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

【文献属性】[***]国立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1991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熊十力《新唯识论》研究——以《新唯识论》所引发儒佛之争为进路的探讨

【文章作者】林世荣

【指导教师】王邦雄∵

【文章页数】213页

【中文关键词】熊十力|新唯识论|儒佛

【中文摘要】熊十力由佛返儒,平章华梵,其《新唯识论》乃融儒佛而折衷于《易》之作,对佛学

儒学可谓皆作了一终极意义之探究,从而挺立出道德主体性,在近代思想史上实有重大意义。而由此所引发之儒佛论争,无疑地丰富思想界甚多,且使宋明以来即已存在之儒佛问题,有一新的接触与沟通。本文即欲由此一进路以探讨儒佛两家是否有融通之道,从而彰显出《新唯识论》之理论得失及其时代意义。

既将《新唯识论》置于思想演进脉胳中以探讨之,不仅着重其义理内容,亦着重其历史演变,故本文之研究方法,即循此内在义理性与外在历史性并重,亦即以“观念系统”(即“本质意义”的解析)与“思想史”(即“发生意义”的解析)两条进路兼而并用的写法。至于写作之展开,即顺此时间之推进,一步一步展开。第一章导论,略述写作缘由与全文之大概,以利尔后各章之顺遂开展。第二章论熊氏对佛学理论之反省,因觉其不足,故由佛家入又由佛家出,而终归于儒。第三章论《新唯识论》之理论建构,以明熊氏即破即立,其翕辟成变,即用识体之“体用不二”论是如何展开的。第四章论佛学界对熊氏之反驳,藉此不只可从反面看熊氏,更可见双方之着重点所在。第五章结论,综合前面所论,归为几点结论,就其大端再略加评述。

∵由以上之大纲可知,本文之研究资料除以《新唯识论》(含《文言本》及《语体本》)外,由于第四章论及佛学界对熊氏之反驳,即须藉助于反驳者之著作,故此一方面

有代表性之著作,与《新唯识论》同为主要之研究资料。而熊氏之其余著作,及本文所引用之其它著作,亦是重要之参考数据,不容忽视。

最后经由以上之探讨,从而得知儒佛两家难以沟通(至少在熊氏当时是如此);唯识理论未为圆融;《新唯识论》诚然有其创见,而其论证则嫌简略;而其时代意义,无

疑地乃熊氏以全幅真精神,再次挺立了道德主体性,并为当代新儒家奠立了一典范。∵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