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其海(台州师专社科系)∵

摘要:天台遗则为牛头禅六祖慧忠门人。慧忠寂后,他移居天台佛窟岩习禅,前后四十年,自有所悟,时人称“佛窟学”。佛窟学的特色可概括为:留有石窟佛教遗风,杂有牛头禅色彩的道学化禅宗。∵

关键词:∵∵佛窟学∵∵石窟佛教∵∵牛头禅∵∵道学∵

中图分类号:B946.5∵∵文献识别码:A∵

天台遗则(《传灯录》作“惟则”),原为牛头禅六祖慧忠的弟子,唐大历四年(769)慧忠圆寂。此后,他移住天台佛窟岩习禅,前后四十年,自有所领悟。唐元和(806-820)以来,遗则之道传播开来,时称佛窟学,以致大官名侯赍书问讯,争相檀舍。?“佛窟学”既作为一门之学,那么有什公新内容和新特点呢?以笔者之浅见,佛窟学的内容和特点可概括为:石窟佛教之遗风;牛头禅法之蜕变;道学化的禅宗。∵

一、石窟佛教之遗风∵

早期的禅僧在石窟中修禅,所以,该时的佛教又称石窟佛教。又因石窟中都雕有各种佛像,所以修禅的石窟又称佛窟,或石窟寺,它始于印度的释迦牟尼时代。石窟中修禅的原因,也并非不可思议;人类本来就经历过穴居生活;岩窟中冬暖夏凉,又避风雨,适宜居住;岩窟寂静,远避尘世,是修禅理想环境;廉价俭朴,与佛教精神一致。总之,石窟是早期佛教修习的理想空间。∵

石窟的选址,一般选在城郊近野的山脚、河畔的断崖处。这样,既具生活之必要条件,又能避开尘世的喧嚣。释迦佛在国都王舍城创立第一个竹林精舍时,对于如何选址,吩咐:“距城不近亦不远者为宜。”?后来佛教徒对石窟的选址,都遵照这一原则。如莫高窟在敦煌城南二十五公里的呜沙山东麓,云风石窟在大同城西十六公里的武周山侧,龙门石窟在洛阳城十余公里的山崖上等。∵

禅修要求山居。北魏禅僧昙曜和西域僧人吉迦夜共译的《付法藏因缘传》就说:∵

“山岩空谷间,坐禅而龛定,风寒诸勤苦,悉能忍受之。”∵

《续高僧传·佛陀传》亦载,天竺佛陀禅师到中土后,遂至平城,“凿石为龛,结徒定念”。∵

禅僧在石窟中修禅,有时难以入定,有幻觉袭来,难免有恐惧,入魔等心理感觉。为了使思想能专一,求佛护佑,就在石窟中雕塑佛像,供坐禅观佛之用。因此,石窟中都雕有佛像。如鸠摩罗什译的《坐禅三昧经》卷上云:∵

谛观佛像相好,相相明了,一心取持还至静处,心眼观佛像。令意不转,系念在像不令他念。……如是不已,心不散乱,是时,得心眼见佛像相光明,如眼所见无有异也。”∵

据《迦叶经》说,释迦牟尼前生为精进王子时,即曾趺坐观象,并因此而得成佛道。后来,“佛告迦叶,昔大精进,今我身是,由此观像,今得成佛,若有人能学此观,未来必当成无上道”。∵

观佛,就是观佛之相好,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合称相好。具体观法,《禅秘要法经》卷中,详述了观佛相好的内容:如“应当谛观顶上肉髻”;“次观像面,像面圆满,如十五日月”;“复观额广平正”;“再观“眉间毫相,白如珂雪,如颇梨珠”;然后依次观口、观颈、观臂、观手、观足肤、观脚指,上上下下点滴不漏。∵

观佛相好,按佛的姿势可分为“观佛立像”、“观佛坐像”、“观佛卧像”等。如何观佛立像?《观以佛三昧海经·观佛品》有述:∵

“佛告阿难,佛灭度后,现前无佛,当观佛像,乐逆观者,从像足止,次第仰观;顺观相者,从顶上诸∵∵文间,具足观身,渐下至足,如是往返,凡十四遍,谛观一像极令了了。观一成已,出定入定恒见立像在行者前,此念想成,名观立像。”∵

观佛坐像,《禅秘要法经》云:∵

唯见一像独坐华台,结跏趺坐,谛观此像,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使明了。”∵

观佛观像,即佛∵∵像。《观佛三昧海经·观四威仪品之余》曰:∵

“作是观者名,名观如来卧,观如来卧者,先当观卧像,见卧像已当作是念,佛在世时所以现卧,或为慈愍诸比丘故现右胁卧,如是卧者,是大悲卧。”∵

我国的石窟造像,就是根据这些经典而设的。如云冈第二十窟的造像,就是头有肉髻,面如满月,额方广平正,眉间有白毫相等。云冈第十六窟,便是相好分明的释迦牟尼立像。天水麦积山第一窟造于北魏时期的卧佛,长六点三米,便是右胁累足而卧,安详自在。此外,还有观三世佛、四方佛、十方诸佛、无量佛及七佛等,这些造像,在现存的石窟中都能找到。∵

南方佛教重“义学”,主“四经”(《维摩∵》、《大品》、《法华》、《∵∵》)、“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形成广义的南朝学流。由于重义学,所以在修持上更多地是诵经、供养、礼佛,而不是观佛。与礼佛相对应的修持空间不是石窟,而是开敞的寺院。故南朝寺院的富丽堂皇、数目之多,历朝被赞颂,最烩炙人口莫过于杜牧在《江南春绝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了。至遗则的时代,在江南浙东的天台山,能坚持在佛窟修禅四十年,在佛教史上并不多见,是可谓“石窟佛教之遗风”。∵

二、牛头禅法之蜕变∵

牛头禅为禅宗之分灯(一支派),是道信门下的“旁出一枝”(语出《宋高僧传·弘忍传》)。其中“牛头”二字以山命名,因牛头禅初祖法融创于牛头山(于南京南二十五里,又名青山),故后人称“牛头禅。关于牛头禅的“传灯”(师承),比较概括说明的是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中的一段文字:∵

“疏有本无事而忘情者,第五家也,即四祖下分出也。其先即牛头慧融(即法融)大师,是五祖弘忍大师同学。四祖委嘱忍大师继代之后,方与融相见。……四祖语曰:‘此法从上一代只委一人,吾已有嗣,如何自建立?’融遂于牛头山,息缘忘情,修无相理,当第一祖。智严第二,慧方第三,法持第四,智威第五,慧忠第六。”宗密这段话告诉我们,法融(慧融)出自禅宗四祖道信门下,与弘忍是同学;道信是在确定弘忍为法嗣后,再与法融见面的;法融到牛头山另开一门是道信的主意,道信令法融自开一门乃忍痛割爱之举,因为此法一代只能传一人,他已传给了弘忍;牛头禅的传承是:法融--智严--慧方--法持--智威--慧忠。而天台遗则又是慧忠的“传灯”(法嗣)。∵

我们先来考察一下,牛头禅六代“泻瓶”(相传),维持牛头一门之风的思想究竟有何特色,然后再把遗则思想与它作个比较,才可看出遗则是如何从牛头禅中蜕变出“佛窟学”的。牛头禅行为上:生活恬淡,慈悲柔忍,能驯服毒蛇猛兽。如智岩为病人服役;法持与智威以遗体饲鸟兽;智威、慧忠,法融弟子僧瑗,智岩弟子善伏等人,都曾驯服猛虎。理论上;驰思空门。主张心性虚玄,照用自尔,湛然明净,不须巧功,菩提本有,不须觅,烦恼本无,不要除,放旷纵横,所作无滞,乐道恬然,优游无为。活动空间:重在山林。∵

牛头禅除了上边列举的总体特色以外,各代禅师又有自己的特色。初祖法融在《绝观论》中通过问答,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问曰:云何名心?云何安心?∵

答曰:汝不须立心,亦不须强安,可谓安矣!∵

问云:何者是心?答六根所观,并悉是心。问:心若为?答:心寂灭。∵

问:何者为体?答:心为体。问:何者为宗?答心为宗。问:何者为本?答心为本。∵

问:若为定慧双游?云:心性寂灭为定,常解寂灭为慧。问:何者是智?云:境起解是智。何者是境?云:自身心性为境。……问:何者是法界?云:边表不可得,名为法界。?∵

从以上的对答,我们可以把“空为道本”、“无心合道”作为法融思想的标帜。法融的《绝观论》以“大道冲虚幽寂”开端,立“虚空为道本”。这与“以无为道本”的玄学是相呼应的,“道”原是玄学的主题,是不落名言、心思的,是超越一切不可思议的。法融立“虚空为道”,“不须立心,亦不强安”的禅风,有明显的反唯心倾向。法融引玄学的“道”于佛法中,以道为佛法根本、悟证的内容。∵

法融以为道“体遍虚空,同于法界,畜生、蚁子、有情、无情,皆是佛子。”?∵

缘门复起问曰:道者独在于灵器之中耶?亦在草木之中耶?入理曰:道无所不遍也。……草木无情,本来合道,理无我故。……凡夫无我合道者,视形如草木……问曰;若草木久来合道,经中何故不记草木成佛,偏记人也?答曰:非独记人,草木亦记。经云:于一微尘具合一切法。皆如也,一切众生亦如也。如,无二无差别也。∵

法融主张“道无所不遍”,道是没有有情、无情差别的,因此“无情有佛性”,“无情亦可成佛”。∵

二祖智严、三祖慧方,皆平平之辈,无有自身特色可言。四祖法持行念佛禅,还有点特色。宋戒珠在《净土往生传》中说:∵

释法持俗姓张,润州江宁人也。九岁事青城山方禅师,天机秀发,动臻渊致。十三依黄梅忍大师,得心焉。寻归青城,事方禅师,更明宗极。自是四方学徒,翕相归慕,声望日隆,闻于海外。黄梅谢世,尝与众曰:“后之传吾法者十人,金陵法持即其一也。”持于净土,以系于念,凡九年,俯仰进止,必资观想。长安二年九月五日终于延福寺。∵

五祖智威,因门下出了玄素而扬名后世。玄素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住京口鹤林寺,朝野归向,扬化一时。∵

牛头六祖慧忠,《宋高僧传》卷十九作“惠忠”。他闻牛头山智威禅师袭达磨之踪,得佛法印,遂造山礼谒。智威见他顿悟上乘,命入室付法传灯,并委山门之事。慧忠常行头陀于山泽,或终日晏坐绳床,积四十年,名声大振。着作有《见性序》、《行路难》传世。人问慧忠:“夫入道者,如何用心?”慧忠答曰:∵

一切诸法本自不生,今则无灭。汝但任心自在,不须制止,直见直闻,直来直去,须行即行,须住即住,此即是真道。经云:缘起是道场,知如实故。?∵

慧忠有“安心偈”,云:∵

人法双净,善恶两忘,直心真实,菩提道场。∵

慧忠的“直心”(任心自在,不作方便)体现了“绝观弃守”、“无心用功”的牛头家风。∵

然而,作为牛头慧忠门人的遗则,则表现出既空又不空的“空假双诠”的思想。《宋高僧传》卷十叙述他的自悟说:∵

则既传忠之道,精观久之,以为天地无物也,我无物也,虽无物而未尝无物也。此则圣人如影,百性如梦,熟为死生哉!至人以是能独照,能为万物方,吾知之矣!∵

所以说,遗则的“佛窟学”是牛头禅法之蜕变。∵

三、道学化的禅宗∵

遗则虽从牛头山慧忠出家。因慧忠死于唐大历四年(769),该时,遗则还只有十七岁(依《传灯录》是十九岁)此后,遗则南游天台,于佛窟岩一居就是四十年。可见,遗则大部分时间是自习自悟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佛窟学有自己新的内容。这部分新的内容中,突出之处便是道学化,道学化的途径是受东阳傅大士思想的影响。∵

傅翕,《续高僧传》作傅弘,与宝志共称“梁之二大士”,故双称“傅大士”。唐进士楼颖编有《善慧大士语录》,《续高僧传》卷三十四,《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也传其略,这些资料可相互参照。∵

傅翕,婺州义乌县(今浙江金华义乌)人,生于齐明帝建武四年(497)卒于陈太建元年(569)享年七十三。梁天监十一年(512),十六岁的傅翕娶妻留氏,后生有普成、普建二子。梁普通元年(520),二十四岁的傅翕泊于稽亭塘下,,遇梵僧嵩头陀,有所感悟,乃结∵∵于松山下双∵∵树间,号双林树下。傅翕与其妻昼出为人佣作,夜归敷衍佛法,苦行七年,屡见异相。由此,四众沓至作礼。郡守王∵∵以为妖妄囚之,傅旬日不食,郡守释还。后扬言:“我从兜率宫来为说无上菩提”。大通二年舍卖妻子,得钱五万,设大会救众。太清二年(548),五十二岁的傅翕对大众说:“为了禳梁末之兵祸,坚持绝食,烧身为大明灯,以此供养三宝、普度众生。”事后,弟子十九人代他烧身,代他烧臂、烧指、馘耳、劓鼻者二十八人。陈后主祯明元年,翕长子普建烧身取灭,供奉三宝。∵

傅翕思想的根基为般若空宗,受僧肇的影响很大。如其偈《行路难》二十篇,其“非断非常、真明无照、心相实相、般若无诤、本际不可得、三空无性”等题,皆合三论之旨。∵

傅翕语录,多受道家“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之影响。如:入而无所入,真照无照,一心非行,行于不行,空性无空,非一亦非多,智非智,危而不危,说空名名亦空,寂灭中无有灭,真实觉中无觉知,成就大我、无我等语。傅翕的原意,如按佛家说法,即:真空者妙有,般若者无知,真照者无照,妙有故空而不空,无知故无不知,无照故无不照,生死∵∵、烦恼菩提等本性空寂,不一不异。由此可见傅翕思想之道学化。又如他另一偈:∵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这偈,从形式到内容,全象老子所作。∵

傅翕虽无师自悟,然而其好多偈语极似禅偈。如:∵

万类同真性,千般体一如。若人解此法,何用苦寻渠。四生同一体,六趣会归余。无明即是佛,烦恼不须除。∵

还源去,何须更追寻,欲求真解脱,端正自观心。还源去,心性不浮沈,安住王三昧,万行悉圆收。∵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正因为如此,所以后人称傅翕为“不思议大士”,评价他的思想是:不佛不道不儒,又佛又道又儒。∵

遗则之佛窟学,据他自悟之说法:∵

则既传忠之道。精观久之,以为天地无物也,我无物也,虽无物而未尝无物也。此则圣人如影,百姓如梦,孰为死生哉!至人以是能独照,能为万物主,吾知之矣!?∵

这段话告诉我们三点:其一,承认自己传牛头六祖慧忠之道,对慧忠之道作了长时间的反观(独立思考);其二,反观的结果是得出万物既空又不空的中观结论;其三,以道家的思想、概念表达佛家思想、概念。如文中“至人”为庄子所说,意指认识最高的人;“独照”出脱于庄子的“见独”;“圣人”也为儒道用语;其中的“能为万物主”一句,取自傅翕的“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物主,不逐四时凋”偈语。∵

遗则《无生义》文中的关键词“妙神”、“妙识”也取自傅翕。《无生义》云:∵

经云持心犹如虚空者,非是断空,尔时犹有妙神,即有妙识思虑。……经言:若识在二法,则有喜悦;若识在实际无二法中,则无喜悦。实际即是法性,空(性)识即是妙神,故知实际中含有妙神也。华严经性起品,作十种譬喻,明法身佛有心。∵

大师(傅翕)言:虽有妙神,神性不生,与如一体。譬如凌还是水,与水一体,水亦有凌性。若无凌性者,寒结凌则不现。如中亦有妙神,性同如,清净则现,不净不复可现,乃至如师主性傅,傅性身内觅不得,身外觅不得,中间觅不得,当知傅性是空。而非是断空之空,以傅性中含有诸男女。故言性空,异于虚空;佛性是空,诸佛法身不空。∵

从上文看出,遗则不仅取傅翕术语,而且以他的说法作印证,进而还以“傅姓”作比喻,阐述妙神、妙识是存在的。∵

再从遗则着作的名称,也可看出两者思想关系之密切。如傅翕有《还源诗》十二首,遗则有《还源集》;傅翕的《独自诗》中有“推捡四运并无生”,“本愿证无生”,遗则着有《无生义》。∵

综上所述,天台遗则的佛窟学特色可概括为,留有石窟佛教遗风,杂有牛头禅色彩的道学化禅宗。∵

注:∵

?参见《宋高僧传》中华书局1987年8月版,第229页。∵

?(日)∵∵口隆康:《巴米羊石窟》,《敦煌研究》创刊号1983年。∵

?《大正藏》卷四八,第941页。∵

?《大正藏》卷四八,第552页。∵

?《大正藏》卷四八,第945页。∵

?《宋高僧传》,中华书局1987年8月版,第229页。∵

?《宋高僧传》,中华书局1987年8月,第229页。∵∵∵∵∵∵∵∵∵∵∵∵∵∵∵∵∵∵∵∵∵∵∵∵∵∵∵∵∵∵∵∵∵∵∵∵∵∵∵∵∵∵∵∵∵∵∵∵∵∵∵∵∵∵∵∵∵∵∵∵∵∵∵∵∵∵∵∵∵∵∵∵∵∵∵∵∵∵∵∵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