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扎特的故乡萨尔斯堡,拥有好心情就像呼吸空气一样容易。这空气穿行过如音乐般起伏的草坡,幽静的森林,静谧的湖水,又带着窗台上鲜花灿烂的味道,仿佛不是靠鼻子呼吸,而是直接从毛孔中渗入身体的。实际上你几乎意识不到呼吸的存在。

如果你曾经不明白命运多舛的莫扎特为何在音乐中总是一派天真纯朴,简约优美,那么只要你来一次萨尔斯堡就了解了。我们都说“相从心生”,而心又从何生呢?周遭的环境恐怕是重要的因素。

不幸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平生里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并非如此美妙,甚至还相当糟糕。可能是地铁里挨挤了,公司里受气了,也可能是灰沉的天空和孤零的小树……让人的心情像蒙上一层尘土。在这样的环境里,还有可能保持明朗的“环保”的心灵吗?【过度的物质追求,而现实大多无法满足这种过度的需求,而又缺少精神的、灵性的追求,人的内心会空虚吧!

十年前,我带着浓浓的学生腔写过一篇文章,呼吁女性朋友们在爱护自己皮肤的同时,更要关注心灵的滋养。我当时提出应到大自然中给心灵放假。现在想起来这固然是个好办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日常生活中的心情就有了黯然的理由。出路是:勤做打扫,开窗通风。(清楚自己的内心真正需要,会让自己平和、安详和坦然!)

所谓“勤做打扫”就是不要让负面情绪在心中积累起来。嫉妒,怨恨,贪欲,自卑,愤怒等都是我等凡夫俗子无法避免的,但我们不能由着他们泛滥成灾,宗教中有每日的祈祷,其中就告诫,要感激一饭一膳的来之不易,原谅他人带来的伤害,也反省自己犯过的错误,祈求上天赐予抵制邪念的勇气与力量。其实这种安顿心灵的方法从管理情绪而言,对于宗教观念不强的人依然有用。每天临睡前如此梳理一下情绪,调整好心态,睡得踏实,可谓是“心灵保洁”。

“开窗通风”是培植善念,保持感觉的灵敏与头脑的开放。感知身边一花一草之美丽,一人一物之可贵,愉悦的心情就会更多的陪伴我们。无论是书籍,艺术还是瑜伽,运动,或是借助香薰,按摩,我们在感受美的同时也逐渐累积着正面的能量,渐渐地可以抵御一些不良情绪的频繁出现。我虽然练过瑜伽的时间不长,但已体察到它带来的对身体当下感的认同。那就是,我无法改变过去,亦不能预测未来,我无法控制他人,更不能左右意见,但我能掌握当下的自己,并在这感知中轻松安静下来。

我一直痴迷于记者的工作,其实有一个很自私的理由:享受每一次感动和启迪。在已经采访的六百多位人士身上,我能够多多少少感悟一些什么。无论是亲情爱情的温馨,还是困境中对信念的坚持,或是一段缜密的推理。一个调皮的双关语都能让我有控制藏宝图般的快乐。偶尔回头一望,竟在不知不觉中累积了很多人生的财富。当我生命中有风雨来袭的时候,他们会撑起一把伞,让我不那么无助。

我有一种未必公平的理论:女人比男人更需要心灵环保,因为我们心里想的常常更直接的“挂相”。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经验,一夜辗转反侧,皮肤的光泽马上就暗下去了,人也干燥起来。我也见过有些女性虽然反复整容,却整不掉那一层灰蒙蒙的东西。甚至反而让完整的面容变得怪异起来。因为那心里的,总是有办法跑出来。

现在都讲环保了,即使一下做不到位,有这个意识总是有进步。海水温度再升高2摄氏度,五彩的珊瑚就会成片地死去,于是有人拯救珊瑚去了;原始森林再被砍伐,金丝猴就没有栖息地了,于是有人保护森林去了……我们的心呢?谁负责它的环境?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