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斋与吃素有甚么不同
数年前,有对持长素经年的夫妇,被记者问到是否持长斋?他们答︰“我俩是吃长素,并非持长斋。”因他俩人信佛多年,知道持斋是下午不吃饭,吃素是不吃一切众生肉,所以有此回答。可惜更令那位记者茫然不解了。
大乘佛教传到中国后,又将斋字转为不食众生肉,故此“辞渊”解释为︰“蔬食曰斋”、“僧饭曰斋”、“饭僧亦曰斋僧”。中国佛教很早也将“持斋”与“吃素”互为通用。例如,佛寺有斋板、斋堂、斋钟、斋七、斋会、无遮斋会、千僧斋、万人斋、三元斋、六斋日、十斋日、三长斋月等。这些名称都是以斋字代表吃素,若要刻意划分,斋者可解释为不吃肉兼过午不食,而素食即泛指不吃众生肉而已。
以我的看法,不必强调吃素就不是持斋,其实在中国一般人的脑海中,无不认为吃素就是吃斋,这种观念在中国已流行了千余年。
斋字古作为齐,《礼记》云:“散齐七日,致齐三日。”如果拘泥不化,一定将印度下午不吃饭谓之斋,而不能用在中国之吃素,更应该将斋字读成古音“齐”。斋之一字,字典解释说︰“斋戒,敬也。”即谨慎奉事之意。《孟子》离娄中说︰“斋戒沐浴。”秦朝时有祭天祀神之大典,要沐浴更衣,茹素不酒。《易经》有说︰“洗心曰斋,防过患曰戒。”即齐一其心,宁静思想的意思,如世闲室,亦称为斋。戒是禁身口意之过非,故曰斋戒。《礼记》亦说︰“斋戒以告鬼神。”于祭祀前,必先斋戒,散齐七日,致齐三日,以此表示敬事鬼神。古印度祭祀鬼神,亦要“斋戒沐浴”,而且每隔十五日隆重举行忏悔诵经仪式。我佛教亦有“布萨”,即是集众说戒,断诸恶行,增长善法。斋本是清净之义,防其邪物,止其嗜欲,耳不听音乐,口不乱说话,心不胡思乱想,身不胡作非为,即是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后来印度佛教将斋转为“时”。《萨婆多论》说︰“从晨至日中,世人营事作饮食,故名为时,从中至后夜分,是燕会嬉戏自娱乐时,比丘游行有所独犯,故名非时。”又晨朝是诸天食,日中是诸佛食,日西是畜生食,日暮是鬼神食。因为比丘学佛,所以日中而食,此为食时。
斋会由来,最早由南朝宋代开始,至齐朝永明八年,齐武帝有病多月不愈,发愿皈依三宝,敕命在延昌殿内,七日供饭诸僧及诸圣贤。斋室严峻,轻尘不动,文武百官,五品以上,清官七品以上,都要聚集行香,供僧四千人。官方与私人设斋,亦有规定僧数和时日。又如唐太宗平定天下以后,便说︰“自征讨以来,手所诛翦,前后之数,将近一千,皆为建斋行道,竭诚礼忏。朕之所服衣物并充檀舍,冀三途之难,因此解脱。”于其家斋五百僧,造佛像一尊。
中国提倡吃素不吃肉者,以梁武帝最为大力。大通元年武帝斋僧达五万人之数。隋唐时代禁屠和食素,亦为官方所重视。隋文帝仁寿三年六月十三生日,敕全国人民断肉和禁屠以为庆祝。唐高祖武德二年正月廿四日,敕命天下禁屠和食斋。唐中宗景龙元年正月禁屠。唐睿宗景云二年二月禁屠。唐玄宗开元三年二月、十八年三月廿八日、十九年正月、廿二年十月十二日、每年正月、五月、九月敕全国人民茹素和禁屠。唐武后天授三年四月禁屠。如意元年五月禁屠。圣历元年五月禁屠,此次禁屠直至元年十二月尚未解除,后因大臣崔融一再劝谏,始于其年十二月尾解禁。食素和禁屠日,是在诸佛菩萨诞辰,或在六斋日、十斋日、年三长斋月、三元斋、开国日、或皇帝皇后驾崩之忌日、生日、生病消灾、祈雨祭天、重阳、清明、或超度战乱中死亡之军民,皆举办斋会或禁屠,非但不杀牛马猪羊,就是空中飞禽,水族鱼虾等,都在禁止之列。
南传佛教对过午不食非常重视,而对不食肉,并不重视,相反,北传佛教对过午不食并不重视,但对不食肉非常重视。若就较量二者功德,究竟谁多?本人经常为人讲说,不食肉之功德,要超过下午不食饭之功德,虽然如此解说,初未见经传的印证,近年阅戒经,终见到古德有说︰“今多蔬菜,不节晚食,此虽非斋,犹胜荤血。”证明平时所讲不违背圣言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