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分中菩萨地.第三持究竟瑜伽处建立品第五之一

∵∵

辛三、后建立摄(分三科)∵∵壬一、标∵

依如来住及依如来到究竟地,诸佛世尊有百四十不共佛法。

在菩萨地这一科里边,有两科,第一科「结前生后」,第二科「广辨一一」。广辨里边又分两科,第一科「普摄学果」,分三科,第一科「标释品类」。「标释品类」分两科,第一科是「总标」,第二科「别释」。「别释」里分三科,第一科是「初持摄」,第二科「次相等摄」,现在是「后建立摄」。这个建立怎么讲呢?因、果,因是能建立,果是所建立的,这一品就谈到佛的果,所以叫做建立品。这一科里面分三科,第一科是「标」。

「依如来住及依如来到究竟地,诸佛世尊有百四十不共佛法」,「依如来住」,就是前面〈住品〉,就是有十三住,十三住最后一住就是如来住。「及依如来到究竟地」,这是那个〈地品〉,〈地品〉有七地,七地中最后就是究竟地。究竟地里边也包括法云地,加如来地,合起来名为究竟地。就是根据〈住品〉的如来住,〈地品〉的究竟地,从这两个位次来看,「诸佛世尊有百四十不共佛法」,这一切佛总有一百四十种不共于其他的人的特殊的功德,这就是所建立的果。这是「标」,下边列出来这个百四十种不共佛法。

∵∵

壬二、列

谓诸如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四一切种清净,十力,四无所畏,三念住,三不护,大悲,无忘失法,永害习气,及一切种妙智。

「谓诸如来三十二大丈夫相」,这是三十二不共法,这个大丈夫相,这表示特别的殊胜,其他的人不能与之相比的。另外有「八十随好」,有八十种庄严、妙好的一种果报。这个相是一种大的部位的庄严,这个八十种好是庄严这个相的。「四一切种清净」,一切种清净也有四种。另外又有「十力」,十种智慧力。又有四种无所畏惧,还有三念住,还有三不护,还有大悲,还有无忘失法,永害习气,及一切种妙智,这几种合起来就是一百四十不共法。

这是标列,下面第三科就解释,解释这一百四十不共法。分两科,第一科「别显」,「别显」,就是一样一样地显示,分十科,第一科是「诸相随好」,就是三十二相和八十种随好,这是第一科。又分两科,第一科是「果摄」,说他由因所得果,在果上来赞叹它。分两科,第一科是「列相好」。又分两科,第一科先标列「三十二相」。又分两科,第一科是「征」。

∵∵∵

壬三、释(分二科)∵∵癸一、别显(分十科)∵∵子一、诸相随好(分二科)

丑一、果摄(分二科)∵寅一、列相好(分二科)∵∵卯一、三十二相(分二科)

辰一、征∵

云何如来三十二种大丈夫相?

这是「征」。下边就是列出来,也就是回答。

∵∵

辰二、列

一者具大丈夫足善安住等案地相,是大丈夫大丈夫相。二者于双足下现千辐轮,毂辋众相,无不圆满。三者具大丈夫纤长指相。四者足跟趺长。五者手足细软。六者手足网缦。七者立手摩膝。八者瑿泥耶[跳-兆+专]。九者身不偻曲。十者势峰藏密。十一者身相圆满如诺瞿陀。十二者常光一寻。十三者身毛上分。十四者身诸毛孔一一毛生,如绀青色螺文右旋。十五者身皮金色。十六者身皮细滑尘垢不着。十七者于其身上两手两足两肩及项七处皆满。十八者其身上半如师子王。十九者肩善圆满。二十者髆间充实。二十一者身分洪直。二十二者具四十齿皆悉齐平。二十三者其齿无隙。二十四者其齿鲜白。二十五者颔如师子。二十六者其舌广薄,若从口出,普覆面轮及发边际。二十七者于诸味中得最上味。二十八者得大梵音,言辞哀雅能悦众意,譬若羯罗频迦之音,其声雷震犹如天鼓。二十九者其目绀青。三十者睫如牛王。三十一者其顶上现乌瑟腻沙。三十二者眉间毫相其色光白,螺文右旋:是大丈夫大丈夫相。

「一者具大丈夫足善安住等案地相」,这个等和案应该连起来念。具大丈夫的足,这个足有什么特别呢?「善安住」,善者能也,就是能站得住,这事也不容易。「等案地相」,就是这个足接触地面的时候是平等的。可能我们一般人这个足下面案在地上有空的地方,有一部份是空的,没有接触地面。佛的足是平等地都案在地面了,这个足有这样的相。「是大丈夫大丈夫相」,这个大丈夫的相是这样子。这是第一。

「二者于双足下现千辐轮」,前面这个「具大丈夫足善安住等案地相」,在后边看,佛的足是不触地面的,与地面距离有四寸,但是这句话就表示佛的足下面是平的。「二者于双足下现千辐轮」,佛的双足下面有千辐轮相。佛走路的时候,这个足是没有触到地面,但是从那走过的时候,这个地上现出来千辐轮的相,千辐轮的痕迹。那个轮有千辐,有一千那么多的。「毂辋众相,无不圆满」,那个轮也有毂,也有辋,众多的相都是圆满的,这是第二。

「三者具大丈夫纤长指相」,这个足有指,足那个指是很长的。你注意的话,我们人与人也不一样,有的人足的那个指短,有的人足指长,不一样。佛的这个足,那个指是长的,「长指相」。

「四者足跟趺长」,佛的足的跟也是长。我们一般人足的跟就是从上面一直下来,不长。佛那个跟好像还向后边伸,长。趺就是足背,跏趺坐就是趺跏在腿上。

「五者手足细软」,佛的手和佛的足都是很微细,都很柔软,不是那么粗糙。

「六者手足网缦」,这个手指、足指之间还有网,手足网缦。像我们看那个鹅,鹅的足,它那个指之间还有一个连结的,连结起来,像个网似的。佛的手足指也有这个,网缦。这个「网」,就是形容那个指与指之间相连结像网似的;这个「缦」,就是它还有光彩,是这个意思。

「七者立手摩膝」,佛立在那里,这个手垂下来能摩到膝盖,有这一点。我们看《三国志》,刘备也有这个相,他的手能够摩到膝盖。这个手能摩到膝盖,那就表示手长,手长什么意思呢?就是坐在这里,这个手能拿到很多东西,是这个意思,就是福报大,就是这个意思。佛的大慈悲能教化一切众生,是这个意思,立手摩膝。

「八者瑿泥耶[跳-兆+专]」,这个「瑿泥耶」是什么呢?「瑿泥耶」翻到中国话,翻个金色,黄金的颜色。这个是什么呢?是鹿王的名字,一个鹿王的名字叫做金色鹿。这个[跳-兆+专]就是膝盖下面那个小腿的腿肚子,叫做[跳-兆+专]。就是那个鹿王它腿的下面小腿肚那个地方非常的美好,是这个意思;说佛那个部位也是非常美。

「九者身不偻曲」,这个身体它不弯,不弯腰驼背,是这个意思。

「十者势峰藏密」,其他的翻译也翻个马阴藏相,现在玄奘法师他就直接翻个势峰藏密,它能收藏。

「十一者身相圆满如诺瞿陀」,「诺瞿陀」是个树的名称,这个树的躯干长得非常圆满,现在佛的身相也是非常圆满,这样意思。

「十二者常光一寻」,这是玄奘法师他这么翻,翻个常光一寻。这个其他的经论上就是身光面一丈,佛的身相有光明,各方面都有一丈那么大。但是这个一寻和一丈,我查字典上,这个寻,人这个两个手一伸开就叫做一寻。有说八尺,有说七尺、六尺,这个也还有点差别。

「十三者身毛上分」,佛的身体周身的汗毛,它那个毛头向上而不下垂,所以叫做上分。

「十四者身诸毛孔一一毛生」,佛的身体,周身的毛孔,每一个毛孔都有一个汗毛,是这样子。「如绀青色螺文右旋」,那个汗毛如绀青色。这个绀说是青色,但是里面也有多少红,所以叫做绀青色。这个汗毛像那个螺似的,螺是向右旋,佛的毛孔的毛也是右旋,向右旋。

「十五者身皮金色」,佛这个身表面上是黄金颜色。

「十六者身皮细滑尘垢不着」,佛的这个身体,那个身的表皮非常微细而滑润,尘垢不着,不着尘垢。这个和我们一般人不一样。

「十七者于其身上两手两足两肩及项七处皆满」,在佛的身上有两手,和两足、两肩及项,「七处皆满」,都是饱满的。

「十八者其身上半如师子王」,如师子王那个上半的身体,就是非常的雄壮。

「十九者肩善圆满」,佛的这个肩膀也是非常圆满。

「二十者髆间充实」,这个两个肩髆中间非常地充实、健康。

「二十一者身分洪直」,就是佛的身体非常地广大,洪直。

「二十二者具四十齿皆悉齐平」,佛有四十颗牙齿,这个牙齿和牙齿是平的,都是一齐的,不是有高有低,不是的。

「二十三者其齿无隙」,那个齿与齿之间没有空隙,就是很紧密。

「二十四者其齿鲜白」,佛那个牙齿很新鲜、白净。

「二十五者颔如师子」,就是佛这个牙床很方正,像师子似的。

「二十六者其舌广薄」,佛的舌头广大而薄,这是一个相貌。「若从口出」,若是这个舌头从口伸出来,能「普覆面轮及发边际」,能盖覆到全脸,这个舌头能有这么大,一直到发的边际。

「二十七者于诸味中得最上味」,佛要吃饭的时候,饭到口中能得到最上味。原来这个味是什么样子,但是到佛的口中就变了,变到最上的滋味。

「二十八者得大梵音,言辞哀雅能悦众意」,这是第二十八,是说佛有梵的清净的音声。「言辞」,在说话的时候,他那个音声「哀」,哀者爱也,就是那个音声你听到以后,就感觉到佛有慈悲,慈爱众生。雅者正也,那个音声正而有德。「能悦众意」,能喜悦众多人的心意,你听见了心里欢喜。「譬若羯罗频迦之音」,就像那个妙声鸟的音声似的。「其声雷震犹如天鼓」,佛的声音像雷震那么样的有威势,犹如像天鼓的声音似的。这是用两件事来譬喻,一个是妙声鸟的音声,一个是天鼓的音声。

「二十九者其目绀青」,佛的眼目也是绀青的,就是青里边还有点红。

「三十者睫如牛王」,佛的眼睛睫毛像牛王的睫毛似的,是那么样的庄严。

「三十一者其顶上现乌瑟腻沙」,「乌瑟腻沙」翻到中国话,翻个肉髻。这个髻,就是有的人是用头发挽起来像个髻似的。但是佛是有两种情形,一个是骨头凸起来,那个头骨凸起来,当然骨也应该有肉,所以也可以说是骨,也可以说是肉髻,在顶上有这样的相好。

「三十二者眉间毫相」,这个两眉之间有一个……,毫者毛也,有一个毛的这么一个相。「其色光白」,那个毫相的颜色是白色的,而还有光明。「螺文右旋」,也就是那个白毫也是右旋,旋在那个部位那里。「是大丈夫大丈夫相」,这个白毫相,其实这都是大丈夫相。那么这个「是大丈夫大丈夫相」,这是总结前面这一段文,这是三十二种大丈夫相。这三十二大丈夫相都列出来了,下面是八十随行好。这是第二科,分三科,第一科「征」。

∵∵

卯二、八十随好(分三科)∵∵辰一、征∵∵

云何如来八十随好?

「随」这个字应该就是普遍的意思,就是佛的身体普遍都是庄严的,所以叫做随好。这句话是「征」,下面第二科是「列」。分两科,第一科「于下身分六十随好」,这「八十随好」分两部份,一个下身分,一个上身分。

∵∵

辰二、列(分二科)∵∵巳一、于下身分六十随好

谓两手足具二十指及以节爪并皆殊妙,是即名为二十随好。两手两足表里八处,手四足四,并皆殊妙,是即名为八种随好。两踝膝股六处殊妙,是即名为六种随好。两臂肘腕六处殊妙,是即名为六种随好。腰缝殊妙,各一随好。两核殊妙,为二随好。阴藏殊妙,为一随好。两臀殊妙,为二随好。臗胪脐三并皆殊妙,各一随好。两胁腋乳并皆殊妙,为六随好。腹胸项脊,各一随好。如是所说,除颈已上,于下身分,六十随好。

「谓两手足具二十指」,佛的两个手、两个足,那么就是二十指;手有十指,足有十指,加起来就二十指。「及以节爪并皆殊妙」,就是足指的节、手指的节,加上节的边际,还有爪,这些部位都是非常美好的,「是即名为二十随好」。

「两手两足表里八处,手四足四,并皆殊妙,是即名为八种随好」,这个两手、两足有表有里,有向外面、有里面,那么加起来就是八处。「手四足四,并皆殊妙」,那么表里,有表有里,手四足四,加起来就是八处。「并皆殊妙,是即名为八种随好」。这个「手四」,一个手有表里,两个手有表里,不就是四了。足也是,两个足都有表里,那么加起来就是八种随好。

「两踝膝股六处殊妙」,这个踝就是小腿和脚连结的有两个骨头,两踝。膝,两个膝盖。这个股应该指大腿骨说的。这样子,两踝是两个,两膝有两个,两股有两个,这是六处殊妙,「是即名为六种随好」。

「两臂肘腕六处殊妙」,两臂,两个肘,两个腕,这又是三个,都是两个,二三是六,六处殊妙,「是即名为六种随好」。

「腰缝殊妙,各一随好」,这个腰就是腰部,这个腰缝就是应该是两个部份,两个部份中间应该是有个缝,腰缝,也是特别殊妙的,「各一随好」。「两核殊妙」,两核指什么呢?就是坐在那里,压在下面的那一部份,叫做两核,也是殊妙的,「为二随好」。

「阴藏殊妙,为一随好。两臀殊妙,为二随好」,这个两臀是哪个部份呢?就是这个两核是坐在那里压在下面是两核,臀就是在后边的,后边就是和腰相连结那一部份,叫臀,也是殊妙,「为二随好」。

「臗胪脐三并皆殊妙,各一随好」,臗就是臗骨,胪是指这个腹部,腹部向前这一部份,脐就是肚脐,「并皆殊妙,各一随好」。

「两胁腋乳并皆殊妙」,两个胁,还有腋下,佛也有两个乳,这三个部位「并皆殊妙,为六随好」。

「腹胸项脊,各一随好」,这个胪是腹的向前,其它一部份就算是腹了,在胸前一部份,在颈子一部份,这个脊骨一部份,「各一随好」。「如是所说,除颈已上」,在颈部以上不算在内,「于下身分」,总计起来有「六十随好」。

∵∵

《披寻记》一六三三页:

于下分身六十随好者:前说腰缝殊妙为二随好,腹胸项脊为四随好,并余所说,故成六十。

这是第一科「于下分身六十随好」,下面第二科「从头以下二十随好」。

∵∵

巳二、从头以下二十随好∵

上下齿鬘并皆殊妙,为二随好。[齿*虚]腭殊妙,为一随好。两唇眷属并皆殊妙,为二随好。颐善圆满为一随好。两颊圆满善安其所,为二随好。两目眷属并皆殊妙为二随好。两眉殊妙,为二随好。其鼻二孔并皆殊妙,为二随好。其额殊妙,为一随好。角鬓、两耳并皆殊妙,为四随好。头发殊妙,为一随好。如是所说,从颈已上,二十随好;

「上下齿鬘并皆殊妙」,这个齿有上下,那个齿好像是个鬘似的,「并皆殊妙,为二随好」。[齿*虚]腭殊妙,为一随好」,这个[齿*虚]腭是什么?就是牙根,牙所住处,也是殊妙,「为一随好」。「两唇眷属」,这个上唇和下唇能相配合,所以叫做眷属,「并皆殊妙,为二随好」。「颐善圆满为一随好」,这个颐就是表面上有两颐,也是非常圆满,「为一随好」。「两颊圆满」,这个颊车,也是圆满,「善安其所,为二随好」。「两目眷属并皆殊妙」,这个左右两个目也是互相配合,所以叫做眷属,「并皆殊妙为二随好」。「两眉殊妙,为二随好。其鼻二孔并皆殊妙,为二随好。其额殊妙」,佛的额头,那个部位也非常的美好,所以也是一个随好。「角鬓」就是额角这个地方,还有两耳,「并皆殊妙,为四随好」。头发,佛的「头发殊妙,为一随好」。「如是所说,从颈已上,二十随好」。

∵∵

辰三、结∵∵

前有六十,后有二十,总合说为八十随好。

这是结束这一段。

∵∵

寅二、简差别(分二科)∵∵卯一、辨已得等(分四科)∵∵辰一、初获异熟

如是诸相及诸随好,若诸菩萨始入净胜意乐地时,已得异熟。

这是第二科「简差别」。前面列出来三十二相和八十随好,这一科结束了。下面第二科是「简差别」,分两科,第一科「辨已得等」,分四科,第一科是「初获异熟」。

「如是诸相」,这三十二相。「及诸随好」,有八十种。「若诸菩萨始入净胜意乐地时」,若是发无上菩提心、修六波罗密的菩萨,「始入净胜意乐地时」,就是开始得无生法忍的这个时候。得无生法忍的时候,他成就了般若波罗密,也有大悲心,所以他的心,他的愿、行都是特别殊胜,特别清净的。「已得异熟」,到这个时候,他已经得到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果报。因为在胜解行地的时候,他发无上菩提心,长时期地修六波罗密,那么现在得无生法忍这个时候,也就得到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果报了。这是「初获异熟」,初开始得到果报。下面第二科「殊胜清净」。

∵∵

辰二、殊胜清净

从此已上,诸相随好,展转获得殊胜清净。

「从此已上,诸相随好」,就是从初极喜地以上,二地、三地、四地以上,那个诸多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展转获得殊胜清净」,因为他继续不断地修六波罗密,修诸功德,栽培善根,所以他展转地获得殊胜清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逐渐地进步了。

∵∵

《披寻记》一六三三页:

已得异熟等者:相及随好、菩萨始入地时创初获得,名得异熟。由是菩萨异熟相故,如下自说如是相好,菩萨若在种性地中,唯有种子依身而住。菩萨若在胜解行地,始从修彼能得方便。菩萨若在清净增上意乐地中,乃名为得。菩萨若在诸余上地,如是相好,转胜清净。此应准知。

「已得异熟等者:相及随好、菩萨始入地时创初获得」,就是那时候才开始,创就是开始,开始的时候就得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了,那这句话说得非常明白。所以若提出来问题,从什么时候得到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呢?从初欢喜地的时候得到了,「名得异熟」。「由是菩萨异熟相故」,由是菩萨他有这个异熟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如下自说」,下面的文会讲的。「如是相好,菩萨若在种性地中,唯有种子」,那个时候就是有这样的种子,有相好的种子。「依身而住」,以身为依止,在那里存在,那就是在阿赖耶识名之为身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