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三、安立瑜伽(分二科)壬一、结前生后

如是已说补特伽罗品类建立,及所缘等,乃至趣修有果无果,如应安立,我今当说。

这〈声闻地〉一共是分三大段,第一段是〈种性地〉、第二是〈趣入地〉、第三是〈出离地〉。〈出离地〉分四大科。第一科,是「离欲资粮」,第二科,是「品类建立」,这两大段都已经讲过了。现在是第三大科「安立瑜伽」。分两科,第一科是「结前生后」。

「如是已说补特伽罗品类建立」,前面第二科的「品类建立」。「如是」是指前面这一大段,已经宣说了「补特伽罗」的「品类建立」。「及所缘等」,就是修瑜伽有四种「所缘等」,「乃至」到最后,「趣修有果无果」,这都是说完了。这几句是「结前」,结束前面的一大段文。

「如应安立,我今当说」这是生起后面的文,如其所应,就是他所请问的,随你所请问的问题,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就叫做「安立」。这个「安立」,就是施设的意思,就是随顺众生的根性,为你特别地宣说这样的瑜伽的法门,叫做「安立」。「我今当说」,这个安立学习瑜伽的法门,我现在应当为你宣说。这是生起后文。

∵∵

壬二、标释一切(分二科)癸一、嗢柁南标

总嗢柁南曰:往庆问寻求,方安立护养;远离一境性,障净修作意。

这以下是第二科,「标释一切」。就是后边说的这个瑜伽这一大段文,究竟里边都说的什么事情呢?「标」就把它提出来加以解释。「一切」就是所有的这个后边说的瑜伽的法门。这里分两科,第一科是「嗢柁南标」,就是用这个颂把它标出来。

「往庆问寻求,方安立护养;远离一境性,障净修作意」:这个「嗢柁南」里边,这个「往」字,就是想要修行瑜伽的这个人,想要修止观这个人,他发了出离心,想要学习禅这个人。「往问」,就是到善知识那里去请问,这是「往」的意思。这个「庆」呢?是庆慰,就是善知识赞叹这个请法的人,叫做「庆」。这个「问」呢?是谁问的?就是善知识来问这位请法的人,来审问他。这个「寻求」是第四段,也还是问的意思,但是这里边是更广博地、更详尽地来审问这个人的事情,叫「寻求」。「方安立」,经过寻求以后才安立这个瑜伽。安立瑜伽里边呢,有「护养」,「护」是「保护」,「养」是「长养」,就是在我们的虚妄分别心里边,修学瑜伽的止观,要不断地叫它长养,叫它增长,你有了清净的止观的这种清净的功德,要加以保护。你有多少成就以后,你要保护它,不要叫它失掉了。这一段文是说这个意思,叫作「护养定资粮」。在后边有解释。

也还有「远离」,就是有身远离、有心远离,很多事情。还有「一境性」,就是你修行的这个「止」,成就了三摩地了,「心一境性」。「障净」,你的障碍,得到清除了,心清净了。「障净」是一段。还有「修作意」,你修止观的时候,要怎么样作意。下面的「安立瑜伽」它的内容就是说这些。

∵∵

癸二、长行释(分五科)子一、往问(分二科)丑一、往诣师所(分三科)∵

寅一、标

若有自爱补特伽罗初修业者;始修业时,为随证得自义利故;先应四处安住正念,然后往诣善达瑜伽、或轨范师、或亲教师、或余尊重似尊重所。

「若有自爱补特伽罗初修业者;始修业时,为随证得自义利故;先应四处安住正念」,前边这四句颂,把这个大意标出来。这是第二科「长行释」,来解释这颂里面的内容。分五科,第一科是「往问」。分两科,第一科是「往诣师所」,这个想要修行的人,他到他师长那个地方去。分三科,第一科,是「标」。

「若有自爱补特伽罗」,假设在众生的世界里边,有一个众生,他自己爱护他自己,这个话说起来,谁不爱护自己呢?但是这里边特别提出来这个「自爱」呢,就是站在佛法的态度来说:只有发出离心,想要修学圣道的人,才是「自爱」;其他的人,都不是「自爱」,都不是爱护自己的。因为你在世间的尘劳的境界里边,放纵自己的贪、瞋、痴,然后就是受生死苦,这是自己苦恼自己,不是「自爱」。现在这位修行人,他想要解脱这个烦恼贼、要得涅盘,就是到那个安稳处的地方去,这真实地爱护了自己。

假设有这样的人「初修业者」,这种人也是有很多的,但是现在只是说才开始修学圣道的人,就是「初修业者」。「始修业时」,他开始修学圣道的时候,他应该怎么做呢?「为随证得自义利故」,这位「始修业」者,「初修业者」这个人,为了「随顺证得」。「证得」,就是成就的意思。「自义利故」,你自己的义利,这个「义利」,就是有道理的利益,合乎道理的利益,是什么呢?就是涅盘,为了自己成就涅盘,你用功修行得涅盘,是你自己的一种清净庄严的功德,所以叫「义利」。这对于众生来说,你对众生还没有利益,这是对你自己有真实的利益了。为了成就圣道,要怎么办呢?「先应四处安住正念」,你先应该在四个地方安住你的正念,你这个清净的心,要在这四个地方安住下来。这是「标」,把这「往诣师所」的大义标出来。

「然后往诣善达瑜伽、或轨范师、或亲教师、或余尊重似尊重所」,你先在四处安住正念,然后再到「善达瑜伽」,他能够善巧通达瑜伽的止观的次第。「善达瑜伽」的这个人是谁呢?「或轨范师」,就是阿阇黎。「或亲教师」,就是和尚,他有责任教导你,你拜他做师父,你跟他出家了,他有责任教导你,他要亲自教导你,叫「亲教师」。但是轨范师也是有这个责任,他是我们的轨范,我们要向他学习的。「或余尊重似尊重所」,或者其余的我们应该尊重的人,那就是在佛法上有成就的大善知识,这种人。「似尊重所」,还有其他的和你尊重的人相似的人,也是善知识。你应该到这些人的地方来。这一段「标」说完了,下面第二科。

∵∵

寅二、征

云何四处?

这就是「征」。怎么叫做「先应四处安住正念」呢?下面第三科是「列」出来。

∵∵

寅三、列

一、专求领悟无难诘心处。二、深生恭敬无憍慢心处。三、唯求胜善非显己能处。四、纯为安立自他善根非求利养恭敬名闻处。

「一、专求领悟无难诘心处」,就是这位始修业者,他心里面应该这样子,我到善知识那里去,我的目的,我是专一地希求,我能够领解开悟,什么叫做瑜伽?怎么样学习瑜伽?我的目的只是这样子。「无难诘心处」,「无难诘心」,我没有说来难问他,我出个难题,来考考他!没这个心,这个动机不是这个,你应该在这里安住正念。

「二、深生恭敬无憍慢心处」,第二呢,「深生恭敬」不是表面上的恭敬,内心深处要生恭敬心,对这个轨范师也好、亲教师、或者尊重、似尊重,都应该「深生恭敬」。「无憍慢心处」,没有自己自大,我瞧不起他,没这种心情。这是第二个定点。

「三、唯求胜善非显己能处」,我到善知识那里求学、学习瑜伽,我就希望我能成就殊胜的圣道。「胜善」殊胜的圣道,这个不是世间善法所能比,它是超过其余的一切善法的,所以叫「胜善」。「非显己能」,我不是说显示我有能力,我比你们都强,没有这种心情,这是一处。

「四、纯为安立自他善根非求利养恭敬名闻处」,第四个是「纯为」,就是专一地。「纯」,是安立自他善根,就是成就我自己的善根,成就他人的善根,我的目的只是这样子;不是希求利养,我学习瑜伽,然后我用这个瑜伽来作生意去,我能求得利养、求得恭敬、求得名闻,没这种希图。就是这「四处」。

∵∵

《披寻记》九九五页

纯为安立自他善根等者:善达瑜伽诸瑜伽师,于彼一切初修业者,如理如法善巧宣说,能令得初正信受持净戒,摄受多闻,增长惠舍调柔诸见,是名最初安立善根初修业者。唯为彼瑜伽师堪能安立自他善根往请教授,非为依护邪瑜伽师贪求利养恭敬名闻。

「纯为安立自他善根等者:善达瑜伽诸瑜伽师,于彼一切初修业者」,这位善知识对于这位初修业的人,「如理如法善巧宣说」。「如」这缘起的道理,「如」这四谛的教法,能善巧地为他宣说,为他宣说佛法、宣说瑜伽。「能令得初正信」,能令这初修业者能发起来,建立起来这个正信。「受持净戒」,对于佛法有信心而后能够安住净戒。「摄受多闻」,受持净戒之后要学习佛法,要「摄受」,在心里面能够摄持,摄持领纳在心。「多闻」,就是所学习能摄受在心而不忘失。「增长惠舍」,你能增长自己这个「惠舍」的心情,同情别人的苦难的、不如意的事情,我的体力、我的心力、我的智慧、我的种种的力量,都可以去利益他人,所以叫做「增长惠舍」。「调柔诸见」,这个善知识为他说法,能令他栽培这样的善根,能令他「调柔诸见」,就是我见、我所见,乃至常见、断见,戒禁取见、见取见、邪见,这一切错误的思想,不像以前那么刚强了,逐渐地柔软,容易息灭了。「是名最初安立善根」,这是最初的时候,初来到佛法里边所成就的善根,就是信、戒、闻、舍、慧这五种善根。

「初修业者,唯为彼瑜伽师堪能安立自他善根往请教授」,那个「瑜伽师」有这种「堪能」,能安立你自己的「善根」,能安立他人的善根,或者说这个「瑜伽师」能安立他自己的善根,也能安立其他人的善根。你就到这个善知识那里去「往请教授」。「非为依护邪瑜伽师贪求利养恭敬名闻」,那样的瑜伽师,你就不要去,这个意思。

∵∵

丑二、请问瑜伽

如是正念到师处已,先求开许请问时分,然后安详躬申请问。将请问时遍覆左肩,右膝着地,或居下坐、曲躬而坐,合掌恭敬、深生愧畏,低颜软语请问瑜伽。我于如是瑜伽行中欲求受学,唯愿慈悲为我宣说。

这是第二科。前面第一科,是「往诣师所」,现在第二科,「请问瑜伽」。

「如是正念」,这个初修业者,像前面这一段文,安住了这四种正念。「到师处已」,你到了那位善知识的住处以后,「先求开许」先要请求他的同意,同意什么呢?「请问时分」请问他开示你的瑜伽的时间,不是说立刻就要开示你,不是的。你要先跟他约会时间,或者是明天,或者是后天,或者是下一个月,什么时候?

「然后安详躬申请问」,然后你到时候,你再安详地,就是很稳重地,不能够那么浮动、躁动,不可以。「躬申请问」,就是亲自地向他请问。说我打个电话问一问,不是的。你亲自站在他眼前去问他,不是我写封信,请你回答我,不是这样子。「躬申请问」。

「将请问时遍覆左肩」,左肩用这衣服覆盖起来,那么就是把右肩袒露出来,这大概印度人的一种世俗上的一种制度,一种礼貌。「右膝着地」,这个右膝盖着在地下,那么就是跪下来,左膝盖没有着地。「或居下坐」,或者是居在师长的下边的一个坐位。「曲躬而坐」,你的身体稍微弯曲一点坐下来。「合掌恭敬、深生愧畏」,深深地生惭愧心、生恐惧心。这「愧畏」,实在也就是恭敬心,恭敬的相貌。

「低颜软语」,「低颜」也等于是低头了,说话要稍微柔和地「请问瑜伽」。这是请问瑜伽的一种礼貌。「我于如是瑜伽行中欲求受学」,我对于这样圣道的瑜伽,这个「行」,就是圣道,这个瑜伽的圣道之中,「欲求受学」我想要请求善知识教导我,我接受你的教导「唯愿慈悲为我宣说」。

下面第二段是「庆慰」,分两科。第一科是「标所应」。

∵∵

子二、庆慰(分二科)∵∵丑一、标所应

如是请已,善达瑜伽诸瑜伽师,为欲安立初修业者瑜伽作意,应以慈愍柔软言词赞励庆慰,又应称扬修断功德。

「如是请已,善达瑜伽诸瑜伽师,为欲安立初修业者瑜伽作意,应以慈愍柔软言词赞励庆慰」,这个「所应」,是这个善知识所应该做的事。这位初修业者这样请求了以后,那位「善达瑜伽」的诸瑜伽师「为欲」,他的目的他的内心想要「安立初修业者瑜伽作意」:就是单独为你安排的,就是「安立」;为你宣说的,用这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瑜伽的次第叫做「安立」。为这初修业者安排的瑜伽作意,你的目的就是这样子。那怎么办呢?「应以慈愍」,就是内心里面是慈悲、慈愍他。「柔软的言词」,不是强暴的言词,我拿香板先打你三香板,不是;他的言语是柔软。「赞励庆慰」,赞叹这位请法者,当然里面也有勉励,勉励他。「庆慰」,就是安慰他,也是祝贺他的意思,有这个味道。

「又应称扬修断功德」,前面是指那个人说,赞励庆慰指那个人说。「又应该称扬修断的功德」,修学瑜伽,断除烦恼的功德;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是「标所应」。

下面第二科「举叹词」,分二科。第一科是「赞励庆慰」,分二科。第一科是「总赞」。

∵∵

丑二、举叹词(分二科)寅一、赞励庆慰(分二科)卯一、总赞

叹言:善哉!善哉!

就是赞叹这个请法者,说:你很好!你很好!这是「总赞」。下面第二科,「别庆」。分九科,第一科,「于不放逸」。

∵∵

卯二、别庆(分九科)辰一、于不放逸

贤首,汝今乃能于堕放逸、乐着放逸、沈没境界、乐着境界、众生类中,独不放逸乐修出行。

这是赞叹这件事,在不放逸这上面来赞叹他。「贤首」,就是指这请法者,称之为「贤首」。这个「贤」,就是能调伏自己的身、口、意,使令他清净,所以叫「贤」。这个「首」,是一个领导者,就是以智慧为首,他的身、口、意三业的动作以智慧为导首,而不是用贪心领导自己的身、口、意去活动,也不是用瞋心,不是用贪、瞋、痴领导自己身口意的活动,而是用智慧为首,所以叫做「贤」,为什么称之为「贤」呢?因为他能以智慧为首。当然这种事情,当然是属于智慧,这是理智特别强的人。因为这初修业者,就是表示他还没有正式的修止观,当然他的贪、瞋、痴什么都具足的,但是他现在想要做这件事,那就是理智的行动,所以称之为「贤首」。

「汝今乃能于堕放逸」,你现在才能,以前还是不能的,今天你才能,能什么呢?「于堕放逸」。「堕」,就是堕落,也就是入出入的入。就是世间上的众生都是入在放逸的境界里边,就是欢喜放逸,「乐着放逸」欢喜放逸。这个「放逸」指心说的,把这个心放纵它,我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不管什么叫因果,不知道这件事,也不管法律怎么说,他都不管。「沈没境界」,就是所放逸的境界。「放逸」指心说。「沈没」在五欲的境界里边不能出来。「乐着境界」,心里面非常地欢喜执着这五欲的境界。「众生类中」,欢喜放逸,欢喜五欲境界的众生,广大的众生的世界里面。「独不放逸」,你单独地不愿意放逸,欢喜出家修学圣道。「乐修出行」,出离生死苦海的圣道的德行。这是赞叹这个人「于不放逸」。现在第二科,「于求解脱」。

∵∵

辰二、于求解脱

汝今乃能于久堕在种种忧苦、险恶牢狱众生类中,独求解脱如是牢狱。

「汝今」,你现在才能够,从无始劫来这么长久之中,堕落在种种的忧苦中。这个小孩子可能是不懂事,年纪稍大一点就感觉到苦,你到学校读书,老师要考试,心里面不舒服。一定要拿到什么学位,我将来在社会上能够出人头地,马上就有忧苦来了,立刻就会有这种事情。「险恶」这些苦恼的境界。这个众生都是堕落在种种的忧苦的苦恼的境界里边,和「牢狱」一样,和世间上的「牢狱」一样。「众生类中」,众生都是在这里面生活。「独求解脱」,而你现在呢想要解脱忧苦,要从这牢狱里面出来,「独求解脱如是牢狱」,你真是善哉!这是赞叹他。

∵∵

辰三、于断固缚

汝今乃能于彼种种贪瞋痴等杻械枷锁常所固缚众生类中,独求断坏如是固缚。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