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天台智者大师的次第戒圣行
陈英善
圆光佛学学报创刊号
1993.12∵出版
页141-160
--------------------------------------------------------------------------------
.
页141
提要
∵本文是笔者《天台戒学与禅观》(未出版)中之一章节。就天台
智者对戒的看法而言,可分为两方面。“十支戒”(指次第戒)与***
戒(又称为圆戒、佛戒、绝待戒),本文则针对“十支戒”来加以探讨
。
∵所谓“十支戒”,是指十种戒相之意,在诸经论中有许多种有关十
种戒相的说法,而天台智者所采用的“十支戒”,是《大般若经》<圣行
品>中菩萨护他之“十支戒”,以及《大智度论》菩萨所念戒之内容。
∵本文主要分为四部份:(一)“十支戒”之出处、(二)“十
支戒”之涵义、(三)“十支戒”之浅深。(四)“十支戒”之特色
。
∵由于天台智者所引述经论之“十支戒”名称与《大智度论》、《
涅盘经》略有出入,故本文先就“十支戒”之出处加以厘清,进而
于第二部份,论述“十支戒”之内涵。再由“十支戒”的内涵配合
凡圣之修持和天台四教(藏、通、别、圆)教理、论述“十支戒”
之浅深不同,此为第三部份所处理内容。最后,则透过天台智者之
思想,以凸显“十支戒”之特色,在于说明次第戒圣行。然就就圆
顿观行或实相教理而言,“十支戒”实乃应运生别而说,就戒本身而言
,莫不是***戒,此才真正显示之实相义。而“十支戒”中次第戒圣
行之教戒只是相待圆而已,仍未能真正颢示戒之实相义。
一、“十支戒”之出处
∵所谓“十支戒”,是指十种戒相之意(注1),亦即戒之戒相。
有关天台智者大师的“十支戒”,主要是采自于《大涅盘经》及《大
智度论》,然此二部经论所论述之“十支戒”戒名略有出入,详如下
述:
页142
(一)引自《涅盘经》
∵有《涅盘经》之“十支戒”,是出自于<圣行品>,所谓:
∵迦叶!是名菩萨摩诃萨护持禁戒。菩萨摩诃萨护持如是禁戒已,
∵悉以施于一切众生,以是因缘,愿令众生护持禁戒,得清净
∵戒、善戒、不缺戒、不析戒、大乘戒、不退戒、随顺戒、毕
∵竟戒、具足成就波罗蜜戒(注2)。
此中所说的“禁戒”、“清净戒”、“善戒”、“不缺戒”、“不析
戒”、“大乘戒”、“不退戒”、“随顺戒”、“毕竟戒”、“具足
成就波罗蜜戒”等大种戒,被称为《涅盘经》之《护他十支戒》,或
简称“十支戒”。以此“十支戒”来说明菩萨从所护持五篇六聚中(
注3),具足自行五支戒(注4),而更进一步发愿,亦令众生得护持
禁戒,得清净戒等,以此圆满菩萨之戒圣行。此“十支戒”在天台《
法华玄义》及《四念处》皆引述到(注5)。
(二)引自《大智度论》
∵有关《大智度论》之“十支戒”内容,出自于<次第学品>,如
其云:
∵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已来,应念圣戒、无缺戒、无隙戒、无
∵瑕戒、无浊戒、无著戒、自在戒、智者所赞戒、具足戒、随
∵定戒。(注6)
此中所列举念戒之内容----“圣戒、无缺戒....随定戒”,即是“十支
戒”之内容,而基本上此“十支戒”之内容,是来自于《摩诃般若波
罗蜜经》<三次品>所谈之念戒内容,如其云:
∵菩萨摩诃萨云何应修念戒?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已
∵来,应念圣戒、无缺戒、无隙戒、无瑕戒、无浊戒、无著戒
∵、自在戒、智者所赞戒,具足戒、随定戒。(注7)
此念戒之内容与上所述《大智度论》“十支戒”内容完全相同,由于
《大智度论》是注释《般若经》之论着,所以直接摘录于《般若经》
念戒之内容。
∵另外,《大智度论》所论述“八念”----念佛、念法、念僧、念
戒、念舍、念天、念入出息、念死(注8),谈到“念戒”之内容,
列举了八种,如其云:
∵念戒者,戒有二种:有漏戒、无漏戒。有漏戒复有二种:一
∵者律仪戒、二者定共戒。....行者念清净戒、不缺戒、不破
∵戒、不穿戒、不杂戒、自在戒、不着戒、智者所赞戒(注9)
∵。
页143
或许我们会有疑虑:《大智度论》同样是列举念戒,而为何会有八种
与十种之差别?且八种戒之内容与十种戒之内容,大体名目相同,其
中只有“圣戒”与“清净戒”名称有异,另外是“不”字与“无”字
之差。在天台《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摩诃止观》、《法华玄义
》、《菩萨戒义疏》等诸论着中,所引述《大智度论》“十支戒”之
内容,都采“不”字,虽然“不”字与“无”字之字面意思一样,但
我们仍然可以说天台是采用了两者之综合。
∵除此之外,最值吾人注意的,不论是《大智度论》或是《般若
经》“十支戒”内容中,皆未有“随道戒”,这一支戒,然而在天台
诸论着中所引用《大智度论》“十支戒”内容却有“随道戒”,这是
吾人无从加以以解释的,或许经由天台将《大智度论》之“清净戒”
(或“圣戒”)改成“随道戒”,亦名“道共戒”,以显以无漏心
持根本戒,而清净无染。(详参附图表一)
(三)经论“十支戒”之异同
∵若对照上述所言《涅盘经》与《大智度论》之“十支戒”来看,
吾人将发现经论之“十支戒”名称是有所不同的,如《法华玄义》云
:
∵《大论》亦明十种戒:不破、不缺、不穿、不杂四种,即《
∵大经》根本支中禁戒、清净戒、善戒、不缺戒。《论》随道
∵戒,即是《大经》持护正念中不析戒也。《论》无著戒、即
∵是《大经》回向支中不退戒。《论》智所赞戒,即《大经》
∵大乘戒。《论》自在戒,即是《大经》自在戒。《论》随定
∵戒,即《大经》随顺戒。《论》具足戒,即是《大经》波罗
∵蜜戒。《大经》明毕竟,《论》言随定。此大同小异,于义
∵无失(注10)
引文中所提到的《大论》或《论》,皆是指《大智度论》,亦即是《
人智度论》之简称,而所谓∵《大经》,则是指《大般涅盘经》。文
中将《大智度论》之“十支戒”与《涅盘经》之“十支戒”作一对照
,而此中所该注意的,在引文中所说的“《论》自在戒,、即是《大
经》自在戒。《论》随定戒,即《大经》“随顺戒”,此是将《大智
度论》“十支戒”之第八支戒----自在戒,与《涅盘经》第八支戒作
对比,然在《涅盘经》“十支戒”中,亦无所谓的“自在戒”(此如
前所明《涅盘经》“十支戒”内容),且在《法华玄义》引述《涅盘
经》“护他十支戒”时,亦不见有“自在戒”之一词(注11)。由此
我们可以研判,此段文字乃是抄录之笔误,应更正为一“《论》自在
戒,即是《大经》随顺戒”,
页144
而将多余之处一“即是《大经》自在戒。《论》随定戒”这部份删除
,否则文中所述《涅盘经》则变成十一支戒了,多出“自在戒”一支
,而《大智度论》之“随定戒”则出现两次,诸如此类与事实不合。
以下将经论“十支戒”之对比,以图表之:
∵《大论》∵∵《大经》
∵1.不缺戒┐∵∵┌1.禁∵∵戒
∵2.不破戒┤∵∵├2.清净戒
∵3.不穿戒┤∵∵├3.善∵∵戒
∵4.不杂戒┘∵∵└4.不缺戒
∵5.随道戒∵∵5.不析戒
∵6.无著戒∵∵6.不退戒
∵7.智所赞戒∵7.大乘戒
∵8.自在戒∵∵8.随顺戒
∵9.随定戒∵∵9.毕竟戒
∵10.具足戒∵∵19.具足戒
由图中我们可以窥知《大智度论》“十支戒”之名称与《涅盘经》“
十支戒”之差异,同时亦可得知彼此“十支戒”间之关系。
∵《大智度论》与《涅盘经》于“十支戒”之名称虽有差异,然于
其所要表达之内涵上并没太多差别,故《法华玄义》评之为“大同小
异,于义无失”。
∵除了《法华玄义》论及《大智度论》与《涅盘经》之“十支戒”
关系外,在《摩诃止观》亦略提之,认为彼此间是“义势略同”(注
12)。
∵另外,《大智度论》“十支戒”名称与《涅盘经》虽略有异,而
上述中判其是“大同小异,于义无失”,此乃是就整体上来论述,但
天台对《大智度论》与《涅盘经》“十支戒”之前三支戒之解释,则
不竟相同,但就皆属律仪戒这一点来看,则是一致的,此大概其所谓
的“大同小异”吧!(参下节<“十支戒”之涵义>所述)。
页145
二、“十支戒”之涵义
∵在前节中已论述智者大师“十支戒”之出处,以略明“十支戒”
与《涅盘经》、《大智度论》之关系。接着所要论述的是智者大师对
“十支戒”所作的解释。
∵(一)《涅盘经》“十支戒”之涵义
∵要了解《涅盘经》“护他十支戒”之涵义,首先得明了其与自行
五支戒之关系,且依智者大师的看法,《涅盘经》的菩萨“护他十支
戒”,是由菩萨自行五支戒开出的。所谓自行五支戒,是指根本业清
净戒、前后眷属余清净戒、非诸恶觉觉清净戒、护持正念清净戒、回
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戒,如《涅盘经》云:
∵菩萨摩诃萨持四重禁及突吉罗,敬重坚固等无差别。菩萨若
∵能如是坚持,则为具足五根诸戒,所谓具足菩萨根本业清净
∵戒、前后看属余清净戒、非诸恶觉觉清净戒、护持正念清净
∵戒、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戒(注13)
此中所列举的五根诸戒,即是所谓自行五支戒,而此自行五支戒则是
由坚持四重禁戒,乃至突吉罗戒等六聚戒而具足。对此五支戒,智者
大师解释云:
∵根本者,十善性戒,众戒根本,为无漏心持,故言清净。前
∵后眷属余清净者,偷兰遮等是前眷属,十三等(僧残)是后
∵眷属,余者,非律藏所出,街罹普撸纭胺降取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