。
「又有骂詈」,这底下第十门「骂詈」。「詈」,就是骂,人与人之间的这些互相骂辱的事情;或者是「忿怒」;或者是「捶打」;或者是「迫愶」、「诃责」;或者「烧烂」;或者是「燥暑」。「燥暑」,也就是热。「摧伏」,把它降伏了,把它破坏了。或者「浑浊」,不清净,污浊。「圣教」,这是说圣人所说的妙法,来教化众生的这些事情。
「随逐比度句」,这个「圣教」是要我们随顺的去实行的,所以叫做「随逐」。那么初开始是「比度」,由『比而知之』,由内心的去推度、思惟、观察,慢慢的才能够明白,那么叫做比度。这以上是说众多的言说句,很多很多的言说,那么由这些言说里边,来表达众生的思想。
这是前边这一大科是「正明意相」。这个意地,意地里面这第一科是「正明意相」。这「意相」里面分五科。「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这五科讲完了。这底下是第二科「总显相应」。
《瑜伽师地论》中〈本地分〉∵∵意地第二之三
戊二、总显相摄(分二科)∵∵己一、长行(分三科)∵∵庚一、三处所摄(分二科)
辛一、别辨相(分二科)∵∵∵壬一、略摄(分三科)∵∵癸一、标
复次即前所说自性,乃至业等五事,当知皆由三处所摄。
这以下「总显相应」。前面是一段一段的说,说它的「自性、所依、所缘,乃至作业」。这以下就是把这五种放在一起讲,这叫做总显他们相应的事情。这底下分两科,第一科是「长行」;第二科,是「颂」。这个「长行」分三科,第一科是「三处所摄」。「三处所摄」,这底下是列出来,「三处所摄」里面分两科。第一科,「别辨相」。「别」,就是别别的、一样一样的说明这三处的相貌;这分两科,第一科是「略摄」,就是简略地、简要地摄取其要义说一说。第一科是「标」。
「复次即前所说自性,乃至业等五事,当知皆由三处所摄」,这就是「标」。前面这五科一样一样的说完了,现在再把它变化了一个形式,再加以说明。这个说明也还是前面所说的那五科:自性、所依、所缘,「乃至作业等五事」。这个「等」字里面表示什么呢?现在是十七地里面的「意地」,就是「意地」的五事;这个「等」,表示包括「五识相应地」的事情也在内,「五识相应地」,也是有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在这里边也会谈到的。这五种事「当知皆由三处所摄」,这五种事完全的可以归纳成三种事情、归纳成三样事情,都属于这三样事情里面。这是「标」,底下就「列」出来。那三样事情呢?
癸二、列
谓由色聚故,心心所品故,及无为故。
「谓由色聚故,心心所品故,及无为故」,就是归纳成这三种。第一个就是「色聚」,就是物质:地、水、火、风这一聚、一大堆。第二就是「心心所品故」,第二就是这一类,归这心、心所这一类。「及无为故」。这个色和心心所法,这是一色、一心;第二种就是无为法了。色、心是有为;第二种就是无为法。
这个一切法在唯识里边综合起来是五种法,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应法、无为法,一共这五种,一切法不出这五类。现在这里边:色法在里边,心、心所这三个,加个不相应行,还有一个无为。
癸三、简
除余假有法。
这个不相应法,「除余假有法」,就把这个不相应法除掉,这里不说,所以叫「除」,把它简除去,不算它。前面这个色法,心心所法和无为,它们都是有体性的。这假有法是没有自体的,所以不算它,把它简除去不算。这个假有法就像前面刚才讲的:「时、方、流转、势速」这些事情,这都是假有法,一共有二十四个不相应,都是假有法。这是「除余假有法」,这一句话是「简」,就把这不说的把它简别出去。
壬二、广释(分三科)∵∵癸一、辨品类(分二科)∵∵子一、色聚(分三科)
丑一、标说
今当先说色聚诸法。
前边是「略摄」。现在第二科「广释」,就是详细的解释这个「三处所摄」的事情。「三处所摄」分三科。第一科辨它他的品类:辨他品类就是色聚、心心法、无为这就是类。先说这个色聚,色聚里面先「标说」。
「今当先说色聚诸法」,现在先说明色聚诸法的事情。这个「聚」,可以当成「积聚」讲;也可以当个「类」讲,这一类的,属于这一类、不是那一类。现在先说色聚的一切法,属于地、水、火、风的一切法。这是「标说」。
底下「别辨」,「别辨」里面先说这个「大种摄」,大种所摄的一切法。这里边先说明这大种有五种功能,就是「作五业」。第一句是先「问」。
丑二、别辨(分二科)∵∵寅一、大种摄(分三科)∵∵卯一、明作五业(分二科)
辰一、问
问:一切法生,皆从自种而起。云何说诸大种能生所造色耶?云何造色依彼?彼所建立、彼所任持、彼所长养耶?
「问:一切法生,皆从自种而起。云何说诸大种能生所造色耶?」的确是有这种疑惑,这是「问」。这一切法──世间上一切有为法;无为法没有种的,只是一切有为法。它们的现起都是「从自种而起」,从他自己本身的种子生起的。这个贪心,贪心有他的种子,瞋心有瞋心的种子,所以就是从他自己的种子生起的。眼识有眼识的种子,耳识有耳识的种子,每一法都是从他自己的种子现起的。
「云何诸大种能生所造色耶」:现在,我们佛教里面怎么会说是诸大种它能生起所造色呢?它所造色应该从它自己的种子现起,怎么说是由地、水、火、风现起、能生起它呢?这道理不是违背了『诸法唯心所现』的道理了吗?提出这个问题,这是能生的疑问。
「云何造色依彼」,这个所造的物质唯依四大种为依止处,四大种是造色的依止处。这个造色要依赖彼大种才存在的,为什么要这样子呢?「云何造色依彼」,这是第二问。
「彼所建立」,这是第三个问。彼造色是大种所建立,云何是这样呢?为什么要这样子呢?这是第三个问。
「彼所任持」,这是第四个问。「彼所长养」,这是第五个问。就是这个造色是彼四大种所任持──因为它来摄持,它才能够存在,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彼所长养耶」,这个造色是四大种来长养它,来增长、来滋养它,它才能够存在、继续的存在,为什么会这样子呢?问。这一共有五个问。
辰二、答(分二科)∵∵∵巳一、释(分五科)∵∵午一、生因(分二科)
未一、辨相(分二科)∵∵申一、种子
答:由一切内外大种,及所造色种子,皆悉依附内相续心。乃至诸大种子未生诸大以来,造色种子终不能生造色。
「答:由一切内外大种,及所造色种子,皆悉依附内相续心」。这底下回答这五个问题,这个回答分两科。第一科,是解「释」,就是正式回答。解「释」分有五个问,就是分五段。第一是「生因」,解释这个「云何说诸大种能生所造色耶?」回答这个问题,就是「生因」。「生因」里面分两科,第一科是「辨相」。「辨相」里面,第一科是「种子」,辨别这个生的形相,第一科说「种子」。
「由一切内外大种」,这个大种有内外的不同,就是我们的身体──这个生命体里面的大种,是内;器世间,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是器世间,是外。这个大种,有内外之别。
「及所造色」,大种所造的这一切的地、水、火、风,它们的种子──所造色的种子,这个所造色当然也是有内外之别的。内外的大种和内外大种所造的色,都是有自己的种子的。这个种子「皆悉依附内相续心」,完全依附在阿赖耶识里边,是由阿赖耶识的种子变现一切大种、及大种所造色的,是这样子的,是唯心所现的,这个宗旨是不变,没有违背「唯识所现」的这个宗旨,是的!但是还有其他的问题。
这个「依附内相续心」这句话,也还有点事情。这个「附」:依附在那里。譬如说我们的这个生命体里面,生命体里的头发,这个头发我们可以用剪子把它剪掉;可以留着,长短随时也可以剪掉,但是剪的时候你不痛。指甲,长长了你也可以剪,你也不痛。我们在身体还有其他的部分也是类似这样子,这些东西也是属于我们生命体里面;但是它不是阿赖耶识所执受的,不是。
譬如说墙壁,你用什么重的力量撞击它,它破坏了,我们不会有痛的感觉。为什么有这个分别呢?都是唯心所现;但是因为有执受、不执受的关系。那么执受的这些东西,它的种子和它种子的现行;和不执受的,这里面有分别,有点分别的。虽然都是阿赖耶识所现;但是有执受、不执受的不同。
那么现在说,我们这个身体里面有感觉的部分,它是阿赖耶识所执受;其他不执受的,也依附在阿赖耶识里边,是依附,依附而已。当然,外边──外器世间的也是依附;内身的也是依附,就是还有种种的这些不同的事情。
「内相续心」,就是指阿赖耶识说。阿赖耶识是相续不断的。它从第一刹那,从投胎──约人来说,约胎生的众生来说,第一刹那乃至最后一刹那,一直是相续不断。就是最后一刹那死了、一刹那灭了;一刹那又生了,它是一直的相续不断的。其他的识,前六识不是的,前六识不是常相续的。
「乃至诸大种子未生诸大以来」,这底下在解释四大种能生所造色的理由。「乃至诸大种子未生诸大以来」,这个诸大的种子,就是地、水、火、风诸大种子。它「未生诸大以来」,它没有生出来地、水、火、风的现行以来。「诸大种子」,是种子;「未生诸大」,这个「诸大」,是现行。这个地、水、火、风的四大的种子,它没有生出来地、水、火、风以来,这个时候。
「造色种子终不能生造色」,这个地方又有问题了。就是这个造色种子,另外一种物质,它的种子也在阿赖耶识里面,可是它「不能生造色」,它这种子不能现行去生造色,不可以。就是诸大种子没有生现行,造色种子不可以生现行,它不可以生。那怎么样子才能生呢?
申二、现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